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帮助孩子回避危险(保存版2)
分类
作者 (日)小宫信夫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帮助孩子回避危险》是一本儿童预防犯罪侵害与突发事件的小百科全书。

本书从“在危险的场所,对陌生人提高注意力”到“与其严厉地训斥孩子,不如和孩子约定不要再做类似的事情”,几乎涵盖了儿童被犯罪侵害的方方面面,包括:犯罪篇、回避危险篇、性虐待篇、心理篇。

本书指导家长从何处入手。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单页家长读,双页图文并茂孩子读”,寓教于乐,孩子和家长同时受到教育。让孩子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插图,具体地教育孩子!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日本版权书,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关心孩子安全的图书,单页家长读,双页图文并茂孩子读。书中涉及回避犯罪、回避危险、回避性骚扰以及保持健康的心理等方面。要想让孩子们回避所有的犯罪易发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要的是,教给孩子们去犯罪易发区时的应对方法。去那些场所时,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并对陌生人提高警惕。本书旨在是高孩子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即让孩子们能意识到回避危险场所的必要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让孩子思考各种情况,使他们感觉到危险的存在。

目录

序·自护时代

本书使用方法

现在,你是安全的?还是处于危险之中?犯罪危险度对照表

第1部分 在危险的场所,对陌生人提高注意力!(犯罪篇)

分不清是危险人物,还是可以放心的人

 连大人都很难判断得出来的“危险人物”的基准

陌生人前来搭话

 在“犯罪易发场所”,要警惕陌生人

也许陌生人是在编造谎言呢

 编造孩子无法忽视的谎言来接近孩子的人

身体被揪住,要被带走时

 不要放弃,肯定有可以逃脱的机会

陌生人说要馈赠东西

 要教育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不为诱惑所动

“我让你搭顺风车。”别人这么说的时候

 上陌生人的车是非常危险的

可疑车辆停在路旁

 保护孩子,以免孩子被别人用车拐走

迷路了

 不应教育孩子“不要迷路”,而应该教育孩子“如果迷路了J直该怎么

家里没有人,自己一个人进家门时

 大人都不在,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容易被犯罪分子瞄上

一个人在家时,电话响了

 家中大人不在,最好别让孩子接电话

大人都不在家时来了客人

 大人都不在家时,教育孩子“门铃再响也不要出来”是最基本的

乘坐电梯的时候

 告诉孩子“电梯的危险很多”

 <紧急时刻的呼救练习>

 <如果看到可怕的眼神,要大声呼救!>

第2部分 不给坏人犯罪的机会,不接近危险的场所!(回避危险篇)

哪里是“危险的场所”

 准确告诉孩子“危险的场所”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去“危险的地方”时

 父母和孩子要注意的“预防要点”

走路的时候

 不光要避免犯罪的伤害,还要避免交通事故的伤害

经常玩耍的公园里也有安全隐患

 认清“安全的公园”和“危险的公园”

想在空地或施工现场玩儿

 工地和空房子里,犯罪和事故的发生率很高

去海边、山上、河边玩儿时

 海边、山里、河边也同样存在危险

去人多的地方时

 商场里尽管人很多,但是并不安全

玩儿着玩儿着天黑了

 晚上,原则上“不要走黑漆漆的道路”

陌生人进入学校时

 “在学校就很安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地区安全地图”>

第3部分 保护孩子免受来自危险成人的性侵害 (性侵犯篇)

身体被摸了,感觉怪怪的

 要让孩子知道,有些大人是会对别人进行“性骚扰”的

有人想要和你一起拍照

 有些人会以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钱

有人对你说:“把衣服脱了”

 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在别人面前脱衣服

有些坏人企图用“拉勾”来封住孩子的嘴

 即使有人不让孩子说那些“很奇怪的事情”,也要鼓励孩子说出来

 从孩子的行为看出是否遭遇了性侵犯

 孩子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关于拒绝的练习

第4部分 人机关系方面:不要被别人伤害,也不要伤害别人 (心理篇)

和小朋友争吵打架了

 “吵架”不一定都是坏事,教给孩子和“吵架”有关的道理

被小朋友欺负了

 遇到“被人欺负”这件事时,要首先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

身边有喜欢招惹是非的孩子

 不要认为“我们家的孩子是不会欺负别人的”

老师真可怕!他打了我

 老师也有做得不对的时候

做坏事了

 与其发很大的火,还不如与他约定再也不做同样的事

 复习题

试读章节

第1部分 在危险的场所,对陌生人提高注意力!(犯罪篇)

不要让孩子对所有人产生不信任感,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有的场所很危险”

不光要对“看起来危险的人”提高警惕!

毫无疑问,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危险人物接触。但是父母大概只会对孩子说:“不要和危险人物说话”、“不准跟危险人物走。”

实际上,想要孩子判断出“危险人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恐怕大人都很难看清看透吧。

大多数情况下,犯罪分子接近孩子时,都会装出一副善良的“好人”模样。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着对方像“善良的好人”,就不知不觉放松了警惕,结果成了受害者。危险人物是不会从外表就一眼被看穿的。

有必要这么教育孩子:从人的年龄、性别、穿着等是判断不出是不是“危险人物”的;“看着像好人”的人也并不一定是“可以放心的人”。

教育孩子:要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对危险的感觉能力

要告诉孩子:看上去是好人的陌生人即使对自己态度很好,但是接触时总是有感觉到不安、害怕、危险,这种时候,最好相信自己的直觉。

注意,可能会导致这种状况:把所有接近自己的成年人都想成“危险人物”,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相信社会上所有的人,而进入自我封闭的世界里。

因此,就要教育孩子:注意场合,警惕“犯罪易发的场合”的成年人;在“不易发生犯罪事件的场所”,只要和人保持正常接触就可以了。

即使是有犯罪动机的人,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也不会成为犯罪份子

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即使有犯罪动机的人,如果没有犯罪机会的话,也不会引发犯罪事件。以儿童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如果犯罪分子连和孩子接触的机会都没有,犯罪分子自然不会得逞。

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犯罪事件易发的场所,也就是那些犯罪机会很多的地方。

尽量不接近危险场所,或是,在那种场所时对成年人提高警惕。这样的话,孩子们就可以回避很多危险,保护住自己的人身安全。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认真思考一下犯罪易发场所都是哪些地方,尽量远离那些地方。这样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孩子的心情 年轻漂亮的姐姐、老人都是好人吗?

孩子似乎有这种心理倾向:认为年轻漂亮的姐姐、老爷爷、老奶奶这些人都是好人。

孩子经常会这样想:对自己和蔼可亲的老人,自己也应该和善地对待他们。

实际上,“坏人”是不能靠其外表、年龄来判断的。虽然够不上犯罪,多数情况下,那些难缠的推销员不正是年轻漂亮又亲切的姐姐嘛!

也有这样的犯罪分子,他们自己不干,利用别人来做坏事。要教育孩子,不要以外表来判断人的好坏。

教育孩子:既要与人为善,也要保持警戒心

警惕出现在“犯罪易发场所”的“陌生人”

“陌生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没见过的人都属于“陌生人”。但是,对于那些时常遇见,但不熟悉的人,这样的人不算是“陌生人”呢?这种时候,孩子会感到很困惑。

即使常遇见的人,在不知道那人是好是坏时,最好把他当成“陌生人”。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一起确认这种人。

不认识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坏人。但是,在人们不容易注意到的角落,前来和孩子搭话的人中,也可能有犯罪分子。

在危险场所,有必要十分警惕前来跟自己搭话的陌生人。  教给孩子在无法忽视对方时的应对方法

陌生人跟你说“我给你点心吃哟”、“我开车带你去玩”时,很多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起身就走。

被问到“能告诉我去哪儿怎么走吗”时,也许那人的目的只是问路,但还是有些孩子会警觉地起身离开。因为现实生活中问路是很多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段,所以不理会是比较安全的一种做法。

孩子觉得“没法不理会”,不得不与陌说话的情况下,要与之保持两个臂长(约1.5米)的距离。

两只伸出的胳膊的距离(自己的胳膊和对方的胳膊的长度加起来的距离),万一,对方是犯罪分子,在他想抓你时,自己还可以迅速地跑掉。

不注意的时候,陌生人突然来到自己身边搭话,这时可能会被突然抓住身体。与别人保持两只胳膊的距离,也可以清楚地听见对方的声音,可以给别人指路,也可以回答对方的问题。要教育孩子:和陌生人说话时,要始终保持两只胳膊长度的距离。

P15-17

序言

自护时代

今天看到一本好书,名叫:《帮助孩子回避危险》。

作者小宫信夫博士,专业是犯罪社会学,自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法律专业毕业,并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犯罪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任职日本法务省、国联亚洲防止犯罪研究所、法务综合研究所。现任警察厅“少年不正当行为相关研究会”委员、东京“防止不正当行为犯罪的被害教育内容考察委员会”的客座委员长。与文部科学省共同合作关于“防范教育以及学校安全管理调查研究”,在“防范”、“孩子的危险回避”等领域有卓越的成就。

《帮助孩子回避危险》是一本儿童预防犯罪侵害与突发事件的小百科全书。该书主要特点如下:

一、学贯东西,内容新颖

由于小宫信夫博士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加之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犯罪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底蕴,使得本书既充满了现代英国预防被害手法的实用气息,又有日本学者做学问的细腻功底。“地域安全图”是在英国艾克勒姆犯罪标图上的创新;而漫画插图又是日本人的擅长。

二、范围广泛,全面应对

本书从“在危险的场所,对陌生人提高注意力”到“与其严厉地训斥孩子,不如和孩子约定不要再做类似的事情”,几乎涵盖了儿童被犯罪侵害的方方面面,包括:犯罪篇、回避危险篇、性虐待篇、心理篇。

三、细致分解。操作性强

西方预防被害,有许多操作性很强的做法,每一命题分解为若干步骤。注重技能训练而非知识传授。例如:“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提供若干答案供孩子选择,以辨对错。

四、开拓创新,图表实用

本书的又一创新之处在于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图表,例如本书中的“危险度测试清单”、“您孩子的性格类型(星图)”等,形式新颖,一目了然。

五、图文并茂,亲子同读

本书指导家长从何处入手。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单页家长读,双页图文并茂孩子读”,寓教于乐,孩子和家长同时受到教育。让孩子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插图,具体地教育孩子!

小宫信夫博士与我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一,他所任职的“联合国亚洲防止犯罪研究所”我曾两次去学习过。一次是1985年,另一次是2003年。其二,我们共同在英国学习过。其三,回国后,又都积极从事预防儿童被害的技能普及工作。

细读本书,颇觉耳目一新,从心中赞叹。

英国人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救助那些先自救的人们)自救成为英国人的绅士之德。1829年之前,世界上是没有警察的。在此之前,大部分民众依赖的,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自警理念和自救措施。现在,虽然警察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我们也应当同时提倡“自护时代”,从预防犯罪走向预防被害,一方面加强“心防”,另一方面注意自警、自助、自救。

应当承认,我国在儿童自救自护方面,防范意识淡漠,技能不足。因此,本书的出版,将为中国儿童预防犯罪与突发事件提供一本全新教材与通俗读物,它告诉我们的孩子:周围除了鲜花与小白兔外,也有大灰狼。

让全家一起快乐地读这本书吧,因为,平安是最大的智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王大伟

2008.09.2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