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随园诗话(白话珍藏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分类
作者 (清)袁枚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袁枚被誉为旷世才子与清朝文宗。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让研究袁枚思想的学者们乐此不倦。身为文人和政治家的毛泽东也对他所编著的《随园诗话》爱不释手,随身捧读。可见其灼灼才华。

内容推荐

《随园诗话》是袁枚晚年的时候在随园写成的。总共有十六卷,补遗十卷,实乃皇皇巨著,是袁枚一生在诗歌理论上的追求与寄托。鲁迅先生说:“《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毛泽东曾多次为《随园诗话》作批注,不管是在戎马生涯中,还是后来的建国安邦的岁月,《随园诗话》始终是他终生不弃的一本书。1939年,毛泽东给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等青年留学生寄书时,就把袁枚的《丰不语》等书一起寄给过他们。

目录

随园诗话卷一

随园诗话卷二

随园诗话卷三

随园诗话卷四

随园诗话卷五

随园诗话卷六

随园诗话卷七

随园诗话卷八

随园诗话卷九

随园诗话卷十

随园诗话卷十一

随园诗话卷十二

随园诗话卷十三

随园诗话卷十四

随园诗话卷十五

随园诗话卷十六

随园诗话补遗

试读章节

随园诗话卷一

历史上的那些英雄在还没有得志的时候,也说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邓禹把追求寄托在文学上,马武只希望做一名邮差。晋文公家有妻室,也有马匹,但不肯去齐国,光武帝落魄时,因为拖欠人家的租子,还结伙李通与严尤打官司来着。严尤感到十分奇怪,便多瞅了他们几下,回去后他便对李通说:“严公怎么盯着你看呢?”这个意思就是他把严公对他的盯看当作很荣耀的事。韩蕲王还是个士兵时,相面术士跟他说他以后可以封王,韩蕲王大怒,认为这是在侮辱他,竟然把对方一顿猛打。以上这些人,先前对自己的认识都是很普通的啊。鄂西林相公在《辛丑元日》中说:“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中说:“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这些都是他做郎中时候的诗了。看着这些词句,又有谁能料到他是日后出将入相的人呢!等到他做了七省经略,在《在金中丞席上》说:“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材?”在《登甲秀楼》绝句中说:“炊烟卓午散青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闻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在这里,他居然以武侯自称,这与没有得志时的气象就完全两样了。但是,我们看张桐城相公,他从翰林开始做官一直做到首相,诗仍旧是一个样子。最为清妙的句子如:“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有:“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说:“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是寄托有很深的含义的。

杨诚斋说:“从来就是这样,那些天分低劣的人,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却不懂得诗歌是有风趣的。为什么?格调是个空架子,只要张嘴就能描绘得出来;而风趣专写性灵,不是天才是办不到的。”我十分喜欢他这段话。要明白,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其实不在性情之外。《三百篇》中一半是劳役的男人思念女人而直抒胸臆的诗篇,谁为他们制订过格律?谁为他们定过调子?而眼下那些谈格调的人,有超出这个范围的吗?况且皋、禹那时候的诗歌,都不同于《三百篇》了;《国风》的格调,实在与《雅》《颂》不同;怎么可以有一个死定的规矩来制约格调呢?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诗人的骨子里头,而不在格调啊。

前朝大明的门户观念,不只是存在朝廷之中,在诗坛也有。大明诗歌鼎盛时期,高、杨、张、徐,都自成一家,根本没有什么门户观念。这传下来便有了七子;再传下来就是钟、谭,接着又是公安派;再一传就是虞山;统统相互攻击、排挤、诋毁,自立门户,实在是很可笑啊。岂不知道,只要是人他就有自己的擅长的地方,也有拙劣的地方,但总得要平心静气,弘扬其正确的,扬弃其不正确的。试想七子、钟、谭,如果没有当时的盛名,那么虞山选编《列朝诗》的时候,就只能去荒山野岭寻得其残句片语来传后人了。一上来就攻击、诋毁负有盛名的人,其实这都是追求名声的人的累赘、忧患。

于耐圃相公修建了一座名为蔬香阁的阁楼,还种了几块菜地,他自己题一副对联说:“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相公也有关于菜园的对联一副,说:“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他们两个都引用了真西山的话,但胸襟和气象却迥然有异。

五  落榜的诗,在唐朝就有许多人写。本朝程鱼门说:“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颜对俗人。”陈梅岑说:“得原有命他休问,壮不如人后可知。”家香亭说:“共说文章原有价,若论侥幸岂无人?”又说:“愁看僮仆凄凉色,怕读亲朋慰藉书。”王菊庄说:“亲朋共怅登程日,乡里先传下第名。”这些诗作都能和唐朝人写的那些诗一比高下。但是我读到姚武功的诗:“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觉得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又如唐青臣写的:“不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读了之后则让人大笑不止。他还有几首,如:“不辞更写公卿卷,恰是难修骨肉书。”“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满头。”“枉坐公车行万里。譬如闲看华山来。”“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都写得非常巧妙。

我写诗的时候,最不喜欢使用叠韵和韵,以及古人的韵。诗是用来抒写性情之事的,只有符合我的性情我才写。每韵都有成百上千的字,任凭自己挑选;也有用了之后并不感到满意而改换的;写诗又怎么能以一二余韵来束缚诗呢?一旦束缚,就不得不去生硬地去凑节拍;一旦勉强凑节拍,哪里还有性情可言?《庄子》说:“忘足,履之适也。”而我说:忘了韵,那么诗也就合乎性情了。

常州的赵仁叔写了一副对联:“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赵仁叔一辈子就留下这两句诗。有人写过《拟古》诗,说:“莫作江上舟,莫作江上月。舟载人别离,月照人离别。”写《拟古》的这人,一生一世也只留下了这么四句诗。金圣叹的嗜好是批读小说,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写过一首《宿野庙》绝句,说:“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写得清新绝妙。孔东塘是写了《桃花扇》剧本,他有好几本诗集,这里面比较好的句子有:“船冲宿鹭排樯起,灯引秋蚊入帐飞。”其余的则都没有这两句好。

嵩亭上人在《题活埋庵》诗中说:“谁把庵名号‘活埋’?令人千古费疑猜。我今岂是轻生者,只为从前死过来。”周鹤雏道士有诗说:“大道得从心死后,此身误在我生前。”这两首诗在禅理上都是有深刻体会的。

乾隆丙辰年间那时,我刚刚二十一岁,到广西去探望我的叔父。抚军金震方先生一见到我,就把我看作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和我大谈国事,还推荐我进博学鸿词科去。他首先说我年轻有为,然后又夸我的才华和学识。他说:“我整天观察他的为人处事,性情恬淡,举止安详。真是应国家之运而天造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一下子,那些司道官员们都争先探问。金震方公见到自己的部下,每说完公事,定要谈我的某诗中的某句,说得津津有味,说话的时候还带着表情和动作。我在屏风后面听,心下窃喜。我一听到金公有客人来访,马上到后面偷听。我写有七律一首:“万里阙前修荐表,百官座上叹文章。”这写的是实事。金公自己有好几卷诗集,死后没有人为他编辑过,我仅记得他的一首《答幕友祝寿》,说:“浮生虚逐黄云度,高士群歌《白雪》来。”《题八桂堂》说:“尽日天香生画戟,有时鹤舞到匡床。”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出金公在广西做官的九年,政简刑轻的景象。

P1-4

序言

袁枚被誉为旷世才子与清朝文宗。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让研究袁枚思想的学者们乐此不倦。仅《袁枚评传》就有两个版本。身为文人和政治家的毛泽东也对他所编著的《随园诗话》爱不释手,随身捧读。可见其灼灼才华。  

袁枚的才华,总伴随在他桀骜不恭的性情中。1740年,年仅24岁、在大江南北已经取得盛名的袁枚,去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当年的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看了一眼题目,这位大才子挥笔写道:“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就这么两下写完了,诸位考官看后,认为此诗似有淫乱之意,一点也不庄严和体面,像个花花公子说的话,后果是,考官们大笔一批:“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

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尹继善非常欣赏袁枚,尽心竭力推荐他,才没让他名落孙山。事后,袁枚庆幸地写道:“琴爨已成焦尾断,风高重转落花红。”虽然袁枚知识渊博,学识过人,但是他的满文考试成绩不好,只好到外地去做县令,先后在溧水、江浦、江宁等地做过知县。后被授翰林院庶吉士。33岁那年,他萌生退意,一个原因是他的父亲去世了,要回家养母,一个原因是他厌恶了官场,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的身体欠佳。

他回到金陵(南京),买下一块地,原来这是一个姓隋的织造修建的园子,已废弃很久了。袁枚决定重新规划构造,将“隋园”改为“随园”,立即成了江南一带的名园,聚齐了大量的文人墨客。

这时,远离朝廷的袁枚,实际上被人看做“异端”。这可从两个方面看出些端倪来。一个是思想上的,v他猛烈抨击程朱理学和八股时文,认为那实在不是什么圣人的学问,他崇尚孔孟圣人之学。但是,在他那里孔孟圣人之学和程朱理学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骨子里推崇的孔孟之学是圣人哲学,兼带庄子的想像与自由,所谓的“三分孔孟二分庄”。他是很看不起佛学道学的,尤其是神仙方术这种东西,一律把它们嗤之为圣人之学的敌人。矛盾的是他的笔记体小说集《子不语》正好又是跟《太平广记》、《聊斋志异》一样,集的多半是神狐鬼怪三教九流之说。“子不语”当取自夫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经典中的话。另一个是,他在随园收了很多的女弟子,还为女人们编选诗歌集子,这在当时实在是大逆不道的。他言之凿凿地说:“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所以谁要说“女子不宜为诗”他就跟谁急!连宰相刘罗锅都有所恼怒,刘罗锅在江宁做官时,听说了袁枚的“荡佚,将访而按之”,后来因为朋友的说情,才没有对他动手。诗和女人,是《诗话》中谈论最多的两个话题:它们各占据一半的内容。袁枚妻妾成群,有名可考者有十来个;他的弟子中有女弟子五十多个,他不遗余力地赞扬她们的诗歌和智慧,还编选了二十位女弟子的诗选刊印于世。他说: “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光,可以养心。”在他看来,诗和女人几乎就是“性灵”的结晶。

《随园诗话》是袁枚晚年的时候在随园写成的,他卜居在这里,记载了这里的酬唱吟咏事。照他自己的话说,前人编选诗集,那要容易得多,现在,他要先“话”,然后“诗”,难度是很大的。尽管如此,他仍然喟叹道,选诗如选色,满意的总是不多。整部《诗话》,讲的就是“性灵诗学”,他认为诗必须“独写性灵”,“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又说,如果一个人骨子里没有诗,那他就怎么也不可能是诗人;一个人不写诗,但他骨子里有诗,他也是诗人。他的“性灵说”对后来的诗人影响很大,时至今日。

《诗话》总共有十六卷,补遗十卷,实乃皇皇巨著,是袁枚一生在诗歌理论上的追求与寄托,鲁迅先生说:“《随园诗话》,就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毛泽东曾多次为《随园诗话》作批注,不管是在戎马生涯中,还是后来的建国安邦的岁月,《随园诗话》始终是他终生不弃的一本书。1939年,毛泽东给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等青年留学生寄书时,就把袁枚的《子不语》等书一起寄给过他们。

晚年的袁枚已是诗教的盟主。人们听说他老人家在写《诗话》,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寄来,盛况空前,一天能收到好几百信札。

但是袁枚在《诗话》中描绘过的随园故地——南京小仓山那种繁花似锦、诗书继世的景象现在都已经荡然无存,连那座园子也几乎没有了。《诗话》中提到过随园大门上的一副对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其盛。原本,袁枚建随园前小仓山也是“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的不毛之地,经过他的改造,随园才成为一座嘉园的。现在的随园故地是南京市3路公交车站,旁边盖满了一栋栋裹了一身马赛克的洋房,站名叫“随家仓”。真是:“莫道随园秋色淡,”“山中白石同谁煮?”当年的诗句,现在读来多少有些令人惆怅。今天,我们重新编译这部名著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精华。

袁枚一生著作甚丰,耳熟能详的有《随园食谱》、《小仓山房集》,稍稍陌生的如小说集《子不语》等。《随园诗话》则是袁枚生平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优秀的笔记体作品,内容博杂,文章排列也没有先后顺序,我们在选译时,基本保留了作品篇目和原貌,尤其是那些偏重情趣及人生感悟的篇章我们悉数译出了;但也因为其中确实有一些过于陈旧的东西,譬如对乾隆朝时的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譬如对某字某词的考据类文字,譬如一些文人墨客和官场间酬唱类作品,尤其是补遗部分并无多少艺术上的实质性价值可言,我们都酌情删去了。  

译选原则跟大多数选本不一样,我们只译文字部分,诗歌部分保留原文。有些选本,把“诗”译成了大白话,诗的韵味和意境竟荡然无存,面目可憎。这是不可取的吧,有违任何一个读者的意愿。

是为序。

韩虚子

2006年10月6日于燕山南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