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珀尔和黛比·珀尔编著的《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中教养孩子大量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分享的,如果不是朋友们大胆地将这些家庭的秘密告诉我们,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父母知道训练孩子的秘诀,让所有的孩子知道父母教养他们所付出的辛劳与意义,从而学会感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
分类 | |
作者 | (美)迈克尔·珀尔//黛比·珀尔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迈克尔·珀尔和黛比·珀尔编著的《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中教养孩子大量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分享的,如果不是朋友们大胆地将这些家庭的秘密告诉我们,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父母知道训练孩子的秘诀,让所有的孩子知道父母教养他们所付出的辛劳与意义,从而学会感恩。 内容推荐 在迈克尔·珀尔和黛比·珀尔编著的《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我要对所有名叫强尼的孩子说声抱歉,用这个名字是为了隐去其他孩子的真实姓名。 尽管《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的大部分章节是由迈克尔写的,只有少部分是由黛比执笔,但是黛比在写作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位批评家和编辑的角色,包括有些创意也是来自于她。没有她的帮助,我既不能成为一位好父亲,也不能完成此书的写作。 目录 前言 1 教养孩子 关于“打”孩子 顺服的训练 训练不是管束 营造训练环境 极端的管教方式 对父母的忠告 消极的训练 2 孩子的天性 自我中心意识 一个属灵的胎儿 父母的使命 3 父母的怒气 没有更多的改变 不让怒气控制你 4 情感的“纽带” 纸制的“心” 斩断的“纽带” 3岁的卡车司机 修复断裂的“纽带” 做个好父亲吧! 我现在该做什么 “行在父的光中” 你能够建立“纽带” 5 关于管教 什么是真正爱孩子 神责打他的儿子 孩子的真正需要 罪疚感和厌恶自己 “赦罪”的权柄 安慰的杖 今晚有一个奇迹 神奇的魔杖 是杖,不是在角落罚站 6 管教的原则与时机 关于“杖”的教导 敬畏之心 明白恩典 尽父母的本分 爱的方法 骂孩子不是管教 “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7 顺服管教 我不得不听你的话 允许孩子有时悖逆 得祝福的妈妈满有怜悯 8 管教训练范例 激烈交锋——小强尼学会顺服 小狐狸摘葡萄——三岁看老 我没有时间——莫忘做父母的首要责任 睡前的管教——安安静静躺下 管教孩子的榜样——3岁小“妈妈” “乞丐”理论——吵闹的小乌没食吃 艰难的路——两小时训练一个“全新”儿子 滑轮转动了——权柄的力量 9 安全训练 把枪放在最安全的地方 热炉子 下沉的感觉 快跳车 听从指令 10 卫生习惯训练 不用纸尿裤 去园子中洗屁股 又可以吃甜食了 注意事项 11 做家务训练 家务事——做孩子的引导者 承担责任——母亲们,你说这个词了吗 12 态度训练 保守孩子幼小的心灵 阴沉着脸的女儿 坚持下去的理由 及时管教 镜像原理——孩子是父母的原型 他们在虐待我的宝贝 为什么其他孩子总是针对我 不顺服的态度——杂草中长不出好苗子 13 情绪控制训练 情绪上的说谎者——尖叫是一种攻击性的保护 太可怜了,让妈妈看看——溺爱是怯懦者的温床 你骑快点儿,就会骑得更好——坚强是训练出来的 站着,别动——勇敢的表现也是顺服 摔倒的孩子——前面的路会更平坦 孩子,不要哭泣——给他们真正需要的 14 自我管理 “吃”也是诱惑——“节制”是圣灵结的果子 酗酒的遗传——放纵情欲必收获败坏 吹气球——家庭自我管理训练 15 “宗教层面”的思考 播下怀恨的种子——不要拿上帝吓唬孩子 美好的记忆很重要一千万别定孩子的罪 模仿的悲剧——别站在十字路口上祷告 16 家庭学校 体系 17 喜乐的滋味 不喜乐的缘由 榜样的力量 用喜乐教养孩子 喜乐的根源 18 万金家书 写给儿子们的信 妈妈给女儿的信 黛比·珀尔最后的思考 18 结论 译后记:管教与训练的奖赏 试读章节 打孩子这种管教方式只能“熄灭一小部分火苗”,使孩子短时间安静下来,却不能一劳永逸。这样做改变不了孩子的内心,只能暂时分散一下他们的注意力,使父母得到片刻安宁。 有位妈妈带孩子们来我们家做客,进屋后她坐下来对孩子们说:“出去玩吧,妈妈要说会儿话,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再来找妈妈。”以后的两个小时,我们相谈甚欢,甚至忘了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孩子们也玩得很愉快,他们自行解决了一些冲突。有个小姑娘不小心头碰到了石头上,起了个包,也没有跑来告诉大人。孩子们没有跑进跑出,虽然事先我们没有告诉他们不准这样那样。 在我们家的这段时间,这位妈妈没有打孩子,也没有高声责备孩子。谈完话,妈妈起身去招呼孩子们回家,有一个孩子问:“妈妈,我们能跟苏珊娜再玩一会儿吗?”妈妈回答说:“今天不行,我们回家还有事儿。”孩子抬起胳膊,搂着妈妈说:“好吧,妈妈,我爱你!” 这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我的孩子们非常爱我,他们非常愿意照我说的做。我们在一起非常愉快。”这个妈妈希望还能生更多的孩子,因为孩子们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快乐。 感谢上帝的恩典,这一刻我明白了《圣经》上说的:“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顺服的训练 大多数父母对于训练小孩子并不认同。大家都知道动物需要训练,比如训练老鼠的应激反应、训练让犬听话。看到一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帮助盲人安全过马路,我们可曾联想到训练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更有秩序?看到一只被训练过的小狗可以不去碰摆在眼前美味的食物,我们可曾联想到也能让孩子不去乱摸乱碰?受过训练的狗能做到停下、坐下、安静、按要求叼取食物。我们也许不知如何训练狗,总是认为自家的狗很笨。但是在养犬中心,即使十几岁的笨狗也能训练得很好。 如果狗不听话,你就用脚踢它,狗只会对主人尖叫,这是因为平时缺乏训练。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平时的口头教导再多,也不如着手训练他。 每个孩子都需要训练,忽视训练,就会给孩子带来麻烦和困惑。很多父母只是用口头的教导来代替对孩子的训练,希望这样就能规范孩子的行为。这是不对的! “立正!” 新兵入伍,第一个要学的就是站姿,教官们会花很多时间训练新兵听从命令。“立正!”这是所有军人听到的第一句行动上的指令。当军官发出命令时,士兵们必须注意力集中,忘记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立正”的命令不解除,士兵们只能继续保持站姿。“向左转、向右转、立正”,这些动作在战场上毫无用处,只是用来训练士兵们“服从”。 其实,军队中的这些训练方式在家中都能找到。如果父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孩子安静并集中注意力,那么一个家庭中75%的孩子教育问题就解决了。“向后转、齐步走”翻译成家中的语言就是“离开客厅、上床睡觉”。在家中受过训练的孩子,通常都会很快地听从这些命令。 “喔!喔!” 我们偶尔会在路上看到马车。试想一下,若是我们就是那辆马车的车夫,正走在狭窄、弯曲的马路上,有一辆大型卡车行驶在我们身后,这时必须让马车停下,给大卡车让道,但绝不能挥动鞭子让马停下。 驯马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住缰绳,让马稳稳地站住。想像一下,有13个孩子站在马车轱辘边等待上马车,这时一定要让马站稳不动。同样,当马车停在路边,等待其他车辆通行时,马绝不能随心所欲地想跑就跑。 驯马是在平日里就要进行的,为的是防止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发生危险。要马停住时,车夫要拉紧缰绳,同时嘴里要说:“喔!喔!”马听到这些指令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停下来。 驯马时,车夫不但要注意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也很重要。如果在平日里,车夫经常对马没好气地说“喔!喔!”那以后上路时,除非车夫还用训练时的声调语速说话,若用平和的语调说,马是不会停下来的。有个车夫总是用粗暴的、尖声的语调训练马匹,邻居有次借了他的马出门,这位邻居用平和的语调对马说:“喔!喔!”马怎么也不肯停下来。因为这个邻居的嗓门不像马主人一样高。P3-5 序言 这本书中教养孩子大量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分享的,如果不是朋友们大胆地将这些家庭的秘密告诉我们,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父母知道训练孩子的秘诀,让所有的孩子知道父母教养他们所付出的辛劳与意义,从而学会感恩。 在这里,我要对所有名叫强尼的孩子说声抱歉,用这个名字是为了隐去其他孩子的真实姓名。 尽管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是由迈克尔写的,只有少部分是由黛比执笔,但是黛比在写作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位批评家和编辑的角色,包括有些创意也是来自于她。没有她的帮助,我既不能成为一位好父亲,也不能完成此书的写作。 后记 管教与训练的奖赏 在开始翻译《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之前,我先通读了一遍本书的英文版,很喜欢作者的写作口吻——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他在告诉我们真理:别无它法,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管教、训练他们。是真理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就不能打折扣。 我对此也有亲身体会。 我和丈夫都是在严厉的家庭中长大,自然从小就常被父母管教。因为顽皮的缘故,也常常挨打。长大后我们也深感处于那样的家庭环境下,总有一利,不自南的感觉。我们决定,对于我们的儿子,不打算动一下手指头。直到三岁半以前,我们从没打过孩子,对他不守规矩的举动最多只是温和地说声“NO”。我们像国内的许多家长一样,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常放下自己手头的事,只要孩子需要马上陪着他一起玩。在孩子三岁以前,每逢星期日去教会,我从来不能完整地听牧师讲道,因为孩子坐不住,我也只好随着他跑来跑去。虽然很辛苦,但我总觉得不能像父辈那样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随他去吧,长大自然就好了。 直到我们因为一些原因换了一所教会,我才改变了许多育儿的观念。新教会地方很小,没有专门的主日学教室。令我惊讶的是,星期天所有的孩子都和大人一起听牧师讲道,没有乱哄哄地走来走去的,在牧师讲道的近一个小时里,孩子和大人一样安静,无论是出生才几个月抱在妈妈怀里的婴儿,还是上幼儿园的早已会到处跑的孩子。我非常惊讶,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怎样训练有素的。 一天,副主任牧师来我们家探访,问我们:“你们打过孩子吗?”我们听后很愕然,从没有牧师问过我们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当然是“我们从不打孩子。”没过多久,牧师竟然亲自示范,告诉我们在打孩子屁股时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来对孩子说话。这是我们的文化中从来没有过的。我们只记得小时候受惩罚时,父母总是怒目相向,怒言以对。孩子心中只觉得害怕,那阵式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知道挨打肯定是逃不掉了,幼小的心灵根本没时间懊悔,只能任凭父母发泄他们的不满。我们从没有看见过哪家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还是和颜悦色、不愠不怒、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孩子做错事要有后果,打屁股是应该的,因为没有听父母的话。 回到家后,我们如法炮制,先为孩子制定了几条简单的规矩,总的原则是:做错事是难免的,父母不会说什么,但是爸爸妈妈说过不要做却去做的事是一定要管教的。开始的时候每天管教的频率会频繁一些,后来孩子渐渐知道规矩了,我们也就轻松多了,星期天我们居然也能很好的听道了,孩子坐在我们身边也非常安静。作为母亲,我有时也会很心疼孩子的小屁股,第一次打孩子的时候,我一整天心中都很难过,但是看到管教后的效果,我心中感到极大的平安。我的孩子五岁半就上小学了,这个年龄的男孩正是很难坐住的时候,但他很快就适应了课堂的规则。 管教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犹豫:孩子会不会被管得太死板了?会不会毁了他的创造力?看了本书后,我不再犹豫,信心更加坚定。作者非常清楚如何将圣经的原则运用于生活中,这正是中国大多数第一代基督徒所缺乏的,当然对于那些动不动就以物质来满足孩子的家长也大有裨益。正如书中所说,有时候我们太过于在乎自己的肉体、自己的感受,竟然会忘记神对于“爱”的真正定义: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如果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就按照圣经的方式管教训练他们吧! 当我看到经过训练的孩子们,在父母要出门登机时,爸爸一声呼唤:“让我们来为这次旅行做个祷告吧!”立刻,从正在玩耍的一岁多的孩子到正在专心画画的四岁的孩子,无一不放下手头的事情,奔向爸爸的怀抱,闭上小眼睛,安静地听爸爸向上帝祈祷旅途的平安。这时,我仿佛看到了有一天当天父呼召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甘心乐意的回应天父的呼召,成为神国的精兵。 张沁 2011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