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史纲》是一本篇幅不大的通史著述,是天才史家张荫麟先生的代表作。本书虽属未完之作,但却广受赞誉。书中处处可见作者不凡的学术功力和深刻史观。全书考察了自夏商周到东汉的中国历史,在述事的同时重点叙述了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作者举重若轻,将复杂多变的历史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化作简明生动的叙述,并在行文中阐述自己的见解,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著名历史学家,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张荫麟出生官宦之家,1922年考入清华,不久即在《学衡》杂志发表文章,受到清华国学导师梁启超的赏识,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中之人。”张荫麟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归国后相继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校。张荫麟学贯中西,在文史哲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曾被中国史学界寄予厚望,钱穆说:“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然而,张荫麟于1942年不幸英年早逝,享年37岁。张荫麟的逝世引起学界一片惋惜,陈寅恪、钱钟书、熊十力、吴晗、冯友兰、钱穆等师友纷纷发表文章,对这位“天才的史学家”表示哀悼。 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自序四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校订说明 附录一 中学本国史教科书编纂会征稿启事 高中本国史教科书草目 关于中学国史教科书编纂的一些问题 附录二 高小历史教科书初稿征评 附录三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 张荫麟先生学术年表 张荫麟先生论文表 史界慧星通史明珠——张荫麟和他的《中国史纲》 序言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 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 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 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 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 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 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 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 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 ,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 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3 )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 ,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 兼顾并详。至于实际成就与 所悬鹄的之间,有多少距离 ,只好付之读者的判断了。 这部书原不是作者创意 要写的。创意要他写这部书 并且给他以写这部书的机会 的是傅孟真先生和钱乙藜先 生。往在昆明②,黄子坚先 生、孙毓棠先生曾费心谋刊 印此书而未成。比来遵义③ ,张晓峰先生主国立浙江大 学④史地教育研究室,为石 印五百册以广其传。以上诸 先生,作者谨于此志谢。 三十年三月于贵州遵义 书 张荫麟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