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小说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描绘的社会现实涉及封建社会的官场、家族、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不知使多少读者为之一掬同情之泪。或许正是它的主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成就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之卓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青少版)/拓展阅读书系/成长书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曹雪芹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小说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描绘的社会现实涉及封建社会的官场、家族、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不知使多少读者为之一掬同情之泪。或许正是它的主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成就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之卓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推荐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目录 第一回 贾宝玉见林黛玉 / 1 第二回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6 第三回 贾宝玉神游 / 11 第四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16 第五回 通灵玉巧遇黄金锁 / 21 第六回 王熙凤设毒局 / 26 第七回 凤姐宁府治丧 / 31 第八回 宝玉大展才华 / 37 第九回 元春回家省亲 / 42 第十回 湘云惹怒黛玉 / 47 第十一回 宝玉凤姐遭毒手 / 52 第十二回 黛玉葬花 / 57 第十三回 晴雯撕扇子 / 63 第十四回 贾政怒打宝玉 / 68 第十五回 袭人忠心获夸奖 / 74 第十六回 众姐妹办诗社 / 79 第十七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 / 84 第十八回 王熙凤过寿 / 90 第十九回 贾赦欺男霸女 / 95 第二十回 宝钗黛玉解心结 / 101 第二十一回 香菱苦学作诗 / 106 第二十二回 晴雯带病补衣 / 111 第二十三回 贾府元宵开夜宴 / 116 第二十四回 探春治府管家 / 121 第二十五回 紫鹃试探宝玉 / 127 第二十六回 茉莉粉和玫瑰露 / 133 第二十七回 宝玉过寿湘云醉倒 / 139 第二十八回 贾琏偷娶尤二姐 / 145 第二十九回 尤三姐思嫁柳湘莲 / 150 第三十回 痴情女含愤殉情 / 156 第三十一回 王熙凤宁府撒泼 / 161 第三十二回 尤二姐吞金自尽 / 167 第三十三回 黛玉重建诗社 / 172 第三十四回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 / 178 第三十五回 晴雯含冤生病 / 185 第三十六回 宝玉撰文祭晴雯 / 191 第三十七回 薛蟠悔娶迎春误嫁 / 197 第三十八回 黛玉噩梦中惊醒 / 203 第三十九回 贾母安排宝玉婚事 / 209 第四十回 黛玉听谣言求死 / 214 第四十一回 薛蟠再惹官司 / 220 第四十二回 海棠花开预知祸事 / 225 第四十三回 宝玉失玉变痴呆 / 230 第四十四回 黛玉焚稿断痴情 / 235 第四十五回 宝玉误娶薛宝钗 / 240 第四十六回 林黛玉凄惨离世 / 245 第四十七回 探春远嫁金桂自焚 / 251 第四十八回 锦衣卫查抄宁国府 / 256 第四十九回 贾母升天鸳鸯死 / 262 第五十回 凤姐病故惜春出家 / 268 第五十一回 宝玉中举后出家 / 273 试读章节 第一回贾宝玉见林黛玉 传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用掉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最后剩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已经有了灵性,能来去自如,可变大变小,想到别的石头都补了天,唯独自己被闲置,整天唉声叹气。一天,山上来了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见到这块石头,非常喜欢。僧人对石头说:“看起来,你倒算是个灵物,将来带你去富贵人间走一趟吧。”石头很高兴,问他去哪里。僧人笑着说:“日后你就明白了。”说完便和道士飘然离开。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人在梦中见到一位僧人和一位道士,并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个故事:西方有条河叫灵河,灵河边有块石头叫三生石,三生石边长了一棵草叫绛珠草。这石头原本是女蜗补天剩下的灵石,整天逍遥自在,见到绛珠草可爱,就每天用露水灌溉。后来绛珠草修炼成为女人,发誓如果灵石投胎人间,她也会跟着一起投胎,用自己一生的泪水补偿灌溉之恩。而这僧人和道士,正要带着这块灵石去人间投胎。 这年京城发生了一件奇事。贵为城中四大豪门之首的贾家得了一个男孩,这孩子一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因此得名“贾宝玉”。这块玉被家人看做他的命根子,整天让他戴在身上。一年后,在南方的苏州城,贾宝玉有位表妹也出生了,名叫林黛玉。没有人知道,他俩前世便是那灵河畔的三生石和绛珠覃。 林黛玉的母亲去世早,她的外祖母,也就是贾宝玉的奶奶,决定将外孙女接到身边来照顾。起初黛玉不愿意离开父亲,但是父亲说:“你年龄小,身体又弱,在我身边没有母亲教养,更没有兄弟姐妹扶持,不如去你外祖母那里,和舅舅家的孩子在一起,对你也好,我也放心。”黛玉便收拾东西,带奶妈、丫鬟一起登船,远去京城投靠了外祖母。一路随行的还有黛玉的老师贾雨村。 黛玉离船登岸的时候,外祖母早就安排好轿子等着了。以前黛玉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如何如何,而今天光是看这些低等仆人的打扮,就更知不一般。路上她从纱窗中向外看,只见京城街市繁华,人群熙熙攘攘。走了一阵子,忽然见到大街北边有三扇兽头大门,门口蹲着两尊大石狮,门上一块大匾,上书五个大字:“敕造宁国府”。贾家当初兄弟二人,哥哥被封为宁国公,弟弟被封为荣国公,二人住的府邸也就被称作宁国府和荣国府。这两座府邸隔街相望,占了大半条街。林黛玉的外祖母人称贾母,住的地方是荣国府。过了宁国府往西不远,便到了荣国府。 进门下轿后,在众人的引导下,黛玉来到后面的大院。正房五间,雕梁画栋,两边又有厢房和游廊,上面挂着鹦鹉、画眉等鸟雀。台阶上坐着小丫鬟,个个穿得花红柳绿,看到黛玉一群人来了,都站起来笑脸相迎,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叨呢,这么巧就来了。”争着撩起门帘,有人向屋里通报:“林姑娘到了。” 黛玉刚进屋子,就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夫人迎上来。黛玉心想这肯定就是外祖母了,刚要行礼,却被外祖母一把搂人怀中,一边大哭一边喊着心肝儿。众人见此情景,都跟着落泪,黛玉也哭个不停。慢慢地,在众人的劝解下,贾母和黛玉才止住不哭。黛玉这时才行礼拜见外祖母。贾母吩咐下人:“今天有客人远道而来,让姑娘们不用去上课了,都过来吧。” 不一会儿,来了三个姐妹。第一个名叫迎春,是大舅贾赦庶…,她身材适中,略显丰满,看上去很温柔,让人觉得亲切;第二个名叫探春,是二舅贾政庶出,她身材高挑,鸭蛋脸,眼睛俊俏,一股书卷气;第三个名叫惜春,是宁国府里的,现在年龄还小。贾政的长女元春被选人宫中做女史,这时候不在府上。 黛玉赶忙站起来向三个姐妹施礼。众人见黛玉年龄虽小,但举止不俗,言谈得体,只不过身子有些虚弱,就问她吃些什么药之类的话。贾母说:“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副吧。” 话音刚落,就听后院里传来笑声,还说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纳闷:“这里的人个个严肃,大气不喘,是谁敢这么放肆?”只见几名丫鬟围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人身材苗条,衣裙华丽,宛若仙女,丹凤眼、柳叶眉,虽是满脸笑意,却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黛玉连忙站起来。贾母笑着说:“你不认得她。她可是我们这里最泼辣的,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该怎么称呼,一边的姐妹们都告诉她:“这是琏嫂子。”黛玉曾听母亲说过,大舅贾赦的儿子贾琏,娶的媳妇名叫王熙凤,想必就是眼前这位了。黛玉连忙笑着施礼,称她为嫂子。 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上下仔细打量一番,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啊,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子哪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简直就是亲孙女,怪不得老祖宗天天念叨。只可惜我这妹妹命苦,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擦泪。贾母笑着说:“我这才刚好了,你又来招我。”王熙凤转悲为喜,问黛玉:“妹妹几岁了?上过学吗?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跟我说,丫鬟老婆子谁对你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随后,贾母让黛玉去见过两位舅舅。于是大舅母邢夫人带着黛玉出了门,来见贾赦。贾赦在书房,但没有出来相见,只是派人传话说:“最近几天身体不适,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所以暂且不见。在这里跟家里一样,不要太想家。”黛玉告辞后,又去拜见二舅贾政,也没见到。二舅母王夫人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以后再见吧。我有件事不放心,叮嘱你一下:你那三个姐妹都很好,就是我那个祸害儿子,人称‘混世魔王’,今天去庙里还愿去了,还没回来。要是见了他,不要理睬他就是了。” 黛玉早听母亲说过,二舅母家的表兄出生时嘴里含玉,非常顽皮,厌恶读书,就喜欢跟女孩子一块儿玩,因为外祖母非常溺爱他,所以没人敢管。黛玉问:“舅母说的是不是那位含玉出生的哥哥?我听家母提过,说他大我一岁,名叫宝玉。”王夫人说:“不招惹他还好,多和他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就会惹出事来。”这时有丫鬟来喊:“老太太吩咐去吃晚饭。”王夫人忙带黛玉去往贾母那里。 王熙凤把黛玉安排在贾母身边第一张空椅子上,黛玉推辞不肯,贾母笑道:“你是客人,坐这儿吧,你舅母嫂子们不在这吃。”黛玉这才坐下。迎春、探春、惜春依次入座。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回答:“只读过《四书》。”还问:“姐妹们都念过什么书?”贾母答:“什么念书,只不过识几个字罢了。” 就在这时,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丫鬟们笑着说:“宝玉来了!”话还没说完,就进来一位年轻公子。黛玉一见他,大吃一惊,心想:“我怎么看他这么眼熟,像是哪里见过一样。”贾母命宝玉:“先去给你母亲请安。”宝玉转身出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这时身上已换了另外一套衣服。 贾母笑着说:“还不见过你妹妹!”宝玉早就发现多了一个妹妹,赶紧上来施礼,还笑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母笑他胡说。宝玉说:“虽说没见过,但是看着眼熟,就当做久别重逢的旧相识好了。” 宝玉走到黛玉身边坐下,问:“妹妹读过书吗?”黛玉回答:“只上了一年学,认识几个字。”说过一些话之后,宝玉又问黛玉:“你有没有玉?”黛玉心想可能他有玉,就问我有没有,于是回答:“我没有。你那玉肯定是个宝贝,怎么可能人人都有。”宝玉一听,立即摘下脖子上的玉,狠狠摔在地上,骂道:“什么稀罕玩意儿,我也不要了!”众人赶忙去捡。贾母急得搂过宝玉说:“要生气,打人骂人都行,干吗去摔那命根子!”宝玉哭着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就我有,现在又来了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肯定不是个好东西!”贾母赶紧哄他说:“你这个妹妹也有玉的,她说没有,只不过是不想张扬。还不赶紧戴上,小心让你娘知道了!”说着从丫鬟手里接过玉,给他戴上。P1-5 序言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六十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擅长吟诗作画,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公子。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颊被革职入狱,家产被抄,曹家从此日渐衰落。 曹雪芹在经历了一系列家族变故后,深感世态炎凉,一贫如洗的他开始专心写作,因为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有深切的体验,这成了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基础。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后共花了十年时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经五次增删修改,完成了正文的大部分。真可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红楼梦》书稿没能完全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续作。 《红楼梦》的内容是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贵族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在这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就有四百多个,其中有皇妃、王爷、兵丁、太太、小姐、丫环、仆人、村妪、伶人、尼姑、道士……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叛逆的贾宝玉,多情的林黛玉,藏愚守拙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宁死不屈的晴雯,刚烈的尤三姐,迂腐昏庸的贾政,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生机勃勃,囊括了世间百态。看似庞杂琐碎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有条不紊,点点滴滴的情感,水到渠成的感悟,逐渐蓄积,最后到达极高的文学境界。《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的价值,除了文学价值之外,在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中医学、建筑学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后人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 我们也可以很信任地让我们的孩子们来欣赏中国的这一套“新经典”,给他们一个简易走近经典的机会。——梅子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