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宫流行文化200年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美)特维·特洛伊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华盛顿也借书,但是由于身居要职,有时他会忘记归还图书,至少有一件事能够说明这点。纽约社会图书馆记录账单表明,1789年10月5日,有两本书——埃默里克·德·瓦特尔(Emmerich de’Vattel)的《万国法》(The Law of Nations)和一本众议院辩论录——被指借给了总统华盛顿,2010年,一名档案管理员发现这两本书仍未归还;罚金因受通货膨胀影响,已累计达到30万美元。在弗农山庄的藏书中也找不到这两本遗失的书,但却成功地找到了另一本《万国法》,该书已经上交给图书馆,为表示感谢,图书馆免除了对华盛顿的巨额罚金。

华盛顿和他同时代的人不仅阅读书籍,也对此进行讨论。这些讨论磨砺、阐明甚至传播了革命思想。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森是这些讨论中的关键人物,作为与众不同的读书者,他拥有一所令人惊叹的藏书馆,并写了一些关于代议制政府的宣言。梅森乐于在吃饭期间或在书信中与弗吉尼亚州的帕特里克·亨利、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以及华盛顿谈论书籍,交流思想。

通过邮件和推特交流的社会很难欣赏到交流的艺术。绅士们的餐桌上常常是谈论思想、政治以及文化这些严肃话题。这些谈话比闲聊和玩笑更加正式,也更有实质意义,它们是制定政策、解决当时重大问题的关键途径。例如,1790年,托马斯·杰斐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詹姆斯·麦迪逊达成了著名的“餐桌交易”,在现今的华盛顿特区建立美国新首都。历史学家凯瑟琳·阿尔戈强调晚餐时间段对整个美国先辈们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革命和建国是这些谈话的一部分,其中有许多都出自各种晚宴场合。

在总统任职期间,华盛顿筹备了自称为“星期四晚宴”的聚会,他邀请各阶层人士围坐在精心布置的宴席周围。晚餐正式得让人倍感尴尬,华盛顿的夫人玛莎则作为女主人。丰盛的晚餐之后,人们来到客厅喝东西并讨论重要事宜,这些聚会在一些方面很似不久前著名的乔治城晚宴。但是在交流机会并不多见的年代,像“星期四晚宴”这样的社交活动与如今的大学、智囊团和其他致力于学术文化的组织一样,都具有着相同的目的性。

先辈们深谙罗马历史,他们在捍卫美国自由的同时也看到了罗马共和国反抗恺撒暴政的影子。罗马共和国的英雄——布鲁图斯、卡西乌斯以及西塞罗——都是他们的楷模。约翰·亚当斯从23岁起就开始崇拜西塞罗,在年少时期,大声诵读这名演说家的作品,并且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效仿西塞罗,甚至退休后每年都重新阅读《论老年》(De senectute)。

当然,古典英雄的现代代表当属乔治·华盛顿,他高大伟岸,庄重威严,静默中透着王者风范。先辈们亦钦佩华盛顿集万千优点于一身,构成了古典的理想,用戈登·伍德的话来说就是:“内敛,温和,刚毅,庄重,并且独立。”华盛顿是美国版的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而后隐退农耕,并未贪恋权位。

华盛顿知晓这个古典象征意义。他甚至还订购了西塞罗半身像挂在他的弗农山庄里,他知道自己对国民来说就是一种象征,也明白领导力中戏剧性的重要意义。他试图给民众营造一种戎马的形象,而杰斐逊则称他为“同时代中的最佳骑士,并且也是他在马背上曾见到过的最伟岸的身影”。

骑术技能在当时被给予高度评价,不仅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也因为从罗马时代至中世纪末骑兵所拥有的象征意义。华盛顿的戏剧天赋或许来自于他自身对剧场的热爱,这点非常符合逻辑。据麦伦·马格尼特(Myron Magnet)所说,华盛顿在独立战争的管理中运用了“高超的舞台技巧”。他扮演舞台演员一角,这样能够巧妙地操控他的观众。他会仔细挑选自己的衣服,认为给人印象深刻的军装足以媲美演员演戏时的戏服。

P12-13

书评(媒体评论)

特维·特洛伊带我们浏览了总统们是如何消费流行文化,同时又被流行文化消费的。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无论读者是喜欢历史还是流行文化,只要他们一拿起这本书。就会发现总统的逸事和业余爱好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还让人感到愉快。

——威廉·J.贝内特,前美国教育部长,电台广播主持人

特维·特洛伊写了一本节奏紧凑、让人惊喜,而且也非常令人愉悦的书,这本书不仅审视了总统们如何影响文化,还审视了文化如何影响他们以及总统制度本身。

——卡尔·罗夫,乔治·布什总统前副幕僚长、高级顾问。作家

作为一个分不清卡戴珊和基辛格的人。我发现这本关于总统如何应对流行文化的书不仅有用,而且不可或缺。特维·特洛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好的路线图,让我们了解到每一届入主白宫的总统是如何把握流行文化的脉搏,同时又不会心跳过速。

——迈克·麦卡里,前白宫新闻秘书

特维·特洛伊写了一部群星璀璨、妙趣横生、见解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它谈论了美国总统是如何吸收同时代的流行文化,而这些文化又是如何开阔他们的视野,并塑造他们的总统生涯——从他们读的书,到他们看的戏剧。到后来他们看的电视和电影。再到奥巴马所使用的社交媒体。读完这本书,会对我们的总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斯图尔特·E.艾森施塔特,卡特总统的前首席国内政策顾问

后记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使人大跌眼镜,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和党内争执,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粗鄙庸俗,歧视女性、歧视外国人,走孤立路线等,这些都使得民众感到茫然,因为这两位候选人跟民众理想中的总统形象,尤其是美国建国先贤们的高大形象相去甚远,但他们又确实是经过党内民主选举,然后再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看着电视上他们的表现,不仅美国民众感到困惑,世界感到困惑,就连中国观众也很容易将之与前几年在中国颇为走红的美国电视剧《纸牌屋》联系起来,在现实政治中看到了真实的一幕:政客们钩心斗角、相互攻讦,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美国的建国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成为世界霸主,这跟他们的建国理念和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美国的建国理念和建国设计一直备受推崇,因为这个新大陆是由一批思想家建立的,这些建国先贤不仅熟读哲学、历史、伦理等各种书籍,而且还将之运用到立国实践之中。阅读《白宫流行文化200年》这本书,我们可以对美国的政治文化历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本书英文版原书名是《杰斐逊读什么书,艾森豪威尔看什么电影,奥巴马推特发什么内容:白宫流行文化200年》,这实际上就等于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美国政治文化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美国建国的时候,早期的总统们都是些饱读诗书的人士,他们主要的娱乐就是读书看戏。当时,在整个美洲大陆,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这两位总统成为读书最多的人。杰斐逊有一句名言:“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书。”后来,他的个人藏书捐赠出来,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基础。读书爱好成为历届美国总统的一个标志,林肯、罗斯福,甚至就连饱受诟病,在作者看来频遭误解的小布什也非常喜欢看书,尽管看书的目的和手段不同。而且每届总统下台后都会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或博物馆,不管是真的喜好还是附庸风雅,但它确实建立了一个爱读书的优良传统,这为美国的教育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立国阶段美国的先贤们还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美国开始显现出自己的文化发展趋势。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使得美国从文化接受者开始转变为文化输出者。在这期间,罗斯福总统充分认识到无线电广播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对无线电文化的策略不是堵,不是拒绝,而是充分加以利用,无线电拉近了他和民众的距离。在他的影响下,无线电媒体迅速发展,出现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等三大公司,而且这些广播公司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后来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传媒公司。由于民主党候选人善于利用无线传媒,而共和党候选人跟传媒关系比较僵,因此这三大公司后来还成为民主党的重要支柱。电影发明后,好莱坞的电影也开始向白宫渗透,白宫还专门建立了总统影院,成为美国政治尤其是民主党人的工具。后来,为了平衡政治影响,美国又发展出了美国有线广播、福克斯广播等,两大政党的舆论工具渐渐平衡。

肯尼迪和奥巴马都善于利用媒体,尼克松、布什则相反,在跟媒体打交道上都处于下风。克林顿则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拉链门”一经媒体抖搂,使得克林顿疲于应付,处境尴尬,精心建立的美好形象毁于一旦。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传媒技术无所不在,主导着美国的文化,传统的精英文化、读书文化逐渐地遭受着新兴传媒文化的侵蚀。这把双刃剑也不断左右着美国的政治。2016年的大选体现的就是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在辩论中,已经看不到引经据典的历史场面,看不到关注民生的切身话题,更多的是相互攻击,甚至人身攻击,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抱怨:“这是我们的先辈所追寻的吗?这是我们的父母为之奋斗的吗?这是最伟大的一代在诺曼底登陆浴血奋战时所梦想的美国文化吗?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做卡戴珊姐妹那样的明星,或在《迈阿密娇妻》里谋求一个角色?”因此,美国面临的挑战,或者说世界面临的挑战,就是大众文化塑造着我们,而我们也必须找到途径来加以应对。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我的几个研究生钱静、焦珊、张斯悦和缪慧承担。其中,钱静翻译了导言至第四章,焦珊翻译了第五至第八章,张斯悦翻译了第九至第十章,缪慧翻译了第十一章、结论和附录。全书最后由我统一校对。

王光林博士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2016年10月于上海

目录

导言

 从西塞罗到史努姬:文化是如何塑造美国总统的

第一章 开国元勋:为智慧与美德而阅读

 乔治·华盛顿以及戏剧性的领导才能

 宣传册与思想的传播

 史上读书最多的领袖

 非读书人士的思想

 退化论和反对美国低劣观

第二章 剧院以及19世纪的平民大众

 走出国门:戏剧演出踏上友好访问之旅

 戏剧与民主

 演员与观众:一个民主政体中的剧院

 亚当斯和杰克逊:启蒙领导者与普通民众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一位工作狂总统

第三章 林肯:阅读是寻求进步的一种工具

 林肯的阅读频率

 林肯心目中的重要作品

 《汤姆叔叔的小屋》:文化战火下的奴隶制以及废奴主义

 林肯:平易近人的读者

 最后章节:林肯与戏剧

第四章 西奥多·罗斯福:文化与命运

 西奥多·罗斯福:“阅读于我是一种怪癖”

 罗斯福的职业生涯:书本作为职场培训基地

 一心为民的读书爱好者

 白宫岁月里的休闲活动

 最后一位读书的总统

第五章 折射来的荣耀

 互惠互利的支持

第六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文化输出的总统

 罗斯福:职业生涯巧借广播“东风”

 作为总统的罗斯福

 罗斯福和名人崇拜

 罗斯福的影响

第七章 音乐与追求酷炫

 杜鲁门:弹钢琴的总统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摇滚,但不在白宫

 尼克松与反主流文化的上升

 尼克松之后的总统音乐:嗑药与竞选歌曲

第八章 总统的电影:在影片中寻找领导模式

 电影场景的变换

 影迷总统的得势

第九章 “茫茫荒原”:总统和电视

 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电视饱和时期的总统任职

 尼克松和他的黑名单

 喜剧小品时代的总统

 看着电视长大的总统:克林顿、布什和后任总统

第十章 阅读与当代总统

 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在雷达下读书

 肯尼迪:刻意宣传出来的阅读

 肯尼迪之后:多读书,少宣传

 吉米·卡特:萎靡之路上的快速阅读

 里根:比你想象中的更爱读书

 克林顿:昭告天下的阅读

 对布什阅读的错误低估

第十一章 奥巴马,流行文化的成熟产物

 作为读者的奥巴马:从沙发里解脱出来

 社会名流:如何靠电视取得成功

 奥巴马与新闻

结论

 如何在流行文化和智慧内涵中寻求平衡

附录 总统涉足流行文化的规则

致谢

译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从西塞罗到史努姬:文化是如何塑造美国总统的

与国会针对医疗法案的辩论中,总统奥巴马开玩笑地说道:“根据这项医疗法案,以下这几个人无须支付‘室内美黑税’:史努姬(Snooki),惊叹姐(J.Woww),腹肌哥(me simation),和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约翰·博纳尔(John Boehner)。”这句话是在白宫记者晚宴上说的,那是一年一度华盛顿圈内人士和上流人士的聚会。意料之中,总统的一席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不久之后,奥巴马在白天播出的脱口秀节目《观点》(The View)中宣称自己不知道谁是史努姬。次日,在面对国家城市联盟时,他重申了自己的“无知”,并说道:“昨天在《观点》节目上,有人问我史努姬是谁,我说我不知道史努姬是谁,但我认识一些真正优秀的老师,你们这帮家伙应该谈论他们。”三个月内,总统三次提到《泽西海岸》(Jersey Shore)中的那位身材娇小的人。

到2012年年底,奥巴马已不是唯一一个谈论由妮可·伊丽莎白·史努姬·波利兹引发的社会现象的总统候选人。在和凯利·瑞帕(Kelly Ripa)进行的日间访谈中,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承认自己是波利兹的粉丝,这位保守的前马萨诸塞州州长接下去说道:“波利兹看起来多么娇小啊!减重之后的她还这么有活力,并且她那炮仗般的张扬个性确实有趣。”

所以到2012年,每个主要党派的候选人一方面寻求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统帅,另一方面也对音乐电视播放的《泽西海岸》中这个满嘴粗话、性感丰满的真人秀新星非常熟悉。史努姬和她的朋友们唯一信奉的人生哲学法则就是“GTL”即所谓的健身(Gym),日光浴(Tan),还有洗衣(Laundly)。波利兹的“英勇行为”一点都没有起到振奋人心、启迪明智的效果,但是,她是一个明星,是美国文化堕落的完美代表,她受到娱乐杂志的争相追捧,又被百万人熟知。有28%的美国民众能说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名字,但是她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此。未来历史学家调查2010年前后美国民众的兴趣时会发现史努姬在榜单之上,但是一位知道史努姬是谁的总统会对美国人民有利吗?

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已困扰美国总统们近乎两个世纪之久:他们是想成为人民之子还是一位商隋商之人?哪一种个性更有利于获得大选胜利?又是哪种个性更有利于国家治理?抑或说总统应当同时具备这两种品质吗?如果可以,总统如何传递他对流行文化的偏好,同时又传递出信息:他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可以胜任这个国家的最高统帅?

一位总统对这些挑战性的问题如何回应要取决于他自身的爱好和品位,他的团队的爱好和品位,还有他个人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对自身的定位和流行文化的态度表明了总统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兴趣、思想原则以及对总统之位的准备。一位总统如何参与流行文化也反映了他的选民的品位,美国政界与社会瞬息万变的本质以及上流人士、底层民众和中产阶级追求上的矛盾差异。

自从乔治·华盛顿开始,总统们就努力探索作为合众国领导人应与人民保持何种距离。华盛顿自身也害怕担任美国开国总统后会对自己的声誉有所影响。当人民需要他的时候,华盛顿已被尊为完美的绅士,他并没有向粗俗的暴民乞求保住自己的权力或让自己成为国王。而其他的美国开国元勋们或许并不是那么为大众熟知,但他们也都对这种精英阶层的领导问题进行思索。杰出并自学成才之人约翰·亚当斯似乎并没有受到联邦党人精英主义标签的影响,一心研究西塞罗和其他罗马伟人,但他的总统之路却因民众的反对情绪而遭到动摇。

民众的诉求戏剧性地改变了安德鲁·杰克逊,他是一位天生能与民众打成一片之人。“老山胡桃”充分发挥这一能力,在1828年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十分博学的约翰·昆西·亚当斯。但是如今在美国的首都,并没有大型的杰克逊纪念碑,或许人们记住他是因为他粗鲁强硬的作风。在美国历史上,最平易近人又才智出众的当属亚伯拉罕·林肯,他期待深入民众的同时也渴望成功。醉心于书本的他,自己也用英语创造出一些精辟的修辞语句,而在他真挚的作品中,他从不漠视取悦于民众的必要性。

尽管人们说美国人普普通通、注重实际,但这却是一个基于理想,而非种族或宗教纽带而建立起的国家。跟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立国基石是知识愿景,但是该愿景涵盖了民主与共和两党的理想,偶尔这些理想还会彼此冲突。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一直是思想者的摇篮。美国始于开国先贤一代人的努力,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通过大量地对历史、哲学、法律理念的研究才有意识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历史学家特雷弗·科尔伯恩(Trevor Colboum)写道:“革命领导者们都是身负资本之人——他们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热衷阅读,也正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让他们更容易成为反抗者……”

相对来说,早期的总统们能获取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其中主要是读书看戏。在整个美洲大陆,约翰·亚当斯总统和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可进入读书最多的人的行列。杰斐逊的个人藏书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基础,他有一句名言:“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书。”200多年后的今天,可供总统们选取的文化供品前所未有——有书、杂志、电影、电视,还有音乐。无论是吉米·卡特在白宫影院中看了400多部大片,还是贝拉克·奥巴马告诉别人,HBO电视网播放的《火线》(The Wife)中的那位耀眼杀手奥马尔是他最喜爱的角色,显而易见的是,总统们都正在利用这些形式各异的文化参考点来与美国大众进行交流。当然他们也会时不时地透露出关于自己的一些重要事情。

本书探索的是总统们如何利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从喜欢看戏的亚伯拉罕·林肯到制作电影的罗纳德·里根——以及这些活动又是如何相应地塑造了总统和这个国家。并非所有的文化活动都具有同等的意义,在大众娱乐和知识文化成就之间就存在着重要的差异。然而,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容易划分——而最成功的总统们则在两个领域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无论是娱乐圈还是知识领域,科技已经创造出了众多的选择,供创造者分配,接收者吸收。总统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有时预示着科技在整个社会中的渗透力。据说伍德罗·威尔逊在观看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rith)的《一个国家的诞生》(Birth of a Nation)时,对影片的魅力表示出了极大的惊叹。当有人问哈里·杜鲁门是否会出席1947年杰基·罗宾森参加的世界职业棒球大赛时,他则回应称会通过电视这一新科技观看部分内容。

与此同时,有些总统则有点落后于时代。1992年,在科技展览会发表小型演讲的时候,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似乎对“超市价格扫描仪”这个相对较新的技术不了解。《纽约时报》笑称总统落伍了,从而强化了布什反对派一直营造的关于他的负面形象。在美国,形象受损让布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导致大选失败。

担心脱离民众几乎困扰着所有政客。对于候选人来说无论是记住每加仑牛奶的价格,还是紧跟《人物周刊》(People)的最新动态了解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这都关乎他们如何与选民交流。奥巴马总统尤其会试图努力走在前沿,以此来表明他对潮流和当今科技的把握。

2011年,奥巴马借用推特(Twitter),想在工资税削减问题上抢占众议院共和党先机。对于在经典钦定版《圣经》中长大的早期总统们来说,奥巴马的推特发文简直就是胡言乱语。但奥巴马想要打动的受众却对推文一清二楚:“每个人都应该清楚40美金对普通民众的意义:它包括了生活用品的花销、儿童白天看护费、汽油费、投保部分抚恤金费,接下来,明天我会在美国东部时间12:15继续讨论此事——老兄。”

过去,美国人试图将最好的欧洲文化带到新大陆,如今美国人不断革新着世界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200年前,美国人的文化选择包括剧院、音乐、书本和书刊小册子。如今,总统与公民一样,面对着近乎无限的选择——书本、电影、电视、网络、收音机、音乐、电子游戏、音频、播客、杂志以及戏剧作品等,所有这些全年甚至一天24小时都可获取。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塑造出的人必然会不同于生活在小木屋里且只能在火炉燃烧的情况下才能够阅读的那些人。美国诞生时非常幸运地拥有了一代领导人,面对历史赋予他们的任务,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沉浸在“如何创建一个公平社会和如何最好地管理民众”这些永恒话题中。正如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所言,先辈们将雅典和耶路撒冷的伟大传统、理性和真相都很好地结合于一体。后来,当这种体制受到挑战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是林肯,他熟读《圣经》、英国历史和莎士比亚,知晓当时的危险处境,经历了一场血淋淋的可怕战争,才使先辈们构想的体系得以维护。

美国历史表明一些想法确实会诱发一些后果,即使这些构想的来源并不总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那般崇高。罗纳德·里根总统据说从他的老影片《预谋杀人案》《Murder in the Air》中获取了关于导弹防御系统的灵感,与此同时,里根的方案也带有一定的严肃性,他的战略防御计划是根据他对科技和美国自身前景的乐观态度建立起来的。

里根总统的前任吉米·卡特,同样醉心于电影世界,但他缺乏里根的那种乐观精神。1979年,在面向全国的电视演讲中,他试图借用学者克里斯托·弗拉西(Christopher Lasch)《自恋主义文化》(The Culture of Narcissiam)中的思想,却在文化界引发轩然大波。此次演讲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病态演讲”而载入史册,也堪称一场政治灾难,同时确立了卡特的悲观斥责者的形象,导致了他在次年大选中的失败。

罗纳德·里根带着对美国无限的乐观态度,似乎也在塑造着文化。或者他只是在简单地反映已经存在的东西?认清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机遇的约翰·肯尼迪是个有远见的人吗,还是他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像“新边疆”之类的诗文所说的,他反映了美国国民的乐观主义?总统仅仅是历史的工具吗?就如吉米·卡特和杰拉尔德·福特,他们迷失在对制度的怀疑和20世纪70年代黯淡的前景中。事实是,总统既被文化塑造,同时他们自己也塑造文化。

展望未来,我们一定会问,我们是否选对了能够胜任时代需求的领导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一定会关心这个国家的文化,但与此同时绝不能让粗俗平庸的文化有损自身或降低政府班底的格调。另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是,在一个追求八卦奇闻、粗暴而庸俗的文化氛围里,是很难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的。今天,有许许多多的领导人使我们怀念起开国元勋那一代。尽管他们生活在西方文明最遥远的一端,但是他们熟谙经典、历史和启蒙哲学,可以肯定,他们已经深入研究过人类自由和公平社会这些伟大的问题。正如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ton)所说:“杰斐逊、麦迪逊、乔治·梅森以及他们那帮人看上去都像是美国风格的哲学家。”现在的领导人很少有资格能被误认为是哲学家。达恩顿写道:“跟今天的政治家相比,这些先辈们看上去就是巨人。”今天,愈发精通流行文化的政治家们亦能像先贤们一样服务好这个国家吗?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与建国初期相比,一个业已建立起来的政体就不需要一个具有哲学思想的总统?诚然,理解基本原理非常重要,但是对孟德斯鸠和洛克思想的理解就能帮助总统处理医疗补助问题或者使资本利得税率最优化吗?

公众对国家领导人或社会名流的信息渴求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无论这些信息是重要的还是琐碎的,他们需要知道总统对流行文化的了解程度。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就很难对总统进行一个有意义的评估。

例如,这很难去夸大罗纳德·里根总统受电影影响的程度。若没有电影的出现,他可能就是伊利诺伊州一名平凡的救生员,或者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推销员。正因为有了电影,他名利双收,一生工作于充满图像与思想的世界之中,最终一跃成为国家最高首脑。电影赋予了里根应对政务以及推动国家向前的能力。若没有电影,罗纳德·里根也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了。但与此同时,若没有里根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从《第一滴血》(Rambo)到《赤色黎明》(Red Dawn)以及《壮志凌云》(Top Gun)到《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之类的商业电影的繁荣还会出现吗?

里根是流行文化影响到总统的一个鲜明例子,但这种影响也作用于其他总统身上。出身平民的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在执政早期便遭遇暗杀,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塑造他的时代。就他本人而言,他是集时代、阅历及知识文化储备于一体的人物。出身贫穷的他,凭借大量的阅读和惊人的记忆力来快速提升自己,继而成为极具感染力的演说家。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阅读绝非唯一对总统或其他美国人产生影响的方式。我们周边充斥着各种媒介,但它们的吸引力只限于有限的目标受众。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少共享一些经历和时代记忆。只有在40年前,像《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欢乐时光》(Happy Days)这样的电视节目能够主宰全民话题,获取35岁以下年龄段的尼尔森收视率,并反馈给数以百万的观众。现在,收视率高的节目如《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其收视率仅是个位数而已。奥巴马总统理解这种碎纸的文化,他小心翼翼地通过收音机、电视甚至是播客来锁定他的目标受众,为的是推进他的政治主张。媒体大腕对小范围传播信息已经驾轻就熟——为特定的人群定制节目,并向这个人群进行广告宣传,或者反过来,向该人群宣传该档节目。将来,总统们也会需要这种细分定位。或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化的碎片化提升了总统的地位,因为总统如今是我们大家共享的为数不多的文化试金石之一。

纵观美国历史,总统们一直试图用文化以及新的交流手段来打造理想的领导者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互动已经没有那么正式和审慎,而是更加直接。而这些改变意义非凡,因为总统已经从合众国的缔造者化身成为它的管理者。但或许他们也失去了目标感、庄重感和领导感。这本书将展示在不断推进的文化现实前,总统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消除政治领导层中的紧张局面。

内容推荐

作为前白宫助理和学者,特维·特洛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从制高点出发,追溯了美国总统的历史和他们引领了200多年的流行文化。

美国第一代领袖均是这个新大陆里的饱学之士。他们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西塞罗。在福吉谷的严冬中,为了激励他的将士。乔治·华盛顿让剧团上演了艾迪森的戏剧《加图》,再现罗马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奥巴马总统借助流行天后碧昂丝来打动他的追随者。

在政治上,外表往往比实际更重要。托马斯·杰斐逊和西奥多·罗斯福是一流的知识分子。约翰·F.肯尼迪表面上算一个。乔治·W.布什多少被认为像个纨绔子弟,但实际上他是椭圆形办公室里最如饥似渴的阅读者之一。

安德鲁·杰克逊用观看戏剧这种习惯完美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习惯对林肯来说却是致命的。伍德罗·威尔逊是第一位在白宫看电影的总统,这种消遣却成了吉米-卡特频繁的文化活动。海德公园的贵族富兰克林·罗斯福巧妙地使用无线电广播,成为每个美国家庭的常客。接下来就是来自好莱坞的罗纳德·里根,他很擅长沟通,无需操控就可以利用流行文化中的每一种现代媒体。向国民发表讲话。

在《白宫流行文化200年》的精彩描述中,总统掌握流行文化已经成为领导美国民众的一项重要技能。

编辑推荐

看书最多的总统是谁?看戏最多的总统是谁?最先写回忆录的总统是谁?被称为“邻家大叔”的总统是谁?最爱古典乐的总统是谁?

看《白宫流行文化200年》作者白宫高级助理特维·特洛伊为您揭秘白宫历届总统的真实文化喜好。

美国历代总统无不受到强烈浓厚的文化的影响。本书揭示了美国总统和流行文化的相互影响,读者可以通过流行文化这一独特视角对历届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