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技法来演绎,从书画、琴棋、趣称、箴言、奇异、玄机、为学、政事、游赏、颐养10个方面来点题,展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与思想情怀,或是凸现风雅情怀的闲情逸致,或是描摹士夫逡巡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困惑迷茫,当然,还有警醒世人的黄钟大吕之音……力争融知识、趣味、萃读、唯美于一体,给读者带来一场悦读的盛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宋风尚(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刘彦庆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技法来演绎,从书画、琴棋、趣称、箴言、奇异、玄机、为学、政事、游赏、颐养10个方面来点题,展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与思想情怀,或是凸现风雅情怀的闲情逸致,或是描摹士夫逡巡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困惑迷茫,当然,还有警醒世人的黄钟大吕之音……力争融知识、趣味、萃读、唯美于一体,给读者带来一场悦读的盛筵。 内容推荐 阅读本书,那些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便会一一活跃在我们眼前。其实何止是文人士大夫,那些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也一一浮出水面,如史料笔记的撰主、皇帝贵胄、中官宫嫔、妓女优伶等等都活跃在他们制造的感伤而又无奈的浮华世界里,这些都构成了唐宋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目录 壹 书画 阎立本学画 “五绝”永兴公 僧辩才被赚《兰亭序》 “小欧阳”矜书做派 王维“诗画一味” “国珍”柳公权 胸中有马何惧“生”? 郭熙山水寄情 书画“米颠”以外 贰 琴棋 琵琶一曲降十国 羯鼓声中忆龟年 流年一局棋 由《锦瑟》诗谈古瑟 弹阮妙手安在哉? 琴僧净晖得古琴 象山观棋悟河图 棋品如人品 叁 奇异 未神·羊图腾 谁见王母鸟? “金带围”与四相簪花 凌空绽放一盏花 一缕龙涎香 “抹丽”夜来香 寂寞荼縻缘底开 爱如蝶舞 肆 玄机 天下文士婉儿称 “猪龙”安禄山 芥子纳须弥 曹确梦“剃度” 既爱官爵,何不食肉? 苏门一脉禅佛缘 妙机露机锋 伍 趣称 天子妃 烧尾 薛涛笺 三头 钓鳌客 砚北身 醉妆 莫安排 居乙切 录事 考亭 蝶粉蜂黄 陆 箴言 杯有精粗,酒无别 不藏人善,逢人说项 不肖子弟有三变 半部<论语>辅君王? 嫁女娶妇之道 泪落,心未灰 文章岂能解荣辱 富者不仁,仁者不富 处事当简易 谗言谨莫听 柒 为学 藏书家的家训 发奋不在早晚 孙莘老的学问人生, 勤学如此 秦少游言赋 文章当有所法 朱熹论作诗 治学三要 捌 政事 良臣魏征多谏言 刘晏为国理财 谨守礼法的京兆尹 稀里糊涂的豆卢相 好相卢多逊的浮沉 张乖崖的大作为 王曾的良苦用心 坦荡明达的范忠文公 玖 游赏 崔护城南庄遇美 杨凝式游寺 高安“来苏渡” 陆游游鹤鸣山 嘉州方响洞 世间山水溶洞天 拾 颐养 由“张百忍”谈忍经 隐者逸情入诗画 饮茶品水弄风雅 “酒贤”东坡制蜜酒 乐食养生粥 退居南溪快活天 布衣刘过好醉吟 试读章节 “五绝”永兴公 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被太宗称其为“一人而有五绝”,即博闻、德行、书翰、辞藻、忠直。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出身于南朝陈虞氏望族。史载虞世南生性沉静,笃志勤学。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并受其亲传。因文章婉约绮丽.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陈灭亡后,与兄虞世基二人同人长安,名重当时。隋炀帝大业中,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虞世南因个性刚直,杨广虽爱其才,却并不重用他。直到秦王李世民消灭窦建德.引虞世南为知己,才被起用。 待到唐王朝建立时,虞世南已年届花甲,先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为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文翰,后迁为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虞世南授为员外散骑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年近古稀,请求告老还乡,太宗不许,迁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固辞不受。仍被任命为秘书少监。贞观六年(632)升秘书监,掌管图书著作等事,世称“虞监”。贞观八年(634)进封永兴县子,因而史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638)卒于长安,享年81岁。太宗“哭之甚恸”,赠礼部尚书,谥日文懿。还命画图像挂在宫中凌烟阁,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博学卓识,太宗常在政务之暇,同他谈论学问,共览经史。每当谈及古代帝王为政的得失时,虞世南常存规劝讽喻之义。 贞观八年(634)陇右发生山崩灾异,太宗惊问“天变”。虞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我听闻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不修德义,虽获得麒麟凤凰等祥瑞之物也于事无补;反之,设若政事无阙无失,虽有灾星又能损坏什么呢?所以说唯愿陛下不要以功高古人而长自矜之心.不要以太平渐久而生骄傲怠惰之情。应审慎明察,始终如一啊!”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不再惊悚担忧。自此后.太宗对虞世南感激与信任有加,时常对侍臣说:“朕因闲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只要有一言不当,他就要诚恳劝谏。实在是值得嘉奖啊。” 一次。太宗把虞世南召来说:“朕近日来,已命人将大明宫的巨幅屏风装饰一新。你才思敏捷,书法精妙,请把列女小传用工楷写在屏风之上。”虞世南听完圣意,来到大明宫,不用底本,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书写,竟然一字不漏。后来,太宗出行,掌管皇上出行的部门想派一个善写的副书跟随.太宗摆摆手说:“不用,这次就由虞世南当秘书。” 虞世南不仅广记博闻。且文采非凡,其诗作清丽中透着刚健,如咏《蝉》诗,显然就是其人格与精神的写照: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绥(rui),“绥”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诗人笔下人格化的“蝉”,饮清露,栖梧桐,因居高而声自远,绝非凭藉外力。这其实是寓意君子应像蝉一样,择善而栖则自能名响远播,何必受制凭藉于它物呢?与其说是咏蝉,还不如说就是诗人的自况。 虞世南书法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冠剑不可犯之势。用笔沉粹、典丽,以风骨逆劲著称书史。他创立的虞书流派,刚柔并济,方圆互用,人称“虞体”,与欧阳询“险劲”一路并称“欧虞”。与褚遂良、薛稷一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传世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 史载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但因为“戈”脚写不好,写“戬”字时,把“戈”旁留着不写,让虞世南给补上。尔后,他把这张“戬”字拿去给魏征看,魏征说:“今天看皇上书作,只有‘戬’字‘戈’法最像虞世南。”太宗赞叹魏征的好眼力,同时也更看重虞世南之书了。 虞世南和欧阳询都在弘文馆主持书学,在笔法传授上有着特殊的贡献。虞世南传授笔法给他外甥陆柬之。陆柬之及子陆彦远,还有外甥张旭均可见一脉相传的虞体之流韵。 虞世南虽文弱儒雅、沉静寡淡.却志性刚烈、坦诚忠直。他所创造的“虞体”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如老僧打坐参禅。难怪太宗誓言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足见其影响力。 据说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请教笔意,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褚问:“某书何如智永?” 虞答:“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能若此者?” 褚又问:“何如欧阳询?” 虞答:“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君岂能若此?” 褚叹息一声,又问:“然则何如?” 虞答:“君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固可贵尚。” 褚、虞这一席谈,可谓学书的圭臬。此所谓向慕他人,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只有做到心到、手到、笔意到,如此三者相谐.久而久之,自成风骨,其书自然赶超智永、胜过欧阳率更。 或许,也正是虞世南“手笔调和”的开示,使得褚遂良终有所悟,使得其清灵温雅的书风,自成绝品,从而跻身初唐四大书家之一。 P4-7 序言 自拙作《中国格调》在读书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后,我一直在想,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阵地能否坚守?想归想,囿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想法几经动摇,我还是转向了其他领域的写作。经过几年的左>中右突后,蓦然回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痴迷的古文化阵地,早已显得热闹非凡了。我扪心自问:彦庆,你还能再次上路吗?其实,这就要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选题的视角与方向,看自己怎样推陈出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两本古代史料笔记,立刻被里面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住了。如文人行状、士夫命运、奇闻怪谈、逸闻趣事、诗酒风流等等的,有正史内容的详细拓展,又有野史内容的去芜存菁,还有撰主的道听途说,乃至一相情愿的排揎演义……总之不管何样内容,皆是一样的静谧优雅,令人回味无穷,远非今日附庸风雅者搔首弄姿的浮躁所为。 不妨随便举个例子,如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些条目:如“秦桧十客”,杜鹃谓“谢豹”,妓女称“录事”,什么“新蝉第一声”,张继的“夜半钟声”考,李后主的诗谶,等等。随便翻阅读过几则,爱不释手,不妨撷录一则: 唐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李长吉云:“琉璃钟,琥珀浓,小糟酒滴珍珠红。”白乐天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杜子美云:“不放香醪如蜜甜。”陆鲁望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初读这一段文字,顿然,一股清凉甘甜醇香遍溢全身。那是怎样一种通泰畅快,又是怎样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向往?我就想,诚如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陆游等人,设若不是爱酒嗜酒,怎能品出酒的妍姿美态?吟出诗酒的琥珀醇香呢? 读过一本这样的史料笔记,就还想读第二本,于是便到处搜罗,陆陆续续便发现了一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笔记。欣喜之余,自然悉数买来,一一品读。 一段时间,我整日沉浸在竖排繁体的古籍中,思维似乎也回到了撰主记载的那朝那年那月、那事那人那物,不由自主地与撰主共同品咂那一段段文字诞生的来龙去脉,感受其中的深沉蕴藉与无穷韵味。那一刻,仿佛撰主就在我的身边,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努力屏住的鼻息。读到一则兴奋事,一块儿弹指击节;遇到悲伤事,一样唉声叹气;读到儿女情长,艳羡之情流溢在啧啧声中:遇到沽酒论诗、吟风弄月的场面,又一样豪情满怀、激情勃发……总之浸淫其中,不能自拔,似乎那一个个方块字具有无穷的魔力,蕴含着无量的信息,令人敬畏,令人怡然,甚至流连忘返。 曾几何时,我梦回唐朝,回到了天子士庶曾经走过的长安通衢,看到了那些抱着酒瓮挥毫的诗人,看到了那些丰硕仕女的笑靥…… 曾几何时,我梦回汴梁,看到了京都的繁华,看到清明时节的上河,看到了一个个词人的激越与哀伤…… 曾几何时,我的思维回到了元明清的某一个朝代,流连在元代士子的文人画中,品味着明人的心情小品,领略着清人诲淫诲盗的虚幻世界…… 曾几何时,我仿佛目睹了那个朝代的奇花虫草,听到了那个时代的乌儿鸣啭,嗅到了那些士子们向往的春天的气息…… 梦是清凉的,但梦终有醒来的一天。梦中醒来面对的依然是充满铜臭和压力的现实人生,一点儿也不好玩。于是便想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方栖息的所在,哪怕暂时放松一会儿,沉浸在过往的一方世界里,一任思维自由自在地游弋,一任好风如扇,一任坐看云起,一任风花雪月,一任山高水长…… 闲话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之“风雅中国”系列,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诞生的。 “风雅中国”系列,我构思是一个大制作,做三卷,皆为图文并茂,也就是说需要三册才能装载其全部内容。其中唐宋两卷,元明清一卷。体例形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但又不拘泥于此,力求推陈出新,新颖有趣,雅俗共赏。内容大致为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诗文、琴棋、书画、风月、趣称、奇异、玄机、箴言、为学、政事、游赏、颐养,共18个方面。 在第一本书《风雅——闲话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中,我主要从丰神、文采、品藻、德行、真率、雅谑、风月、诗文8个方面,对唐宋人物行状进行描摹加工,对逸闻趣事渲染叙说,主要以塑人为主,力争使人物形象丰腴乃至立体化,以期让读者从中品咂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含量,以及人文精神。 第二本书叫什么?思来想去,就叫《唐宋风尚——唐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怀》,取自苏东坡的《行香子》词,不妨撷录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生如梦,与其苦闷烦忧,何妨自我解脱?归隐田园,做个闲人,抚琴醉吟一溪云,岂不妙哉?! 在这本书中,我依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技法来演绎,从书画、琴棋、趣称、箴言、奇异、玄机、为学、政事、游赏、颐养10个方面来点题,展示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与思想情怀,或是凸现风雅情怀的闲情逸致,或是描摹士夫逡巡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困惑迷茫,当然,还有警醒世人的黄钟大吕之音……力争融知识、趣味、萃读、唯美于一体,给读者带来一场悦读的盛筵。 或许,透过一个个方块字,将一桩对于凡俗人等看来的平常务使,赋予诗情画意的生命力,陡然,这些物事便具有了几分优雅情调,有了几分不同寻常的魅力。这些有着深深烙印的方块字所要表达的内涵,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穿透力,她能使我们不费多少周折便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恣意随行,回到我们所向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回到那些满载着文化符号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里,静静地展读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欢和喜悦,品味他们的心灵吟唱,思索他们的沉淀与情思,同他们一道消遣风趣雅致的生活。 诗文入怀,君慕风雅。千百年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则则有趣的故事,一首诗一阙词,一句句精言妙语,蕴藉深沉,意味隽永。 人常说,食髓知味。在这部书中,我只需信手拈来,那些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便一一活跃在读者眼前。其实何止是文人士大夫,那些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也一一浮出水面,如史料笔记的撰主、皇帝贵胄、中官宫嫔、妓女优伶等等都活跃在他们制造的感伤而又无奈的浮华世界里,这些都构成了唐宋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故意忽略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这也构成了本书文字以外的另一亮色。 风雅是唐宋文化的精粹,是唐宋文人士大夫优雅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唐宋盛世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为它的背后永远矗立着几千年的中国古文化积淀。 风雅中国,不啻是一曲历史的乡愁,也是一曲灵魂的乡愁。因为这里面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更饱含着一个平民作者满腔的风雅情怀。 白猿髯客 丁亥年秋于京华髯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