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助于大家重视保健养生问题,交流保健养生经验,获取健康长寿秘诀。笔者尽绵薄之力,终于编写完成《构建人体健康大厦——长寿百岁不是梦》一书。这是一本内容充实,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养生保健科普读物。它告诉人们,要坚信活百岁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神圣的正常寿命,是普通人,包括患过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都能做到的。本书从树立健康长寿观念、合理膳食、生命在于运动、重视保健等方面介绍了构建人体健康大厦的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及养生小常识。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平时只埋头工作,而忽视保健养生的中青年朋友和渴望健康长寿的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本书从树立科学健康长寿观、合理膳食、生命在于运动、重视保健等方面来构建人体健康大厦,并介绍了国内外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及养生小常识。其内容通俗易懂,特别适合需要加强保健养生的中青年朋友和渴望健康长寿的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二)人体健康大厦能否经久耐用的责任在你自己
当代国际科学公认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但是社会现实却是大打折扣。目前,我国人均寿命仅72岁。有的人不到退休年龄,就抱怨而去;有的退休后想安享晚年,却活不了多久,就撒手人寰。这是什么原因?长久以来,人们都受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影响,认为人的寿命是天注定,而把个人应负的责任推卸掉。事实上,活不到正常寿命(120岁)主要责任在你自己。好像用同样材料制造的汽车,正常使用年限是15年,而你不按科学保养,胡乱开车,超负荷驾驶,用不了几年就严重损坏报废了。人的身体,这部有生命的机器,如不科学保养,也会提前报废的。人体又似一栋大厦,主人若能科学保养、维修、合理使用,大厦就能经久耐用;反之,对大厦不爱护,不加以保养,任由风雨摧残,或自己违规折损毁坏,大厦就会不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提前倒塌。
当代著名专家公认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的决定因素有五条。
1.遗传因素 即父母亲(甚至祖代)的体形、体质、肤色,某些疾病的基因,免疫能力等是能遗传,影响到子女的寿命。这个因素占的比重为15%。
2.社会因素 即社会的物质、精神条件、公共设备,福利等占10%。
3.自然环境 占7%。
4.医疗条件 占8%。个人、社会各负有责任。
5.个人因素 占60%,即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和心理素质等。
这五条因素里面,前三条个人是无力改变的;第四条,经过努力,可相对地改变、改善;而占健康和寿命关系最大、最主要部分的第五条,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人将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关系到寿命长短的三角形的边,分别是遗传因素、心理状态与饮食等生活习惯。三边都长(优)面积就大,寿命就可能长,反之就短。即使是先天赋予长寿的遗传因素,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饮食不科学,生活习惯不良,也不会获得健康长寿。
社会因素和先天遗传因素由不得自己做主,改变不了。但对健康长寿起决定作用的个人生活方式,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和心理素质、心态等,则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能做主。因此,个人健康的好坏和寿命长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你自己主宰,人体健康大厦能否经久耐用,责任主要在你自己。
(三)活不到正常寿限的原因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不过寿星们由于有长寿遗传基因和遵循合乎科学的养生之道,所以能颐养天年,活到正常寿限。而多数人却做不到,大打折扣,有些英年早逝,有些甚至还未成年就夭折。这是什么原因?现试作如下探讨:
1.自然因素
(1)个人遗传基因:遗传基因理论认为,“遗传密码”控制着从卵子开始受精到婴儿诞生的一系列过程,寿命的长短,可能在受精卵开始成长时就已决定。但并不是说遗传是决定寿命的惟一因素。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条件、饮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是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寿命长短的重要的直接因素。广东省高州市秧地坡村甘加珍3岁丧父,7岁母亡,可说没有长寿遗传基因,但她却很长寿,2002年时已108岁,依然很健康。
(2)受细胞磨损程度快慢的影响:细胞“磨损”理论认为,人体如同机器一样,长期运转会受“磨损”,人体每个细胞每小时约遭受到不少于4000次的损伤。不过人体能分泌出一种酶来修补受损的器官;这种修补能力在胎儿期最高,出生后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生活节奏越快,受损越重,衰亡来得也越早。所谓“过劳死”,也许是由此造成的。观察动物界,老鼠生活节奏快,代谢率高,寿命短,只活3~5年,而乌龟生活节奏慢,长寿150岁左右。
(3)受过剩的氧自由基损害:人要靠氧来维持生命运转,但氧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剩的氧自由基,会破坏人体的细胞膜,形成脂褐质(衰老色素),破坏蛋白质结构,使酶失活,激素受破坏,甚至还能损害作为遗传主要物质的脱氧核糖核酸,使免疫系统受损,导致人早衰和相关疾病(如动脉硬化、癌症、高血压病、关节炎、白内障等),甚至死亡。
2.个人因素
(1)饮食不科学:有些是饮食提供的营养不全面、不均衡,造成人的营养不良,过早衰老;有些是长期贪吃、多吃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高热能、盐分多的食物,营养过剩,造成身体过胖,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免疫力降低,体质虚弱;有些是饮食不定时、不规律、不吃早餐、喝水不够,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发生肠胃溃疡、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些是偏爱吃油炸、熏烤、腌制类食物,因其含有致癌物质,而增加致癌的危险性。另外,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逐渐下降,要经常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能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类黄酮等。红薯、柑橘、草莓、苹果、西红柿、大蒜、紫甘蓝、甜椒、红萝卜等红色、紫色鲜水果、蔬菜和芝麻,坚果中含抗氧化物较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有些人却很少吃或不吃这些水果、蔬菜,又不补充这类保健品,致使过剩的氧自由基损害身体,因而过早衰老、短寿。
(2)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嗜烟酗酒,好赌成性,贪色纵欲;也有些熬夜打牌、看电视,玩电脑时间过长、长期睡眠不足,也是造成早衰体弱,引发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甚至癌症,成为使其过早死亡的原因。
(3)工作劳动过度:经常熬夜,超负荷工作,日积月累,机体细胞磨损重,有些甚至会“过劳死”。在中年知识分子更为突出,长期惯于吃苦,从带病工作到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为数不少。运动过于剧烈,时间过长,超出承受能力,也会损伤身体,影响到健康长寿,甚至在剧烈运动中发生猝死事故。
(4)生活懒散:睡懒觉,好逸恶劳,身体闲置,无所事事,不做体力劳动,不读书看报,不用脑,也不做体育锻炼,过度闲逸,会造成四肢疲软、体质虚弱、思维迟钝,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万物用进废退,这些人如闲置的机器生锈变废一样,导致早衰、短寿。
(5)对疾病不早防早医:平时讳疾忌医,至积成重病,才临急救治,有的已贻误时机,医治无效。有些是穷得没有钱治病,抱病而死;约80%的人是因病而死,这是造成人类短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那些缺医少药的贫困国家和地区。有些则对疾病过度疑虑,过分听信广告,滥用补药和保健品,既造成经济损失,又危害健康,导致早衰、短寿。
(6)心理素质脆弱:如有些人心胸狭窄、功利心重、患得患失、心态失衡、生性暴躁、易忧易怒、爱发脾气、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寂寞孤独、悲观失望等,这些心态是最大的内伤,使整个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各种疾病就会伴随而来,甚至发生癌症。这就是心态不稳定,常为七情困扰的人易于夭亡之故。
(7)居住环境不整洁、杂乱无章:空气、水、土壤污染较重,噪声严重,使人感到不适,不得安宁,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长寿。如生活在英国格拉斯哥那样污染严重的城市里最穷困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54岁。
以上数条是使许多人健康受到影响而过早衰老,活不到正常寿限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从中接受教训,学会百岁以上寿星们科学的养生之道,争取活到正常寿限。P3-7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心愿和不懈追求。健康对于人是最珍贵的,人一生的理想、抱负和追求,都寄托于健康的身体。健康虽不是人生的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聪明的人,从年轻时起,直至中老年后都一直珍惜健康,遵循养生之道,生活有规律,饮食合理,劳逸适度,坚持锻炼,无病早防,有病早医并舍得健康投资,就可积累健康,使健康增值,还能做到延年益寿,健康快乐活百年,个人、家庭、社会都是福。糊涂的人,自恃年轻体健,要么过度吃喝玩乐、贪色纵欲;要么长期加班熬夜,劳心劳力过度,又不注意补养,结果是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招致早衰早死。许多白领精英英年早逝,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不幸。
为了有助于大家重视保健养生问题,交流保健养生经验,获取健康长寿秘诀。笔者尽绵薄之力,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编写完成《构建人体健康大厦——长寿百岁不是梦》一书。这是一本内容充实,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养生保健科普读物。它告诉人们,要坚信活百岁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神圣的正常寿命,是普通人,包括患过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都能做到的。本书从树立健康长寿观念、合理膳食、生命在于运动、重视保健等方面介绍了构建人体健康大厦的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及养生小常识。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洪昭光、朱高章、黄健民、张清华、彭先髦和朱逸辉、马悦凌、王国防等专家、学者的论著,并部分引用其相关文献、资料,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平时只埋头工作,而忽视保健养生的中青年朋友和渴望健康长寿的老年朋友阅读参考。若能按书中论述的方法去实践,健康快乐、长寿百年,必将在你身上兑现。
由于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教。
符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