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志毅、谢骏和沈阳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如东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由赵志毅、谢骏和沈阳共同主编的该卷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南通如东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两个人说:“我睐去了。”老太说:“为娘的话你睐要记好了。”
两个人到了朝中揭了榜,皇上欢喜得不得了,认为来了识宝的,连忙吩咐快把外国进贡的宝贝献上。一刻儿工夫推的推,拉的拉,拖的拖,把宝贝献上来了。两个人一看果真有二亩田大的瓠子。姊弟俩用手一指吩咐值日官说:“就在这个瘪塘上开洞,这个瓠子只有两个籽,没得第三个籽。”值日官吩咐人在瘪塘上开洞,洞开了,这么大的瓠子真正只有两个籽。皇上龙颜大悦:“我中华大地有能人识宝。”与百官商议,封姊弟两个做官。两个人齐声说:“我睐不认识字不能为官。”皇上见他睐不愿做官,就要赏赐金银财宝。两个人又说不要。皇上一想,不好,这两个人怕的要与我分江山。就问两个人:“赐官你睐不做,赏金银你睐不要,你睐到底要什么呀?”两个人说:“启奏我主,既然识宝有功,你就把那个大瓠子送给我味吧。”皇上一听,放心了。心想:空瓠子有什么用,就答应了。皇上按照姊弟俩的要求送了许多粮草,把二亩田大的瓠子里装得满满的。姊弟俩粮草上足,记住了娘的话,两个人就住到瓠子里去了。
姊弟俩才进瓠子,突然天昏地暗,来了靠天的洪潮,瓠子见水往上漂,水高它也高。粮草上足了,瓠子有了分量,浪也打不翻。不曾要多刻儿,潮水越涨越大,把人都淹死了。也不晓得过了多少日子,潮水退了,这个大瓠子正好落在一个山头上。瓠子大,粮草装得多,两个人有得吃,有得住,日子过得蛮快活的。
有一天,这弟弟心血来潮,要与姐姐做夫妻。姐姐说:“魂落掉啦,不作兴。”弟弟死命盯住姐姐,姐姐没法就想了一个主意,对弟弟说:“你实在要与我做夫妻,我睐现在就下山,绕山脚跑三转,你能对面捧住我,我就和你为夫妻;要是你不能对面捧住我,我睐就不能为夫妻。”弟弟说好的。
姐姐在前头走,弟弟在后头跟,追了一转不曾对面捧到。再追了一会儿,山洞里有个龟,伸了个头朝这个弟弟说:“你不要跟在后头追,你跟在后头追一世也追不到。她朝前跑,你打转朝后,到了山那边不就能捧到她了。”
弟弟信了龟的话,打转朝后,跑到山南边一把捧住了姐姐。姐姐没得办法,只好和弟弟做了夫妻。姐姐想,凭弟弟自己想不到这个主意,就问弟弟这个打转的主意是哪个教的。弟弟说山洞里有龟,会说话,它叫我朝后跑我就能捧到你。姐姐叫他领去看,两个人到了山洼里看见龟还在那里,姐姐气不过,用力一脚,把龟壳踏破了。
姐姐和弟弟为夫妻后,生儿育女,两个人倒也蛮好的。姐姐一想,我噼为夫妻还是龟做的媒,我把它的壳踏破了,想想于心不忍。夫妻两个就用红绿绒线把龟壳补起来,一凑就凑了十三块。
之后人家夫妻两个男的死了,女的就哭亲姊妹;女的死了,男的也哭亲姊妹,一直流传到现在。
彭祖摆寿台
讲述:周贤富
记录:宫九银
1985年7月采录
彭祖八百岁生日那天,许多人上他家去祝寿。他想:我都过了八百岁了,天下怕的没有哪个人再比我大了。他和老婆一商量,决定搭个寿台摆寿。
寿台搭起来的第二天,来了个老者。彭祖问他:“你是何人?今年尊庚?”老者答道:“尊庚不敢当,我还小呢,我是个祸害,今年刚好一千岁。”彭祖一想:乖乖,照账算你还比我大二百岁。又过了一天,寿台前来了个十七八岁少年郎。彭祖想:这个毛孩子头发还不曾干,还敢来和我比寿。心里瞧不起,就和这个少年说:“伢儿,你这么一点儿年纪,还来和我比寿,我也不怪你,你快点回去吧。”少年郎听了也不曾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说:“彭祖啊,听说你今年已经八百岁了,也不算小了。我问你这天上淮河的水多少年干一回?”彭祖想了半天,也答不上来。少年郎说:“你答不上来,我告诉你,这天上淮河的水三千年千一回,我已经看见淮河干了三回啦。”
彭祖一听,三千年千一回,一共干了三回,这不是明摆的是九千年吗?彭祖长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我这个寿台也不能摆了。他垂头丧气跑到家,把摆寿台遇到祸害和少年郎的经过告诉了老婆。老婆一听,斜了彭祖一眼骂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亏你过了八百岁。明天让我去,看我摆赢了回来。”彭祖一听,说:“你这点年纪还去摆什么寿?”老太婆说:“不要你问,我包赢。”
第二天,彭祖婆手拿龙头拐杖,弄了点灰撒在头上,把头发全部染白了,上了寿台。(P005-007)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丈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冯骥才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丈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