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编著的《国企笔记》是第一部讲透国企亚官场升迁之道,是深刻揭露了国有企业生存潜规则的自传体小说,有奋斗、有感情描写、有冲突,情节曲折生动,有极强现实感,为读者提供国企生存路线图。
本书受到读者的追捧与欢迎,在起点中文网点击量202万,总推荐13万,进入起点首页强力推荐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企笔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同舟共济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同舟共济编著的《国企笔记》是第一部讲透国企亚官场升迁之道,是深刻揭露了国有企业生存潜规则的自传体小说,有奋斗、有感情描写、有冲突,情节曲折生动,有极强现实感,为读者提供国企生存路线图。 本书受到读者的追捧与欢迎,在起点中文网点击量202万,总推荐13万,进入起点首页强力推荐榜。 内容推荐 大学生黄云逸毕业后进入大型国有企业,不曾想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三无大学生”,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困境:千方百计吸引领导注意却心急出错,想找点事做却侵入他人领地,埋头工作却发现工作之中还有潜规则——国企原来并非他想象,是个亚官场。 他将如何一一面对?如何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受排挤的国企新人到获得青睐被提干,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国企站稳脚跟? 本书《国企笔记》为国企员工提供最真实、最实用、最给力的生存路线图。 《国企笔记》由同舟共济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实习开始,战斗已然打响 光明的前途 “表现”也是门技术活 在别人放弃时再坚持 “王”来了 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 华书记,您好! 分配,黄云逸傻眼了 第二章 真的进来了,却是冷板凳 神仙打架 领导的态度能传染 “三无大学生” 老韩师傅的小红本本 第三章 吸引章 主席的关注 “伊人”的指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 拍马屁跟谈恋爱一样 “站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第四章 借调认证鉴定办 借调是个敏感的话题 “神仙”驾到 最要命的犯错是不承认错误 一眼望穿 不错,不错,小黄不错 第五章 政治部攻坚战 不在写作上,而在写作外 “后生可畏”的潜台词 老韩是一条老板凳 “自留地”庄稼理论 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做头有技术含量的老黄牛 告诉老吴,他的饭碗很安全 第六章 号角吹响,名声大振 模拟预演遭遇瓶颈 与“舌头”有关的一场战斗 赶鸭子上架 小黄本家 第七章 险遭诬陷 表彰的艺术 电话通知的诀窍 走台风波 闹心的2000元 崔翠花大闹政治部 第八章 得到汪总赏识 工作笔记帮大忙 你确认了吗 庆功晚宴 论功排座次 这样的人要培养 第九章第一次亲密接触 过年回家也有任务 华清之池抗诱惑 玫瑰之夜 送礼要投其所好 第十章 领导好才是真好 做一个内方外圆的人 想在领导之前 一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 别让你的领导不爽 第十一章 车水马龙的工会办 密切联系领导 林建国的学历问题 女孩之意不在黄云逸 夏教授的指导和鼓动 第十二章 做事情的原则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不要将烫手山芋留在自己手中 记得反馈 坚持原则的学问 第十三章 点拨“潜规则” 那些不成文的规定 倒茶也关系到排序 坐前排还是坐后排 领导说的话就是规则 第十四章 课题获大奖 主动请缨 牛刀小试 更进一步 状况连连 还是要站队 第十五章 为什么是你升官 认证鉴定办主任助理 又见佳人 凯旋不一定受欢迎 红眼病 “搓麻将”大会 试读章节 “谢谢你,还不知道你是哪个部门的呢?” “其实我和你一样,也是新来的员工。早到了两天而已。这里就是华达公寓,你去找你的房间号就可以了,我的宿舍在303号,有时间找我来玩。”黄云逸笑了笑,就和这个刚认识的戴荣告别了,准备再去公司门口帮助其他拖着不少行李来报到的新员工们。 黄云逸是湖南人,一米七八的个头,稳重大方,不时露出温和的笑容,增添了几分亲切感。戴荣穿着白衬衫,一副金丝边眼镜,瘦瘦的,知识分子派头十足。 今天是华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达通信”)36名新员工报到的最后一天。这36名新员工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是经过多番筛选招聘来的“校园精英”,黄云逸和戴荣也位列这36名精英之中。未来,这36人将被分配到华达通信技术部、研发部、工会等不同的部门。 黄云逸因为提前两天就来公司报到,对公司环境有了些了解,一向喜欢乐于助人他就主动协助公司总经办的工作人员迎接新员工。 由于大学时就是学生会副主席,每年都会做迎接新生的工作,所以,黄云逸做这项工作显得得心应手。他一会儿给没有办好手续的新员工讲解报到流程,一会儿帮这位同学拿行李,一会儿招呼那位同学到食堂吃饭……他的表现自然流畅、娴熟得体,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老员工呢。 光明的前途 华达通信是和华为、东方通信、中兴等业界巨头齐名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著名的“巨大金中华,烽火耀华宇”十家通信业巨头中,赫赫然排在第九位,是江南省国有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全国特别是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有很高的知名度。 华达通信下属单位有38家,正式员工6000余名,临时员工2000多名,退休员工3000多人,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万人大企业。它和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一样,除主业是通信设备制造外,还涉足各行各业。其38家下属公司中,除8家是通信设备制造分公司外,其他30家下属单位中,有手机销售连锁公司、汽车修理厂、出租车汽车公司、啤酒厂等企业,甚至还有几十个人的红砖厂和十来个人的窗帘厂。这些小企业都不赚钱,大部分都亏本,但华达通信不能不管。总的来说,这些小企业的问题如果不是行政手段造成的,那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为发展交的学费。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近年来华达通信也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正逐渐将那些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以外的企业,从主业中剥离出去,使其成立专门的产业公司。 华达通信这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铁饭碗、牌子响、待遇佳、前景好、有保障,自然是众人所心仪的工作单位。单是黄云逸所就读的湖南大学,就有三百多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了华达通信在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黄云逸回想前几个月的招聘的阵势,简直不亚于高考。最终黄云逸以综合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面试的机会。 因为黄云逸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组织过多个大型学生活动,还曾担任过一年分院团委副书记以及一年学校团委副书记。对此,面试官郑玲芳对他相当满意,决定录用他为华达通信的团委干事。当时,黄云逸还不知道郑玲芳是华达通信的党委书记,更想不到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活会因为她而发生改变。 按照惯例,在实习前,华达通信会举行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大学生们成为华达通信的新成员,并让大家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以及认识公司大大小小的领导们。但是,今年公司主要领导们临时出差,欢迎仪式就被放到了实习后。 报到第二天。36名大学生都被派到华达通信第一分公司去实习,实习期为20天。 实习第一天,黄云逸和其他新员工们一样,都显得有些兴奋。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在华达通信大展拳脚的样子。 这次的实习工作由一分公司党委书记朱水平负责。实习开始前,按惯例,朱书记先进行了讲话。讲话中,朱书记说,实习成绩会对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激励大家,还特别举了实例:“总经办的小李,也就是现在的李董华李科长,当年在我这里实习,很能吃苦耐劳,同志们都很喜欢他。”朱书记一边铿锵有力地说着,还一边伸出他那粗壮的大拇指比划着,“分公司党委在他的实习报告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时我们就认定,这位小伙子前途大大的好,领导肯定会降大任给他,提拔他!” “果然,小李到总经办后,迅速崭露头角,只用了三年时间!”说三年这个词时,朱书记语气很坚定,说明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三年啊,三年就当上总经办管后勤的科长了,再过几年就很有可能升副主任,到时候就与我平起平坐了……” “三年才做到个小科长,也就一个小股长……”黄云逸听到旁边的王爱晖嘀咕了一句,回头看了他一眼,心想你要求也太高了,三年做个科长已经不错了,要知道科长和镇长是一个级别呢。 王爱晖和黄云逸一个宿舍,家住华州郊区,毕业于江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其实,读书期间,他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性格活泼,善于和人打交道,与人聊天时,总能把对方夸得心花怒放。在学校王爱晖就当过公关协会会长,又因为是华州本地人,所以从大二开始他就在华州多家企业实习,也算是提前进入了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初华达通信到江南大学招聘时,王爱晖笔试没有过关,他家里托了不少关系,最终还是让他应聘上了企业管理这个岗位。 黄云逸并不知道华达通信的科长,实际上只是政府序列里股长的级别。当然,他更不知道,在王爱晖的职业规划里,他准备用五年时间成为华达通信的中层干部,也就是做到真正的科级干部,所以他对李董华三年做上科长这种事并不放在眼里。 当然,除了王爱晖,大部分人和黄云逸一样,都被朱书记说的故事感染了,似乎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实习工作就是清扫车间内的垃圾。朱书记动员讲话结束后,他老人家还以身作则,拖着吨位颇重的身躯,忍受着腰部肥厚肌肉相互挤压的痛苦,弯下他高贵粗壮的水桶腰,笨拙地带领大家,动手整理堆在车间角落里的一些废铜烂铁。 新员工们见状,也都迅速散开,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去拿放在墙角的铲子、扫帚等劳动工具,跟在朱书记身后放开手脚干了起来。 P1-3 序言 时代的背影 小桥老树 1993年,大学毕业,到一个镇政府的办公室当“菜鸟”。相较于读书时代,喝酒的机会自然暴涨。在农村喝酒的规矩挺大,年龄小的要向年老的敬酒。没有职务的和职务低的要向职务高的敬酒,而年老的和职务高的就要互敬。由于我是新兵。年龄小,职务低,每逢在桌上喝酒,入乡随俗,总得恭敬地敬酒,有职务的就称呼“××长,敬您一杯”,没有职务的就称呼“x大叔,×阿姨”,被人嘲笑许多次以后,保留了职务称呼,将“×大叔、×阿姨”改为“×哥、×姐”。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与另一个单位联欢,我见对方单位一人看上去年轻,在桌上就询问对方年龄。话刚出口,单位书记道:“小×,你以后在酒桌上别和人比大小,比来比去都是你最小,还得多喝酒。”后来得知,看似年轻的那位至少比我年长10岁。自此我上了酒桌就不问年龄,直接开始敬酒。 在觥筹交错之中,时间飞逝。 1998年,我成为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成为全区最年轻的武装部长。1999年冬季征兵时,一位长着大胡子的团参谋长带着几位连长到镇里来看征兵情况,工作结束,喝酒,军地联欢。镇村干部和军队干部的酒量都不小,且都年轻气盛,喝到最后,大家都东倒西歪,气氛很好。分手时,大胡子团参谋长拉着我的手喊:“老×,随时到我们部队来……”后面的话自然是酒话,可是那一声称呼。着实吓了我一跳。这是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有人以“老”字冠在我的姓上。 自从被叫了这一声“老”后,慢慢地,“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占据了主要阵地。不经意间,也开始被人称呼为“大哥”和“叔叔”了。 后来,坐在酒桌上,开始端坐主宾的座位或是主宾附近的座位。原因是混了十来年,有了一官半职,更重要的原因。是酒桌上的80后越来越多。 80后仿佛春笋,一场大雨后,突然齐刷刷地冒了出来。他们开始占据各种重要的位置,成为各种各样的“x长”、“×师”和“×总”,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在官场上,还有80后干部登上县级一把手、地市级副职的位置,这在网络上激起了强烈反响。 进入2011年,我终于承认,青春成为了记忆。 我是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来阅读同舟共济先生的这本《国企笔记》的。在这本书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已消逝的青春,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存方式。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待遇不错,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有组织管着,能进入国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在当年,要进入国企并不容易,要么大学毕业,要么当兵转业,要么是后台很硬的关系户。当年我所在的班级,有几位地方主管的子女,他们清一色地进了国企。其父辈官职大的进了中央企业,稍次的进入省级企业。后来,形势发生变化,这几位同学纷纷跳槽进了政府机关。 我读《国企笔记》,仿佛被带入时空隧道,回到很多年前。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千千万万的青年没有深厚的关系,没有天才智商,全凭自己的努力拼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如今他们有了温暖的家庭,有了稳定的职业,心态渐渐向中年人靠拢,或者说变成了中年人的心态。但曾经的那些经历依然鲜活,依然年轻。当今中国,依然有几千万人在国企里生存并奋斗着,以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国企笔记》的作者就身处其中。他在国企工作多年,深得其中三味,将自己丰富的感受与多年的职场历练融入笔端,真实地再现了国企这一“亚官场”的生存现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用数据来冷冰冰地还原生活,而是通过书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奋斗过程,从容地将那种生活带到了我们面前,令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因此,这部小说被众多国企职工及职场人士奉为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就丝毫不奇怪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