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嘉莉妹妹(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国)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嘉莉妹妹(全译本)(精)》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嘉莉是21世纪末一些涌入城市寻求发展的中国乡村女孩的代表,嘉莉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而她的堕落也为当代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嘉莉的生活经历及其成功的道路带给了现代年轻人一些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西奥多·德莱塞创作的《嘉莉妹妹(全译本)(精)》讲述了:嘉莉到芝加哥探亲,在火车上结识了推销员杜洛埃,她不堪工厂的艰苦生活,和杜洛埃同居,从而结识酒店经理赫斯渥。赫斯渥迷恋她的美色,竟盗用公款和她逃到纽约,过起同居生活。嘉莉因偶然的机会登台演出,渐渐获得成功,赫斯渥却逐步潦倒。两人分手,赫斯渥最后自杀。

目录

第一章 都市磁力:乡村妹迷失

第二章 商号显赫:贫困的胁迫

第三章 初试运气:周薪四块半

第四章 奢侈梦想:现实的嘲讽

第五章 名字妙用:夜生活奇葩

第六章 机旁少女:今日的骑士

第七章 物质引诱:美貌的魔力

第八章 使者召至:冬天的暗示

第九章 导火线索:习俗和欺骗

第十章 使者造访:冬天的忠告

第十一章 时尚诱惑:情感的自卫

第十二章 宅邸灯光:使者的恳求

第十三章 接受求爱:甜言加蜜语

第十四章 有眼无珠:地位的下降

第十五章 恼人牵绊:青春的魅力

第十六章 新界大门:愚蠢阿拉丁

第十七章 门前一瞥:希望的光芒

第十八章 命运分界:欢呼和告别

第十九章 仙境一刻:如梦又似幻

第二十章 心的引逗:色欲的渴望

第二十一章 灵的诱惑:肉欲的追求

第二十二章 肉搏争战:导火索点燃

第二十三章 当头一棒:心灵的阵痛

第二十四章 窗前面孔:战火的余烬

第二十五章 进退维谷:依然不平息

第二十六章 使者离去:自谋生活路

第二十七章 洪水涌来:伸手摘星星

第二十八章 仓皇潜逃:心灵的羁绊

第二十九章 旅行慰藉:漂泊的小舟

第三十章 显贵王国:流亡者梦想

第三十一章 命运宠儿:百老汇盛况

第三十二章 神谕启发:伯莎撒宴会

第三十三章 禁城之外:衰颓已渐至

第三十四章 石磨碾动:无用谷糠壳

第三十五章 徒然挣扎:愁云布满面

第三十六章 赌场失利:衰败的残酷

第三十七章 另谋生路:心灵的觉醒

第三十八章 花花世界:贫困的严酷

第三十九章 裂痕扩大:光明与晦暗

第四十章 公开冲突:最后的挣扎

第四十一章 电车罢工:众怒终难犯

第四十二章 人去楼空:乍暖又还寒

第四十三章 风靡全城:黑暗中凝视

第四十四章 并非仙境:钱难买幸福

第四十五章 街头流浪:谋生的艰难

第四十六章 故人相见:心绪实难平

第四十七章 风中竖琴:山穷且水尽

试读章节

时值1889年8月。嘉罗琳·米勃踏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李,不过是一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小背包,一份装在纸盒里权当午饭的点心,一只黄色小皮夹,里面有她的车票和写有她姐姐位于凡布伦街住址的纸条,至于现金,只有四美元。她刚刚十八岁,是个机灵而羞怯的姑娘,充满了年轻人所特有的种种天真无邪的幻想。离别家园固然有些伤感,但绝对不是因为家园有什么好处值得留恋。告别时母亲的吻让她一阵热泪盈眶,火车轧轧驶过父亲白天干活的面粉厂让她一阵哽咽,车窗外朝夕相伴的村庄和周围绿色的田野向后逝去,让她难过地叹了口气。轻轻牵着她与少女时代及家园的丝线,就这样断了,永远断了。

当然了,火车前方总有下一站,想回去随时可以下车。芝加哥就在前面,每天这些来回往返的火车将这个大城市与其他地方紧密连接在一起。家乡哥伦比亚城离得并不远,就算到了芝加哥也没关系。可几小时,几百里路,到底有多远呀?她盯着写有姐姐住址的小纸条不禁问自己。她凝望着窗外匆匆掠过的绿色的田园风光,任思绪飘飞。一阵遐想之后,她又开始不着边际地猜想起芝加哥是个怎样的城市来。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离家,她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遇到好心人指引而走正路,要么很快被都市腐化的道德标准所同化而堕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走。都市里处处都有狡诈的骗局,处处都有迎合人性弱点的诱惑。巨大的力量在引诱着你。从最文雅的人口中可能会吐出种种甜言蜜语,来诱你上钩。无数盏闪亮的都市灯火具有的磁力和异性挑逗的目光同出一辙。有多少涉世未深的心灵,都毁于这些非人为的力量啊!那喧闹的噪音、喧嚣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让你的心灵在震惊之余,也于无形中受到吸引。要是身边没人给你谨慎的劝导,有多少谎言会吹进你没有设防的耳朵里呀!你察觉不到那些谎言的真相,它们披着如音乐般华丽的外衣,让你单纯的大脑放松警惕,然后迟钝,然后误入歧途。

嘉罗琳——家人对她的昵称叫嘉莉妹妹——她的观察力和辨析力都还不成熟。她的利己心很重,虽然表现得还不很强烈,但其实是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她充满着对青春的幻想,因为在发育期,她的美还没有完全绽放,她的身段迟早要出落得窈窕动人,一双眼睛也透着天生的聪明。她是美国中问阶层的典型少女——移民的第三代。书本她不感兴趣,学问她更是丝毫不懂。举止上她还显得比较稚嫩,还没学会如何卖弄风情。她几乎还不会很有魅力地一甩头,还不会优雅地摆弄双手。脚虽然小巧,却还不会恰到好处地摆放。然而她很看重自己的魅力,很快就领会到人生中还有更多的快乐,开始狂热地追求物质享受。她犹如一个装备尚不齐全的小骑士,去冒险勘察这个神秘的都市,狂野地梦想自己从遥远的地方获得某种未知的至高无上的力量,来征服这个城币,把它踏在脚下——让它像那诚心忏悔的浪子,伏在一个女人的脚下。

“那里,”有个声音在她耳边说,“是威斯康星州风景最美的一处旅游胜地。”

“是吗?”她怯生生地答话。

火车这时刚驶离沃克沙。她早就感到身后有个男人,感到那人一直在打量自己的头发。那人一直坐立不安。凭着天生的直觉,她感到那人对她产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少女的矜持,以及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持有的态度,都叫她小心戒备,抗拒这种亲近的方式。可那人深谙此道,她最终抵不过他的大胆和魅力,竟然搭了腔。

他身子朝前一靠,胳膊随意搭在她的椅背上,一副很亲切的样子,继续侃侃而谈。

“那是芝加哥人的旅游胜地,旅馆都很气派。你对这一带不熟悉,是吧?”

“哦,不,我熟悉,”嘉莉回答,“我就住在哥伦比亚城,只是这儿我没到过。”

“这么说,你是第一次去芝加哥了。”他说。

她一直用眼角瞅身旁这个人,知道他有着一张红润的脸,一抹小胡子,一顶灰色软呢帽。现在,她转过身来,正面把他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喜欢撒娇的天性在脑中斗争着。

“我可没那么说。”她回答。

“哦,”他赶紧装作一副认错的样子回答,非常讨人喜欢,“我还以为你说了呢。”P1-4

序言

西奥多·德莱塞于1871年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特莱哈特镇。他的父亲本是德国的纺织工人,1846年为逃避兵役移民美国;母亲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同19世纪许多美国家庭一样,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共有11个孩子,人口众多,家境贫寒,西奥多是第9个孩子。在西奥多·德莱塞出生的前一年,父母经营的纺织厂因失火被焚毁,于是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渐渐走向困顿。西奥多·德莱塞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从小就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里为谋生而奔波,不停地迁徙,做过绸缎店店员、报童,在大都市芝加哥的大饭店里洗过盘子,当过五金店的学徒,还为房产家具公司收账。他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完成的。18岁时,在一位小学教师的资助下,德莱塞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学习了一年,这也是他所接受的唯一的大学教育。德莱塞在社会这个大学里完成了他的学业,并获得了人生的种种知识。长年的贫困生活,辗转于大都市和城镇的打工生活,使他非常痛切地了解到底层社会的贫困,也接触到大都市各个阶层的人群。这种丰富而痛苦的生活阅历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体验的,许多平常的人也因此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但它却为德莱塞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在后来的自传中,德莱塞写道:“就在这个极易受到感染的时期,在我精神上染上了、感到了我家的贫穷、失败和不幸。……同样,任何形式的社会不幸,都足以使我在思想感情上感到同肉体疼痛一样的悲哀,我总会感到无比压抑,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脱这种贫穷和苦难。”德莱塞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来自底层的青年向上奋斗的经历。1893年,他终于因在征文比赛中获胜成为芝加哥《环球报》的记者,并奔走于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城市之间。之后,他又在几家杂志社任记者,还做过纽约《每月》杂志的主编。在19世纪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年,德莱塞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也即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但这部小说被当局看作是一部有伤风化之作,被封存起来难见天日。德莱塞只拿到100元的稿费,生活无着,精神抑郁,几乎自杀。对他来说,生活本身就是悲剧。《嘉莉妹妹》被查禁后的10年里,德莱塞继续做杂志编辑。直到1910年,他才开始第二部小说的创作,这部小说即是《嘉莉妹妹》的姊妹篇《珍妮姑娘》。自此之后,德莱塞走向了自已创作的繁荣时期,先后创作了《金融家》《巨人》《天才》《美国的悲剧》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间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大都市生活。德莱塞的小说大多表现个人从底层社会向上层社会的奋斗历程以及在这种“向上”的道路上的种种堕落与罪恶。《嘉莉妹妹))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

善良的火花和沉重的罪恶在最现代、最昂贵的时尚中并行。大都市是有力量的,也是有道理的。它既非地狱也非天堂,而是一种个人无可奈何的力量,在这里个人的、古老的价值和道德准则都无足轻重,重要的不是灵魂的升华,而是物质的、肉体的存在。沉重的肉身在灵魂的坠落中升腾,那就是看得见的肉欲的城市。

上海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教授

陈晓兰博士

2014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