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仓慈护送西域杂胡经商》、《况太守施惠苏州府》……这本《积(积善成德)》(作者于永玉、徐俊峰)是其中一册,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积(积善成德)》(作者于永玉、徐俊峰)是其中一册。
《积(积善成德)》收录了《仓慈护送西域杂胡经商》、《况太守施惠苏州府》、《田文镜请赈灾民》等故事。
“民者,国之根本也”。这是北宋统治阶级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后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他们认为,以往的朝代之所以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昏君庸主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莽视民,以鹿豕视民”,招致民众离叛。如“陈胜不堪秦之民役苦,愤然举兵以诛秦”,结果“以匹夫亡秦”。黄巢“因民之饥”,起兵横扫天下,遂致唐亡。所以,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等求治之君,皆以安民为要务。事君之良臣,则以广施惠政为己任。北宋时,历仕真宗、仁宗两朝的刘随,就是一个广施惠政的循吏典型。
在当时,四川地处国家西南边陲,以往当地民众受贪官污吏的残虐,往往苦而无告,铤而走险,宋太宗时曾爆发过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因此,宋真宗把选择良吏治蜀,以免国家西顾之忧,当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刘随被选任为永康军判官,这虽然只是一个佐理军州事务的小官,但是他在施惠政于民这一方面却是不遗余力,始终以绥境寄民、为国分忧为任,被当地人誉为“水晶灯笼”。时隔20余年,到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军判官时,还遇到永康军的一位老人向他讲述刘随在永康时的惠政。
据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老人讲,刘随到永康军判官任上,所做的第一件善事就是尊崇文教。按永康军惯例,新官到任的第三天,应亲自拜谒境内诸祠庙。而永康祀典中,从来就不包括孔庙。刘随则是首先拜谒孔庙,来到庙庭,见庙宇湫溢芜秽,又听说负责管理祠庙的楼店务已将庙中一片空地租给当地一富人,准备营建居舍。刘随即亲自撰写公文,移送楼店务,责成立即收回出租之地,并令其增广庙宇,务使高明显敞,因而“使蜀人知有圣人”。
其二是斥罢淫祠。蜀人生长于西南边部地区,多信从鬼诬妖诞之说。永康军有一个灌口祠,当地风俗事奉该祠极为郑重,每年春、秋皆大搞祭祀活动,供奉陈设极为丰盛,所用钱物数以万计,都是取于当地百姓家。官府出面进行聚敛,公私吏人借机中饱私囊。当地百姓深受此害,甚于急征暴赋。刘随认为:“聪明正直之谓神,彼果能神,则是既聪明且正直也。岂有聪明正直之神,椎剥万灵之肤血以为己奉哉?果不能神,又何祀焉?”因而下令禁止对灌口祠大事祭祀,既使百姓免除了聚敛之害,又杜绝了吏人肆行贪黩的一条途径。
其三是凿山通井,设防拦江。以往永康没有水井,当地居民饮食所用,全都依赖附近的导江之水。每到冬季,江水冻涸,人们只得去离城20里处取水饮用。由于饮水艰难,人们常常饮食不时,不少人因此患病,其甚者竟至于死亡。人吃水尚且如此困难,那就更难以喂养牛、马、猪等家畜,这又影响了人们的生产。
更为危险的是,一旦发生火灾,焚烧民居及公私仓廪,也难得一勺灭火之水。刘随到任以后,就下决心要根除永康的缺水之患,冥思苦想要修一水利工程,以解决当地的用水问题。他想到附近有一座鱼凫山,俯视永康城,山后有一股很大的泉水。如果能将泉水引到城中,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用水问题。于是,他徒步登上鱼凫山,亲自进行实地勘察,终于找到了引水人城的办法,率众施工,将泉水导入永康城。“水于是足用,民于是不乏,愈汲愈生,取之无竭。倘鱼凫山朽,泉源绝,水之利当歇;不然,至于千万世而无穷休也”。
永康地区有岷江、沱江和马骑江三条河流经该地,岷江在流经永康时,沱江水已先注入,而马骑江在永康距岷江仅是寻尺之隔。如果马骑江在永康与岷江相合,势必给成都及其下属13县带来洪涝灾害。以往根本无人虑及此事,唯独刘随对此事极为担忧。于是动工拦马骑江,疏导江水,防止它在永康注入岷江。工程未完,刘随即以非罪罢任,他对自己蒙冤并不放在心上,也不曾申诉,仍然为成都与属下13县的水患担忧,对公家之事未了感到遗憾。后来,刘随在成都任通判时,又继续施工,终于完成了拦江工程。成都与属下13县,遂无水患之虞。
其四是去猾奸、辨枉狱。永康在国家西部边区,属于僻陋之地,普通百姓不知道国家有宪法律度,可以绳治大奸酋猾,都惧怕豪强兼并之家。如被其奴役、掠夺土地、凌暴妻女,也不敢与之相争,更不知到何处投告。刘随到永康,对强宗凌弱暴怯者痛加绳治,许民众直人衙门,趋厅前号冤哭枉。从此,豪人敛迹,民众得安。
其五是安屠人、息秋千、植树为垒,与民休息。当时,国家有大的喜庆事,则令各地官府大摆宴席,搞普天同庆。过去,每逢这种事,永康地区都要令屠户输纳羊或猪肉,官府督责极为峻急,官吏也借此渔利。有的屠户因家中匮乏无力措办,受苛捐逼迫,甚至卖儿卖女以偿其值。刘随以为,“国家大□”是“布德泽、流恺乐于万民”,不能“苦民以取充”。于是,将以往的摊派改为官府出钱平价购买。
永康旧例,每年寒食节,官府皆科配百姓献秋千木。刘随对这一扰民之政也加以废除,改伐官有林木。
旧日永康并无城垒,只以木栅为屏障,每年科配百姓修鹿角寨,吏人亦缘此为奸。刘随到任,改种植杨树以为寨墙,使当地百姓数十年免此科配。
除上述惠政以外,刘随还开西山之路,以利交通、贸易。永康西与少数民族地区接近,少数民族到永康进行贸贩的人,每日多达千余人,而“道出西山,折盘峻极,上见青天,下临深渊”,行人共苦蜀道之难。刘随则为人们开通西山之路,削险绝为砥路,往来行人,安如坦途。
无名氏老人话尚未说完,即已泪随睫下。
石介听后,感慨地说:“夫严先师庙,尊圣人也;斥灌口祠,罢淫祀也;凿山通井,设防拦江,利万世也;去猾奸,勇也;……辨枉狱,明也;拒豪势,强也;安屠人,息秋千,树杨开路,可谓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公(刘随)之道用于天下,则其效何如也!”为了不使关于刘随的“永康之政、老人之说”失传,石介遂以《记永康军老人说》为题,记下了这一口碑,以备“他日送于史官,请书《循吏传》首”。刘随在永康军广施惠政的事迹,也因此而流传至今。
宋真宗伪造天书
宋真宗赵恒即位的第三年,北方的辽国军队大举南侵,北宋军队打败,辽军如入无人之境,直逼北宋的都城开封。
眼看兵临城下,宋真宗本想弃城逃跑,但因强硬派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只好到澶渊督战。北宋军队一看皇帝亲临战场,个个都豪气万丈,奋勇杀敌,很快就把辽军杀得丢盔弃甲。
北宋军胜了,但宋真宗却与辽国签订了合约,每年上贡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下北宋举国上下一片哗然,胜而不胜,败而不败,这简直就是百年不遇的怪事。
然而宋真宗心里明白,虽然辽国当时还算不上很强盛,但对北宋肥沃领土却久已虎视眈眈,这样的军队岂能善罢甘休?而北宋当时已是衰落日久,打不起持久战,只好签一份合约,让北宋能得以借机发展经济、强大军队。P76-79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