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朱光潜讲美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陈云路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最具创新性的典型代表,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深湛的研究为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联系起来,也使“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联系了起来。与那些单一结构的学说相比,朱光潜先生的文艺思想美学体系是多维的。他的这种学术研究精神,不管是在现代思想史上,还是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是“五四”之后,“中国学术、文化向何处去”的一种探险与解答!我们只有把朱光潜先生的文艺思想、美学体系放到这个高度上,才能拨开历史的云雾,客观地欣赏它的光辉。《听朱光潜讲美学》(作者陈云路)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的诸多观点,对于美学初学者和美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本系统性的读物。

内容推荐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从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初步大讨论到八十年代的美学热。再到今天美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美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可谓功不可没。他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对我国美学的理论构建问题进行思考。《听朱光潜讲美学》(作者陈云路)正是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的诸多观点,对于美学初学者和美学爱好者来说,《听朱光潜讲美学》是一本系统性的读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初生

 ◎美之存在

 ◎美的产生

第二章 美感悟

 ◎美的剖析

 ◎艺术联想

第三章 美境界

 ◎美的创造

 ◎美的艺术

第四章 美升华

 ◎美的学习

 ◎释然之美

附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朱光潜其人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我的师长朱光潜

 ◎缅怀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如《邹忌讽秦王纳谏》中记载,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觉得邹忌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里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这个例子中的妻子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情人眼里出西施。邹忌本没有徐公漂亮,但妻子偏爱自己的丈夫对他进行赞美,在这其中,是蕴涵着很深的个人情感的。因此可以说明,美其实是欣赏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合在自然内,将其人情化和理想化了。只要在“隋人”眼里,自己的爱人都是美的,因为爱人符合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再灰暗的东西也能变得色彩缤纷,这就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将欣赏对象艺术化。

朱光潜先生借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来比喻美的欣赏,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那就是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

这一点倒是在无形中契合了老子“无为”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其中,形而上的“道”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并不能直接接触到。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

老子所处的时代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统治者“有为”而治,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意识到“有为”的祸害非常严重的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却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吃的是山珍海味,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在他的心里,“有为”是祸国殃民的源泉所在,是破坏和谐、破坏美的罪魁祸首。

“无为而治”本言自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针对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但却好大喜功,他们的妄自作为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以致造成人民的灾难这一现象,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好静”、“无事”和“无欲”是分别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苛政和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宪政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其中自化。P5-7

序言

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对西方美学的引进和学习,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从首次引进西方美学理论开始,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西碰撞激烈,古今沟通频仍。

无论是“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异同优劣之争,还是近些年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讨论,都离不开“中西”、“古今”这两个核心问题。实际上,“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许多“古与今”的差异和对立,其实主要是由“中与西”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中国美学史上诸多关于“古与今”的争辩,都和“中与西”的论战密切相关,甚至不少“古与今”的问题都可以归并到“中与西”问题的大框架之中。就此而言,如何把握中西矛盾的冲突和转化,可谓是近百年来中国美学发展乃至整个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美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初步大讨论到80年代的美学热,再到今天美学研究的深化,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我国美学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中,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可谓功不可没。他在长期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对我国美学的理论构建问题进行思考。他的一系列著述,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全面思考。他融会中西方美学思想成果并进行学术开拓,为我们在新世纪里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最具创新性的典型代表,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深湛的研究为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联系起来,也使“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联系了起来。从缥缈的哲学玄思到利用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试心理反应;从中国的儒道释哲学到西方哲学、文学、艺术、心理、生理、符号逻辑;从中国诗学到西方诗学,以致最后用美学范式把以上万花筒式的学术成果统摄起来,成为以“情趣”为焦点的系统言论,无不显示着这位伟大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所特有的学术精神与文化底蕴。

同时,与那些单一结构的学说相比,朱光潜先生的文艺思想美学体系是多维的。其间错综地交织着深刻而玄妙的哲人学说;执著而超脱的人生态度;渊博而多向的学科知识;精当入微的叙述方法,以及行云流水式的语言表达,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妙。

可以说,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的这种学术研究精神,不管是在现代思想史上,还是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是“五四”之后,“中国学术、文化向何处去”的一种探险与解答!我们只有把朱光潜先生的文艺思想、美学体系放到这个高度上,才能拨开历史的云雾,客观地欣赏它的光辉。

书评(媒体评论)

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现实事物必须先有某些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这些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他就成为…具行尸走肉了。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灵与肉的冲突本来是一个占老而不易化除的冲突。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

——朱光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