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如生命之树常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它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这部华夏“圣经”看上去虽只是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两千多年来被多少掌握历史命运的统治者、多少梦想改变历史命运的仁人志士反复品味而未能尽之。今天,当我们面对金钱社会的冲击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体悟一下先智的喃喃细语、温习一下圣者的谆谆教诲,不仅是明智的举动,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通译(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如生命之树常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它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这部华夏“圣经”看上去虽只是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两千多年来被多少掌握历史命运的统治者、多少梦想改变历史命运的仁人志士反复品味而未能尽之。今天,当我们面对金钱社会的冲击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体悟一下先智的喃喃细语、温习一下圣者的谆谆教诲,不仅是明智的举动,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内容推荐 《论语》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教育部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论语》为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书目。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试读章节 学而篇第一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知识能反复地温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个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如果)为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却喜欢冒犯上辈或上级,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应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基础的东西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其他)道理就由此而产生。孝顺父母,敬重兄长,这些准则应是仁的根本吧!” 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人喜欢的脸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 第五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政开支,爱护臣下,按照农业的忙闲决定何时役使人民。” 第六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第七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关的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不惜献出生命;结交朋友,说话诚实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自谦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举止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即使学习,学业也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守信放在(待人处事的)主要地位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第九章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慎重地对待父母的丧礼,虔诚地祭祀历代先祖,社会道德就会趋向淳朴厚道了。” 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道:“先生到了一个国家,总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自己有心去打听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靠为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使人乐意主动向他讲述)而了解到情况的。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也许同别人不一样吧?” 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是否孝,)他的父亲在世时,看他的志向主张;其父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长时间遵照他父亲生前的做法,就称得上孝了。” 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运用,(处理事情)以达到恰到好处为最可贵。先王的治国之道,其妙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要依此而行。但若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道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求恰当,不用礼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兑现。对别人恭敬庄重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亲近自己的人,也才有可能靠得住。” 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足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称得上好学了。” P1-5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易中天 2007年6月17日于厦门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