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世界军事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重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决定苏联的生死存亡乃至人类命运的大决战。它的胜利,不仅是苏联卫国战争而且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特别是大量新解密档案材料的依据,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通俗、朴实的语言,多方面、多层次地再现了这一战略性重大战役的面貌。
该书是一部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开阔眼界、增强国防观念、增长军事知识和启迪谋略思想的好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张国浩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世界军事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重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决定苏联的生死存亡乃至人类命运的大决战。它的胜利,不仅是苏联卫国战争而且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特别是大量新解密档案材料的依据,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通俗、朴实的语言,多方面、多层次地再现了这一战略性重大战役的面貌。 该书是一部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开阔眼界、增强国防观念、增长军事知识和启迪谋略思想的好教材。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丛书》共10卷,即《鹰爪下的羔羊》、《越过马其诺》、《不沉的英伦岛》、《犁不开的冻土》、《血染的冬天》、《喋血黄沙》、《天昏海暗》、《英吉利海峡的狂腌》、《“卐”字旗的陨落》、《黄河在咆哮》。该丛书以文学纪实体的写法,分别记叙了德军闪击波兰、德国攻击法国、英伦之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北非争夺战、太平洋战争、攻击柏林、中国的抗战,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讴歌浴血奋战的正义之师,鞭挞法西斯的罪恶暴行。各卷既注意严格区分,又注意相互映照,以体现整个大战的整体性、全局性。各卷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当时的国际政治关系、军事斗争和外交活动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深刻的剖析,并突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旨。 本书为该丛书之《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目录 第一章 柏林的阴谋 1.面对残雪,希特勒突然头晕目眩 2.戈培尔说:元首给我们民族充了电 3.41号作战 第二章 大会战前夜 1.乐观的斯大林想先敌下手 2.从克里木到哈尔科夫:忘记防御的苏军 3.咄咄逼人 第三章 最初的序战 1.战斗在一座不知名的村子打响 2.一想到金光灿灿的元帅肩牌,保卢斯心花怒放 3.华西列夫斯基一下飞机,就明白形势糟透了! 4.725反突击 第四章 无路可退 1.战斗打响七天,希特勒作战部署作了重大调整 2.顿河大弯曲部拉锯战 3.丘吉尔来访 4.“不准后退一步” 第五章 胜负难卜 1.8月23日:难忘的一天 2.朱可夫来了! 3.又一次反突击 4.保卢斯如释重负 第六章 浴血苦战 1.“我们决不离开这个地方” 2.近卫13师——利箭出击 3.德军第一次突进到伏尔加河 第七章 燃烧的母亲河 1.希特勒撤换了陆军总参谋长 2.斯大林格勒像一座燃烧的大火炉 3.巷战喋血 第八章 强弩之末 1.保卢斯心神不宁 2.崔可夫扰敌之计 3.德军最后一次进攻 第九章 “天王星" 1.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2.“寻找别的解决办法” 3.德军情报机构受骗 第十章 孤注一掷 1.一惊慌失措的六天六夜 2.希特勒的如意打算 3.曼施坦因元帅 第十一章 千钧一发 1.“我们还会输掉这场会战吗?” 2.“冬季风暴” 3.“早该教训这个德国佬了” 第十二章 末日来临 1.运筹帷幄 2.困兽犹斗 3.摧枯拉朽 4.垂死的哀号 5.辉煌的转折 试读章节 2.戈培尔说:元首给我们民族充了电 希特勒计划1942年结束对苏战争,他对他的同僚说,这是东方战场“决定性的一年”。 人民也把这一年看做关键的一年。 当1942年来临时,世界已处于灾难之中。新年的钟声早已被隆隆的炮声取代,欢庆的鞭炮消逝在硝烟弥漫的血泊中。1931年日本在远东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把四万万中国同胞推向了战争的深渊;1939年希特勒挑起世界大战,德军闪击波兰,越过马其诺防线,把炸弹扔向了不列颠群岛。法西斯的铁蹄蹂躏着从亚洲到非洲到欧洲的辽阔的土地,昔日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随着战火燃烧而成幻影。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南京、马尼拉、吉隆坡,还是华沙、巴黎、伦敦,一座座城市化为废墟,一栋栋楼房轰然倒塌,一片片肥沃丰饶的土地变得荒芜。千百万人无家可归,漂泊逃难。瘟疫肆虐,子弹像蝗虫追逐着惊慌失措的人群,流血和死亡成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骨累累,尸积如山,人类进入了噩梦般的血腥岁月。 然而,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人民也看到了战胜法西斯的曙光。 希望首先来自苏德战场。1941年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发起反攻,德军伤亡50余万,开战以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产了。 就在苏军在莫斯科反攻的次日,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的美国舰队,从而使战争从欧洲、亚洲和大西洋扩展为全球性的冲突。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承诺了与日本签订的三国公约,向美国宣战。美国和英国也以宣战回敬了它们。 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41年底,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从伦敦匆匆飞抵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举行紧急磋商,商讨同盟国的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阿卡迪亚”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所有与德、意、日轴心国宣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包括美、英、苏和中国在内的二十六个国家在新年伊始庄严宣告,要动员所有的人力、物力反对法西斯。 躲在“狼穴”的希特勒以焦虑不安的心情注视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他对他的将军们咕咕哝哝地说,我从未想让形势变成这样。如果德国不迅速战胜俄国,那么美国潜在的军火生产能力同俄国潜在的人力联合起来,战争将出现非常难以取胜的局势。基于这一战略估计,希特勒决定集中所有力量在1942年对付苏联,而后腾出手来收拾西方。 要在东方重新发动攻势,必须首先摆脱莫斯科会战的阴影,恢复大后方对自己军事天才的信心。那天早上希特勒回到“狼穴”,就让秘书给他安排演讲,他要以如簧巧舌,让战争中的德国人始终保持歇斯底里的狂热。 初春的一天,希特勒在一批将军和副官的前呼后拥下出现在柏林体育馆,面对着一万名刚刚授衔的青年军官作讲演。 希特勒上身穿一件灰色制服,下摆塞在一条黑色的单裤里,胸前佩一枚普通士兵的铁十字奖章。他一出现在体育馆,馆内就爆发出一阵狂热的掌声。希特勒双手撑着讲台,板着面孔,说道:“在冬季期间,一场世界斗争的胜负决定了。”他没有回避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惨败,而是反复叙说在危机来临时,是他独自一人扭转了局势,他甚至嘲弄起德国的将领一旦形势危急就纷纷辞职。体育馆响起一阵阵掌声和狂热的欢呼声。希特勒煽起了德国人的歇斯底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在讲演结束时他也开始歇斯底里地狂叫:“我们战胜了一种命运,它在130多年前曾毁灭了另外一个人。” 大凡阴谋家都具有益惑人心的本领。希特勒认为政治权力的真正源泉是靠口头演说,而不是书面文字。在他早年仅仅被慕尼黑啤酒店的常客们所熟知时,他就靠慷慨激昂的演说,最终爬上了国家权力的宝座。现在希特勒又靠演说进行战争动员。他引用1812年拿破仑大军在莫斯科城下的覆灭来证明自己的成功,把德军的一次惨败说成是一件了不起的胜利,是元首本人拯救了德国的军队,拯救了德意志民族。奇怪的是这一类颠倒黑白的演讲,在当时德国朝野被普遍地接受下来。以后希特勒又多次发表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 德国国内的战争叫嚣又一次狂热起来。但希特勒还嫌不够。他认为德军在莫斯科的失利,是由于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国内有人吵吵嚷嚷,干扰了军令、政令统一。4月26日希特勒来到帝国国会作演讲,他要求国会授予他权力,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可以惩罚任何德国人。在战后保存下来的录音里我们听到了希特勒的吼叫: “我十分期望能有这样一个决定:在我为我们无与伦比的伟大事业的服务中,国家能给我以权力,无论在何地,我可以以我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采取行动。这对我们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大声鼓掌)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国内,在运输部门中,在行政机关,还是在司法部,必须服从一个思想,就是为胜利而战斗。(暴风雨般的掌声)现在,不许任何人喋喋不休地大讲他的应得的权利,要让每个人清楚地懂得,现在他们只有义务。” 希特勒说这话的时候,他担任德国总理己将近十年,他拥有的权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届德国政府。他的党卫军和秘密警察常常置法律于度外,同时他还是军事领袖,兼任陆军总司令。但他还觉得不够,他还需要一纸公文,可以为所欲为地干任何事而不受阻挡。 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帝国国会代表们全体起立,发出阵阵欢呼,唱起国歌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历史学家评论道,从此,希特勒本人就是法律。 也许读者会不理解,为什么在打了败仗后,希特勒的威望反而达到顶峰,独裁体制愈演愈烈? 其实,答案很简单。战争初期希特勒的军事行动曾使得全世界眼花缭乱,也让德国民众形成了战无不胜的幻觉。莫斯科惨败的消息传来后,德国朝野震动极大。但他们不认为德军是被苏军打败的,而是恶劣的气候和给养缺少造成的,更是陆军将领干扰了希特勒的英明决策。1942年春的德国朝野,相信真如希特勒所讲的,只要权力都归他所有,就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这种心态在他的党徒中就尤其明显。戈培尔,这位早年就追随希特勒的德国宣传部长,在他的日记本中描绘了这种心情:元首的演讲“给整个民族充了电,就好像蓄电池似的……只要他健康地活在我们中间,只要他能把他的精神力量给予我们,我们就能逢凶化吉。” 然而,德国的盟国不像德国民众那样容易摆布。它们被德军的惨败所震惊,也不愿公开与另一强国美国直接发生武装冲突。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从各自利益出发,一开始对希特勒新一轮的攻势都不热心。希特勒明白,没有了仆从国提供炮灰,单靠开战以来损兵折将的德军,在东线的攻势就会大大减弱。于是他先派陆军元帅凯特尔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说服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增加他们在东线的军队。又派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奔赴罗马,对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保证说,1942年德国肯定能打败苏联,到1943年英国就会屈膝投降了。这一类保证听得多了,墨索里尼也变得满腹狐疑。他答应戈林增兵的要求,但德国要提供给意大利大炮等武器装备。 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吃了一惊。大战在即,主要盟国还在犹豫不决,这可非同小可。他决定亲自出马,为受到惊吓的墨索里尼打气。 4月29日,希特勒一结束在帝国国会的演讲就前往萨尔斯堡,在那里两位独裁者见了面。希特勒像往常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战争前景。在希特勒的鼓吹下,心神不定的墨索里尼变得高兴起来。等会谈结束时,两位独裁者都像打足气的皮球,在他们的心里对苏一战已稳操胜券,只等他们重新划分全球的疆域了。 经过一阵紧锣密鼓,德国从仆从国那里搜刮了52个师,其中罗马尼亚27个师,匈牙利13个师,意大利9个师,斯洛伐克2个师,西班牙10个师,这些兵力约占轴心国在东线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看来,希特勒并没有吹牛,他已为东线的新一轮攻势作了翔实周密的准备。 3.41号作战 希特勒是第三帝国的政府总理,但在战争年代,他把国内的大部分事务交给了戈林、希姆莱和里宾特洛甫等人,自己有意识地担任一个新角色——元首,即国家的军事领袖。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穿着一身单调的灰色的制服、黑裤子、鸭舌帽,并且佩戴着铁十字奖章的缘故。他对人说:“只要我们还在打仗,我就不能脱下这套军装。”他甚至取消了一切娱乐。有一次希特勒的情妇,那位常常穿着高雅时装的爱娃·勃劳恩女士邀请他去看一场电影,希特勒拒绝了,理由是“我必须节省眼力,好用它来看地图和公文。” 希特勒的住处挂满地图,他的身前身后总跟着~批将军,每天听取汇报,随时有年轻干练的副官听候调遣。那些有权势的陆军元帅们,常常被元首指使得团团转。有~次英国报刊评论说某某元帅成了希特勒轨道的中心,希特勒看后哈哈大笑,对身旁的人说应该改动几个字:“德国历史上元帅曾是军队的中心。” 希特勒很自命不凡,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曾经虚伪地说:“作为一个军事领袖,是我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如果我考虑军事问题,那是因为我知道,在这方面,目前没有人能比我做得更成功。” 实际上希特勒的军事信条很简单,他信奉两点:第一,是克劳塞维茨的名言即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第二,拒绝任何形式的军事撤退。所以在德军战线后方很难找到一条预备性的防线。靠这两条,希特勒竟然一次次躲过了灾难。1942年,当苏军的攻势停止时,希特勒更不会畏首畏尾,他自信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将决定战争的最终结局。 1942年3月28日,在与墨索里尼会谈一个月前,希特勒在“狼穴”召开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及各大军团的指挥官。下午二时,希特勒走进挂有大幅作战地图的会议室,长桌周围的元帅、将军们都恭敬地起立致意。副官小心翼翼地为他挪开椅子。希特勒坐下,把一只胳膊放在桌上,环视一下目光专注于自己的部属,开口道: “各位,去年冬天的麻烦已经过去。战争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中。这一次我们不能让俄国人靠严冬的积雪苟延残喘,在今年夏秋两季给斯大林致命的打击。过一会儿,你们听参谋长传达计划就知道,这次作战我们要集中在南方,进攻高加索,夺取那里的油田。那里的石油占俄国整个石油产量的80%。另外,我们还要占领顿涅茨盆地工业区、库班小麦产区和斯大林格勒。” 简要介绍了今年的作战目标后,希特勒站了起来,头顶上的吊灯将他脸色照得苍白,他握了握拳头,提高了嗓门: “先生们,我们占领了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把斯大林格勒从地球上抹掉,战争也就结束了。” 希特勒讲完后,室内一片静寂,反应并不热烈。希特勒不满地皱着眉头。这时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陆军上将哈尔德走向地图: “诸位,今年夏秋攻势在41号作战令中有明确规定,目的是消灭苏联人残余势力,切断他们的战争资源。计划由陆军元帅包克率领南方集团军群担任主攻,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作牵制性攻击,迷惑敌人,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接着哈尔德详细介绍了担任主攻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增至100个师,下编5个集团军,1500架飞机配合作战。整个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先实施克里木战役和哈尔科夫战役,由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的第18军团在4~6月攻占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与此同时,由保卢斯的第6军团和克莱斯特的集团军在哈尔科夫展开强大攻势,占领哈尔科夫,为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作准备。 (二)七月份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北路由曼施坦因攻打列宁格勒;重点是中路和南路,进攻高加索,夺占油田;进攻斯大林格勒,围歼顿河以西的俄军。无论如何要将斯大林格勒置于我军重武器杀伤范围之内,使敌人不再把它作为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哈尔德话音刚落,将军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会上有人提出破坏高加索油田付出的代价太高,以致失去占领的意义。还有人怀疑是否有足够的人力和弹药执行长距离的进攻计划,甚至连戈林对夏天能否打败苏联表示怀疑。希特勒听着将军们的议论,他知道莫斯科战役后,将军们对战争狂热的信心有所减退,私下他还听到有人比喻俄国是一个大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希特勒不满地扫视了四周一眼,大战在即他不便发作,便振作精神: “先生们,我们已经征服了连拿破仑都没有征服的俄国恐怖的冬天。它再一次证明我们帝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它足以摧毁布尔什维克,使敌人望之丧胆。”讲到这里,希特勒想起莫斯科会战后从内部看到的一部录像片,成群结队的德军俘虏,头上缠着头巾,身上挂着取暖的破布,鼻尖下还挂着一串串冰碴。看到德军的狼狈状态,这位独裁者反而心情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看看,多么勇敢的士兵,他们不到绝境是绝不会投降的。”想到这,他不由得对在座的将军们说:“这次我们要吸取教训。各军团在攻打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时,要沿河挖地掘坑建造冬季营房。到了10月,让士兵都住进冬季营房里。”看到众将领眼中赞许的神色,希特勒满意地说:“这次作战,对第三帝国生死攸关。要特别注意保密,让对方造成错觉,保证会战胜利。” 会议结束时,希特勒心中生出一种激动,他有一种预感,这次会战一定会顺利展开。现在他像一条冻僵的蛇刚苏醒过来,在他一生中还从没有像此刻那样焦灼地等待夏天来临。 P7-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