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维是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培训师,几十年的商海搏击和多家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生涯,使余世维不仅成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而且是一名资深的培训师及企管咨询顾问。
《赢在执行(员工版第2版)》尽可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案例更加丰富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执行。其后续的效益,不管是体现在有形的经济上还是无形的思想上,都是“执行力”产生的作用。作为管理者,送给员工生日蛋糕,对于他们也许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而送给他们一些思想方法和执行能力,则是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礼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30%靠运气。无论多么宏伟的蓝图,多么正确的决策,多么严谨的计划,如果没有严格高效的执行,结果与预期将会大相径庭。
执行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余世维博士的主打课程,他把执行力讲得丝丝入扣,非常符合基层员工的实际需要。《赢在执行(员工版)》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的追捧。
《赢在执行(员工版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既延续了余世维博士通俗幽默的风格,又调整了结构,增加了新的内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读性。
《赢在执行(员工版第2版)》不仅是各类组织提升执行力的首选培训教材,也是广大基层员工职场晋升的指南。
虽然执行力是如此重要,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但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执行不到位所导致的企业问题也时有发生。在我国企业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和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也不缺少好的战略规划,但是很多企业却问题不断,经营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员工的执行力不到位,导致战略发展出现偏差。
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的不认真,是战略发展出现偏差的最大原因。以下是企业中常见的缺乏执行力的四种表现。“差不多”就行
中国人向来聪明勤劳,也不乏创造性,但为什么我国优秀的企业不多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执行缺乏敏感性,也不重视。
早在1927年,美国就开始宣传“almost right is wrong”,意思是“差不多就是错”。正是由于有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美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工业强国。我国工业的现状不佳,虽与历史有关,但与国人的工作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想一想,在我们的工作中,“差不多”、“还可以”、“过得去”这样的口头语是不是出现的频率很高,“那有什么关系”、“这又不要紧”、“不就是一件小事嘛”这样的话也肯定不少出现。其实,这就叫偏差。
因为对偏差没有感觉,所以很多事情也不觉得重要。约会迟到5分钟,很多人会认为不就5分钟嘛,那有什么关系呢?在中国参加结婚典礼,很少有按预定时间准时开始的,有时候请柬上写着“婚礼开始时间为11点”,可10点半的时候,礼堂还没布置好,等到ll点的时候,司仪还没到,总算等到11点半宣布婚礼可以开始了,又发现伴娘还没到……结果婚礼到12点半才勉强开始,说它勉强,是因为新娘的一位娘家人还在路上没赶到。这样的婚礼真是让人感到心里不爽。而我曾在德国参加过一个结婚典礼,在给我的请柬上写着开始时间为晚上6点33分。当6点33分一到,音乐响起,礼炮齐鸣,婚礼分秒不差。
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企业花费大量经费去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无论是派人出国考察,引进西方管理人员,还是每年不断增加企业培训课程,重金聘请培训讲师,最终都不见效果。原因就是企业里的员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没感觉。
比如在国内乘飞机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很多航空公司的飞机一般都不准点,不是取消就是延误。假如你是航空公司的一名员工,当你发现有一个旅客没有上飞机,你去找过他吗?边防检查证件很慢,你去要求过哪个航班优先吗?旅客带行李进来,你帮旅客拖过行李吗?电梯移动很慢,你要求过改变这种状况吗?你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经常在机场看到:旅客抱怨塔台指挥不当,旅客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客人那么多边防检查忙不过来,候机楼都是人,门口都是出租车……作为一名航空公司的员工,难道这些问题里没有你的责任吗?即使你的职责范围不在这里,那你看到这种情况后向公司高层提出过改善建议吗?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不是一个执行力强的员工,因为你对偏差没感觉。
而香港港龙航空公司对偏差很关注,他们会尽最大可能去杜绝“差不多”现象的发生。
香港回归后,香港港龙航空公司连续几年都当选为中国最佳的航空公司。我坐他们的飞机坐了十几年,极少误点,因为他们用心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在香港转机要回上海,而那一天正好碰到香港下暴雨,全部飞机在地面不能起飞。天气转好后,轮到我搭乘的那个航班起飞的时候,已经大概延误了50分钟。飞机起飞后,我就听到空中小姐广播:“各位旅客请注意,刚才由于香港地区暴雨,所拟我们没有办法起飞,到目前为止,本航班已经延误50分钟。刚才机师通知我们加速飞行,希望能够将各位准点送到上海。”那个航班原本应该是1点15分降落到上海,在飞机的轮子接触到跑道的那一刻,我一看表,时间是1点20分。
飞机加速飞行,但是票价并没有增加一分钱。飞机多烧燃料拼命地飞,把我们送到上海,只延迟了5分钟。那架飞机一天要排好几个班次,把我们送到上海后,它还要从上海飞到香港,再从香港飞回上海,还要从上海飞到香港。如果第一个班次误点,后面的班次全部误点,早上误点5分钟,最晚的那个班次就可能误点两个小时。有些航空公司可能就一直延误下去,因为它们永远就是一句话:“没有办法。”而港龙航空公司对偏差看得很重,并积极弥补这种偏差,所以它成为最佳航空公司是理所应当的。
什么叫差不多?差一分也是差,差九分也叫差。什么叫过得去?过去就是过去,没过去就是没过去。什么叫还可以?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作为一个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力强的人,永远都不会讲“差不多”、“过得去”、“还可以”这样的话。
在我们国家,“差不多先生”到处都是。在业绩考核中,如果得了80分就很满意了,而不是去争取得到85分、93分或96分。对成绩和结果无所谓,导致很多工作都浮于表面,许多目标都就此搁浅。P13-16
《赢在执行》第一次出版是在2005年,我很欣慰有很多读者朋友喜欢这本书,也有很多企业和政府机构集体订购,还有不少的单位邀请我去给干部和职工讲这门课程。
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我讲了这么多课,让他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个课程,他们经常提起《赢在执行》;很多人听过我的课,最喜欢而且最常常提起来的也是《赢在执行》。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执行力无处不在,说明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执行力不佳,员工的执行力亟待提升,单位领导或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执行力欠缺带给组织的严重后果。
执行力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中国古书上没有这个词,它来自英文exeeution。中国人通常强调的是贯彻、贯彻力度,其实这些词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国务院作报告,第一次出现执行力这个词,是在2006年3月。报告上面写得很清楚,“建立健全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可见,中央在推动政府工作的时候,也发现到最后就涉及执行力的问题。什么东西都是执行不下去、执行不到位。
就执行而言,“决战在基层,决胜在中层,战略在高层”。换言之,在一个组织中,做什么事情是战略,怎么做事情是执行。在某种程度上,战略当然比执行更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执行比制定战略更困难。这也许是《赢在执行》在上至企业老总下至一线员工中引起共鸣的原因所在。
《赢在执行·员工版》出版以来,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每年都有很多单位将这本书作为培训教材。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反馈意见。我综合了这些意见和建议,并补充了近年来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案例,对《赢在执行·员工版》进行升级,目的是提供更多、更实用的技巧和方案,进一步提升企业、政府机关的执行力。
本书尽可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案例更加丰富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执行。其后续的效益,不管是体现在有形的经济上还是无形的思想上,都是“执行力”产生的作用。
作为管理者,送给员工生日蛋糕,对于他们也许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而送给他们一些思想方法和执行能力,则是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礼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衷心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执行力,归根到底就是一点——落实,落实出来!执行不但要有观念还要有方法,我不敢说我的每句话对你都有帮助,只要能从我的书中读到一两句受启发的话语,对你有所触动,并愿意把它操作一下,把它真正地执行出来,那么我写这本书就没有白费心血,这也是我莫大的荣幸。
名仕领袖学院院长
余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