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出版于1850年,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海丝特·普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残酷和教会的虚伪、丑恶。
《红字》在人物心理描写上的巨大成功使霍桑被推崇为十九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他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他的代表作《红字》无愧于不朽名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字/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霍桑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字》出版于1850年,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海丝特·普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残酷和教会的虚伪、丑恶。 《红字》在人物心理描写上的巨大成功使霍桑被推崇为十九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他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他的代表作《红字》无愧于不朽名著。 内容推荐 霍桑编著的《红字》是公认的第一部从美国本身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带有这种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思想文化烙印、散发着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的小说杰作,也是第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声誉的美国文学名著。 本书讲述了赫丝特·普林生下私生子珀尔后,因拒绝说出通奸同犯,被判胸前戴着红色字母“A”受世人唾弃……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遭受良心的折磨,七年后,在离世前忏悔,得到人们的宽恕。一直暗中调查妻子(赫丝特·普林)的情夫的罗杰·奇林沃思在复仇之后也心力交瘁,离开人世。赫丝特·普林凭借善良、勤劳,得到了人们的谅解。珀尔健康地长大成人,生活幸福。小说探究了人性的哲理问题,风格独特,思想深邃。 目录 海关 一 狱门 二 广场 三 认出 四 会面 五 做针线活的赫丝特 六 珀尔 七 总督府第 八 小精灵与牧师 九 医生 十 医生与病人 十一 内心深处 十二 牧师的夜游 十三 对赫丝特的新看法 十四 赫丝特与医生 十五 赫斯特与珀尔 十六 林中之行 十七 牧师与教区居民 十八 一片阳光 十九 溪边的孩子 二十 迷惘的牧师 二十一 新英格兰假日 二十二 游行队伍 二十三 红字的显示 二十四 结局 试读章节 海关 ——《红字》导言 虽然,我历来不愿意在炉火旁向我个人的朋友过多地谈论自己或自己的事,但是在和读者交谈时,我一生中竟有过两次写自传的冲动,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第一次发生在三四年前,那时,我正给读者描述自己在一幢极其幽静的古屋里的生活情景——对此,无论是宽容的读者还是冒昧的作者都想象得出,这是不可原谅的,也是毫无道理的。这一次实在是造化,由于我非常荣幸地在上述场合找到了一两位听众,因此我再次拖住读者大众,谈起我在海关的三年经历,并且忠实地仿效著名的“教区牧师——本教区执事”的榜样。然而,事实似乎是:当作者将自己的整部作品抛向人间时,作者并不是对会将书扔到一边或将之束之高阁的多数人叙述,而是对能理解他的少数读者讲述——这些人比作者大多数的同窗学友和终生的伴侣都更了解作者。确实,有些作者远不只是叙述而已。他们随心所欲地揭示内心深处的隐秘,甚至可以适当地专门向完全富有同情心的人讲述;仿佛随意问世的这部出版物一定可以找出作者自己天性的各个分离的部分,同时将他与这些分离的部分彼此沟通,而使他的生活范围完整无缺。然而,即使我们不针对个人地将一切都抖出来,那也有失礼仪。但是,由于思想僵化,表达迟钝,除非讲述者与他的听众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想象那是一位仁慈谦和、善解人意的朋友(虽然不是最亲密的朋友)正在恭听我们的谈话,这也许是可以被原谅的;这时,由于天生的缄默为这一友好的意识所缓和,我们可以就我们周围的情况,甚至就我们自身的情况进行畅谈,但是我们仍然会把内心最深处的自己隐藏于面纱之后。我认为,这种谈话在这种程度上和在这些范围内可以是自传式的,不至于侵犯读者的权利和自己的权利。 同样地,人们可以看出,海关导言具有文学上向来公认的某种行为规范:它说明了我如何拥有下列大部分材料,并为此中所叙述的故事的真实性提供了证据。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愿望,一种使我自己处于编者的真正的地位的愿望,或仅仅是构成此书的故事之中最冗长那部分的编者的真正地位的愿望——这一愿望,没有别的,正是我认定与读者大众有着私人交情的真正理由。为了达到这一主要目的,我假如通过额外地添加几笔,轻描淡写地描述迄今尚未描述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一些人物——作者又恰好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看来这是被容许的。 半个世纪以前,也即年迈的德比王年代,在我的塞勒姆老家有一个繁忙的码头——不过如今码头被颓败的木头仓库充塞着,也许,除了死气沉沉的码头中央正在卸兽皮的一条三桅帆船或方帆双桅船;或者较近处一条新斯科舍的纵帆船正在卸木柴外,它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商业生活的气息——我是说,这座现已破烂不堪的码头的最前面,常常被涨满的潮水所淹没,沿着码头,在那排建筑物的基底和背后,在路边不繁茂的草丛中,可以见到漫长的怠倦岁月留下的踪迹。这儿坐落着一幢宽敞的砖砌大厦。从建筑物前面的窗口可以望见眼前一派不太有生机的景象,以及对面的港湾大厦。每天上午整整三个半小时,挂在大厦屋顶最高点的共和国的国旗,或在微风中飘扬,或在风平浪静中低垂着,但是旗帜上的十三个条纹已不是横的而是垂直的了。这表明这儿已建立起一个文职的,而不是军人的山姆大叔政权。大厦的正面是装饰着六根木柱的门廊。这些木柱子支撑着一个阳台,阳台下面是一段宽阔的花岗岩台阶,向下斜伸,直通街上。一个巨大的美国老鹰标本盘旋在大厦入口处。它展开着双翅,胸前护着盾牌,而且,倘若我没有记错的话,每一个鹰爪都抓着一把交叉的雷电和带刺的箭。由于它具有代表这一不祥的飞禽的特征——通常坏脾气的弱点,凭着它的凶神恶煞的鹰嘴和眼睛,以及好斗的姿态,它似乎在向与世无争的公众预示灾祸的来临,尤其警告所有的居民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贸然闯入它以双翼庇护的这座大厦。然而,尽管它看上去很凶猛,但是眼下许多人正在这只联邦老鹰的羽翼下寻求庇护。我想,他们满以为它的胸脯如鸭绒枕头那样柔软、舒适,殊不知即便在它心情最佳的时候,它也并不温柔;而且,迟早,通常只早不迟,还可能会用它的利爪一抓,用钩状嘴一啄,将它的巢中的雏鸟甩掉,或者用带刺的箭给人造成疼痛不已的创伤。 上述这座大厦周围的人行道——我们还是马上把这幢大厦称为港口的海关为好——旁边的裂缝野草丛生。这表明近年来众多商人并没有在这条人行道上行走。然而,在一年中的某些月份,人们也常常碰到一个商务进展得较顺利的上午。这种场面可以使上了年纪的居民回想起与英国最后一仗之前塞勒姆独自是个港口的那个时期,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备受自己的商人和船主所蔑视。这些商人和船主让自己的码头化为废墟,但他们的企业却继续发展——使大量的生意不必要地和不知不觉地涌入纽约和波士顿。在这样的上午,每当三四条船碰巧同时驶进港口时——它们通常来自非洲和南美洲——或者船正要驶往那些地方时,人们便会听见频繁的脚步声轻快地、来来回回地从花岗岩台阶上传来。这里,在船长的妻子前来迎接他之前,你可以向刚进港口、腋下挟着装有船舶单证的已失去光泽的洋铁皮盒的船长打招呼。他的脸因海风的吹打而变得通红。他的船主也会在这里出现。他或兴高采烈,或愁眉苦脸,或谦和有礼,或怒气冲冲,这要视现在完成的航海计划是带来了很快能转手变成金币的商品,还是带来了没人光顾的滞销品而使他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类的情况而定。同样地,在这儿我们还会见到个精明年轻的职员——一个将来也会额角爬满皱纹、胡子灰白、饱经忧患的商人。他正尝到了买卖的甜头,犹如狼崽尝到鲜血的滋味似的。他已经把商业投机送到船长的船上,其实这时他最好在水磨用的贮水池里驾驶模型船。现场中出现的另一个人物是那位走外轮,企图寻求他国护照的水手,或者那位刚抵达的、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正寻找进医院的途径的水手。我们也不再忘掉从英国乡下为我们运来柴火的那些锈迹斑斑的小纵帆船的船长们;也不该忘记那伙相貌粗鲁的水手,他们没有美国佬机灵的外表,但他们却为我们衰退的贸易提供了一件举足轻重的商品。 将所有这些人与其他杂乱的各色人种汇集在一起——正如他们有时候那样,于是,一时间海关便出现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场面。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一登上海关的台阶,你就会看到——如果在夏天则在入门处;如果在冬天或恶劣的天气,则在他们各自的房间里——一排德高望重的人物坐在老式的椅子里,这些椅子的斜倚着的后椅腿紧靠在墙上。他们常常睡着了,但偶尔可以听到他们一块交谈的声音,其嗓门介于讲话声和鼾声之间,看那有气无力的样子,他们仿佛是济贫院的居住者,及其他一切靠救济、靠垄断劳动过日子的人,或是那些根本不靠自己独自的努力谋生的人。而这些老先生就是海关的关务员——他们像马太一样端坐在收税所里,却不会像马太那样,动不动为了使徒的差事而从那儿被唤走。 此外,当你走进大门时,靠左边是一间大约十五平方英尺的极高的房间或办公室;其中的两扇拱形的窗俯瞰着上述那个破旧不堪的码头,第三扇窗子面朝一条狭窄的小巷,并可以看到德比街的一部分。从所有三扇窗子都瞧得到杂货商、滑车制造商、卖廉价成衣的商人和船具商人等开的店铺。在这些店门口,通常可以看见一群群谈笑风生的老练的水手,以及老是出没在海港码头一带的一些盗贼。这房间本身布满了蜘蛛网,并因陈年的油漆而失去了光泽;地板上撒满灰暗的沙子——这在其他地方早已不再风行。总之从这个地方的邋遢劲,人们不难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连女性,以及她手中富于魔力的工具——扫帚和拖把——都很少光顾的圣堂。至于家具,里面有一只带着大烟囱的炉子;一张陈旧的松木书桌,旁边有一张三只腿的凳子;两三张破旧不堪、摇摇晃晃的带木坐垫的椅子;还有,别忘了那个藏书室,在一些书架上放着三四十卷的《国会法案》和一部大部头的《税务法汇编》。一根锡管直穿天花板,构成了这房间与大厦其他部分口头传话的媒介。就在这里,大约六个月前——曾有一个人或者从这个角落走到另一个角落,或者一只肘部撑在书桌上,身子懒洋洋地靠坐在那条长腿的板凳上,眼睛上上下下地浏览晨报的专栏——尊敬的读者,你也许会认得欢迎你到他欢快的小书房的这个人。在这里,阳光透过古屋西边的柳枝,发出微弱的怡人的光。而如今,倘若你再到那儿去找他,要找到这位身为民主党党员的检查员,那简直枉然!改良的铁扫帚已经将他扫地出门;一位更可敬的继任者摆出他的威严,正将薪水装进自己的腰包。 尽管在我的童年和长大成人的岁月里,我常常远居他乡,但塞勒姆这座古镇,我的家乡,现在支配着或者过去也确实支配着我的情感。然而在我实际在此居住期间,我从未认识到这种情感的力量。不错,就它的物质方面而论,家乡的地面是平坦的、千篇一律的,其上主要盖着一些木头房子,能称得上建筑上的美的房屋寥若晨星——参差不一,错落不齐,既不别致,也不古雅,只有平淡乏味——死气沉沉的长街萎靡不振地穿过整个半岛。街的一端是加罗斯山和纽吉尼镇,在街的另一端可以看到济贫院——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地理特征。它就像一副混乱不堪的棋盘,要说你对这副棋盘怀有深厚的情感,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虽然我在其他地方总是最快乐的,可是我内心深处对古老的塞勒姆却怀有一种感受力。在缺乏恰切的词汇来表达的情况下,我倒愿意称它为“爱”。这种情感很可能归因于我的家庭在这块土地上深深扎下的老根。自从我的姓氏最早的移民——原先的英国人——出现在这荒无人烟的、森林环绕的村落以来,已经将近二百二十五年了。村落后来已经发展成了这座城镇。在这块土地上,他的后代就在这儿降生、死亡,并且已将他们世俗的物质与这块土地交融在一起;一直到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肯定其与人类的身躯有了血肉关系,我也短暂地以这身躯走在这些街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所提及的情感,只是尘土对尘土的感觉上的共鸣。我的同胞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情感为何物。由于频繁的移植也许对血统的发展有利,因此他们也不必知道这种情感究竟是什么东西。 P1-7 序言 ——霍桑与《红字》的文学技巧 纳撒尼尔·霍桑于1804年的美国独立纪念日诞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船长。霍桑的祖先到塞勒姆已有两百年了。他们于1603年跟随温思罗普总督来到美洲。霍桑两位美国著名的祖先(如“海关”一章中所描述的)是威廉和威廉的儿子约翰。威廉是教友派教徒的严苛的迫害者,而约翰则是1692年塞勒姆女巫案的三大判官之一。霍桑四岁时,父亲在一次漫长的航程中不幸遇难,于荷属圭亚那去世。穷困潦倒的母亲便将这个小家庭(包括她本人、纳撒尼尔及两个妹妹伊丽莎白和玛丽亚·路易莎)迁往塞勒姆的亲戚家。大约九岁那一年,他脚部受伤,不得不长期待在家里,于是他有时间博览群书,尤其是沃尔特·司各特、约翰·班扬和莎士比亚的著作。随着时光的流逝,霍桑成了缅因州雷蒙德市一位叔父家的常客。他在这儿尽情地享受户外生活。大约十四岁时,他举家迁居雷蒙德市。 这时,纳撒尼尔在塞勒姆的一位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准备赴考,并于1821年就读于缅因州布伦斯威克市的波多音学院,于1825年毕业。霍桑在这所学院的学业很一般,只是中等水平。有的评论家认为他在班上的这个成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说明他对“平常与正常”的挑战与嘲讽,也说明他有一种病态的心理谦让,以及越来越严重的自馁和自我埋没的心理倾向。霍桑是个英俊的小伙子,但他却拒绝参加班上的剪影活动。毕业前夕,他在给妹妹路易莎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最终的结论是我永远不会成为世界名人,我所希望或向往的一切就是与民众一道前进。”表面上这封信流露出他的反常心理和对个人的讥讽,实际上却反映了他内心对人生之梦的炽热追求。难怪他的一位朋友,民主党的忠实信徒西雷说:“我喜欢霍桑、钦佩霍桑,但我不了解霍桑。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思想和想象而从不让我介入的神秘的世界里。” 毕业后,他返回塞勒姆老家,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花在提高创作技巧上。1828年,他出版了小说《范肖》。这是一部描写他在波多音学院所见所闻的大学生活的小说。他认定自己在文学上最好的表达形式是故事(即我们所说的经典短篇小说)。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其中有不少发表在杂志上或“纪念册”上(如圣诞节的赠阅本)。他花了十二年时间在塞勒姆的母亲家中写作。从1825年至1836年的这些岁月被一些评论家称为“孤独的十二年”,因为他大部分时间深居简出,交游甚少,孤独感一直是他内心的主流。 1836年,霍桑在《大西洋实用趣味知识杂志》任职,但因服务报酬极低或几乎无报酬,他很快便放弃了这项工作。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虽然此书获得好评,但他并没有获得他期望得到的稿酬。这时,他结识了索菲娅·皮博迪小姐——一位美国的伊丽莎白·巴雷特·白朗宁式的人物。他们于1838年订婚。为了补充家庭收入,霍桑从1839年至1840年在波士顿海关当煤盐计量员。1841年,他在布鲁克农场住了半年。这是由超验主义俱乐部发起的一项集体工程,农场的成员计划一边共同参加体力劳动以求生存,一边进行艺术创作活动。霍桑后来根据这些素材创作了《福谷传奇》。1842年他与索菲娅·皮博迪结婚。婚后小两口迁往康科德的“古屋”居住。就在这一年,《重讲一遍的故事》第二卷出版,受到埃德加·爱伦坡的高度赞扬。有三年半的时间,霍桑和他的妻子在康科德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尽管不富裕,但他们读书、写作、闲聊,享受人们羡慕的“美满生活”。他们喜欢他们的康科德邻居,尤其是拉尔夫·埃默森和亨利·索罗。1846年,霍桑生活中发生了三件大事:儿子朱利安诞生;出版了他在康科德创作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古屋青苔》;因发现生活拮据而接受待遇优厚的塞勒姆海关检查员的职位。1849年,美国辉格党上台,扎卡里·泰勒当选总统。根据“政党分赃制”的原则,霍桑失去了这一职位,因为他是位忠诚的民主党员。他对此非常气愤,求助有影响力的朋友帮助他恢复这一职务。但他的一切努力都归于失败,于是他便定下心来完成《红字》的创作。此书他早在1847年就动笔了,但那时他不怎么上心。《红字》于1850年出版,被众多的评论家们公认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同年,霍桑迁居马萨诸塞州的伦诺克斯镇,住在一幢“小红屋”里。他在这儿又写了另一部小说《七个山形墙的房子》。这是一部以塞勒姆为背景的关于邪恶的遗传后果的研究的书,出版于1851年。在伦诺克斯期间,他与赫尔曼·梅尔维尔过往甚密。梅尔维尔将自己的名作《白鲸》(1851年出版)题献给霍桑。1851年晚些时候,霍桑及家人(那时他已有三个孩子,即尤纳、朱利安和罗斯)到马萨诸塞州东部旅行,并待在西牛顿过冬。他在这儿写了四部长篇小说中最不成功的一部——《福谷传奇》。《福谷传奇》是对他1841年在布鲁克农场试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研究。 1852年,霍桑在康科德购买了一幢名为“路边”的房子。他在这里为大学朋友富兰克林·皮尔斯撰写竞选总统传记。后来,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皮尔斯当选为总统。为了对霍桑表示感谢,皮尔斯委任他为美国驻英格兰利物浦领事。自1853年至1857年,霍桑一家居住在英国。霍桑出色地履行了领事职责。他抽空游遍了不列颠诸岛的各个地区,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日记后来以《英国笔记》为名发表。1858年至1859年,霍桑一家旅居意大利,尤其是罗马和佛罗伦萨。他在这儿广泛地搜集素材。这些材料后来有些以《意大利笔记》为名发表,有些则成了他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云石牧神》的背景材料。此书出版于1860年,是对善与恶,及对欧洲的美国人的详尽的研究。同年,霍桑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安家。他的健康状况开始衰退,创作能力开始衰竭,尽管他尚能将一些英国日记融合于书名为《我们的老家》的一部关于英国的杂文集中。(霍桑的创作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日记,二是阅读,三是自己虚构。)霍桑在晚年身体状况迅速恶化。1864年5月19日,他在与他的朋友富兰克林·皮尔斯(前总统)前往新罕布什尔的白山的旅途中猝然去世,被安葬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睡谷公墓。 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至少有两方面是现代西方文学的先驱:一是象征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二是对人在精神上和道德上失常心理的分析。他在《红字》中非常娴熟地运用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哥特式文体、心理冲突、间接法、舞台技巧等文学手法来表现主题。在这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 首先,霍桑在《红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主义手法(通常以双关语的形式出现)。书名《红字》本身为此书定下基调。女主人公赫丝特胸前戴红字A,公开地表明她犯了清教的“第七戒”通奸罪,是奸妇、淫妇。然而,读者最终会发现,A不仅仅代表“Adulteress”(奸妇),而且也代表“Ab1e”(能干)、“Angel”(天使),在赫丝特女儿珀尔眼中,A则代表着她家中缺少的那部分——她的父亲“Arthur”(亚瑟)。第一章末尾的玫瑰花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自然对人是仁慈的,尽管人待人并不仁慈。绞刑台是清教的司法或执法的象征。衣着考究的贝林厄姆总督是整个殖民地的领导和权力的象征。“leech”这个古语意为“医生”,但是霍桑巧妙地选择它,因为它是个双关语,通常的词意是“吸血鬼”,用它来描述奇林沃思与丁梅斯代尔之间的关系真是恰如其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珀尔,是赫丝特罪行的活的象征。珀尔这名字也是双关语,意为以极大的代价购买来的珠宝。丁梅斯代尔胸前那“红色小标志”(A字形未愈的伤口)象征着这位不幸的牧师的悔恨与良知。对他来说,天空中“A”字形的红色流星象征着通奸的行为。对全体教徒来说,丁梅斯代尔则代表人间的一切美德。另一方面,希宾斯老夫人却是与森林里可怕的魔鬼有关的一切陌生魔法的象征。 《红字》中运用的浪漫主义文学手法是霍桑独特的一种艺术手法。当然,霍桑融合代表浪漫主义的某些通常的办法,如冒险的行动、英雄人物或独特的背景等。他甚至涉及某些日常生活中被认为非常遥远的神秘的事件、场面和思想。在《红字》中,他降低了所谓浪漫的、独特的衬托场景的重要性,却寻求创作能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的严肃主题,而不仅仅创作那在时间、地点或思想方面非常遥远的小说而已。然后,他选择稍微远离公路的地方作为故事的背景。这样,他想象中的人物在这儿可以自由自在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而不必过多地与真人真事相比较。霍桑不愿小说中的人物和行动与具体的真人真事相混淆。然后,他选择实际存在的人物,并将这些人物掺入想象中的虚构人物。选择好背景和人物之后,他紧接着就描写他们,使他们成为真实与虚构的奇怪混合物,于是,这成了他的文学手法最显著的特征。《红字》是一部传奇小说,赫丝特以爱情和情欲为基础的私通可以被认为是浪漫的,而虚伪和报复则是严肃的主题。人的内心世界得到探索,良知和悔恨是值得思考的严肃问题。《红字》的背景——17世纪的波士顿和绞刑台,是读者所陌生的。人物是一种混合体,既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如贝林厄姆总督和约翰·威尔逊牧师),又来自作者的想象(如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赫丝特·普林、亚瑟·丁梅斯代尔、罗杰·奇林沃思和小珀尔)。作者所运用的“气氛手法”(即“明暗对照法”)是非常有效的。第一个绞刑台场景发生在中午灿烂的阳光下(赫丝特被大家看得一清二楚)。第二个绞刑台场景发生在夜里(黑暗中人们见不到丁梅斯代尔握住赫丝特和珀尔的手)。第三个绞刑台场景发生在白天,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牧师站在绞刑台上(丁梅斯代尔牧师在光天化日之下忏悔,承认一切)。读者由此可以注意到明与暗的道德含意——明揭示邪恶,暗掩盖罪恶和胆怯。明暗对照法的另一个方面是利用阳光。珀尔很开心,因为剧中她的周围常常充满阳光。可是,象征背离德行的赫丝特一到场,阳光就立即消失了。流星炫目的光照亮了和显现出夜里绞刑台上这对情人及他们的孩子的那幕景观。无数的镜子(如那套盔甲的反射的护胸甲及珀尔往里照的一摊摊水),都给《红字》浪漫的人物、行动和场景增添了丰富的和多层的意义。 霍桑在《红字》中继承了恐怖的哥特式创作手法。他对哥特式小说文体所运用的许多艺术手法非常感兴趣。这些手法细分起来,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①手稿。作者试图让读者相信故事来源于某一文献,令人觉得神秘兮兮的,如“海关”一章所描述的检查员皮尤那用一块破红布扎成A形的“一小卷失去光泽的文件”。②有着会闹鬼的楼梯的阴森凄凉的城堡(暗示赫丝特的黑牢房和贝林厄姆总督精心装饰的官邸)。③罪行(如赫丝特的通奸,这是清教徒的法律可判处死刑的罪行)。④宗教(其代表人物是清教徒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牧师、约翰·戚尔逊牧师及埃利奥特使徒)。⑤意大利人(其在哥特式小说中被描述为面目微黑的无法无天的人)。他们在《红字》中的代表人物是那一群相貌粗野、身穿奇装异服、精力充沛的来自拉丁美洲大陆的水手。⑥缺陷(如罗杰·奇林沃思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⑦鬼魂(如亚瑟·丁梅斯代尔彻夜不眠时在镜子里看到的“恶魔似的幽灵”)。⑧魔法(由希宾斯夫人暗示出来——当她谈及森林的魔鬼时,希宾斯夫人后来被作为巫婆处死)。⑨自然(利用自然现象,如天空中的红字,丁梅斯代尔看见表示“通奸”的A字)。j穿盔戴甲的骑士和警察(如贝林厄姆总督官邸里那套盔甲的护胸甲和盔构成的“镜子”,以及“新英格兰假日”期间那群穿戴整齐、伴着音乐行进的士兵队伍)。k艺术品(例如丁梅斯代尔公寓有关大卫、巴思谢巴和预言家内森的象征性的《圣经》挂毯)。l血(如丁梅斯代尔胸部未治愈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红色标志”)。 描写人物的心理冲突是霍桑在《红字》中运用的又一文学技巧。霍桑不像许多小说家那样,光描述表层的细节,而是深入一步地分析人物内心的紧张心理。伪君子丁梅斯代尔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自己的罪行时,其内心就充满着悔恨,敏惑的良知迫使他半夜起来,彻夜不眠。当奇林沃思开始对丁梅斯代尔实行心理报复时,自己便变成了“魔鬼”。而赫丝特表面上屈从于清教徒的压力,内心却在继续思考着世界上妇女的地位问题。 间接法是霍桑在《红字》中运用的另一艺术手法。他常常不把问题的正确答案告诉读者,只是提供多种解决办法——提供多项选择,让读者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例如在《红字》最后一章(第二十四章),他对丁梅斯代尔胸部的“红色标志”作出多种解释。三种理论暗示为什么那儿会出现“红色标志”——其中一种理论解释牧师的胸部根本就没有什么红色标志。 霍桑借用英国伟大的传奇作家司各特的专门技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陌生的”人物出现于故事中,并促使情节复杂化。这种方法有助于制造悬念,使故事神秘化,尽管最后“陌生人”的面纱还是被揭开了。《红字》中的“陌生人”就是奇林沃思。读者在小说中很早就知道他是赫丝特的丈夫普林大夫,然而丁梅斯代尔根本不知道。二是霍桑偶尔采用的小人物漫画式的手法。希宾斯夫人以她考究的服饰并不时地提及森林的魔鬼,就是一幅刻画得很好的漫画。三是利用大规模精心策划的场景,如第一个绞刑台场景、“新英格兰假日”活动和第三个绞刑台场景。 最后,霍桑在《红字》中还善于运用舞台技巧。人们常常见到动作仿佛被置于戏剧舞台的中央,观众(读者)的目光老是盯着这一点发生的动作,耳朵聚精会神地倾听这儿的所有对白。譬如苦行赎罪中的赫丝特站在绞刑台上,成了观众注目的焦点。人群中抨击她的女人们不友好地注视着她;“陌生人”好奇地望着她;贝林厄姆总督、威尔逊牧师、丁梅斯代尔牧师等全都盯着她。赫丝特是个静止的人物,围绕着她发生了一系列的行动。此外,戏剧性的登场在舞台上是很重要的。虽然第一章很简短,但它为赫丝特在第二章的登场制造舆论。第三章接近尾声时,在丁梅斯代尔要求赫丝特说出情人的姓名之后,他作了“旁白”。赫丝特拒绝供出珀尔的父亲的名字,于是松了一口气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低声地说道:“她不肯讲!一颗女人的心的神奇的力量与慷慨!她不肯讲!”而观众——读者却收到了透露秘密的戏剧陈述的全部效果,可是其他“演员”——阳台上的官员和它下面的人群却没有听见。 正是由于霍桑继承、借鉴和发展了前辈的文学理论,熟练地运用上述种种文学创作技巧(还不是《红字》运用的全部技巧),同时,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这使《红字》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尽管经济收入微不足道。《红字》自1850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权威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盛赞它是霍桑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更有人称它为“清教徒的《浮士德》”。同时,它还赢得了美国读书界的热烈反响。《红字》是公认的第一部从美国本身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带有这种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思想文化烙印,散发着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的小说杰作,也是第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声誉的美国文学名著。一百多年来,《红字》始终受到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喜爱,已成为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世界文学名著。 黄水乞 于厦门大学 1994.11.2 书评(媒体评论) 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唯有最高级别的天才方能驾驭的艺术。 ——爱伦·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