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想尽心意、尽力气地带着儿童到真文学里去。我们特别喜爱安徒生,他是为孩子写着最圣洁故事的人,所以我们想象着他正站在岸边看着我们,他看着我们行驶的方向,知道我们是在延续他的航道,说:“你们笔直向前!”本书由梅子涵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鱼(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梅子涵 |
出版社 |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黑鱼(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想尽心意、尽力气地带着儿童到真文学里去。我们特别喜爱安徒生,他是为孩子写着最圣洁故事的人,所以我们想象着他正站在岸边看着我们,他看着我们行驶的方向,知道我们是在延续他的航道,说:“你们笔直向前!”本书由梅子涵主编。 内容推荐 本书是《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第二本《黑鱼》! 《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想尽心意、尽力气地带着儿童到真文学里去。我们特别喜爱安徒生,他是为孩子写着最圣洁故事的人,所以我们想象着他正站在岸边看着我们,他看着我们行驶的方向,知道我们是在延续他的航道,说:“你们笔直向前!” 为《黑鱼(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这部收载原创新作的儿童文学读本写作的人,有些是在文学里完全没有名声的,完全没有,他们很年轻,可是他们却写出了特别好的故事。他们也像躺在小沟里的黑鱼,他们可能比在河里游着的鱼大得多。本书由梅子涵主编。 目录 船长手记 考试 跑步 叮咚小镇 游过大海的人 冬日的蟋蟀 月牙村庄 图书馆奇遇 梦际旅行 大鱼 牙印勋章 秘密 我没有忘记那时候 杨桃花 月光书签 王子和公主的故事 窗外 咒语 夏天的诗 阅读教室 水果糖 试读章节 丁奋强是我的小学同学,很会讲故事。每到下课的时候,教室前面的空地上就会围上一群人,丁奋强在中间,边上一圈都是听他讲故事的人。 丁奋强的故事常常以“我小时候……”开头,说的是他转来我们学校之前,在老家发生的事。 丁奋强说他的老家在哪里,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一个挺古怪的名字,但是风景很好,有很高的山、很深的河,丁奋强的家就在半山腰,抬头能望见山顶,低下头就能看见那条大河。 那山到底有多高?丁奋强说:“你走最近的那条路,最快也要走七天。”还没有等我们发出“哇——”的感叹,他又说:“有次我邻居哥哥迷路了,在山里绕来绕去,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回来!” 这一个月靠什么活下来的呢?丁奋强说:“山里有好多吃的!树上有野果,山沟里还有人参,我哥挖到过一棵老山参,形状像个小孩一样,他想用衣服包起来,就看见一道光,刷的一下,那人参就不见了……” 我们问,后来呢后来呢? 丁奋强说:“当然找不到了,那棵人参是有仙气的,他就向着那道光的方向走,走啊走啊……就走回家了。” 我们从来没有在山里住过,无法想象开门见山的日子。我们听丁奋强讲他老家的山,羡慕得不得了。我的同桌程千里带来几张照片,是他爸爸妈妈去庐山旅游时拍的。程千里问丁奋强:“你家那里的山,和庐山像不像?” 丁奋强瞥了一眼照片,“比这险多了,山路两边都是悬崖,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程千里叹了一口气,把照片收了起来。 其实,我们对丁奋强的第一印象不怎么样,他转学来的那天,要不是班主任徐老师在后面跟着,我们差一点点把他“请”出教室。 谁都不相信他是五年级的学生,二年级还差不多,不仅瘦,而且黑,上身穿汗背心,下面穿条松松垮垮的短裤。他斜背着一个蓝色牛津布书包,满不在乎地站着,右腿抖啊抖的。 我们有点吃惊,看看这位新同学,又看看徐老师。 徐老师说:“丁奋强同学昨天刚来报到,今天就来上学,我想他会慢慢跟上全班节奏的……”然后低下头,“丁奋强,你说是不是?” 丁奋强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停了会儿,他轻轻地“嗯”了一声。 徐老师又说了些什么,我没仔细听,注意力都在新同学身上。 同桌程千里捂着嘴巴笑,“丁奋强……”他边笑边说,“奋强……这名字真滑稽……” 而我一直在琢磨,丁奋强的发型怎么这么奇怪呢,额头上一大簇刘海被剃成桃子形状,头顶一直到后脑勺的一大片头发却短得能看见头皮。 等大家都熟悉了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头发剃成桃子。“我们那边的规矩!”他很神气地回答。他们山里的男孩从小就留“桃子头”,一直留到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生日那天,一位最受当地人尊敬的长辈就会拿出明晃晃的剃刀,把他额前那簇刘海剃掉。 山里的规矩很多。比方说我们问丁奋强有没有把老家的山都走遍,他说他只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过了十五岁生日再走。为什么要过十五岁生日呢?“也是我们那里的规矩!” 丁奋强的爸爸是位魔术师,每个月里足有一半时间在山外面表演魔术。有时也会为山里人表演,因为他们那里的规矩是,如果有哪家人家办喜事,都要请魔术师去表演节目的。 他常常在下课或是放学路上给我们讲故事。在我小时候,读书不像现在这么紧张,下课了大家有时间听故事,到了放学,同路的同学就一起走回家。我、程千里、周扬、董晓霞和丁奋强是一路的,我们能听到更多的故事,后来,我们这一路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为了听故事,不少同学放学了不马上回家,情愿跟我们兜个大圈子,绕远路走。可惜丁奋强只有一张嘴,故事只能一个一个说。 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么多故事里面,最好听的是讲他在山里迷路的那一段。 丁奋强说那年他九岁,可能更小一点,家里柴没有了,妈妈让他一个人去山里捡柴——故事刚起了头,我们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董晓霞说:“你妈妈怎么放心让你一个人去山里呢?” 程千里说:“为什么要去山里捡柴呢?你家门口没有树吗?” 丁奋强说,家门口的树是不能砍的,为什么不能砍,他也不知道。反正他每次捡柴,都往山里走。他喜欢到山里去。 那天他就到山里去捡柴了,一路捡,一路走,不知不觉走进了一条平时没有走过的小路。靠左边是凹凸不平的岩壁,右边就是悬崖,路面上大大小小的石头都像长着牙齿,把鞋底都咬破了。那天丁奋强特别好胜,一心想把小路走完,他干脆脱了鞋子,光脚走路(听到这里,我们都像自己的脚被石头磨破了那样,禁不住从牙齿缝里“嘶——”地倒吸一口凉气),丁奋强不怕痛,这点小事他根本无所谓。他把鞋子揣进口袋,继续向前走,越往里走路越窄,最后,几乎是贴着岩壁一步一步往里挪,岩缝里钻出的带着小尖刺的草茎划破皮肤,像鞭子抽过一样疼。这个时候,天渐渐暗了。 董晓霞“啊——”一声尖叫,把我们都吓到了。 董晓霞说:“天暗了!太可怕了!”她把耳朵捂起来,在原地打转。 丁奋强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女孩子就是胆子小,我常在夜里走山路,手里拿个火把,一边走一边唱歌,什么事情也没有。” 可是,那个时候,丁奋强的手里没有火把,他的手扒住岩壁,连气都快喘不过来,根本不可能唱歌了。等到天空彻底暗下来,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丁奋强有点后悔,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走过来的路,这一看,把自己吓了一跳——路是弯的,从他所在的位置向后看,只能看见突出的岩石和纵横生长的植物,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们瞪着眼睛,期待丁奋强按原路返回,在夜色完全降临之前,平平安安地回到老路上。丁奋强说他也这么想了,但是,很糟糕,他的脚被岩石下生长的藤蔓绊住了,他使劲把脚抽出来的时候带下了一大片碎石,结果,他整个人就半悬在岩壁上,双手紧紧攥住岩石,完全动弹不了了。 我们几乎同时问道:“后来呢——” “后来啊,”丁奋强说,“我到家了,明天再说吧。” 然后,他朝我们眨眨眼睛,将斜挎的书包朝屁股后面一甩,大摇大摆地向弄堂里走去。 丁奋强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他住在叔叔家,我们也就不好意思跟进去了,只好灰溜溜地看他的背影消失在弄堂里。P17-20 序言 我们出版了《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的第一本《起航》,现在出版第二本《黑鱼》,这两本书我们用了一年时间!这是有些慢的,因为我们想写得精致,画得漂亮,不愿意让儿童、让读者看马马虎虎的文学。文学是帮助生命活得精致和郑重的,让人生更像人生,让世界更有诗意,如果马马虎虎,那就是干一件羞耻事,会很害羞。 我们都不愿意害羞,所以就特别认真。 《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想尽心意、尽力气地带着儿童到真文学里去。我们特别喜爱安徒生,他是为孩子写着最圣洁故事的人,所以我们想象着他正站在岸边看着我们,他看着我们行驶的方向,知道我们是在延续他的航道,说:“你们笔直向前!” 我们最尊爱鲁迅,他是真爱童年,深切珍惜,而不是戏弄和利用,所以我们也想象着鲁迅站在岸边看着我们,他竟然没有横眉、生气,而是微笑了说:“为儿童做事不敷衍,我很喜欢看见你们能这样。救儿童就要负责!” 在岸边,还有许多我们崇拜、敬重的作家。我们这样想象着,于是就管住了自己的文字,管束了自己的精神,我们站在摆渡船上驾驶的姿势是很挺直的。 《起航》已经被不少的孩子和老师阅读到。我去他们的校园,他们亲热地喊我“船长”,告诉我他们喜欢《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他们的阅读课还上了书里的作品,他们问我下面一本什么时候出呢,我说快了快了,其实我们是慢慢地慢慢地才出了这一本《黑鱼》。 我写的小说《考试》里有一条黑鱼。“我”在河边很认真地钓鱼,但是钓到的全是小鱼。没有想到,身后的小沟里却有一条大的黑鱼躺着,结果被“我”和妹妹抓到了。我小说里的黑鱼故事是真实的,是我小学时的一个惊异的奇遇。为我们《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写作的人,有些是在文学里完全没有名声的,完全没有,他们很年轻,可是他们却写出了特别好的故事,让我们很惊异。他们也像躺在小沟里的黑鱼,他们可能比在河里游着的鱼大得多,我们真愿意让我们的这部收载原创新作的儿童文学读本成为他们的一条文学河;中国没有文学写作的学校,我们也想,那么我们的《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航行着的、能够让愿意者登上的、使他们渐渐成为很优秀的儿童文学写作者的学校呢?我们也会这样努力一下。 我们要对他们说:“你们笔直向前!” 最关心没有名声的年轻作家的鲁迅会说:“我支持你们这个学校!” 这都是我们的愿望和想象。 这样的愿望和想象都是美好文学给我们的。 书评(媒体评论) 带着孩子从生活此岸到达文学彼岸,孩子在生活此岸的内心便可阔大,情调便可浪漫,语言便可优雅。彼岸是为了此岸。 ——梅子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