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物皆假设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英)埃里克斯·伯依斯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你有过这些“脑洞”吗?
人类是电脑虚拟世界中的一串代码;
地球每年都在膨胀;
疾病是外星人投放的生化武器;
耶稣是误食蘑菇产生的幻影;
人类每一天都在变笨……
如果说这些全是真的,你敢相信吗?
一部颠覆常识的万物科普,一部包含了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十几个学科的“脑洞”合集。从宇宙的创造到人类的进化,从意识的诞生到文明的兴起,以反主流的视角重新观察世界,即使荒诞不经的假设,也能被验证成真。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目录
第一章 宇宙难题
若宇宙大爆炸从未发生
我们的宇宙其实是电脑虚拟世界?
全宇宙只有一个电子?
我们生活在黑洞中?
我们会永远活下去?
第二章 不寻常的暗淡蓝点
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行星会爆炸?
太阳系有两个太阳?
每年有千万颗彗星撞击地球?
地球在膨胀?
第三章 它是活的
万物都有意识?
疾病来自太空?
地球拥有不竭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另类生命是否存在于地球上?
我们已经找到了地外生命?
第四章 迷幻猿的崛起
恐龙灭绝于一场核战争?
我们的祖先是水猿?
我们的祖先是猪和黑猩猩混血?
迷幻药使我们演化成人类的?
人类在变笨?
第五章 蘑菇上帝和幻影时代
古代人类受幻觉指引?
荷马是女人?
耶稣是蘑菇?
耶稣是恺撒大帝?
中世纪早期从未存在过?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
这是一本讲述有史以来
最不可思议、离奇古怪和
著名的反主流理论的书。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们
将探究诸如此类的新奇问
题:我们是生活在电脑虚
拟世界中的吗?疾病会不
会来自外太空?行星如果
偶尔爆炸将会怎样?恐龙
有没有可能死于一场核战
争?人类会是水猿猴的后
代吗?另外,耶稣其实是
恺撒大帝吗?
这些念头或许听起来过
于离谱,以至于没人能把
它们当真,但是它们并非
玩笑。长久以来,学者们
以绝对认真的态度提出这
些古怪的猜测,他们声称
:不论这些猜测对普遍观
念的挑战有多大,实际上
它们都有可能是真的。对
于这一观点,主流科学家
自然强烈反对。他们坚持
这些想法都是胡说八道。
有人提出这些想法已经使
一些主流科学家怒火中烧
了,更别提去相信这些“胡
言乱语”了。虽然如此,奇
怪的理论仍然在科学史中
长久地存在着。它们就像
古怪而奇异的植物一样,
持续不断地从知识文化的
土壤中涌现。
作为对非正统观念的探
索,本书的题材属于一种
非常古老的类别—关于错
误的历史。在传统上,这
一题材的目的在于描述和
批评愚蠢或错误的信念,
所以才列举这些有缺陷的
思想作为案例,以便在未
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
然而,我在本书中并无此
意。另一方面,我并不想
为这些奇怪的理论辩护或
代言。我与它们的关系更
加复杂。我承认这些主张
都十分离谱,也愿意承认
其中的大多数,抑或全部
可能都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然而,我对这些理论并
不反感。事实上,它们还
令我着迷,这也正是我写
下这本书的原因。
在某个层面上,我被这
些“错误”所吸引是缘于我个
性中的一种怪癖。一直以
来,历史中的怪人怪事都
令我颇为着迷,尤其是那
些涉及局外人和古怪者的
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
这些理论的吸引力就很明
显了,因为它们都是奇特
想象的产物。其创建者大
多都是传说中的怪咖,由
于他们坚持主张反常的观
念,最终被科学界排斥。
对于我受这些理论吸引
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它们
提供了一窥科学文化的独
特窗口,科学文化本身就
十分迷人。具体来说,它
们展现了科学文化核心中
的叛逆主义和建立共识两
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科学是一种独特的知识
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
它鼓励对其主张持怀疑的
态度,反对所谓完全确定
的理念,总是承认存疑是
有可能的,并且积极地将
他们的主张付诸检验。为
此,它给叛逆主义—正如
著名的苹果公司广告语所
说的那样—“不同凡想”赋予
了巨大的价值。想想那些
科学天才,如哥白尼、达
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正
是因为以全新的方式看待
自然世界,变革了我们对
世界的理解而闻名于世。
但同时,科学也要求建
立共识。如果研究者们永
远相互反对,无休止地创
造出新的相违背的解释,
一切也就毫无用处了。在
某一刻,他们必须聚到一
起,并且认同对证据的其
中一种解读比其他所有的
解读更有说服力。换句话
说,尽管科学有时会将最
高荣誉赋予那些思维独特
的人,但大多数科学家在
大部分的时间里,需要思
维一致。正如历史学家托
马斯·库恩在他1962年出版
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
所写的那样,他们共享的
解读或者范式,指导着日
常的研究,同时催生了他
们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认为
正确的答案。
因此,叛逆者和共识建
立者都在科学中扮演着必
要的角色。但正如我们即
将看到的,他们之间经常
会发生冲突—尽管这种说
法或许太轻描淡写了。其
实,说他们经常在最后落
得彻底厌恨彼此也不为过

就共识建立者看来,其
问题在于,尽管叛逆主义
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它很
容易被用过火。他们宣称
,如果支持一种范式的证
据是压倒性的,那么坚持
拒绝接受它,选择宣扬自
己激进的理论去替代它的
做法,会很快变成愚蠢和
疯狂,而这就等同于拒绝
科学本身。
另一方面,叛逆者强调
,解读证据的不同方式一
向存在,而且证据甚至可
能还是不完整的,或许是
因为拼图缺失了一块最关
键的拼板。他们警告说,
僵化的依从对科学构成的
威胁或许要严重得多,因
为它令研究者无法看到可
能的新解释。
在这场辩论中,我对两
方皆怀有同情和同感。我
承认,现实地说,传统科
学智慧几乎一定是正确的
。毕竟科学家们在评估证
据方面受过高度训练。如
果证据是说服了他们大多
数人偏好一种解释,那很
可能因为这真的就是最佳
解释。但我身体里住着叛
逆者,令我乐于见到那些
反传统者在搅动局面,询
问着棘手的问题。即使有
时他们会被彻底当成疯子
。偶尔—也许没到经常的
程度,但时不时地—那些
看起来违背常识、疯狂、
非正统的理论最终被证明
是正确的。
这由此引出了我着迷于
奇怪理论的主要原因—纯
粹的好奇。当有人想出完
全有悖于正统观念、真正
离谱的点子时,我就克制
不住想知道他们的论点是
什么。而且,有时会好奇
,他们有没有可能是对的
?他们另类的观点是一种
疯狂的念
导语
用大胆的想象力撬动宇宙的无限边界,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探索人类的未来,在科学假设中感受真实的生活。
挑战主流、反叛传统的科学“脑洞”大集辑。违背常识?异想天开?奇葩另类?带你回顾那些古怪理论的曲折验证之路。
5大科学主题,25个奇妙设想,涵盖了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另类科学发展史”。
《每日邮报》《出版人周刊》《波士顿环球报》《匹兹堡邮报》等多家媒体推荐的有趣科普,火爆全球的“恶作剧博物馆”创始人埃里克斯·伯依斯全新力作。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奇怪想法,都可能是真实的未来场景!
后记
我们谈及了许多领域,
探索了宇宙最初的时刻,
探究了生命的起源,见证
了人类物种的演化,并且
最终抵达了文明的兴起。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现
代世界模糊的框架开始显
现:民族国家的形成,世
界上各大宗教的建立,以
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大
学的创建。
到这里,我们的旅程就
该结束了。这本书的目的
在于对“奇怪理论”这个类别
,提供宽泛的介绍。我们
已经从宇宙历史的每个大
的时代取了样,实现了这
一目的。虽说我们的探究
可以轻易地继续下去,因
为还有许多古怪的假说待
我们探索,有许多假说是
关于当今人们关注的问题
的。比如说,全球变暖在
令我们变胖吗?有一个理
论说,全球二氧化碳水平
的提高在令地球变热的同
时,还在刺激我们体内与
胃口相关的荷尔蒙的分泌

我们还可以跨越现在,
看向未来。如果我们从自
己对地球疏忽的管理中存
活了下来,人类会变成什
么样子?有些人猜测我们
的命运会“微型化”:我们的
后代会找到办法前往微观
甚至量子领域的内在空间
,直到他们最后将自己送
往“黑洞一般的终点”。
宇宙本身又会怎样终结
呢?或者它会有终结吗?
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是
整个宇宙可能会经历一种
突然的能量态的随机变化
,这就像一颗原子经历放
射性衰变的过程。在这种
情况下,存在的万物肯定
都会在任一时刻突然间毫
无预警地消失。
事实上,奇怪理论的范
畴就像好奇心本身一样宽
广。它囊括了所有的学科
以及知识领域。这样的猜
测反映了我们想要弄明白
周遭的世界,识别出真实
世界表象下隐藏的联系的
不息渴望,同时还体现了
我们对目前的解释尚不完
备的怀疑。
当然,这些奇怪的想法
可能不过是疯狂的幻想。
它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徒
劳的工作,引我们走进死
胡同。它们中的大多数可
能确实如此,也绝对有这
样的风险。但是,另一方
面,完全忽略它们难道不
也是有风险的吗?毕竟,
科学反复地展示出,世界
比任何人预想的还要奇怪

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
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可靠
地从大量错误的理念中拣
选出隐藏的宝石。我们在
分析、争论、持续不断地
评估(以及重新评估)证
据之外,并无他法。而且
,偶尔,一开始看起来荒
谬的想法,确实会从这些
过程中胜利地涌现。
我相信这证明了最重要
的一课,那就是保持好奇
心,愿意去考虑挑战了主
流观念的奇怪想法。这并
不意味着要去接纳每一个
已经出现的奇异理念,因
为怀疑也同样重要,但这
的确意味着一个人应永远
不惧怕提问。有时,那些
看起来愚蠢的问题,往往
才是最棒的问题。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脑洞科学爱好者
来说,如果你想得到科学
启迪,千万不要错过这本
书!这本书中的令人意想
不到的假设,会让你从另
一个角度感悟科学的奥秘

——《匹兹堡邮报》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
窥科学的独特窗口,记录
了宇宙学、地质学、生物
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
域的科学假设,改变了我
们对世界的理解。
——《出版者周刊》
这本书实在是太迷人了
。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讲述了长久存在着的、
古怪又不可思议的科学假
设。一旦沉浸其中,你就
会发现新的世界。
——《科克斯书评》
阅读这本书,就像借助
哈哈镜审视科学一样。在
开怀大笑的同时,促使你
更深入地研读某个学科。
——《化学世界》
精彩页
  太阳系有两个太阳?
外太空有什么东西在杀死地球居民。每两千六百万年,它就杀死一大批生灵,已经造成许多物种彻底灭绝了。
20世纪8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塞普考斯金和戴维·劳普第一次发现了这一外星杀手的存在,他们将沉积岩中发现的海洋化石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是同类数据库中最完整的一个,使他们得以查看各种大范围的演化模式,诸如某些科的海洋生物是何时灭绝的,灭绝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怎样的等等。
在绘制数据时,他们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东西。大灭绝有明显的周期性。他们图表中的峰值不可能有错。在过去的两亿五千万年里,大约每两千六百万年,一整批物种就会突然间消失。他们再三检查了数据,但这种周期性看起来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他们感到奇怪,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周期性的大灭绝呢?他们想不出有任何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会以两千六百万年为周期重复出现。于是,当1983年公开这一发现时,他们暗示这种大规模的死亡肯定是由某种地球以外的事物造成的—有个宇宙连环杀手正在行动。
宇宙的杀戮之谜迅速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随着“侦探”接过案子,他们迅速认定,如果有什么来自宇宙的东西正在周期性地杀死地球生命,那么几乎可以肯定是这两者之一:小行星或彗星。小行星本质上是巨大的岩石,而彗星是大块的冰、尘埃和岩石的混合物。若两者中的任一个足够大,撞击了地球,都能造成严重的死亡和破坏。
但这些仅仅是杀戮的武器。更令人迷惑的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力量“挥动”了这些武器。肯定有什么天文现象,周期性地将这些天体抛向我们的方向。但宇宙中到底是什么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显现出这样规律性重复的模式呢?
劳普和塞普考斯金提出了一种想法,认为银河系的旋臂或许是罪魁祸首。我们的太阳系每两亿三千万年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但是我们运动的速度比银河系旋臂的旋转速度要稍微快一点。其结果是,在我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会进入和脱离旋臂。很有可能,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旋臂时,那里密度略高的物质从引力上干扰了小行星和彗星的公转,造成许多这些天体落入太阳系内部,其中一些撞击了地球。
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但分析显示其周期完全是错的。我们仅在每一亿年才穿行进入一个旋臂。这给了旋臂一个很好的不在场证明:它们不可能是杀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迈克尔·兰皮诺和理查德·史托瑟提供了另一种想法。他们提出,罪犯可能是银河系的扁平银盘。银河系是一个物质构成的巨型扁平圆盘,围绕中心自旋。我们的太阳系随着它一起移动,但是在移动的同时,它还会上下波动,轻微浮起到银盘表面上方,随后沉降到表面以下,如此循环往复。两位研究者声称:每当我们的太阳系穿过银河系的银盘,都可能会造成引力扰动,干扰彗星的公转,将它们送上与地球相撞的轨道。
这个周期的长度大致正确。我们每三千三百万年穿过银河系的银盘一次。但是看起来还有其他问题存在。银河系银盘中的物质分散得很开。天文学家很难相信穿过它会产生多少扰动。而且,我们目前正处于银河系银盘的中间。如果兰皮诺和史托瑟的假设正确,那么我们应当正在经历一场大灭绝,但是根据劳普和塞普考斯金绘制的时间表,下一次大灭绝还得再过一千三百万年才会到来—我们很走运。因此,这两个周期不能吻合。这名“嫌犯”还是有不在场证明。
在银河系旋臂和银盘被排除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带着一个更激进的假说站了出来。他主张,我们的太阳系有两颗太阳。一颗我们已经很熟悉,我们都了解且热爱它,但还有一颗伴星,一个邪恶的孪生兄弟,周期性地将彗星抛向我们。
就连那些认为自己对天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至少确信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抬头望向天空,它就在那里,发出耀眼的光辉。并不会像卢克·天行者的故乡星球塔图因那样有两个太阳。因此,声称我们的太阳系实际有两个太阳可能看似有悖常理。然而,穆勒却有合理的论证来支持他的主张,而天文学家们愿意听取他的论证。
这一假说主要是穆勒的创想,但他也得到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克·戴维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皮耶·胡特的帮助,完善了假说的细节。1984年刊载于《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详述了该假说,三个人都作为共同作者,在文章中署了名。他们解释道:我们的太阳或许有一颗遥远的伴星,沿一条极长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完成一次公转需要花去整整两千六百万年的时间。在最远的位置,这颗伴星会距我们的太阳十四万亿英里,但是它会渐渐靠近,最近时只有三万亿英里。
到了这个距离,它会穿过奥尔特云—也就是在太阳系最边缘围绕着我们,由万亿颗彗星组成的巨大的云团。每当它穿行过这里时,都会使数十亿颗彗星脱离自身轨道,令它们落入太阳系中。这几十亿颗彗星中的一些会不可避免地最终撞上地球。在造成这种大破坏之后,这颗死亡星球会重回深远的太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