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保健大全集》是一本献给广大中老年人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从人的养生之道、心理保健、营养保健、日常保健、运动保健,再到防病、治病等多方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的知识。
在总体上,本书突出一个“细”字,既有一个个专题的系统介绍,又有一个个实用保健小常识的归集,信息量庞大,具有使读者知其所以然的广度和深度;在内容上,本书突出一个“防”字,根据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结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将长寿保健方法介绍给读者;在方法上,本书突出一个“用”字,所提及的养生保健措施对中老年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只要学会自我分析和长期不懈地学以致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由王晶波编著。
《长寿保健大全集》从养生保健、心理调适、饮食营养、运动健身、防病治病等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知识,是一本献给广大中老年人的长寿保健指南。
书中既有详细的专题介绍,又有实用的保健常识。只要读者朋友坚持不懈地学以致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长寿保健大全集》内容连贯有序,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紧密,是老年人长寿保健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由王晶波编著。
知已知彼,了解与衰老有关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及其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衰老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衰老学说,但是,衰老的密码至今仍未完全被人们解开。大多数学者认为,衰老是极其复杂的整体性退化过程,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外乎先天性(内因)和后天性(外因)两方面,具体地说,也就是包括遗传、性别、性格,以及疾病、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诸如饮食、营养、运动、爱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生物种族的本来特l生。人的遗传因素对人体的衰老进展有着重大影响,不论在人体的基本体质或心理素质的形成上,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就成为衰老的内因。在长寿人口的调查中,遗传与优生对长寿的影响更为明显,无数资料表明,百岁老人有长寿家族史者居多。
2.性格因素
性格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素质,制约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调查表明,长寿者大都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坚强乐观。
3.疾病因素
疾病可能会使人未老先衰,成为影响人类自然寿命的重要因素。在人的一生中,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老寿星,也不可能无疾而终,而且,患有慢性病的人最终成为长寿者的也不乏其人。比如,已故的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在10岁左右时曾“骨瘦如柴,疾病缠身”,但却以91岁的高龄度过了自己的人生。可见,疾病虽然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关键在于自身的保养锻炼。
4.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与衰老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了,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曾有言:“一州之气,生死寿夭不同,地势使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说明古代人已认识到地势高低与寿命相关。
据统计,现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寿命,一般要比在农村的少5年左右,这可能与城市工业的“三废”污染、噪声干扰等因素有关。科学家还发现,在山区、农村的空气中,含有对长寿者有益的阴离子。这些均提示人们,生活在优美而又没有污染的环境中,也是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
5.营养因素
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人体抵抗疾病、从事各项活动,也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到了老年,衰老的机体更需要选择食用一些优质蛋白质。所以,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都离不开一定量的营养物质,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人很容易提前衰老。
但是,如果摄取营养过剩,也会使人体能量代谢失去平衡,导致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也是使人面临衰老的巨大威胁。所以,只有合理、平衡的营养才有益于健康长寿。 6.运动因素
合理的运动可以健身,适当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社会活动,是获得健康与长寿的重要途径。
7.兴趣爱好
一般来说,长寿者通常有较多的爱好。有人认为,这样可以推迟和延缓脑细胞的衰老。爱好主要依靠人为的培养,老年人更需要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赏花、养鸟、育鱼,绘画、书法以及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可以举出很多与衰老有关的因素,但必须明确的是,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对其他人来说,则只能看成是重要因素,甚至不是有关因素。老年人应该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与衰老有关的因素,努力创造长寿因素,克服衰老因素,争取健康长寿。
年老不等于体弱,长寿应和健康并行
一提起老年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体弱多病”或者“年老多病”之类的词,习惯把老年人跟疾病连在一块儿。其实,老年人各个器官的功能相对来说衰弱一些,容易生病,这是正常的,但绝不能就此和疾病划上等号。
人的生老病死虽然是自然规律,但衰老是完全可以延缓的,疾病也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的。老年人不必觉得自己老了就一定会生病,年纪老了和疾病没有必然的关联。当然,这需要老年人多花一些精力,多多注意自己的生活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并给健康下了新的定义:“躯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善状态”。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也据此制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具体标准:
①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②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③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④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⑤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⑥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⑦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⑧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⑨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⑩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据此,能够使老年人达到身心健康、生活自理并能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在延长寿命的同时,尽可能缩短生命最后的重病期和需要别人扶助的时间,成为政府、社会、老年人及其亲属共同努力的目标。
而国际老年学会也曾指出,老年人到75~80岁时,生理、心理功能和正常成年人一样基本上是可能的。事实上,许多老年人都已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我国唐代医学家甄权、孙思邈和王冰都活到百岁开外,而且还能读书行医。四川绵竹县的老中医罗明山,113岁时每天还看6小时的门诊,能诊治40多位病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让老年人健康和长寿并行,更是成为可能:一是医学科学的发展,促使不少预防、推迟发生和有效治疗某些疾病的新手段被发现;二是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的进展,为一些慢性病的预防和老年性残疾的康复开辟了新的途径;三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的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自我保健医学,即第四医学的兴起,为人类预防疾病提供了“金钥匙”。
所以,现代老年人不但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活得潇洒,活得质量高,要有健康的长寿,拒绝没有健康的长寿!P11-13
提到“长寿”二字,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手捧仙桃的寿星佬,联想到很多充满吉祥气息的词汇:福寿绵长、万寿无疆、龟年鹤寿、寿比南山……所以说,“长寿”这个词代表了人们心中的美好祈愿,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幸福的向往。
从古至今,为了能够健康长寿,人们不断地做各种尝试。众所周知,古人、尤其是帝王对长寿的执著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更让古人崇拜的是那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遣徐福东渡寻求海外仙方,此后历朝历代的宫殿中仿佛都少不了一只烟雾缭绕的丹炉,但从没有过成功的例子。然而古人的智慧绝不局限于此,随着医学的发展,舒筋通络、滋补阴阳、五禽戏、八段锦……各种养生之法层出不穷,颇见功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落在了“健康”二字上,开始选择更科学、更实际的方法来强健体魄,以求老而不衰、老当益壮。这样一来,长寿与健康就变得密不可分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寿命明显延长。但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等生活元素的巨大变化,各种常见病也日见增多并长期困扰着人们。我们有必要花些时间学点长寿保健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健养生的锻炼,把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享受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
其实,长寿保健知识并不深奥,它们往往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你日积月累,科学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延年益寿。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献给广大中老年人的实用长寿保健指南。它从人的养生之道、心理保健、营养保健、日常保健、运动保健,再到防病、治病等多方面细致周密地介绍了长寿保健的知识。
在总体上,本书突出一个“细”字,既有一个个专题的系统介绍,又有一个个实用保健小常识的归集,信息量庞大,具有使读者知其所以然的广度和深度;在内容上,本书突出一个“防”字,根据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结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将长寿保健方法介绍给读者;在方法上,本书突出一个“用”字,所提及的养生保健措施对中老年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只要学会自我分析和长期不懈地学以致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书内容连贯有序,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紧密,是老年人长寿保健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愿所有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身心更加健康,个个都成为长命百岁的“老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