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唐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是一个可笑、可叹、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堂吉诃德(上下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西班牙)塞万提斯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唐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是一个可笑、可叹、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内容推荐 本书为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米盖尔·德·塞万提斯(1547-1616)的代表作,自1605年问世400余年来已译成50多种语言,出版2000多个版本,被100位世界著名作家评为100部世界最伟大文学作品之首。 小说描写一个穷乡绅读骑士传奇入了迷,决心复活中古时代的游侠骑士制。他化名堂吉诃德,穿上古老的盔甲,骑上一匹瘦马,带上农民桑丘做侍从,出门游侠。一路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吃了不少苦头,闹了不少笑话,最后无功而返。临终醒悟。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主人公成为世界文学史及社会思想史上不朽的典型。几个世纪以来,千百万读者不断从中吸取思想上、创作上和审美愉悦上的营养。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名绅堂吉诃德·德·拉曼查的品格与生活 第二章 天才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征 第三章 堂吉诃德受封骑士的有趣经过 第四章 离开客栈后的故事 第五章 我们骑士的遭遇之续篇 第六章 神父和理发师清查天才乡绅的书房 第七章 堂吉诃德·德·拉曼查再次出征 第八章 可怕的风车奇遇记、堂吉诃德大获全胜及其他 第九章 威猛的比斯肯人与英勇的曼查人殊死搏斗之结局 第十章 堂吉诃德与好侍从桑丘的对话 第十一章 堂吉诃德与几个牧羊人的故事 第十二章 牧羊人讲给众人听的故事 第十三章 牧羊姑娘玛赛拉的故事之结局 第十四章 诵读已故牧人的绝望诗篇及其他意外之事 第十五章 堂吉诃德遭遇一伙凶狠的扬奎斯人 第十六章 天才绅士错把客栈当城堡的一连串遭遇 第十七章 错把客栈当城堡,勇敢的堂吉诃德和好侍从桑丘苦难重重之续篇 第十八章 桑丘·潘萨和主人堂吉诃德的谈话及其他值得一提的奇遇 第十九章 桑丘和主人的谈话,路遇死尸之险及其他 第二十章 堂吉诃德遭遇一场闻所未闻的冒险,最终有惊无险,全身而退 第二十一章 战无不胜的骑士勇夺曼布里诺的头盔及其他 第二十二章 几个倒霉鬼要被押送到不愿去的地方,途中被堂吉诃德救出 第二十三章 这个故事里最不同寻常的历险:堂吉诃德在莫雷纳山的奇遇 第二十四章 莫雷纳山奇遇记之续篇 第二十五章 英勇的拉曼查骑士在莫雷纳山的奇遇及模仿“忧郁美男”苦修 第二十六章 堂吉诃德在莫雷纳山为爱苦修之续篇 第二十七章 神父与理发师依计行事及其他值得记载的事情 第二十八章 神父和理发师在莫雷纳山遇到一件新鲜有趣的事 第二十九章 美丽谨慎的多拉忒娅及其他精彩有趣的事情 第三十章 我们多情的骑士甘心苦修,众人凭妙计将其救出 第三十一章 堂吉诃德与随从桑丘·潘萨问有趣的谈话及其他插曲 第三十二章 堂吉诃德等在客栈里的遭遇 第三十三章 无事生非 第三十四章 无事生非续 第三十五章 无事生非之结局及堂吉诃德大战酒囊 第三十六章 发生在客栈的其他不寻常经历 第三十七章 备受瞩目的米可迈克娜公主故事续集及其他愉快经历 第三十八章 堂吉诃德继续阐文论武 第三十九章 俘虏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冒险 第四十章 俘虏继续讲述其经历 第四十一章 俘虏继续讲自己的故事 第四十二章 旅店发生的其他事以及值得分享的故事 第四十三章 赶骡小伙的趣事和旅店的其他怪事 第四十四章 继续讲述旅店奇事 第四十五章 曼布里诺头盔和鞍板的争执得以解决及其他实事 第四十六章 了不起的堂吉诃德和圣兄弟连的最后过节 第四十七章 堂吉诃德·德·拉曼查的中邪趣事及其他 第四十八章 教长对骑士书籍及其他事情的探讨 第四十九章 桑丘·潘萨和主人堂吉诃德的妙言妙语 第五十章 堂吉诃德与教长的争辩和其他事端 第五十一章 牧羊人向堂吉诃德一行人讲述其经历 第五十二章 堂吉诃德和牧羊人争吵,与信徒奇遇,煞费苦心后愉快终结 前言 第二卷 第一章 神父和理发师帮堂吉诃德治病的经历 第二章 桑丘·潘萨与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管家吵架及其他 第三章 堂吉诃德、桑丘和大学生参孙·卡拉斯科之间兴味盎然的对话 第四章 桑丘回答大学生参孙·卡拉斯科的问题及其他趣闻 第五章 桑丘·潘萨和妻子特莉萨·潘萨之间有趣的对话 第六章 堂吉诃德和外甥女、管家之间发生的事,最重要的章 节之一 第七章 堂吉诃德和侍从的谈话及其他众人皆知的事情 第八章 堂吉诃德去看望杜尔西内娅·德尔··托博索路上发生的事 第九章 讲述本章故事 第十章 桑丘耍小聪明让杜尔西内娅小姐中魔及其他荒诞的实事 第十一章 堂吉诃德与“死亡议会”马车的奇闻 第十二章 堂吉诃德与“镜子骑士”的故事 第十三章 树林骑士故事续篇:两位侍从间新奇、精彩的对话 第十四章 “树林骑士”故事再续 第十五章 揭晓“镜子骑士”和侍从的身份 第十六章 堂吉诃德和拉曼查绅士的故事 第十七章 最惊天动地的故事:堂吉诃德一试身手与狮子搏斗的闹剧 第十八章 堂吉诃德在“绿衣骑士”城堡发生,的奇事 第十九章 痴情牧羊人的故事及其他趣事 第二十章 富翁卡马乔和穷人巴斯路易斯的故事 第二十一章 卡马乔婚礼续篇及其他趣事 第二十二章 拉曼查中心的蒙特西诺斯山洞大探险 第二十三章 堂吉诃德讲述蒙特西诺斯深洞趣事,离奇古怪、令人置疑 第二十四章 了解本书必知的件件琐事 第二十五章 驴叫趣闻和逗乐的木偶剧演员及占卜猴的神奇本领 第二十六章 逗乐的木偶剧表演者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 第二十七章 彼得先生和猴子的本来面目,堂吉诃德未能如愿解决驴叫事件 第二十八章 本·恩赫利说,只要用心读自会读懂里面的意思 第二十九章 著名的魔力船趣闻 第三十章 堂吉诃德碰上优雅的女猎手 第三十一章 许多重大的事件 第三十二章 堂吉诃德给责难者的回应及其他一些严肃又有趣的事件 第三十三章 公爵夫人、侍女和桑丘·潘萨之间值得细读的有趣对话 第三十四章 本书最出名的趣事之一,获得为独一无二的托博索的杜尔西内娅解除魔咒的方法 第三十五章 续讲堂吉诃德得到为杜尔西内娅解除魔咒的方法及其他 第三十六章 人称伤心老太的“三角裙”伯爵夫人的惊世奇趣及桑丘·潘萨写给老婆特莉萨·潘萨的信 第三十七章 “伤心老太”故事续篇 第三十八章 讲述“伤心老太”的不幸遭遇 第三十九章 “三角裙”夫人续讲精彩绝伦的故事 第四十章 和这个趣闻、这个难忘的故事有关的事件 第四十一章 “拉钉飞来木”的到来以及这个哕里哕唆故事的结局 第四十二章 堂吉诃德对即将上任的桑丘·潘萨的叮嘱以及其他 第四十三章 堂吉诃德给桑丘的另一番嘱咐 第四十四章 桑丘上任以及堂吉诃德在城堡的奇遇 第四十五章 桑丘接管岛屿并开始治理 第四十六章 哀伤的阿提西多拉吐露真情,堂吉诃德遭受铃铛猫之苦 第四十七章 续讲桑丘执政趣闻 第四十八章 堂吉诃德和公爵夫人的侍女堂娜罗德瑞盖斯之间的趣事及其他值得纪念的事件 第四十九章 桑丘·潘萨巡视海岛的趣闻 第五十章 揭开暴打老太、掐拧堂吉诃德的魔法师真面目及侍从顺利将信送达桑丘的老婆特莉萨·潘萨 第五十一章 续讲桑丘·潘萨施政过程及其他趣事 第五十二章 又一个“伤心”或“忧愁老太”堂娜罗德瑞盖斯的趣闻 第五十三章 桑丘结束艰辛的执政之路 第五十四章 和传记紧密相关的事件 第五十五章 桑丘的旅途趣事及其他一看便知的事情 第五十六章 为救助堂娜罗德瑞盖斯的女儿,堂吉诃德和听差托西罗斯进行了盛况空前的决斗 第五十七章 堂吉诃德向公爵请辞以及与古灵精怪的侍女阿提西多拉的纠葛 第五十八章 堂吉诃德的趣事接踵而至 第五十九章 堂吉诃德碰到的一件可谓奇遇的趣事 第六十章 去巴塞罗那途中的趣事 第六十一章 堂吉诃德在巴塞罗那的见闻及其他真实但没意思的事 第六十二章 离奇人头像事件和其他不容错过的琐事 第六十三章 桑丘参观战船的不幸遭遇以及摩尔美女的新奇故事 第六十四章 最让堂吉诃德伤心的一次遭遇 第六十五章 揭开“白月亮骑士”的真正身份,堂格雷戈利欧获救及其他 第六十六章 自己读过或听别人讲过的故事 第六十七章 堂吉诃德决意做个牧羊人过一年田园生活及其他趣事 第六十八章 堂吉诃德遭遇猪群袭击 第六十九章 整部传记中最离奇的趣事 第七十章 续讲第六十九章,将故事的前因后果补充完整 第七十一章 堂吉诃德和桑丘回乡路上发生的事情 第七十二章 堂吉诃德和桑丘回乡 第七十三章 堂吉诃德在村口见到的预兆及传记中其他的趣事 第七十四章 堂吉诃德生病、立遗嘱和过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名绅堂吉诃德·德·拉曼查的品格与生活 不久前,在拉曼查的一个村子里——村名我就不说了,住着一位乡绅。他那种乡绅,家里通常备着一只插在枪架上的长矛、一面旧盾牌,养着一匹瘦马和一只猎犬。午餐一般吃炖肉,盘里的牛肉多于羊肉,晚上大多吃中午的剩菜;周五吃小扁豆;周六吃咸肉和鸡蛋;周日加一道雏鸽肉,这样吃下来,就花掉了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钱,要用来置办过节穿的考究的黑呢大衣、天鹅绒马裤和天鹅绒便鞋,以及平时穿的上好的粗布衣服。他家有个四十多岁的管家太太,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外甥女,还有个既会种地,又会上街买东西的伙计,还负责备马、修剪草木。我们这位绅士年近五十,体格健壮,形容清瘦。他习惯早起,酷爱打猎。有人说他姓“吉哈达”,也有人说他姓“格啥达”(本故事的记载者对此说法不一),但根据可靠的说法,他是姓“吉哈那”。不过,对本书而言,这点倒不重要,只要讲的故事不失真实就够了。 要知道,我们说的这位乡绅一得闲(其实他一年就有大半年闲着),就去读骑士小说,手不释卷,津津有味,几乎忘了打猎,连照管家业这事都抛在了脑后。他的好奇心和疯狂劲达到了极点,为了买骑士小说竞不惜卖掉多亩耕地,凡是能弄到手的书都要搜罗回去。这些书里,他最喜欢的就是著名的菲力西亚诺·德·西尔维的杰作,菲氏文章词句华丽,行文委婉曲折,在他看来就是字字珠玑。他特别爱读小说里的情话或挑战书,其中几处这样写道:“你无理地对待我的有理,这道理叫我理屈,因此我怨你貌美也有道理。”还有:“高高的苍穹以神圣之法用明星装点你的神圣,使你无愧于你的伟大应得的美德。” 可怜的绅士被这类话弄得失魂落魄,一心只想悟透其中深意。不过,就算亚里士多德专为阐明这些话而复活,估计也是有心无力。关于堂贝利阿尼斯打伤别人,自己也受重伤的事,他总觉得有几分不安,他想,就算最高明的外科医生治愈了伤口,脸上、身上也要留下累累疤痕。不过他很赞同书的作者以“未完待续”结尾,自己还时常想提笔续完故事,要不是因为老惦记更重要的事而分了心,他就当真去续书了,还能续得很成功。 他常和村里的神父争辩(这是位饱学之士,毕业于锡古恩萨大学)这两位骑士谁更出色,是英格兰的帕尔梅林,还是阿玛迪斯·德·高卢?可本村的理发师尼古拉斯一口咬定他俩都比不上太阳骑士。如果有人能和太阳骑士相提并论的话,那人必是阿玛迪斯的弟弟堂·加拉尔,因为他善于应变,不挑剔,不像哥哥那样爱哭,论勇气,也绝不逊于哥哥。 总之,他就沉迷在小说里,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睡得少,读得多,脑子都给榨干了,结果理智尽失,满脑子都是书上读到的那一套:什么魔法呀,打仗呀,决斗呀,挑战呀,受伤呀,求爱呀,偷情呀,动乱呀等荒唐事。而且他对书上读到的那套白日梦深信不疑,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可信的史实了。他常说锡德·瑞·迪亚兹是位非常优秀的骑士,但比不上燃剑骑士,燃剑骑士只消反身一剑,就把两个恶魔般的巨人都劈成两半。他更喜欢贝尔纳多·德尔·卡皮奥,他效仿赫拉克勒斯用双臂勒死地之子安泰奥斯的法子,在伦塞斯瓦列斯把中魔的奥兰多杀死。他对巨人莫甘地评价甚高,认为巨人总是倨傲无礼,唯独他亲切友善且彬彬有礼。不过,他最欣赏雷诺尔兹·德·蒙塔尔万,尤其爱看他冲出自己的城堡,一路抢劫,还从海外抢回那块据说是纯金打造的穆罕默德像章。为了把叛徒伽拉农狠狠地踢一顿,他甚至不惜赔上管家太太,再搭上个外甥女。 总之,他理智尽失,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连疯子都想不出的荒唐念头:为了扬名,也为了造福世人,他要做个骑士云游天下。要跨上战马,身披戎装,四处征险,把书上游侠骑士的功绩一一付诸实施。要平定天下不平之事,历尽万般艰难险阻,功成之后,必能万古流芳。这样做有益于世人,也义不容辞。可怜的绅士幻想着靠自己神勇的臂膀,已经做上了特拉勃森达的皇帝。他陶醉在美梦里,在这美妙感觉的催促下,急匆匆地要实现这令他心驰神往的梦想。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亮先祖传下的一套盔甲。这套盔甲被遗忘在角落,多年无人问津,早已生锈发霉。他尽力把盔甲洗净、擦亮,但发现一个大缺憾:这套盔甲里少个头盔,只有个不带护面甲的钢帽子。 P9-11 序言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被后世作家视为现代小说之父。 塞万提斯对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体裁都有涉猎。1584年,他根据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史实,写成历史悲剧《奴曼西亚》,歌颂西班牙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1585年,发表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苔亚》,歌颂理想化的真诚友谊和爱情,带有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人文主义特色。 不过,给塞万提斯带来不朽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巨作《堂吉诃德》。1605年,小说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一年内再版六次,一月之内出现三个盗印版。1614年,一个化名作者出了一部伪《堂吉诃德》,对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恶毒攻击,以诋毁作品的社会影响。塞万提斯愤慨万分,带病赶写续集,于1615年出版《堂吉诃德》第二部。1616年,他带病写完小说《贝雪莱斯和吉西斯蒙达历险记》(1617年出版),同年4月23日患水肿病在马德里悄然辞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中,塞万提斯是一位清醒的思想者。他通过文学创作对欧洲和西班牙普遍的道德危机与社会矛盾作了深层思考与分析,对个性解放所带来的道德信仰的失落表现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传达出建构以基督式博爱和拯救普天下受苦受难者为目的的新人文主义理想的良好愿望。艺术上,塞万提斯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创新。以戏拟反讽、夸张对比、人物视角的转换等多重叙事手段塑造形象。四百年来,人们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淡忘对塞万提斯的记忆,相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他的创作里不断获得新的启示和感悟。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理想人物,我们可以找到堂吉诃德理性精神的影子;而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又使人联想到塞万提斯的现代性叙事技巧。 《堂吉诃德》原名《奇妙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查》,共两部。小说模拟骑士小说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三次游侠的故事。塞万提斯最初的创作动机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17世纪初,欧洲各国资本主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西班牙却没有能完全摆脱中世纪状态,“中世纪的幽灵”依然在西班牙生活的各方面作祟。早已作古的中世纪骑士文学因为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和骑士道德而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推崇,致使骑士文学风靡一时。为了批判西班牙过了时的政治、文化准则,塞万提斯创作了他的传世之作《堂吉诃德》,揭露骑士小说的荒唐与危害,嘲讽骑士道德和骑士制度,以达到否定骑士文学的目的。但实际上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小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现实生活。它以主人公游侠经历为线索,描写了西班牙的村庄、乡镇、荒野、山村、酒店、城堡、公爵府邸,展示了一幅包罗万象的社会画卷,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七百多个,有贵族、僧侣、市民、士兵、农民、囚徒、强盗、妓女等,涉及社会各阶层。此外还广泛涉及当时政治、经济、道德、文化、风俗等各方面问题。其次,小说揭示了西班牙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危机四伏的实质,暴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小说以其丰富的材料,写出西班牙封建统治外强中干的本质以及彬彬有礼的外表掩盖下的自私残酷。封建王权对外扩张,连年征战,时局动荡不安;对内专制保守,社会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上层贵族穷奢极欲,挥金如土。如公爵夫妇为寻开心、解闷儿,耗费巨资,动用上百仆人装神扮鬼戏弄堂吉诃德;一个乡下财主举行婚礼所用食品,足够一队士兵吃一年。而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破产者却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他们铤而走险,在官府追捕中,有的沦为苦役犯,有的被处死挂在树上,所以堂吉诃德在绿林深处碰到“累累满树的尸体”。 小说的成就不仅在于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西班牙社会的各种矛盾,成为西班牙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体现了后期人文主义者塞万提斯试图重新建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愿望。文艺复兴后期的西班牙和欧洲一样,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一方面激情澎湃,充满活力;另一方面物欲膨胀、道德失范,处于信仰断裂的危机状态,于是塞万提斯不再一味地信奉早期入文主义信奉的自然欲望意义上的“人”的准则,而是在对基督教文化精神作.了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用“诗的夸张”创造了堂吉诃德这一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典型。 从表面来看,堂吉诃德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耽于幻想、脱离实际。骑士小说已经害得他失去理性,“满脑子都是书上读到的那一套:什么魔法呀,打仗呀,决斗呀,挑战呀,受伤呀,求爱呀,偷情呀,动乱呀等荒唐事”。在他眼中,现实已被骑士幻想世界所取代,所以把客店当城堡,把店主当长官,把妓女当贵妇。自以为被授封成骑士后,便固执虔诚地开始了骑士冒险生涯。把风车幻化成作恶多端的巨人,不顾一切冲杀过去,被风车巨大的扇叶连人带马扫了出去;把一队买丝商人臆想成游侠骑士,上前较量,被商人打得死去活来。他把修士当强盗,把绵羊当军队,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痛打官差,反被人打得遍体鳞伤,剥了衣服。他的一系列荒唐行为,让入捧腹,小说前三十章着重表现了他的疯魔。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失去正常思维和理智的疯子,也不仅仅是个滑稽可笑的喜剧性角色。作者在描述堂吉诃德一系列荒唐行为时,反复强调他把铲除人间罪恶、解救落难者作为自己的天职。他心中的计划是扫除暴行、伸雪冤屈、改革弊端。为了这个信念,他不顾酷暑炎热和饥劳困顿,路见不平,拔枪相助,屡战屡败,毫不气馁,被人削掉耳朵、打落牙齿、击断肋骨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固守信念、坚持正义的精神可敬可佩。作者充分展示了他性格中为他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高贵品质。而且,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诃德的谈吐、议论都十分有见地,可谓知识渊博、见解高明的学者。他和牧羊人谈及让人怀念的黄金时代,那是个“不懂得什么叫做‘我的’,什么叫做‘你的’的理想社会”;他和苦役犯谈“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作奴隶未免残酷。”他教导桑丘为官应勤政、仁爱、公正,应“一心向往美德,以品行高尚为荣,不必羡慕天生的贵人,血统是从上代传承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他教桑丘洗刷精神、修饰仪表,思路清晰周密。小说从三十章以后,经常出现堂吉诃德关于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爱情自由……等等问题的滔滔雄辩。 可见,堂吉诃德模仿骑士冒险、恪守骑士道,和中世纪那些效忠封建主、维护封建统治、追求矫揉造作的典雅爱情,是有区别的,他除了为意中人效劳显得荒唐滑稽外,其余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扫除天下妖魔,救世济人,保护妇女儿童,充满着博爱的、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由此看来,在堂吉诃德的骑士道精神的外衣下,包含着许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但是与前期人文主义作品中人物那种倾向于古希腊传统,强调对自然生命欲望的强烈追求和个性主义色彩相比,堂吉诃德体现出一种倾向于中世纪基督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色彩。在堂吉诃德身上,读者看到的不是古希腊式个性袒露、原欲冲动的英雄,而是希伯来式充满忧患意识、满怀基督之爱的救世者。 桑丘·潘萨是个与堂吉诃德对照互补的形象。一方面,桑丘是作为堂吉诃德的对立面出现的:他是封建落后的西班牙生产关系孕育出的农民典型。目光短浅、胆小怕事、狭隘自私。他跟随堂吉诃德做侍从,不是为建立什么功勋,而是堂吉诃德许诺他的种种好处。他想升官、想发财,想着他的驼背老婆有一天能坐上华丽的马车,自己做个海岛总督,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因此,行侠中,每次打仗前,桑丘便先躲起来,或者跑得远远的。仗一打完,桑丘又总是第一个跑上前去,夺钱袋、扒衣服、抢行囊,支配他行为动机的是讲究实际利益的小农意识。但另一方面,桑丘又具有农民的朴实、善良、智慧,他同情那些与其地位相仿因而备受欺凌的人,就在这一点上他与堂吉诃德逐渐接近,同时堂吉诃德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品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身上小私有者的偏狭逐渐减少,胸襟逐渐开阔,到小说最后,他变成了一个不爱钱财、甘心情愿地为主人的理想而奋斗的“堂吉诃德化”的可爱人物。桑丘任职海岛(实为乡镇)总督,为官十天。断案如神、执法严明、公正公开、不徇私情,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赢得一片颂扬声,最后发现公爵夫妇在耍弄他,愤而辞职:“我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即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显示了他人格的高尚。桑丘把堂吉诃德在虚幻中追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桑丘的心态和追求体现了西班牙农民渴望改变自身生存处境的愿望;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阶层的关注和希望。 《堂吉诃德》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批判地继承了西班牙骑士小说和流浪汉小说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并给予大胆创新,从而开创了欧洲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 塞万提斯采用真实和虚构交织,现实和想象结合,疯魔和清醒相伴的叙事方式,让堂吉诃德在这些互为矛盾的二项元素中呈现复杂多元的性格特征。这些被现代和后现代作家孜孜以求的叙事技巧是塞万提斯的时代所没有的。为了使小说虚实相生,塞万提斯还在小说第一部序言中详细叙述了小说的写作过程,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第一部第九章中又假借第二作者叙述寻找小说第二部原稿及其作者锡德·阿梅特·本·恩赫利的经过。给人感觉这似乎是真实的故事;可是到了第二部开头,叙述者又描述了第一部出版后在社会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主人公堂吉诃德居然能跨越故事之外期望自己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被读者谈论,被人夸赞。乍看起来,小说给人真假莫辨、一头雾水的感觉,这恰恰是作家叙事的一种策略。小说故意以时空错置、亦真亦幻的场景拉开读者和文本的距离,模糊现实和幻想的边界,并把如何写作的过程融为创作的一部分,这些特征和后现代小说家追求的“元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构上,小说以主仆二人的游侠史为基本中心,以二人性格发展为基本内容。为丰富作品,通过趣谈、奇遇等穿插一些其他短篇小说,构成开放式的、未完成的框架结构。叙述者以第二作者身份交待堂吉诃德故事来源,引出第一作者和羊皮书,第二部小说还不时地对第一部小说进行评论,形成故事套故事,故事讲故事的格局,叙述者、作者、读者在同一时空中对话,说明塞万提斯已经开始关注小说自身问题,尽管这种关注是不自觉的。 文体上,《堂吉诃德》采用夸张模仿的方式,使其成为戏拟骑士小说的杰作,在作品前言中,塞万提斯借一位“广识的朋友”道出小说创作的文体及动机:“这本书只需模仿,模仿得越完美,写出的东西就越上乘。”为达到这一宗旨,塞万提斯的策略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戏拟骑士小说以反骑士小说。摹仿的目的,或是为了更加接近,或是为了彻底否定。塞万提斯从小说的叙述模式直至情节、话语、情调等完全采用了骑士小说的那一套,并极尽夸张之能事,从而产生一种滑稽、荒诞、可笑的艺术效果。小说问世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杲不复见。 艺术手法上,对比和反讽是这部小说相互关联的一大特色。堂吉诃德和桑丘,一主一仆、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骑马一骑驴,一学者一农民,两者全方位的反差对比,其一是产生视觉上的滑稽喜剧效果;其二是引发性格精神的对比,即幻想与实际、虚构的传奇故事和动荡的社会现实、人文主义理想和小农意识的对比,以达到反讽批判的目的。此外,主仆二人性格前后变化也各自构成对比。作者还在小说中许多地方故意采用自相矛盾的反语或截然相反的情境,进行对比和反讽,如堂吉诃德勇夺神圣的曼布里诺头盔不过是理发师的铜脸盆,他眼中的绝代佳人杜尔西内娅“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实际上,她长得像男人一样,是个身子粗壮,胸口长毛的乡下养猪姑娘。在语言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当年西班牙语普通话的口语,通俗易懂,双关语、俏皮话、谚语、文字游戏层出不穷。此外,人物语言个性化,堂吉诃德的语言是“自欺式”的,它使小说染上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新版《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虽然,黑色幽默一词是20世纪的产物,但是塞万提斯在他疯狂又杰出的《堂吉诃德》一书中也使用了这种技巧。” 《堂吉诃德》代表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对17、18世纪欧洲小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在叙事艺术上对现代小说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今天的马德里广场上,矗立着许多雕像,有历史人物,有民族英雄,还有一对文学形象,这就是堂吉诃德和桑丘。世界各地来参观游览的人们,可能不知道西班牙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但没有人不知道堂吉诃德和桑丘。堂吉诃德是一个故事,也是一则蕴含无限哲理的人生寓言;他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有着强烈征服欲的殖民主义者……总之,堂吉诃德给后世学者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的、多元的阐释空间,正如此,该书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褚蓓娟 2009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