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废名先生(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眉睫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废名先生》(作者:眉睫)以废名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废名家乡、住地,全面搜集关于废名的史料、原始材料、手稿、书籍等,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废名,让读者得以全面地了解废名的生平、性格、文学成就等,并提出了多个有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为国内研究废名的重要著作。

《废名先生》行文风格朴实,于平淡之处见功夫,读者读来毫无晦涩之感,却能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废名。

内容推荐

《废名先生(精)》收录了作者(眉睫)研究废名的21篇文章,涉及研究废名的作品、生平交游等。《废名先生》还将目前能够找到的与废名有关的图像资料全部收入,总共近百幅之多。废名之子冯思纯、《废名年谱》作者陈建军教授作序,止庵、张雨生作跋。《废名先生(精)》采用一手文献资料撰写,曾被许多专家誉为“填补废名研究空白的著作”。

目录

陈建军序

台版冯思纯序

台版陈建军序

《妆台》及其他

读《五祖寺》

姑妄言之姑听之

废名诗的儿童味

废名与书评

废名的书信

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

又发现废名的三封佚信

叶公超、废名及其他

废名与周作人

冯健男与废名

废名在黄梅

有关废名的九条新史料

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

《废名年谱》的特色

浮出水面的诗人废名

讲堂上的废名先生——兼谈《废名讲诗》

谈《废名讲诗》的选编

废名是怎么变回冯文炳的?

谈《新诗讲稿》的体例

废名图书热管窥

台版止庵跋

台版张雨生跋

台版后记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妆台》及其他

深夜读书,翻出废名的诗文,一翻就翻到了《妆台》,而这正是我现在要谈的。中国新诗,以现代派诗最令我神往,特别是卞之琳与废名的,我总是能够生出许多感慨来。中国有这样的诗歌,读者算是有福了。即以《妆台》为例,我实在也可以说出毫不造作的话来。

我读第一句时,很为废名感到高兴,这样的句子真见他的性情了!“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该是如何的新奇活泼。废名自云“梦之使者”镜里偷生,“梦”与“镜”是废名诗文中最美的背景,这样的句子实在也只有废名才写得出来。但我读到“沉在海里他将也是个镜子”时,我便觉着隔膜了。我没有沉在海里的经验,废名也应该没有一尽管他是爱海的,还在青岛待着不愿回来。但这“隔膜”又是让我感到喜悦的,它给我带来新的感觉。前面还用了“因为”,于是我做了这样的推测:沉在梦里与沉在海里当是一样美的感觉。现在我想起废名的《海》来,其实是想起荷花女子和她的美丽聪慧。接下来是“一位女郎拾去”了镜子,女子出现了!我感到我刚才的遐想没有白想。女子总是美的,看到镜子“她将放上她的妆台”。温庭筠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女子轻放镜子于妆台,爱美之心可见一斑。至于是否有“鬓云欲度香腮雪”之姿,是次要的。废名之喜欢温庭筠词,似乎在此也可以窥见一点。这一路写来着实自然,诗人的诗情是自然完成了。“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据说诗人林庚觉得诗情到这里已经很悲哀了,十多年后及至废名重读此诗也觉得悲哀了。莫非“不可有悲哀”之“悲哀”也可以生出悲哀来?其实女子是美的,悲哀没有袭上它的心头,只是读诗的人心境不同吧!废名说写女子哭不好看,当时只注意到一个“美”字。“梦之使者”废名总是在冲淡悲痕,幻化些美丽来。

说到林庚,我很觉得他的“一盘清丽的脸水”有废名诗的味道。诗人在洗脸时,诗情已然存于心中,即是说这首诗已经做好了。诗情也是自由的,带些惘然,只是废名比林庚多些安然。

这首诗里的“梦”、“镜”、“海”、“女子”都是废名诗文里出现最多的。当我得知“镜”还是他的自编诗集的名字时,我是如何的慨然。废名做文章做到这时,真是做到最好了。废名说:“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是我写《桥》时的哲学。”于是我返观《桥》,真感到神奇了。我敢说,《妆台》与《掐花》是《桥》的最好注解,再也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话了,还有谁比废名更懂得他自己呢?

“厌世者做的文章总美丽”,我并不是说废名是厌世的,而我要说废名是爱人生的。正惟其如此,他才在“梦”里写女子的美,儿童的真,这又真是一面返照社会的镜子。《桥》正是他做的最好的“镜子”,也是可以让“女郎”放上她的“妆台”的。《妆台》与《桥》体现诗人的本意是一样的,他写的是“美”和“真”。说到儿童的“真”,我想起的是废名的《雪的原野》,它与灵魂和诗是连在一起的,这真是对纯真最美的赞颂了。

废名的诗是最能见废名的真性情的。他本来就是一个诗人啊!小说也是诗的,骨子里的精魂与他的诗的艺术是一致的。他这个天真率直的性情中人也是一首诗,他还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的性情文字,如果失却了,对于废名倒没什么,却是文学的一大损失,我们也很可感到遗憾了。

这篇小文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曾将此诗抄于诸同学看,有一个女生说,里面有三角恋爱。我起初一惊,及至现在一想,她是把废名拉进《妆台》里了,不觉莞尔。

读《五祖寺》

废名在《<五祖寺)附记》中说:“我想自己写些文章给小孩们看,总题目为《父亲做小孩子的时候》。”这个总题目不妨可作为我们欣赏《五祖寺》的立足点。《五祖寺》是“一个小孩子”的心灵美文,“要小孩子喜欢读,容易读”。若抛开这个立足点不顾,单看标题,自然很容易误会为“废名留给后世的风景散文”。

《五祖寺》通篇没有谈到五祖寺的历史掌故和风景名胜,而废名“喜欢这个题目的原故”,有两个,一是五祖寺于一个小孩子有“夜之神秘”,二是“恐怕还因为五祖寺的归途”。废名在文末也坦白承认:“我真要写当时的情景其实写不出,我的这个好题目乃等于交一份白卷了。”P1-6

序言

陈建军序

《废名先生》所收二十一篇文章,泰半是眉睫君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所写的。这些文章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之前,他都给我看过。可以说,我是这些文章的第一个读者。

2004年,眉睫君读大一的时候,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希望他在暑假期间,以《废名在黄梅》为题写一篇文章。7月初,眉睫君返回湖北黄梅老家,在县档案馆、县政协等机构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废名旧时的邻居和昔日的学生翟一民、冯奇男、李英俊等人。7月底,他借用其母校即废名曾经任教过的黄梅一中文印室的电脑,将这篇一万多字的长文敲打了出来,特意赶在8月1日之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我把文章转给了张吉兵兄,他准备在来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刊出。时隔不久,在同我及废名哲嗣冯思纯先生等人商量之后,眉睫君又把文章改投给了《新文学史料》编辑部。2005年8月,《新文学史料》第三期正式发表了这篇文章。此前,眉睫君写过《〈妆台〉及其他》、《读〈五祖寺〉》、《废名诗的儿童味》等数篇读后感式的文章。但相比较而言,《废名在黄梅》则显得更有分量。1901年至1916年、1937年至1946年,废名在黄梅生活了二十五六年。一般读者和论者主要是通过《一封信》、《我的邻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来了解废名在这两个时期的行踪和事迹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视为“信史”。《废名在黄梅》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述论了废名在黄梅的生活情形和思想状况,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也提出了不少引人深入思考和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例如,眉睫君访问废名故居冯家大宅对门邻家,得知解放前“在竹林边开垦菜园,以卖菜为生”的刘香柱即为《竹林的故事》里的三姑娘的原型。再如,眉睫君以众多具体、详实的史料说明黄梅对于废名文学创作的意义和影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废名相信共产党、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学者,与其抗战期间避难黄梅近九年的乡居生活不无关联。这一判断,是颇有见地的。

《废名在黄梅》的公开发表,无疑增强了眉睫君的学术自信心,同时使他更加认识到史料研究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的学术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撰写、发表了一系列受到读者和学界广泛关注的文章。《废名的书信》、《新发现废名的一封佚信》和《又发现废名的三封佚信》披露了废名致卞之琳、胡适、林语堂、廖秩道(时为黄梅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和黄梅县民政局等书信数通,并“呼吁抢救废名书信”。《废名与周作人》详细梳理、考证了废名与周作人师徒关系形成、发展的始末。《有关废名的九条新史料》从大量文献中钩稽出与废名有关的一些史料,证明废名“确系‘京派’之一员”、废名与同乡闻一多有过交往、郑秉壁是废名《浪子笔记》等小说之德文译者、《“我是梦中传彩笔”——废名略识》的作者“孟实”并非朱光潜等问题,对“废名曾就读启黄中学(今黄冈中学前身)”等流行说法提出质疑与考辨。《并非丑化:废名的真实一面》从浩如烟海的民国报刊中搜查到十多篇描写废名趣闻逸事的文章,读来饶有兴味。实事求是地讲,在有关废名史料的发掘与研究上,眉睫君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废名研究逐渐“热”了起来。《废名文集》(止庵编订)、《废名诗集》(陈建军、冯思纯编订)、《废名讲诗》(陈建军、冯思纯编订)、《新诗讲稿》(废名与朱英诞合著,陈均编)等作品集相继被整理、推出,《废名年谱》(陈建军编著)、《抗战时期废名论》(张吉兵著)、《废名小说研究》(田广著)、《废名研究札记》(陈建军、张吉兵著)、《边缘视域人文问思——废名思想论》(谢锡文著)等研究著作也陆续问世。眉睫君十分留意废名研究现状和废名图书出版动态,及时撰写书评,对某种图书的选编或体例或特色等发表自己的观感和意见。在他看来,《废名(全)集》(六卷本,王风编)一旦出版,“废名热”将达到高潮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事实证明,他的这一预测也是很有眼光的。

2009年初,眉睫君将其所写的废名研究文章汇编成《关于废名》(即《废名先生》之繁体本),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眉睫君的学术研究重心再度发生了转移。他由废名而扩大到“废名圈”,后又跳出“废名圈”而对儿童文学、梅光迪等展开研究,对黄梅地方文化尤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2004年2月18日,他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我很喜欢黄梅文史、方志,像弘忍、瞿九思、喻血轮、汪可受、汤用彤、废名、汤一介、冯健男、邓雅声、石联星等都是我极喜欢的人物,像黄梅戏、禅宗都是我引以为豪的。我甚至认为存在一个以黄梅文化为本位的文化中心,它与楚文化(汉江文化)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与其他地方文化也有很大不同。这是由黄梅地理位置的独殊以及其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所决定的。”可见,眉睫君后来从“废名圈”突围出去,进行“战略”大转移,其实在大学时代早就“预谋”好了。

未见眉睫君发表有关废名的研究文章,已有好长时间了。记得在《废名在黄梅》之后,我还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叫他另写一篇《废名在武昌》。后来,眉睫君由省城调到首都,我又希望他写一篇《废名在北京》。我一直期待着在某年的8月1日之前,眉睫君会再次给我一个惊喜!

2013年9月

后记

《关于废名》行世五年了,由于印数不多,且在海峡彼岸,不少读者屡屡向我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因我手边的存书也不多,只好答日“不知”,以至见过此书的读者少之又少。又听一些热心的朋友相告,台湾、香港,乃至日本、澳大利亚都见到过它的踪影。然而,这些都离我太远。

而今承蒙张业宏兄看重此书,让它有了在大陆问世的机会,并遵嘱改名为《废名先生》。虽说晚生了五年,对于关心废名和本书的读者,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新版比照台版,唯删除附录《废名生平著作年表》、《废名研究资料索引》,另请陈建军老师作了新序,其余基本一仍其旧。

书中的文章大都作于我的本科时代,不少材料却在黄梅一中读书时即已开始搜集。最早的一篇《(妆台)及其他》距今已将近十年,最晚的一篇也有五年多了。近五年来,废名研究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幸好我的研究多是史料的搜寻,还不算过时。

需要报告给读者的是,本书跋文作者张雨生三年前突患脑溢血,文坛已鲜有其消息。近两年,我曾两度看望先生,先生已不能言语,此次《关于废名》再版,念及与先生之乡谊,不禁心生伤感。

末了,愿祖父岭春公地下有灵,亦知本书简体字版的问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