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蜚声书坛的红军书法家,是江西省东乡县人。他的父亲以做农活兼营理发维持全家生计。当时虽然家境寒微,他父亲为了使儿子成才,还是硬撑着把他送进乡间的一所私塾。舒同回忆说:“我进私塾那年只有6岁,是家里人节衣缩食维持我上学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书法,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刻苦训练,为舒同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买纸笔,他就从河里拣来红粉石磨成红墨汁,把野黄瓜砸碎泡成黄墨汁,从染布房要来废染料当黑墨汁,用嫩竹制成“毛笔”,用芭蕉叶当纸,便练习起来。他先是用清水写,干了再用黄水写,最后用黑染料写。如果能搞到一张马粪纸,就更是当成宝贝了。他12岁时,在家参就小有名气了。他14岁时,家乡的一位拔贡先生做60大寿,特邀舒同为他书写庆寿书匾。当时舒同手执大笔,一挥而就:如松柏茂。拔贡先生看后赞誉不止,说他的字刚健雄厚,大气磅礴,有开阔豪放的气概。
从此,他的书法引起了家乡人的瞩目。每当逢年过节,到他家请他写对联的人就络绎不绝。舒同16岁就读于江西省第三师范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请他用宣纸写字,然后装裱起来作为艺术品欣赏,他当时的墨迹有些一直保存至今。可以说,这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艺术基石,完全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奠定的,靠的就是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概括地说,他从小立志走上成才之路,到中学时代进一步有意识地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因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自己所热爱的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
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在以后的年月中,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公务繁忙的领导岗位上,甚至被关在“牛棚”里时,都能始终坚持研究书法。而今,舒同的书法已经享誉国内,“舒体字”深受人们喜爱。
舒同说:“无冥冥之志,何来昭昭之功。艺_术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沓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你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的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他乐意的话,愿意帮忙引荐。于是,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条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也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那四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据说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四年中,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量的40%,应予以重用。
后来的事,似乎有点顺理成章了。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他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这正是他的名字。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