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艾伟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别的不说,就我写他还节外生出个枝来,一篇文章让我写了两回。先前写了一篇,自我感觉到位,可是莫名其妙手稿找不见了,这可是我写了上千篇文章头一回丢失手稿,你说他是不是有点奇特!
艾伟,陕北老乡,本科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依父母的愿望及自身条件,艾伟完全可以进入司法机关工作,可他就是与众不同,偏偏选择了自主创业。由于他人善良、资质高,勤思考、敢于闯,事业确也干得风风火火,有所成就。认识艾伟后我就暗暗观察,发现他身上有着不少优点。他虽年轻,可为人处世非常到位,是个干事的人,单凭这点我就认定他值得一交,并非常看好他。再加上这孩子情商又高,心明眼亮,见到我不叫叔叔不说话,逢年过节还要按照我们陕北习俗行大礼,这让我更是喜欢,不仅喜欢,而且到了喜爱的程度。他与我儿子马强同龄,这就使得他在我心目中等同于马强。
我看年轻人有个基本标准,那就是阳光向上,大气敢闯。一个充满阳光正气的人常常有人帮,甚至有神助。心放正,事成不成追求个心里坦荡,正如海航文化所说:发善念,用心力,尽人力而顺天命。这善心即阳光之心,有了这颗干干净净的光明之心,就有了成功的前提,即便不成功也不失风度。实在做不成那是天意,咱就顺天命吧!命运虽然可以改变,但你必须长期修炼,没修到千万不要强行与命抗争。积极向上就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方法,积极向上也正是一个人用心力、尽人力的过程。天上不会掉馅饼,你不努力,哪有现成的果子让你来吃?
人的大气说到底是由无私造就的,无私的本质是利他,事实证明,利他了就会带来己利,即利己。一个人活在世上,一门心思想着利己,一定不会有大成,因为人在做,天在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利他的人,一定是为社会做事的人,这是天意,也是铁律。
敢闯敢干用今天的话说就叫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股勇气,创新是一份责任。只有创新变革,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只有创新变革,才能推动事业的蓬勃发展。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你的观念不变,你的责任不强,你的行为不改,那你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与未来,一个人的格局就是他的长宽高,具足了长宽高,成功就不是什么问题,富贵也就不远了。
艾伟当属富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佼佼者。他做人诚恳,做事认真,年龄虽轻,但少年老成。特别是干事,他还真有自己的一套,一套什么呢?不服输的精神!这就对了,这样的后生,必有大成。作为长辈,我对他充满期待,我对他取得的成绩深感骄傲。我们更应多多给予年轻人支持、关心、爱护,我们也有责任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大成。当然了,经验主义害死人,我们的不足、我们的保守千万不要学,否则真会被害死。
P5-6
这本《千酒百友》,主要记述了我与自己现就职的海航集团之外的亲朋好友的酒情与友情。我与集团同仁的“酒上往来”,留待下本书再叙。
我的藏酒何止于千,我的酒友超百达千。《千酒百友》中所写,仅仅是我酒友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写到并不意味着不重要,他们都在我的心灵深处!在我心目中,写到的没写到的所有酒友,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没有这么多酒友的情与爱,我哪能藏得下这么多千奇百怪的酒?与其说我在藏酒,不如说我在藏情,这“情”我是用心藏的。我寓情于酒。
藏酒近二十年,可写的题材取之不尽,可叙的故事数不胜数。的确,是众多酒友丰富了我的酒品,是众多酒友填充了我的酒窖,是众多酒友陪伴我饮酒四十余年。他们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促进了我的工作,而且丰富了我的情感,激励我阳光乐观……
藏酒非酒,藏的是人脉人心;饮酒非酒,饮的是友谊友情。记得渭南有位名叫党晓玲的素未谋面的老酒藏家,听说我藏酒后专程而来赠我两瓶老酒;还有许许多多酒桌上一面之交的朋友,席间看我饮酒豪放、痛快,尽兴之时又吹嘘自己的藏酒,畅谈酒中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受此感染,表示要丰富我的酒窖。他们说到做到,或托人或专程把酒送上。此情此景,令人难忘。
几十年与酒相伴,感慨良多。在我贫困潦倒的时候,在我失意低落的时候,在我“升官”得意的时候,在我平静淡漠的时候,总有一帮酒友陪伴、相随,他们为我减压、替我分忧,与我畅怀、相守。这正是酒的正能量,也是酒的魅力,更是酒的精神!人生短暂,能拥有一帮懂酒、好酒、从饮酒中参透人生的好友,就能“樽前含笑看人头”,夫复何求!
当然,人生的意义并不只是酒,酒不过是为人生助兴添彩而已。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也没有忘记人生的根本意义,我们一定要摆正做人做事与酒的关系。酒中有道,酒没错,但要懂得饮!懂得饮就必须努力向上,不奋斗哪里来的酒喝?
交朋友可以用酒,但交朋友不是为酒。从某种意义上讲,酒是交友的桥梁,酒是挚友的纽带,而之所以成为朋友,在于志同道合!一个人的朋友越多,酒局自然会多,信息量当然就大,成事的概率随之提升,对社会、对朋友的贡献自不必说。你不努力,你没贡献,你一定少有酒友。如此看来,这酒包含着事业,意味着成功,体现着做人。
在这个社会上,也有不好酒和贬酒的人,他们不喝酒,但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酒。在他们眼里,喝酒的人一定是泄愤解风情,伤感伴郁闷;更有甚者,认为喝酒是消极、糊涂、好斗。种种偏见缘于所站位置不同,个人认知不同。
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酗酒的人,他们不能理性喝酒,不能正确待酒,不懂文明把酒。真正具有酒品、酒道的人,一定是正确对待饮酒,在饮酒的时候参详酒文化的内涵,弘扬酒文化,用行动、用文明为酒正名,为饮酒正名。
本书还有一小部分内容,我把它一锅煮进“百味杂陈”,星星点点、粗枝大叶,记述了我对人对事的粗浅看法。虽不一定正确,但体现了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我虽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但永远阳光干净、乐观向上。待人阳光,处事公道,这是我对自己六十年人生的自我评价,是否属实,做得怎样,任君评说。
单就写文章,无论写人记事,我奉行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可信,正面、阳光。我拿不出什么来报答、回馈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也拿不出什么来报答曾经让我恨和恨我的人,他们让我悟到了怨亲平等,他们都是来成就我的!我感恩他们,我只有把真实的自我解剖开来,让朋友们从我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得到提升。
喝酒要用情,藏酒要用情,动情要真心,写酒也得动情用心!书中所写,真情所系,盼望读者真情分享,与我心心相印!
关于本书的出版,这里再说几句。书中所有文章,陆续发在微博里与朋友们分享,蒙大家厚爱、点赞,并鼓励结集出版;“千酒百友”凡百又四文,涉百又四友,皆叙与我与酒之缘,不分贫富、不论长幼、无关新友旧朋,皆以姓氏拼音为序。古人日,酒为百药之首。我认同,但我也认识到饮酒不好,喝不对甚至可能万恶不赦。过往先朝为正风气曾颁禁酒令,今时今日也有自律节俭之“八项规定”,这充分说明“酒有别肠”。酒中人盛赞酒之美、酒之魂,但坚决反对借酒作恶、借酒敛财。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的一众老友是我多年的支持者、鼓励者,从高经纬老兄到刘东风老弟,再有社中骨干胡选宏主任及青年才俊杜莎莎小友等,他们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在此感谢!还有诸多朋友为此书的出版操了心、尽了力,这里不再赘述,一并表达谢意。
马永庆
2016年7月18日
真文人
——为马永庆《千酒百友》序
吴克敬
我们知道,最初时候的文人是指周之先祖的。《诗·大雅·江汉》有言,“告于文人”。《毛传》亦有论说,“文人,文德之人也”。发展到后来,亦说文人即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泛指读书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不断发展着,就还指不但能读书还要能文的人。曹丕《与吴质书》云:“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这把文人的档次提高了一个层次,也就是说必须“才情富赡,品格高尚”才够资格。
这是对的,文人的帽子不好戴,文人的担子不好担。
这不是会弹琴、会弈棋、会书法、会图画就说得过去的。琴、棋、书、画这些个劳什子,雅虽雅矣,充其量只能说是文人之四友罢了。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和绘画(葆有文人的范儿),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要掌握的技能。
技能只是技能,是不好炫技逞能,把自己装得没有了人的样子。
今天的问题就在这里,到处都是文人,并大而化之,还要自诩文化人。我无意摘人家文人的帽子,也无意脱人家文人的“袈裟”,而是想要一块儿学习学习。想你自己真有了文人的本质,做了些文人的活儿,你不炫耀自己是文人,别人亦会尊敬你是文人的呢。我把给马永庆先生写的文章,取名《真文人》,就是眼见社会上假文人太多,与此有个比较,让真文人突出出来,给我们树立个榜样,让我们有一个;隹则,知道自己的身份,看清自己的面目,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努力。这可是太重要不过了,如不然,黑灯瞎火地往前走,迷迷瞪瞪地往前闯,一点收成都没有,那可是太悲催了。
所以说要成为真文人,知道文化为何物,是基础的基础。今天,把文化说得玄而又玄的现象太普遍了,说得谁都无法说清楚文化。我为此困惑过,也糊涂过,但我进入“60”,即六十岁以后,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以为文化就是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在路上跌跌撞撞、碰碰磕磕,积累下来的,我们今后须要遵守、须要确立的那些东西,大概就是文化吧。这些东西总结起来,是哲学的,是宗教的,也是精神的、灵魂的。当然,这是一种集体的积累,集体的总结。而个人的呢?我不敢说我的看法就对,但我以为,一个人的阅历,大抵是能往文化的墙上靠的。
阅是什么?就是读书,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读,读很多的、受启发的、有大用的书。历是什么?就是经验,在日常生活里经验,经验很多的、受启发的、有大用的事。
马永庆先生像我一样,也“60”后了,他是有了阅历了。这从他这本《千酒百友》就可以看出来。此前他已出版了三本书,即《酒趣禅缘》《随心》《醉庐淘禅》,现在又要出版《千酒百友》。没读他的书,仅从他自己取的书名上,约略就能感知,那都是他真真切切的生活阅历呢。我是他的朋友,他书里的许多篇什,便是未出书前,我都早早地读过了。要我说,读他的文章,有的时候,确如饮酒一般醇香,有的时候,又确如品茶一般馨香,而许多时候,则如吃饭拉家常一般恬淡。这该是一个有阅历的人作文时才会有的自觉。他前几本书在此不多说了,就来说说这本《千酒百友》吧。是他的朋友都知道,马永庆先生有一大爱好,就是惯于收藏老酒。这有一个前提,他能收藏老酒,自然是他自己也特别善饮,从端得起酒杯直到今天,哪一天不喝酒呢?似乎很少,除非身体不适,是都要端杯畅饮的。可以说,我是他很好的一个酒友。《干酒百友》里就有他写给我的一篇文章,起笔就与众不同,他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在他看来,我是一个好人。这个调子一定,他在文中,一步步加深,用事实说话,证明我是好人。那些事项都是我和他的,不粉饰、不加料,我看后,甚感安慰。其中说我惦记他的老酒,“算计”一定要喝掉他老酒的部分,是说进我的心里了。他这是给我打预防针吗?我不管,我要毫不避讳地在此对他说,我要喝你的老酒,把老酒都变成空瓶子。
这是我俩的感情,与他与酒感情少的人,是入不了他这部作品的。
浩浩荡荡爬进他的笔下,又浩浩荡荡进入他书里的朋友,都有赖酒的浇灌、酒的滋润、酒的养护。譬如熊召政、武强、蓉格儿他们,不论文章多么出名,也不论做官、做生意多么出色,到他笔下就一酒友而已。他的酒友不分贵贱、不论贫富,都是和酒的缘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今年春节刚过,就看到他写给李娟的一篇文章。一位名日“花灶”的小酒馆的老板,什么官位、文名、财富,大概是不好说的,但是马永庆不管那些,是酒友就好,就不舍笔墨,费心费意地写出来,温暖在他的文字里,享受同样的友谊。
真文人是什么?马永庆这样就算。
因为我们知道,真文人看人看事,从来一视同仁,从来以礼待人。平等的思想,自在的意识,蓬蓬勃勃地荡漾在他的血管里,自有他自己独有的雅量和风采,自有他自己独有的修养和魅力,同时对他人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
能被周围的人或更多人认可为真文人,是一种荣耀,也是社会的褒奖。社会需要更多的有责任心的真文化人,带动大家对文化的持续追求,让更多的人行为、举止都变得文化起来,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起来。这是我们所期盼的,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
真的文化人,配得上被人敬慕和尊重。
2016年4月17日于西安曲江
马永庆所著的《千酒百友》由数篇短小文章组成。第一部分主题为“千酒百友”,每篇描述一位朋友,廖廖数笔勾勒出作者与百余位酒友间的深情厚谊及趣事,也是作者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及对社会生态的思考;第二部分主题为“百味杂陈”,是作者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及感言,体现了作者从容的人生态度,让读者从中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一壶老酒伴一生”。马永庆所著的《千酒百友》,写下与百余位酒友间的深情厚谊及趣事,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还有他对社会生态的思考。马先生以百余篇短文勾勒出一个以酒为纽带“互补、交心、论道”且“有心、有爱、有情”的酒友圈子,自然而然道出“酒文化”所指:好酒非酒,好的是朋友,好的是生活,好的是陶醉;饮酒非酒,饮的是礼仪,饮的是情意,饮的是人生;藏酒非酒,藏的是历史,藏的是文化,藏的是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