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
分类
作者 (韩)洪镇杓//朴秀彬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由洪镇杓、朴秀彬著,编辑推荐:

1.韩国医学博士、教授,SBS电视台、EBS电视节目特别主讲

专家青春报告书:20余年咨询20000多父母与子女的实用方案

2.对话不足-话语明显减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跟女儿搭话都有负担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我的想法并不重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想脱缰的孩子,想束缚的父母

游戏中毒-沉迷于电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好像孩子对游戏中毒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打游戏时不妨碍就没有意见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孩子们沉迷网络的原因:网络,无法拒绝的魔力

叛逆问题-顶嘴、反抗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孩子太暴力了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真希望别干涉我了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从孩子的观点接近问题

内容推荐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由洪镇杓、朴秀彬著,内容简介:我家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话语明显减少,顶嘴、反抗多了,花销变大,痴迷于明星,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面对?《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作者通过大量实例,详细列举了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们最苦恼的5个问题——学习问题、前途问题、父母的离婚再婚问题、局外人问题、交异性朋友问题,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子女内心独白”,也有“父母内心独白”,让子女和父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心情,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的特点。

《青春期(与孩子的第二次相识)》附录6种青少年常见症状的自我诊断表—少儿青少年忧郁症、不安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性疾病、饮食障碍、游戏中毒,孩子和父母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诊断。

目录

推荐文与子女们畅通无阻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幸福001

序言又一个伤痕,了解青春期004

简介

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理解孩子们的青春期

从统计看孩子们的青春期003

身体与头部的不均衡004

青春期孩子们的典型心理——自我中心型006

了解孩子们的同龄群体008

第一部分

青春期出现的五个大变化

01/对话不足——话语明显减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跟女儿搭话都有负担013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我的想法并不重要016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想从已有关系解脱的孩子

想束缚的父母017

孩子们为什么要避开对话?019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020

从“直升机”父母中解脱出来022

当个提供建议的人而不是解决

问题的人024

找到与孩子的妥协点025

与孩子一起决定意见026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成为孩子的真正建议者028

结尾建议033

02/叛逆问题——顶嘴、反抗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孩子太暴力了040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真希望别干涉我了042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孩子太散漫了044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所有人都只指责我一人046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从孩子的观点解决问题047

会不会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048

孩子散漫的原因050

看到问题就及时改正051

父母的一致性改变孩子的人生053

关心孩子所给出的信号054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父母知道时会有帮助的原则057

结尾建议064

03/孩子的消费——想买的东西突然变多了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孩子的要求要满足到哪种程度?066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零用钱远远不够067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怎么相信孩子们的眼光?068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妈妈不知道最近的流行趋势069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与父母时代不同的流行070

孩子对流行很敏感071

关心经济教育072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如此引导子女的零用钱管理073

结尾建议077

04/痴迷于明星——我的孩子也这样该怎么办?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1翘课都要去看演出079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一定要去的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2与我们那时候太不同了081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像我还算老实的,是妈妈太过火儿了082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首先承认子女的兴趣082

告诉孩子“对/错”而不是“喜欢/讨厌”084

梦想成为明星的孩子们085

明星是孩子们的角色榜样086

理解孩子群体的同调性089

再观察一段时间090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孩子这样了就如此指导091

结尾建议096

05/游戏成瘾——沉迷于电脑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好像孩子对游戏成瘾了100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打游戏时不妨碍我就没有意见101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孩子们沉迷网络的原因103

网络,无法拒绝的魔力104

孩子们在网络里期待什么呢?106

莫非我家孩子是网络成瘾?108

怀疑是网络成瘾的症状110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应该这样预防孩子们沉迷于网络113

结尾建议118

第二部分

青春期孩子们的苦恼与对策

06/学习问题——对学习不好的子女的苦恼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想把孩子打造成名牌123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父母的期待负担太重124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125

父母智商高,孩子就一定聪明?127

环境会影响智商吗?129

越是新时代,智商也越高吗?131

智商高的人大脑结构会有哪些变化?132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134

结尾建议139

07/前途问题——担心长大以后该做什么的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其实我跟孩子都不知道做什么好142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很不安,摸不着头脑143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找到动机最重要144

树立具体的成就目标145

考虑孩子的兴趣、关心以及志向146

父母对子女的成功过分执着148

扩大选择职业的范围150

人生的成功没有尺度152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能和子女们一起参加的体验现场156

结尾建议160

08/Ⅰ父母的离婚问题——对父母的离婚感到烦恼的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孩子像陌生人一样对待我162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会再次抛弃我吧?163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我倒没事,但周围人会觉得奇怪164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离婚家庭的子女们很痛苦165

周围的偏见是更大的问题166

离婚家庭子女们的行为167

以肯定的态度谈论离婚的配偶169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面临离婚的父母需要更加关心孩子171

08/Ⅱ父母的再婚问题——在特殊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所具有的烦恼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再婚之后好像孩子变了个人175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1好像我是个局外人,感到很不安176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2被妈妈抛弃了,我要离家出走177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孩子所面对的混乱和恐惧,还有彷徨178

到底应不应该再婚?179

与其强求孩子,不如给孩子足够的

适应时间181

提供始终如一的关怀和支持182

抛开对再婚家庭的偏见182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如果马上要再婚了,就要这样和

孩子沟通184

结尾建议188

09/孤立问题——被排斥的孩子,孤立他人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我的孩子怎么可能?191

受排斥孩子的想法1无法忍受同学们的孤立192

受排斥孩子的想法2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194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被孤立的孩子,肯定存在195

内向、胆小的性格,自信心不足等

都会招来孤立196

太嚣张也有可能被孤立197

可能是亚斯伯格症或者ADHD198

煽动孤立的孩子们的心理199

如何解决孤立同学的问题201

称赞和鼓励是解放孤立者的钥匙203

扩大孩子的人际关系205

改正错误的想法206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被孤立的孩子值得借鉴的故事208

结尾建议212

10/交异性朋友——孩子有了异性朋友

父母对孩子的感觉担心交异性朋友会妨碍学习214

孩子对父母的感觉大人们太敏感了215

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不再是小孩的孩子们217

比父母时代发育更快的孩子们218

坦诚、亲切地引导219

交异性朋友和学习的相互关系221

与异性朋友的身体接触,性问题222

与自己孩子的特殊共鸣要这样解决子女的异性交往问题225

结尾建议230

结语智慧地克服子女们的青春期问题232

附录

我家孩子的心灵守护者

Ⅰ儿童青少年忧郁症238

Ⅱ不安症246

Ⅲ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254

Ⅳ抽动性疾病262

Ⅴ饮食障碍268

Ⅵ游戏成瘾275

试读章节

从“A升机”父母中解脱出来

小丽的妈妈是最近经常能看到的典型“直升机父母”。所谓直升机父母就是那些为了子女成天像直升机一样在学校周边转来转去,每件事情都通报给学校的父母。“直升机父母”是最近用来讽刺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生活的现象而出现的新词,是从美国那边传过来的。因为他们会在每件事上对孩子指手画脚,所以也叫作“导航父母”。在“直升机”父母的培育下成长的孩子们大体会发展成两类人。

第一类就是像小丽一样进入青春期之后强烈排斥“直升机”父母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非常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不擅长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达到最小,同时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另外,这些孩子也不知道怎么部分接受的同时也部分排斥父母的话,更不知道什么叫妥协。

当父母的那些“需要无条件服从的指示”和自己的想法产生矛盾时,这些孩子就会陷入严重的混乱状态,还会对父母的话产生排斥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变成了“完全不理解自己的人”,父母的话就变成了“干涉与唠叨”。所以这些孩子根本“不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在几次尝试之后遇到父母的反对时轻易放弃。随后就不会轻易地和父母说话,经常会做出独断的决定。幸好小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清楚,做的决定也比较正确。但还有很多孩子肯定会做出那些让自己和他人受害的决定,而父母们则会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察觉到。

第二类是那些长大成人之后都无法摆脱“直升机”父母阴影的人。不久之前,一个男大学生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医院,说“自己没有任何欲望。专业学习课程也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也不知道以后要做些什么事情”。这位青年到高中为止,自己的所有学习计划都是由妈妈管理的,其至还会强迫写什么假期生活计划表,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小学生的作业啊。他最终进入了他妈妈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大学的课程表同样是妈妈给制订的,在下课之后,还会去妈妈注册的英语补习班。上个学期有门课程居然考了个F,妈妈虽然找到课程的负责老师苦苦哀求,但结果还是没能得到改变。这个学生说,当时自己什么欲望都没有,也看不到任何前景。这位青年说道,“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妈妈替我选择的专业完全不是我喜欢的。虽然很想回去复读,考上我喜欢的专业,但又害怕自己的决定日后会让自己后悔,所以非常不敢做决定”。

早上妈妈会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他就会假装进入教学楼,但实际上他妈妈走了之后他就会逃课,最终有一门课程就得了个F。这件事情成为了他抑郁,无欲望,绝望的契机。就算脱离了学校,走进了社会,这位青年也是没办法独自完成任何事情的。笔者周边的某人曾抱怨过,自己的部下有一天没来上班,但帮他请假的居然是他妈妈,来电话说“今天要搬家,所以请个假”。当然这个状况很让人吃惊,可我们社会中的确有很多表面上是成人,但从精神上还要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小孩。

P020-021

序言

又一个伤痕,了解青春期

父母们无法忘记子女出生那一刻的感动和喜悦,而孩子们却无法记起这段只能依靠父母的经历。等到父母永远认为长不大的孩子慢慢成长到了青春期,父母就会遇到与之前不一样的孩子。孩子们不会记得来到人世之后与父母的第一面,但是孩子却非常清楚地记得这个青春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子女们的关系如何,会对子女们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像是为子女们而存在的。

父母们的青春期是怎样度过的?度过了急风骤雨般的青春期?还是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很脆,一有风吹就轻易动摇的时期呢?还记得那时候以激动的心情、雪亮的眼睛看世界的时光吗?对于在20世纪末在韩国度过青春期的人们,青春期更多的不是美好回忆,而是充满苦恼与纠结的时期。读了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之后梦想着自我的爆发与独立,现实中看着《马粥街残酷史》电影,大部分人会记得这样的学生时期。

根据美国的社会教育学家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所说:“人类有对应各个年龄层的课题,解决了那个年龄层的课题就能成功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是不管我们有没有成功解决青春期的课题,时间也还是会流逝,当时青春期的孩子们现在已经变为成人。结婚生子之后,则轮到了自己的子女面对青春期。很多人通过咨询了解到的事实是:在子女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家长青春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在此时与子女的青春期问题同时出现。

主症状为自杀冲动的一位39岁的母亲,与高中二年级儿子的隔阂成为了她人生中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儿子好像交上了一帮坏孩子,并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再学习,甚至开始跟母亲说谎。母亲试过训斥他,但是没有任何效果。结果母亲哭着对儿子骂喊,儿子则开始顶嘴。母亲拿起棍子打他,最后怒斥道“滚出家门”。儿子那天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家。那位母亲回想到她自己高中时候因为与自己母亲的隔阂而离家出走的回忆,突然醒悟到自己正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以一种残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此时她放声痛哭,她害怕的是自己的儿子也会像自己一样过不幸的日子。

孩子们通过天生的基因程序,就像是春日一到冰雪自然消融一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按照这种自然道理在身体上、精神上经历着快速的变化。那些青春期的变化并不像自动化的机器一样冰冷且容易控制,孩子的变化是根据围绕他们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而变化的。具有优秀资质的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会成长成为社会指导层,但是如果暴露在残酷、暴力的环境中可能就成长为黑道老大。围绕孩子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父母。父母也曾经历过青春期,所以很容易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以一种“你们想什么我还不知道,我是过来人”的态度对待子女的青春期问题。这种态度如果考虑到家族关系、社会价值观、经济水平迅速改变等条件的话,其实并不恰当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对于家里有青春期的子女的三四十岁父母来说,最重要的课题并不是社会成就或者生产性,稳定地维持与子女间的关系其实更有价值。为此,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21世纪,韩国存在的青少年问题以及相关的知识和心理现象。

我们在神经科门诊室里会见了很多生活在韩国社会里的中年父母,我通过他们的情况得知,他们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子女,尤其是青春期子女带给家长的问题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进入到青春期的孩子们都有严重的青春期问题,但是内心苦恼而外表不显露的孩子们比想象的还要多。孩子们会容易烦躁、叛逆,而且把父母的话当作唠叨。看到突然变得不如小时候听话甚至完全变了个样子的孩子,父母们会感到不知所措,会开始想各种对策。

这本书是我们为了父母在对待青春期子女时能提供参考而执笔的。父母与子女间的相识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为了让这种相识给各自的人生都带来好的影响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却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仅仅靠丰富的知识或者爱心是不够的。人到中年生活也有了一些空余,也知道了人生并不特别,但是我们想提供信息给对于子女问题还是新手的父母们,并将他们与子女的相互作用引导至更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上。

本文大体分为四个题目,首先在序言的简介里为了帮助父母们对青春期的理解,介绍青春期孩子们发生的身心变化,以及青春期孩子们所拥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状态。然后在第一部分介绍父母该如何应对青春期子女们常见的变化(对话不足、叛逆、想购买的东西增多、对明星痴迷、沉迷于网络等)。

第二部分则指出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们最苦恼的五个问题(学习问题、前途问题、父母的离婚再婚问题、局外人问题、交异性朋友问题)。最后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的信息”是额外的附录供参考。总之,希望这本书能给家里有将要或者正经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一些安慰。

2010年8月

洪镇杓 朴秀彬

书评(媒体评论)

“跟正在经历身体上、心理上、情绪上诸多变化的青少年子女们一起生活,父母和孩子们都难免会有失误。纠纷、挫折、抱怨、理解和宽容等过程会反复发生。这本书有助于减少父母与孩子们之间产生的各种的失误,而且也通过父母与孩子们的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增加幸福度。”

——蔡正浩(天主教大学医科学院神经科教授/《乐观主义者》的作者)

“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们都会有因为子女的青春期的问题而烦恼的经历。两位作者通过临床现场面临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指点如何理解子女、与他们交流的方法。尤其这本书里含有作者们的热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读者们可以以激动和感动的心情体验到与子女们真正的交流。”

——申民燮(首尔大学医院少儿神经科教授)

“训斥孩子做功课的父母,对此没有任何答复或者说不用他们管而用力关上门的孩子,这些都是在有青春期孩子的子女的家庭中经常能看到的日常情景。与子女们的交流问题仅仅强迫要求父母时代的经验或者思想是无法解决的。这本书提示如何当能贤明的父母,更深入理解孩子并且能进行发自肺腑的对话。”

——李训珍(首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掌上明珠般的子女们,但是经历青春期的子女们对父母都很冷淡。以爱情相待也会挑刺儿,而且不知如何教育异性问题而惊慌。这本书不仅对正在对青春期子女烦恼的父母有帮助,即将面对自己家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是一本必读书。”

——李大英MBC PD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