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朗的夏夜,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漂亮的宝石,发出清冷的光辉。但你却不会想到,有很多星星自身的温度却高得吓人,有的比太阳的温度还要高好几倍。那些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星星被称为恒星,它们主要由氢元素和氦元素构成。这些星星之所以能发光,是由于它们的中心部分在发生强烈的热核反应,从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散发出光和热,还辐射出各种各样的射线和粒子。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的天体,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同恒星相比,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物体的天体。它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其所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
彗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头和彗尾两部分。彗头由彗核、彗发、彗云构成。彗核是彗头的主要部分,由冰物质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冰物质升华为气体。在太阳系中,彗星的这些气体和微尘受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形状像扫帚,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在太空飞行6个多月后,美国人发射的“深度撞击”宇宙飞船7月4日1:52PM对“坦普尔1号”彗星实施拦截,一枚铜弹精确射向时速高达3.68万千米的彗星。
撞击过程中,撞击舱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下精彩照片,直至“壮烈牺牲”前2秒钟。“以身殉职”前,它成功将图像和数据发回宇宙飞船。
“撞击彗星”主要目的有三方面:
一是研究地球和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彗星是冰冻的物质,保存着太阳系诞生时很珍贵的信息,这次撞击就是进入彗星内部,从彗星内部物质构成来认识太阳系的原始状态;
二是对于揭示地球和宇宙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发现,过去彗星和其他小行星曾经为地球带来水、冰和有机物,而在合适的条件下有机物可能演化为生命,所以研究彗星有助于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三是为避免外星撞地球积累经验。1994年“彗木碰撞”引起了人类对于彗星碰撞地球的担忧,这次撞击可以取得经验,如果以后出现彗星碰撞地球的可能,人类就可以运用宇宙飞船去引发爆炸装置,从而改变彗星的运行轨道,以避免对地球的危害。
流星体是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我们将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迹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流星现象。当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叫流星雨。降落到地面的未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陨星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三种。
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千米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
人们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之后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