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拓展知识范围,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披沙拣金,甄选了古今名著、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成语典故等,将精练的文字、科学的体例、直观的图片、创新的装帧完美地结合,熔丰富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炉,以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为广大读者朋友打造一个颇具中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从中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品赏历久弥新的语言精髓,阅读精彩纷呈的逸事掌故,领略经典书籍的艺术魅力,获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熏陶,提升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崔钟雷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版无障碍阅读)》便是其中一本,它介绍了中华民族历史中精彩的故事。
崔钟雷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版无障碍阅读)》选取了中华民族历史中精彩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青少年一览华夏历史的独特风貌,既注重博采众家之长,又融入了对历史的全新理解,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中华历史画卷,从而帮助青少年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曹刿(gui),重创齐军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落。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常发生战争,争夺霸主之位。当时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
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原本就是个大国,还有临海的优势,因此生产力比较发达,国力比较强。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他有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个公子的师父分别是管仲和鲍叔牙。纠和小白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争夺王位。
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自在莒(ju)国。莒国距离齐国很近,结果是公子小白抢到了前头,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但是,鲁国仍继续派兵送公子纠回国。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发兵打败了鲁国,并强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把管仲遣送回齐国治罪。鲁庄公无奈,只好照办。
管仲被押送回齐国后,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大力推荐管仲,要求齐桓公重用他,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齐桓公对鲍叔牙的这一举动十分不解,所以气愤地反驳道:“想当初管仲用箭射我,试图置我于死地,好让公子纠做国君,现在我重用他做什么?’’鲍叔牙说:“凡是好的臣子都各为其主,主公不能因这件事责怪他本人,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主公肯用这样的仇人,天下的贤能之士知道您礼贤下士,不计私仇,心胸宽广,必会前来投奔您。更何况管仲具有雄才大略,主公将来的大业非常需要这种人。”由于鲍叔牙劝谏有方,而齐桓公也很大度,他听了鲍叔牙的话后,不但没治管仲的罪,还立即任命他为相国,管理朝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后不久,又发动了一次对鲁国的战争,即公元前684年春天的“长勺之战”。
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死拼到底。齐国的侵略行径也同样激起了鲁国百姓的愤慨。曹刿当时是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他准备去拜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他说:“国家大事有当权的人考虑,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长远谋略。眼看国家危急,怎么能置之不理呢?’’说完,就去拜见庄公。他问庄公:“凭什么条件作战呢?”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从不独占,总是和大家一起享用。”曹刿听了直摇头,说道:“这点小恩小惠,能得到的人并不多,百姓不会因为这个支持您。”
庄公又说:“我在祭祀鬼神的时候,态度非常虔诚,各种祭品都如实相报。”曹刿笑着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不能取得神的信任和帮助。”
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判断得特别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这才点头称赞道:“这倒是件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就可以和齐国打一仗。”他接着又说:“如果作战,请允许我和您一同去。”
庄公见曹刿成竹在胸,便点头答应了。曹刿和庄公共乘一辆战车,带着人马,前往长勺迎战。到了长勺,曹刿便下车察看地形,并做了周密的部署,还传令:“没有命令,不许出击,违者斩首。”
此时此刻,齐军大队人马向鲁军逼近。他们仰仗人多势众,擂响战鼓,开始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出兵迎敌,曹刿连忙阻止,说:“不要着急,还不到时机。”
当齐军发动第二次进攻时,曹刿还是让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模样,顿时怒气冲天,摩拳擦掌。但没有得到主帅的命令,他们只好忍耐等待。
齐军见前两次进攻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士气有些低落。这时,齐军主帅又下令擂响战鼓,发动第三次进攻。原来他以为鲁军是胆怯怕战,殊不知,他中了曹刿的计谋。早已疲惫不堪的齐军士兵又强打起精神冲向鲁军阵地。
曹刿这时才对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
P42-43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问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需要不断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悲剧中看清社会的现实,从史书中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寓言中体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从诗歌中感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然而中同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选取中华五千年以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篇章,内容丰富全面,既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相连,义适当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在忠实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汲取精华,释疑解难,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力争为莘莘学子奉上一套编排精细、版本权威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