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姆·雷普利著的《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讲述希特勒麾下令人闻风丧胆的精锐战斗部队的战斗故事,并对其官兵、武器装备、领导人物、战术、胜利及失败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评论。
英美军事图书出版巨头Amber、NIP隆重巨献,原版引进,独有图库,军迷珍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 |
分类 | |
作者 | (英)提姆·雷普利 |
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提姆·雷普利著的《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讲述希特勒麾下令人闻风丧胆的精锐战斗部队的战斗故事,并对其官兵、武器装备、领导人物、战术、胜利及失败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评论。 英美军事图书出版巨头Amber、NIP隆重巨献,原版引进,独有图库,军迷珍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内容推荐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各种精锐部队和他们身边的其他部队一道,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在东线无不横扫千军,所向披靡,而到了战争后期,这些精锐的部队又左支右挡,为纳粹的灭亡挽救了相当长的时间,让对阵的盟军损兵折将,大费周折。虽说不能挽救其最终失败的命运,却也不失为其精锐之名。 提姆·雷普利著的《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即介绍这些精锐部队的一本精选之作。《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叙述了德国精锐部队的故事,描绘了德国陆军、空军、海军和党卫军担任希特勒征服战争开路先锋的各部队,并对其官兵、武器装备、领导人物、战术、胜利及失败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和评论。 目录 导论 1 第7装甲师──鬼师 2 第7空降师──斯图登特的伞兵 3 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 4 U艇──邓尼兹的海上杀手 5 88炮──顶尖坦克杀手 6 大德意志师──装甲精锐 7 “虎”式坦克──重炮猛击 8 鲁德尔与斯图卡 9 希特勒的外籍兵团:党卫军志愿部队 10 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 11 复仇武器──火箭精英 12 第44战斗机中队──加兰德马戏团 13 勃兰登堡部队 结论 失败的精锐 试读章节 1943年夏季时,希特勒召集手中的部队在东线进行另一波攻势,但第7装甲师在攻势中却被指派给第3装甲军,只能担任次要角色。第7装甲师在德军攻势的南翼前进,于普洛霍罗夫卡(Battle of Prokhorovka)会战期间守护着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侧翼。 8月,苏军发动巨大的攻势,将德军逐出哈尔科夫(Kharkov),第7装甲师也被卷入其中。德军的战线崩溃,数以千计的苏军坦克向西挺进,曼施坦因于是下令战力已严重不足的装甲师抵挡前进中的苏军。在这几场战役的高潮阶段,哈索·冯·曼陀菲尔少将(Hasso von Manteuffel)奉命担任第7装甲师的师长,他马上成为该师继隆美尔之后最知名的指挥官。 第7装甲师被派往阿赫泰尔卡(Akhtyrka)一带进行战斗,但其可操作的坦克数量只剩下不到40辆,不过在一场混乱的近战后,还是和从南边挺进的党卫军装甲部队会师,并封闭战线的缺口。然而这样的喘息只是暂时的,德军随即奉命撤往第聂伯河(Dnieper)。 活力充沛的曼陀菲尔率领第7装甲师于1943年11月参与德军反攻,重新夺取了日托米尔(zhitomir),获得最后一次重大作战胜利。四个装甲师在基辅以西地带奇袭了苏军,造成敌方惨重损失,并迫使他们撤退。第7装甲师进行了大胆的攻击,包围并肃清苏军在日托米尔的抵抗,之后迅速地以一支“虎”式坦克特遣部队继续进行攻势。在攻势的下一阶段,第7装甲师奉命在夜间沿着森林中的小径前进,以从侧翼迂回苏军。在曼陀菲尔的指挥下,该师成功地在结冰的林间小径上移动,没有任何车辆打滑。第7装甲师之后在苏军大后方的马里宁(Malini)离开森林并现身,造成苏军极大恐慌,其余的3个装甲师也跟着发动攻击,数以万计的苏军只能无助地逃命。在经过重编并取得武器装备后,第7装甲师担任钳形攻势的其中一翼,以准备包围在德军侧翼上集结的三个苏联坦克军。该师与党卫军亲卫队师设法封闭了包围圈,但他们战力不足,因此无法彻底肃清抵抗。 德军在日托米尔一带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就在1943年的圣诞节前夕,苏军于基辅以南的地方发动了一波新攻势,曼施坦因麾下的集团军所有部队只得采取守势,第7装甲师因而在恶劣的冬季中进行了一连串苦战。1944年1月,曼陀菲尔短暂的指挥生涯画上了句点,希特勒为了感谢他的功劳,将他晋升为中将,并指派他担任精锐的大德意志师师长。 在1944年的前三个月里,苏军接二连三地打击曼施坦因的部队,最后他们在卡门涅茨(Kamenets)一波多利斯克(Podolsk)包围整个第1装甲军团,第7装甲师的残部也在其中,结果被包围的德军就组织了一个“移动口袋”,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来回避苏军的攻击: 经过平静的夏季整补后,第7装甲师又奉命协助重建苏军最新一波攻势在正面上造成的缺口,宽达320千米(200英里)。该师于8月间赶往库尔兰(Courland)区域,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被切割成数个部分。到了12月,第7装甲师的残部就被包围在波罗的海海岸边饱受轰击的美梅尔(Memel)市内。在铤而走险的疏散行动中,筋疲力尽的生还者们登上了德国海军的船舰,准备前往安全的东普鲁士的旅程。当苏军发动一波大攻势将德军赶出波兰,并在东普鲁士境内包围数以万计的德军时,该师仍奋战不懈,守住柯尼斯堡(Konigsberg)以南的战线,直到1945年1月。 在残酷的战斗中,德军顽强抵抗,但还是被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苏敌军无情地消耗掉。到了1945年4月初,第7装甲师被包围在但泽(Danzig)北方的赫拉(Hela)半岛上,当德军舰船试图疏散暴露在海滩上日益危急的部队时,他们便惨遭凶猛的炮火轰击。 P24-25 序言 1942年秋季,当第三帝国的国势达到巅峰时,希特勒的大军已经兵临伏尔加河(Volga)畔,另一方面则向埃及首都开罗(Cairo)全速推进,还主宰了巴尔干半岛,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Pyrenees)至北极的西欧地区;此外德国的潜艇还在美国的大西洋海岸一带肆虐,击沉许多船只。不过在接下来不到三年的时间,苏联军队与从莱茵河(Rhine)出发进军的盟军部队会师前,就已经在柏林的瓦砾堆上升起红旗,希特勒的“千年帝国”终究毁于一旦。 1941年冬季,德国陆军兵败莫斯科城下,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对之后一连串失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组织一支极为忠诚的特种精锐部队,为萎靡不振的陆军部队注入新活力。希特勒深信他麾下的将领缺乏打一场总体战所需要的意志力,他因此转而把重点放在党卫军(Waffen-SS)和少数经过精挑细选的陆军部队身上,冀望他们会牺牲奉献。这些精锐部队面对着敌众我寡的劣势,凭着狂热战斗不懈,完全贯彻了希特勒的信仰及期待。 同一时间,希特勒也深信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解决他的问题并赢得战争。德军成立了特种部队,并在战斗中使用新武器,再加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导弹专家、坦克兵和潜艇兵都集中在这些精锐部队里,他们可说是第三帝国的技术精英,也是军事史上第一批依赖科学技术而不是尚武本领克敌制胜的战士。 盟军和苏军官兵无论什么时候在战场碰上德军时,都会发现他们的对手意志坚定、技巧纯熟且一击致命;不管是在北非的沙漠、欧洲的天空、俄罗斯的大草原,还是狂风暴雨的大西洋上、意大利的山区或诺曼底的篱墙之间,和这些德国战士搏斗有如“身在地狱”。 许多德国的精锐部队都因为赫赫战功而奠定传奇性的地位,像党卫军的“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党卫军外籍兵团或是海军名将卡尔·邓尼兹(Karl Donitz)麾下的潜艇部队等,在面对压倒性的敌军时依然在战场上展现出过人勇气。他们的损失大得令人吃惊,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即使是明白战争已经输掉也在所不惜。 一些希特勒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像是大德意志师(GrossdeutschlandDivision),就是因为有专业的士兵、有效率的组织和领导有方的军官,因此在战场上可以无往不利,这些人全都正视他们的军旅生涯。 又如库尔特·斯图登特(Kurt Student)的伞兵部队和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的第7装甲师不只是专业的部队,还是新形态空降作战和装甲部队作战的先驱,他们将闪击战(Blitzkrieg)战术发扬光大,为希特勒征服了欧洲,进而带来战争革命。 其他的纳粹部队之所以成为精锐,是因为他们装备了当时最佳且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配备了“虎”式坦克和88毫米口径高射炮的部队是公认的战场上无坚不摧的部队,并总是在攻击行动中一马当先,或是扮演防御作战的中流砥柱,因此是由最优秀的官兵来操作。希特勒深信所谓的“惊奇武器”将可以为德国赢得战争,他在这方面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执行“复仇武器”计划,并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崭新的科技精英。 当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在盟军攻击下土崩瓦解时,就轮到另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精英部队出人头地。奥托·斯科尔兹内、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和阿道夫·加兰德等人领导的部队将会和他们的鼎鼎大名斯图登特将军。他是德国空降部队的缔造者,也是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永远连在一起。 这些人全都是希特勒的爱将,当他因为陆军将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变得更愤怒时,只有他们可以为元首带来好消息。希特勒颁给他们无数的勋章,使他们成为大众焦点,让他们可以满足于宣传战功的乐趣。在战场上,他们是无畏、坚决且技巧出神入化的领导人才。 德国武装部队之所以会有如此赫赫战功,并非只有单一因素。当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他独占了许多承接高度专业化的德国军官团所带来的好处。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参谋本部军官团是再武装计划的核心,并将扩充中的国防军(Wehrmacht)打造成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军官、士官和士兵全都经过严格训练,拥有相当高的水准。这意味着进入战场的德国部队已经准备好面对每一种可能性,当战争变得对希特勒不利时,寡不敌众的德国部队必须对占优势的敌军进行坚决的后卫作战,随着时间推移,这点变得愈来愈重要。 在当时, 希特勒麾下的国防军是非常进步的,他们热衷采用最新科技和管理程序,因此面对迂腐的对手时能够拥有绝对优势。举例而言,德军迅速应用坦克、伞兵、密接空中支援和大批机动车辆为基础的闪击战战术;在同一时间,德军也立即开始使用无线电来指挥控制所有的作战。这就表示他们能够以战史上前所未见的步调和节奏来执行任务。 质量VS数量 德国拥有先进的工业基础,隆美尔将军是装甲兵作战艺术的天才,也是1940年法国战役的胜利者。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是因为他可以提供希特勒最想要的行动、结果和胜利。这意味着希特勒可以让部队取得比敌军更加优异的武器装备。就武器方面而言,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亨舍尔(Henschel)、克虏伯(Krupp)和亨克尔(Heinkel)等公司的产品都比英国、法国、苏联和美国所能生产的任何产品都要精良。 “虎”(Tiger)式坦克、88毫米口径高射炮和Me-262喷气战斗机全都是战史上的“经典武器”。不过这些武器的高品质全都变成第三帝国的致命弱点,因为生产较精良的武器装备代表他们花费的成本、制造的难度都要比苏军或盟军的高出许多。最后,德国的敌人证明他们能够生产的数量更多,并可以在欧洲战场上集结压倒性军力。 希特勒可说是非常幸运,因为他统治了欧洲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希特勒手下的将领可运用的人力资源比起敌国更加优越,当每一名德国士兵都受过教育、绝大部分军官都有大学毕业水准时,苏联红军内有许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因此,德军官兵如果发现无人领导他们的话,他们也可以独自继续战斗。德国军方教导官兵根据任务指挥的原则作战,因此如果指挥官阵亡,继任的指挥官还是可以接手指挥继续完成任务。指挥官们只会知道需要实现的目标,接着他们只要完成任务便可以,而不会得到该如何完成的特定指示。 因此在敌众我寡、有时陷入重围的状况下,往往更能激发被包围的德军士兵的战斗精神,再加上少数意志坚决的军官的领导,进而使希特勒的军队能继续奋战到底。因此说穿了,德国军人的作战动机中并没有什么魔术般的成分。 希特勒大军每一项行动的基础,就是自1933年起对德意志民族灌输的理念,让德国人相信他们在种族上比其他任何人都要优越,特别是面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的时候。希特勒让德国人民相信他们身为所谓的“统治民族”(Herrenvolk),注定要统治较弱势的“次等人”(Untermenschen)。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Josef Gobbels)不断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声称德国人注定要发动一场总体战,以确保民族的存续。 当战争变得愈来愈激烈,德国城市被盟军轰炸成瓦砾堆时,总体战的噩梦就成真了。在东线上,德国灭绝犹太人、随机杀害平民和有计划地让战俘挨饿的政策,将战争转变为一场残酷的斗争,德军士兵马上明白如果他们落到苏联人手里的话,绝对没有活命机会,因此他们绝不会投降。对于在前线面对敌军、在家里忍受轰炸的德军官兵来说,他们求生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胜利。 然而对党卫军和其他军种内部死硬派的纳粹分子来说,他们具有想要赢得战争的其他动机。有许多人因为追求地位和名利,而欠希特勒和他的体制一份情,因为在纳粹崛起掌权的过程中,他们变得有钱有权有势。而当德军的闪击战横扫欧陆时,纳粹要员和陆军军官夺取了大量的战利品,城堡、艺术珍品和许许多多其他代表帝国荣耀的装饰品,都由希特勒分送给忠诚的下属们。 在超过200年的时间里,德国陆军一直都有在逆境时撤退的传统。虽然德意志帝国陆军(Imperial German Army)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散,但德国军官团的领导传统一直在20世纪20年代中的帝国国防军(Reichswehr)以及之后的国防军中延续着。贵族出身的军官也许只在希特勒的陆军中占一小部分,但他们依然坚持老派的军事文化,把部下的福祉摆在第一位,并在第一线领导部队,因而在遭遇危机时,基层官兵对领导军官的忠诚是坚定不移的。 国防军学到的经验,就是要尽可能让官兵待在同一个部队里愈久愈好,如此才能确保他们凝聚成一个团队。各部队会在特定的城市或地区编成,然后集中训练,也集中送上战场,因此官兵们就会发现保护同胞与为国奋战一样重要。 在帝国崩溃的阴影下,许多德军士兵发现他们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高压的警察国家,集中营的传言四处流传,但在1944年7月以希特勒为目标的爆炸案发生后,希特勒就对国防军进行了恐怖的整肃;在部队内搜捕叛徒的行动失去控制,数以千计的嫌疑犯被逮捕,更有数以百计的人遭到处决。纳粹党军官和党卫军军官占据了重要职位,幸免于难的军官们敏锐地察觉到,即使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违背希特勒的旨意,都会招致严厉报复。对基层官兵而言,如果他们没有表现出奋战到底的精神,就会被送上战地法庭,数以千计的人不是被枪毙,就是被吊死。 《第三帝国的精锐部队》的内容是叙述德国精锐部队的故事,概略描绘了德国陆军、空军、海军和党卫军担任希特勒征服战争开路先锋的各部队,并对其官兵、武器装备、领导人物、战术、胜利及失败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和评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