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80年代,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代。“严打”斗争在那个年代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势如风暴的大搜捕,庄严肃穆的审判,一批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被无情地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桥横编著的《红色打击(东北往事)》是共和国第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是一场让罪犯胆寒、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红色打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打击(东北往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桥横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世纪的80年代,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代。“严打”斗争在那个年代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势如风暴的大搜捕,庄严肃穆的审判,一批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被无情地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桥横编著的《红色打击(东北往事)》是共和国第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是一场让罪犯胆寒、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红色打击”。 内容推荐 桥横编著的《红色打击(东北往事)》以丰富的政法阅历为基础,站在全新的视野,诠释当年“严打”斗争开展的社会政治背景,以红色狂飙四起的大搜捕为主线,以写实手法描绘了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画卷,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政治、社会人物,把读者引领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通过一桩桩大案要案的成因,引起人们对共和国法治和民主的反思。《红色打击(东北往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读后不忍释手。 试读章节 历史决定命运,历史改变命运,历史却也可以毁掉一代人的命运。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五十岁以上的人多数都会记得,那一个特殊的狂热年代。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畸形的心态,是非标准完全颠倒了。“文革”已经进入了高潮,人们仿佛在一夜间变得疯狂起来,破“四旧”,搞“武斗”,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大批的学生浪迹社会。 刁成龙、郑飞虎、殷雪豹三个人都是初中一个班级的同学,他们正处于热血沸腾的青春时期,对理想前途也有着美好的憧憬,也喜欢佩戴领袖的像章、穿草绿色的军装。然而,他们的家庭出身决定政治与他们无缘,于是他们自我抱团初步形成了小团体,刁成龙的年龄最大自然就成了头。刁成龙的家庭倒是苦大仇深,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造反派头目,可是他认为家里的贫穷是莫大的耻辱,是他家祖上在旧社会的无能,要是他早出生在旧社会没准能发财呢,他的错误言论受到批判,定性为攻击社会主义,他在学校里被专政了一段,查了祖孙三代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放了出来,戴了一顶坏分子的帽子。郑飞虎的父亲曾经是抗联部队第一路军的团职干部。遗憾的是革命胜利后为了女人放弃了信仰,跑到了朝鲜,这个问题和政治绑到了一起,无疑,郑飞虎的家庭出身决定他属于不能重用的“黑五类”。殷雪豹的父亲曾是位铁合金技术专家,却不知为啥被定性为苏联间谍,受到残酷迫害,不堪忍受折磨投云江上游的玉龙潭自尽。他也属于“黑五类”的子弟,不可重用。他们三个人对社会都有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后来演变成对社会的仇恨。60年代末期,他们都响应号召下乡了,来到了当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龙首山山区,聚居在山谷里的一个集体户,在枯燥乏味的东北冬季里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专业课程。 集体户的房子由国家出资承建,建在村头高岗的山坡上,是村子里最高处的房子,可以俯视整个村落,体现出明显的革命性。三间红砖到顶明亮的大瓦房,分东西两屋,东屋是男生,西屋是女生,中间是由两口大锅组成的灶房,屋里有一口压井,当时在山里就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了,吃水的问题解决了,这是农村生活的一件大事。他们户的村子还通电,他们几个还有几部半导体收音机,相比之下那就是奢侈的消费了。仇金瓶、梦茜、梁娟她们几个都是后几届的毕业生,陆续来到了学校包片的这个户里,很快他们就和刁成龙、郑飞虎、殷雪豹滚到了一起。最初的时候集体户还有贫下中农大叔担任户长带着他们干活,业余时间学习领袖的著作。开始小青年干农活的兴趣很浓,时间长了,就不正经地劳动了,学习也荒废了,老户长的话不好使,说谁也不听了,老户长一生气辞职不来了。小青年们自由了,就像出笼的鸟儿在天空中任性飞翔。时间长了村里就没有人管他们了,他们开始在广袤的农村大地里游逛,他们把农民的陋习几乎都学会了,可以边抠脚丫子边吃饭,谁放个屁、擤个鼻涕都不在乎。菜里落个苍蝇、饭里有了沙子、酱里有了蛆虫什么的都能吃得下去。村子里谁家杀猪、勒狗、宰羊了,一旦得到了消息、闻到了香味不请自到,进屋大大忽忽地嚷着,嫂子有好吃的怎么不告诉我们,上炕盘腿挤个位置就吃。他们不管年龄大小,和村里的女人没深浅地开着荤素玩笑,掺和着人家两口子之间的玩笑,他们的性知识几乎都是那时候学会的。随着一批批知识青年的回城,集体户相继垮了。没有回城的青年孤独无聊,胆子越来越大,偷鸡摸狗什么事情都敢干了。户里分工明确,男生负责偷吃的东西,女生负责做熟。刁成龙他们几个家里都有一定的“背景”,回不去城,最后集体户就剩下他们六个人=『,三对男女公开住到了一起。 信念的迅速崩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了思想的束缚,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如同没头的苍蝇,东蹦西撞。他们在农村开始称王称霸,打遍整个乡里没有对手,专挑不服者收拾,当地的土流氓都被他们打跑了或被打服了,有的拜他们为大哥归顺臣服。由此,他们声威大震,无人敢于和他们相匹敌,俨然成了一方的霸主。地里的农活他们从来不去干,户里自留的菜地长满了青草,猪圈的木头也拆了烧火,锅碗瓢盆几乎都打碎了,集体户的日子眼瞅着就要过黄了。 北方的冬季生活漫长而又枯燥,大山里人迹罕至,野兽出没。村民到了猫冬的时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偷摸打个小麻将、纸牌什么的,屯大爷则窜东家走西家,找女人的便宜。勤快的山民们去深山里套野鸡、野兔等小动物,个别有猎枪的进山去猎野兽。入冬后,大雪封山,集体户里吃的、烧的都成了问题,过冬前也没有准备好充足的烧柴,炕几乎总是凉的。装粮食的缸是空的。整个山谷里除了满目的皑皑白雪,没有什么能吃的东西。 P1-2 后记 《红色打击》是我的第三部长篇作品,也是我第三部政法题材的小说。如果说第一部《监狱长》是我用心血写的,第二部《人狼》是我用心思写的,那这第三部《红色打击》则是我用自己的心境写的。这三部作品是我法治小说的三部曲,侧面记录了我自己三十多年政法工作的经历和过往,饱含着我对政法工作的一片深情。 和前两部作品一样,《红色打击》也并非是一部纪实文学,而是纯粹的原创长篇,反映的是那段特殊年代的记忆。旨在以文学记述历史,以故事演绎人生。我在创作的过程中竭力淡化那个时代的政治色彩,更多的保留了故事情节的阅读感受。整个创作过程我都沉浸在对那个特殊年代往事的回忆中。虽是创作作品,但整部书中确渗透着我三十年政法工作经历的痕迹。我做了十八年的法官、十年的监狱警察,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生活——我的恩师、我的战友们战斗生活中那些惊险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谈起它们,我有说不完的话语、写不完的故事。 文学永远不能抛开历史而独立存在,从来没有什么孤立的文学创作。《红色打击》反映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那段历史,因此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有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但请读者切莫对号入座。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毕竟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唯有愉悦大众之心,确无窥私揭秘之意。我的创作源泉就是我自己三十余年的政法阅历,我想把它们用心、用情地传达给广大读者。在创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读书,汲取营养。文学创作本身是需要付出的,尽管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写作这样大部头的作品难免在体力上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我还是愿意用这样的方式来“折磨”自己,而且在这个“折磨”的过程中,找到了战斗的乐趣!我喜欢那旬名言,一个战士永远不会老死,只有在战斗中死去。我坚信创作者的青春是永驻的。我在回答记者的专访时,曾这样说,我的写作不是对于金钱的追求,而是自我精神的洗礼。第二部长篇小说《人狼》出版后,有人说书的销路很好,市场断货了,我开玩笑地说,没销售出去的我都送人送光了,当然断货了。我一个永远呆不住的人,文学创作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更提高了我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远离了权力的追逐,淡漠了名利,我活得更加轻松自如。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影响的一代甚至几代人,所以文学创作者更要有一种负责精神,如果胡编乱造,那你就是历史的罪人。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家这个职业的残酷性,它折磨的是肉体,摧残的是精神,损伤的是心血。但同时,我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心灵的空寂。写作填补了我心灵的某块空白,所以我说,文学创作之于我,既是身体的摧残,也是心灵的享受。我一直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与世无争、相对独立的职业。在这片净土上涌动着时代的脉搏,愿我的文学青春与时代同在。 在我写作这部书稿的时候,我的老母亲去世了,但同时我的孙女也出生了,这是不是就是生命的轮回。我用历尽心血完成的第三部作品告慰母亲,愿她老人家在天国里有知,祝福同样不再年轻的儿子完成他的文学创作梦想。 人生是一段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那样,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的乐趣和前进的活力。对于我来说,年龄就是一个数字,一切都是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功名利禄都是过眼烟云。作为文学创作者,既是社会舞台的设计者,也是这个舞台上独一无二的表演者。希望我可以用我的笔和我笔下的文字,丰富自己和广大读者心里的某个角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