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雪域驴行十日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小六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城市钢筋铁泥的森林让人的内心越发感到孤独,当汹涌的人群和快节奏的生活催促着你不得不惯性地朝前走,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早就远离了纯粹的大自然,也远离了诗意的生活。……花儿在山谷中兀自美萌,不为谁绽放,雪域高原,你可曾看到虔诚的信仰?同样的蓝天下,却活在不一样的世界。为找那神奇的蓝莲花,为寻那世外的香巴拉,前赴后继,驴者无疆。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在每一个你想要停留的地方,我们倾诉衷肠,高歌欢唱。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谈十日故事,交一生友情。让我们,面朝雪山,春暖花开!

内容推荐

雪域是一个奇妙的圣地,令人心醉神往。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构成了全景西藏;尼泊尔、稻城亚丁、甘南草原作为青藏高原边缘的辐射带同样吸引了众多驴友,也日渐成为了成熟的线路;冬天的漠河则是除高原之外的另一种“雪域”景观,她会带你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本书通过作者的十年驴行故事、多条线路的驴行攻略以及驴者日记,三位一体勾勒出“雪域”奇观。

目录

面朝雪山,春暖花开

致“新驴”——上路前的准备

第一日 十八岁出门去西藏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要命”的五十块钱

第二日 景观大道“318”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国家地理”也会犯错

第三日 漫漫天路去阿里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 在喀什遇到“恐怖袭击”

第四日 雨崩启示录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我和麒麟

第五日 驴眼看西藏——西藏游的味道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西藏,享受“慢生活”

第六日 尼泊尔人的“慢生活”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徒步的第一天总是最累的

第七日 稻城——恋爱之城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稻城之恋

第八日 甘南天空下的孤儿学校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参加慈善摄影展

第九日 国境线上的穿越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胖子是个好人

第十日 背着婚纱去旅行

 驴者札记

 驴者日记:只羡鸳鸯不慕仙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次去西藏那年,我18岁。

那差不多已经是十年以前的故事了。高考一结束我就去买了张上海至西宁的火车票。并不是考试感觉不好,想要去逃避什么,而是一直都觉得人生在迈过18岁门槛的时候,一张纸面上的高考卷子不能真正评判什么,我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在这一特殊阶段,交一份真正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正像余华的一篇小说名那样:《十八岁出远门》。18岁应该出远门,应该到外面的世界瞧一瞧,到在那时还属于很远很远的西藏。

18岁时,我对所有的朋友、身边的同学说,等高考结束我就去西藏。他们微笑地看着我,问我,你不是开玩笑吧?我说,不是。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怀疑。那笑容到最后也变麻木了。我也和他们一样,说完我的观点,就把沉重的头颅埋进更沉重的书堆里。我说过的话一定是要实现的。我写了许多散文,我也对我的语文老师说我不止一次梦见自己一个人怀着朝圣者的心走在前往拉萨的路上。我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发表什么特别的看法,只在我的随笔后面写道:考上大学,这是最重要的。盛夏,那三天过得很快,还来不及回味,它就过去了,剩下的是我独自的“狂欢”,在通往西藏的旅途上的“狂欢”。

我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线路。我坐着火车到了西宁,又坐着火车去了格尔木。我兜里只有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青藏线路图”和不算充裕的盘缠。走之前,其实我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那些亲戚朋友在电话里说一个人去西藏太危险了。十年前,西藏旅游像是一片荒漠,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那些反对的声浪,无非是在用高原反应来吓我,还有的则说西藏人如何野蛮,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这种偏见时至今日并没有根绝,一种以大城市自居者的狭隘的偏见,其实这与那只蹲在井底的青蛙有何二异?有人则劝我的母亲不该轻率地放我远行。是的,回过头来,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母亲。不能说她完全理解我要去西藏的这种举动,但是至少她支持我,站在了我这一边。我只想在自己十八岁时,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还有一点傻傻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稚气吧。

可是,正是这开眼看世界的旅程,改变了我一生的走向!

沉睡着/千百年的身躯/我为召唤而来/为那金顶的仰望/天空纯净的蓝

醒了/朝圣的膜拜/亲吻冰雪的圣灵/我用一根手指丈量/地图上找不到的虔诚信仰

天空有了亮点,是破晓的一点微光撕破了云雾的遮扰,一张阴郁的脸终于露出了她朦胧的笑容,我颤颤悠悠下了长途汽车欣赏高原的晨曦,用路边的溪水清醒头脑。司机跟我说我们刚刚过了青藏公路上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口。

我的头还有些剧烈的疼痛,没错,后来我才知道高原反应就是这样的。显然,之前海拔只有2200多米的西宁、2800多米的格尔木,与崴嵬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初次到西藏的人都免不了经历一番高原反应的考验,全长19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更是适应海拔过渡的艰苦旅行。我在格尔木火车站与中年驴子老顾结了伴,他也是第一次进藏。休憩时他问我怎么会想到一个人来西藏。我笑而不答,指指开始泛蓝的天空。他明白了,他说他正是为了西藏的神秘和莫名的召唤而来的。这召唤是莫名的吗?不,我说。我背着满是理想的行囊来朝圣,来膜拜这最后一片净土,这如诗般美丽的自然风情。所以,我止步于西宁塔尔寺的金顶,却步于格尔木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人流之中,选择了拉萨的方向,在颠簸中一步步接近梦中天堂。正如郑钧《回到拉萨》那样唱的,请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西藏,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呵!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被地图上那个名叫拉萨的圣地所吸引了。直觉,那是个闪着神秘舍利子光芒的地方。

到达藏北重镇那曲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来了,忙碌的城市里,人流穿梭在泥泞的集市当中,他们擦去初晨那场雨的惆怅,身在八月却感受着高原一日四季的变幻无常。我们的汽车抛锚了,在牦牛与羊群面前。我听说离那曲镇300公里的比如县有天葬台和传说中的骷髅墙。我躺在车上遐想,西藏人这种人与自然交融的风俗,真是不可思议。灵魂果真可以升入天堂吗?“天葬”这种习俗极为原始,却很环保啊,生不带来半点金,死时也随风化作尘埃,天地人合一了。你看,一路上磕磕拜拜的朝圣者,不知疲倦。他们像是在偿还一种前世的债,六字真言不厌其烦地咏诵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心地澄明。

高原上你不怕遭遇什么麻烦,只要有藏族同胞的地方,他们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一辆汽车如果坏在路上,往往会有过往的好几个司机停下帮你一起修车。我们的汽车爆胎后我就推翻了内地人们对藏族人野蛮落后的杜撰和鄙视。我想到为什么西藏人那么喜欢天葬了。西藏是全世界离天空最近,神灵又最多的地方。也许这里的上苍更愿意接受纯洁的灵魂吧。我一路上就在思忖,到拉萨后,我想去色拉寺看一看那著名的天葬台。

鹰鹫的眼睛盘旋在我身上/拿去吧/记得/记得要先从/先从我的内脏开始品尝/一点一点/拿我的头盖骨糅合在糌粑/不要嫌弃那每一根碎骨/拿去消化吧/我渴望快些融入自然呵/最后我会奉上肌肉/全部的/还有灵魂/归位天堂/为我超度的是达摩多多卡/藏北的骷髅墙

邻铺的一个女孩在车上吐得很厉害。在到达当雄的时候,我已经感到舒服了许多,但看到别人被高原反应折腾得很惨时也不免心生怜悯。

对铺的一位藏族阿姨很热忱地拿出几个水果来,安慰那个女孩,老顾把自己吸剩的氧气袋也“捐献”了出来。我看着车窗外那湛蓝色的天空、青黛似的山、碧绿得像是被漂过的流水,心情就舒缓了许多。阳光洒在我身上,暖暖的。我和那位藏族阿姨聊起了西藏,聊起了这路上的一切。这时候,司机先生正用他高超的技术在山的拐角处超越前面的一辆货车。青藏公路并不宽敞,有时路的一侧就是悬崖,而另一侧就是湍流。依山而绕的山路相当险峻。我不禁为司机的每一次危险的超车捏了把汗,但他们这些老手却一副若无其事状。

老顾的话则更让我缅怀和崇敬那些筑路先驱者们,尤其是那些牺牲在西藏的筑路官兵。据说,在这条青藏公路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筑路者长眠在道路两边。同样以险峻著称的还有川藏线,两条生命之路几乎同时期筑成。所以在拉萨河畔,金珠西路与民族路交叉处的青川藏公路纪念碑上,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的名字是镌刻在一起的。

漫长的旅行犹如在静止的时光长河里徘徊,既不向前也不后退。在从当雄前往拉萨的路上,尽管只是几个小时的路程,却被泥石流耽搁了不少时间,它让我恍然如隔世纪。我看到我们的车在云端穿梭着,道路曲折而漫长,我们的脚下是一辆又一辆的送货卡车。其实我看到的是很多车辆的幻影。我们的车已经爬到相当高的山头了,可以俯瞰到弯曲盘绕在山路的各个阶段的像我们一样辛苦攀爬着的汽车。似乎,这些车离得并不远,有的也许只要再转过一个弯就能赶上我们。而实际是,我们每辆车隔开了好几十分钟的距离,甚至更远。看到的只是一箭之遥,以为能唾手可得的东西,有时想得到它的过程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有的看似毗邻,却永远无法触及。就像两朵处在不同高度的云,正在飘向各自的远方。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方向,有着不同的人生在过往。

时间川流不息。

P11-16

后记

“我一定考上大学,高考后就去西藏。我会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尽全力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我会保证让你过上幸福的好日子……”这是一张十年前的保证书,并一直被我的母亲保存着,只是在近日整理旧物的时候又被翻了出来。当时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了,不过字迹却相当清晰。

十年前的一天,我和我的母亲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战争”结束后我写下了这封“保证书”,今天再重读这些文字,我和妻子、母亲三个不禁开怀大笑。母亲是较真的,所以这一页纸的誓言她一直锁在柜子里。那十八岁的誓言,也是有完成期限的,当时的期望是在四十岁以前全部完成,没想到竟悄然在奔三前夕一一兑现,这是让母亲欣慰的最重要的原因。

十八岁的我是叛逆的,但是已经知道了未来想走怎样的道路。打开这扇门的就是第一次的驴行西藏。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坚定的梦想。我始终坚信,人这一辈子,是应该有一些梦想的,不论这些梦想伟大还是卑微。成长的好处在于,曾经的那些不可企及的小梦想,现在都有了实现的条件。很多年来,我都像风一样,漂泊在一年两次的自助旅行的途中。

古人说的没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去,便会开阔眼界。而大学时代的导师则教导过我,人生有三历:阅历、经历和游历。丰富它们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逐渐成熟的过程。旅行有时候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所大学,社会的大学,我十分享受乐在其中的学习。

十年前的我并没料想十年后会诞生这样一本书。我觉得,旅行是分类的,有人喜欢跟团走,有人喜欢做驴友。彼人的熊掌,此人的砒霜,倘若我的驴行经验能给读者一点实用信息和帮助,实属万幸了。可喜的是,现在驴友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选择了回归自然,不乐意做房奴、蚁族,而是把钱花在旅行上,通过驴行去感悟人生,体会诗意生活的美好。这也是我所倡导的,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热爱旅行,热爱自然。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责任编辑韩龙先生对本书做了大量的校勘工作,逐字逐句通读了全稿。巧丽女士和揭幕者夫妇对本书作了引荐,强尼则在创作初期给我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构想,在此一并致以感谢。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与妻子,没有十八岁时母亲对我的支持,我就不可能出门远行,她是我最忠实的支持者和FANS,而我的妻子更是陪我一同走过了旅途中每一道艰难坎坷,我们风雨同舟爬过雪山住过陋屋,她既是我的好伴侣也是我的好助手。我也感谢那些在旅途中每一个短暂陪伴过我的朋友。

此书涉及的每一条路线,笔者都亲历体验过。诚然如此,驴行的信息每时每刻也都在发生变化,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批评赐教。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驴行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们也是人生的一种缩影。愿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能拥有不平凡的欢乐,每一段不平凡的旅程都能缔造出最平凡的幸福!

是为后记。

唐小六

2010年10月27日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