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呢喃与喊叫》是作家谈正衡的最新作品。全书共分四辑,二十四部分,以对应二十四节气。书中通过对二十四节气更迭以及应时民俗还有美食的描述,串起的是对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另加入大量有关民俗、民风、民情的传说、掌故、典故,令读者读来生动有趣,又增长了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节气的呢喃与喊叫(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谈正衡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节气的呢喃与喊叫》是作家谈正衡的最新作品。全书共分四辑,二十四部分,以对应二十四节气。书中通过对二十四节气更迭以及应时民俗还有美食的描述,串起的是对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另加入大量有关民俗、民风、民情的传说、掌故、典故,令读者读来生动有趣,又增长了知识。 内容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金,一方水土一方人。节气的故事里,收藏着乡村所有的喜怒哀乐,淳朴而闪耀,就如同谷物和农具在太阳下反光。 “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农耕的时间,就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植物与天时、与大地的互动。二十四节气,是农时,是心情,更是一条文化的血脉。 谈正衡著的这本《节气的呢喃与喊叫》,通过对二十四节气嬗移更迭以及应时民俗还有美食的描述,串起的是对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的追忆。文字温暖,令人疼惜。 目录 辑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 春日春风动 春江春水流 雨水 春雨细 晓风微 廿四节气画分明 惊蛰 虫出没 风软轻 赊得春归好耕耘 春分 衣单风轻 游丝飞絮两依依 清明 水气清 菜花黄 又见一年柳如烟 谷雨 泥新燕巢 绿色冉冉遍天涯 第二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 三鲜舒院落 槐柳荫浓春去也 小满 日长悠悠 麦穗初黄啼晚莺 芒种 星夜看流萤 正好暗香染衣 夏至 日长蝉已鸣 湿热江南梅雨中 小暑 红裳翠盖临暑气 开轩乘夕凉 大暑 背汗湿如泼 赤日炎蒸水落痕 第三辑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处暑 锦云织 更世事 指影看河灯 白露 清风吹枕席 今宵寒较昨宵多 秋分 冰轮巡天际 应知今夕是何夕 寒露 今夜露凝寒 素衣莫起风尘叹 霜降 持螯天地肃 愿君多珍重 第四辑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 一叶叶 一声声 一雨一衣重 小雪 气射重衣透 江南寒色未曾偏 大雪 铅云积 远树稀 风吹旷陌鸟影稀 冬至 临窗数九 一夜冬花入梦莹 小寒 野兴疏 冬寥落 炉前沉醉酒一壶 大寒 瑞景已兆来年足 总难忘 歌不歇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上时间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交立春节气。 晚上天擦黑后仰望星空,静休一冬的北斗七星,斗柄正指向东北45°,古人称为艮的方向。 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开局手笔。“立”表示开始,四个季节打头的,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它们更像是部门领导,所对应和处理的农事,便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种田就是跟着太阳转来转去,转到春天就播种,转到夏秋就栽插收割,转到冬天就种菜种麦。古人自从发现了太阳年位置变化与农事之间的密切关系后,便像切糕饼一样,把太阳运行的黄道(黄经360°)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为0点起始,太阳每运行15°称一节气,每月有两个节气……寒来暑往,从不走样。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个性称呼,内含物候、时令和农作物生长规律以及田园景致等条纹密码。它们既古典又通俗,而且很接地气,是节点期望,又可标为生日符号,所以极易被一些父母挪作子女小名昵称,或干脆挂上姓氏用为大名。 多学一点天文入门指南就知道,阳历是跟着太阳来的,以地球绕太阳转上一圈为一个回归年(365.24天)。而阴历是随月亮走的,从这个月满到下一个月满(29.53天),走完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354天),却比太阳历少了十一天。为了调节这种长短不一的错位,早在春秋战国时就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即在十九年中安插七个闰月,以拉起阴历跟上阳历的步调,这便打下了阴阳合历性质的农历历法的底子。 闰年里有十三个朔望月(384天),补平欠缺,仍比阳历年多出十九天。因此,凡闰年都有二十五个节气,多圈进了下一年打头的立春,谓之“双春”年,而平年大多只有二十三个节气,为“无春”年。十九年一轮回,“双春”“无春”前后相续,前一年多占,后一年便亏空。在每个周期中,“双春”和“无春”各有七年,而“单春”仅有五年。 干支纪月,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立春所在月份称为寅月。寅月一般就是农历正月,但也有不吻合的时候。一个有经验的老农,只要抬头望一望月亮盈亏,便能把日常农事应付下来,这便是阴历月相的依据。但是对于农事而言,真正靠谱的是太阳而非月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精确的时间分割,岁首不在正月初一,而在立春日。 民间称立春为“打春”,是很有动作力度的心情体现。从冬至日开始数九,数过了小寒和大寒,数过了“五九”四十五天,就迎来了春天第一个日子。一年由此启程,大地上的故事开始讲述。 这一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办迎春大典,并指令相关官员深入各地勉励春耕,做春耕动员工作。古人喜欢将农事涂抹上欢乐色彩,立春之晨,将一堆泥土做成牛的样子,就是一个泥偶,然后用彩色的杖和鞭子来抽打,即为“打春牛”。也有用纸扎成牛,在肚里装入花生、核桃之类的干果,鞭打纸牛,干果散落,众人哄抢,多获者意味着地里收成多多。 立春当日,男人们把牛牵到田头排成两溜儿,女人们拿来很有喜感的红绿彩布搭在牛背上,旁边围满从四乡八村赶来看热闹的人,这就是“行春”——一种在皖江地区至今遗存的古老习俗仪式。人们嬉笑逗趣,能唱黄梅腔、小倒戏和花鼓调的,皆甩开嗓子飙上几曲,男女对歌也行,唢呐吹起来,鞭炮炸响,喝彩声不断……牵牛的男人走出一段灵异的8字形“舞牛”步子,然后,互相交换一截染了红的牛绳,并摸一摸对方的牛角,这叫“摸摸春牛角(读音‘各’),田里收稻谷”。众人一齐赶上来摸,或一齐“舞牛”,男女趁机打闹,浑水摸鱼,迎春的欢乐达到高潮! 季节依附时光,注满自然的灵性,喂养了朴素的乡村,也滋养了勤劳的农人和他们的子孙。立春被包裹在年里,天天有大餐,口腹很享受,但外皮酥脆金黄、肉馅鲜嫩的春卷,仍是立春首选美食。其次是春饼,把醒好的面团揪成剂子,两个压扁的剂子中间填上芹芽、香菇、肉丝、千丝,合起来烙到中间有气泡隆起、两面微黄就成了。还有喝七种蔬菜做成的“七彩汤”。所谓“咬春”,只是对舌尖的一个忽悠,咬的不是春天,而是那种辛辣味很重的白萝卜。有一种内涵更充沛的五辛菜,不但可除春困,更兼散发五脏之气,健体祛疫。李时珍的成名大作《本草纲目》有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因为立春与大寒交接,饮食上当顺时应变,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生发。 打春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立春这个节气,在农事活动上并不是太给力得劲。如果这个春打在春节后,直到清明这段时间的“春颈子”比较长,农事安排就宽松;而春节前打春,“春颈子”比较短,天气回暖早,节气往前赶,农活就非常催手了。 立春逢正月,时光正在年味里游走,从初一到十五,基本都是在拜年请客接春酒。今日吃了李家饭,明天又喝张家酒,你请我,我邀你,东家轮流做。一年难得几日清闲,加上都是早已备办了一应吃喝,请起客来,自然户户都是大手笔。正月赴宴,身上光鲜行头好,礼又拿得出手。酒菜早已摆出,大家围桌坐定,一年的话题,不嫌太长便尽着兴头聊吧。就算谁谁曾结下过疙瘩,斟来满去的热酒一喝,暖话一讲,闷气消散,心头舒畅了,划拳喝令声此起彼伏。 P3-9 后记 敲完书稿最后一字,长吁一口气,走到午夜阳台上舒展一下腰背。半轮亏月,正升上幽暗的东方天空。看月形,再回想中秋过去的时日,恍然记起,今宵便是八月二十二,阳历月份则是九月,后面领着同样数字,并在21:05已交秋分。 秋深星微,凉意侵肤,自打年龄染上风霜后,对农历是越发敏感了。 生活在城市里,虽然日历无处不在,报纸、手机、电脑、电视里,每天都有提示;但季节变化、农事更迭的讯息,更多还是通过头顶星月的移位和朔望亏盈以及餐桌上蔬菜递换,而源源不断地获得。 乘车出行的时候,注目乡野,春的雨,夏的风,秋的云,冬的雪……尤能感受季节携着时光荏苒离去。 农历是记载感情的。就像对于前人而言,好日子都扎根在农历里一样,自二月二、三月三数下来,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七月七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最后为除夕三十晚高潮到来……世俗的节日,与月日代码竟然如此和谐重叠。是啊,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早已习惯了把自己的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协调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循着一条文化血脉,当我们诵读着这样万世一传的节令口诀,分明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律动和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并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有过的心灵的自由与收获的快乐。 眼下,正是采菱季节。江南节气,旧时衣容,李白写过一首《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采菱女真的坐在水塘中晃悠悠小盆里唱过歌谣吗?吴宫掩草绣衣远,但是,确有太多腰肢款款的女子,操着清亮的吴侬软语,在江南清澈的流水里渍麻、浣衣。旁边石板小拱桥上,走过扛锄的白发老翁。 点点碎阳,袅袅炊烟。传统文化元素,始终是个人情感的根基,伴随着祖祖辈辈农耕群体,还有那些童稚清贞的容貌,由远古走来,直至现在。 从白露到霜降,从小雪到大寒; 大事小事一天去,春夏秋冬又一年。 面对一个个迎面走向我们、又离我们而去的春华秋实的节令,唤醒对田园牧歌的眷恋,讲一讲关于天时、关于大地的故事,就成为很重要的事——我们已失去了太多的旧时景观,尤其是失去了太多独具中国农耕底蕴的文化记忆。 对于我来说,乡野田园不仅是精神的停泊地,更是灵魂的皈依处。月升月落,寒来暑往,伴着草木枯荣轮转,那些分别叫作雨水、惊蛰、春分、小满、芒种和白露、寒露的天气,一直观照着我,以啼鸟的声音在午夜的窗外小声地叫喊,就像亲人一样呼唤我回到童年家中。我常常被这种声音弄得魂不守舍,我必须写出它们! 现在,我终于写出来了,就呈现在这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