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时期新疆特殊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他与邓力群、包尔汉共同目睹、见证了新疆和平起义;他是盛世才时期的中将处长,因反对苏方偷移界碑,被盛世才以“破坏亲苏政策”而“记大过一次,通报全疆”;他被新疆民族首领和群众视为救命恩人,在张治中治疆期间受到重用。他为抗御外侮,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而出生入死……
《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9)》将向您讲述赵剑锋先生的传奇一生。本书由赵挺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9)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赵挺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民国时期新疆特殊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他与邓力群、包尔汉共同目睹、见证了新疆和平起义;他是盛世才时期的中将处长,因反对苏方偷移界碑,被盛世才以“破坏亲苏政策”而“记大过一次,通报全疆”;他被新疆民族首领和群众视为救命恩人,在张治中治疆期间受到重用。他为抗御外侮,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而出生入死…… 《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9)》将向您讲述赵剑锋先生的传奇一生。本书由赵挺著。 内容推荐 历史的尘封不能湮没他的英名,广袤的戈壁草原记忆着他驰骋的身影。他是仁慈的行政长官,又是浴血沙场的英勇将领,经历过新疆近代历史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各族和各阶层的人都对他表示尊敬。他在新疆生活了60年,经历了金树仁、盛世才、吴忠信时期,为了维护祖国的边疆他有一副侠肝义胆,为了各族百姓的利益他不怕威胁和牢狱。他曾经为捍卫祖国的领土界碑犯颜力争,也曾经机智地解救回族群众和民族首领。因为抵制盛世才的倒行逆施他在狱中经历了900天的严酷折磨,1949年作为西北行辕中将高参,他积极参加起义,为解放军和平进入新疆立下了不朽功劳。尽管在解放后他曾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因“历史问题”和“右派高论”坐牢判刑。但他的爱国信念始终不改,继续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为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睦奋斗不息。从抗日志士到著名爱国将领,《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9)》将向您讲述赵剑锋先生的传奇一生。 《赵剑锋新疆见闻录(1933-1949)》记述时间为1933年至1949年,全书分为22章。本书由赵挺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立志投笔从戎奋起抗日救国 第二章 义勇军奉令留新金树仁政权垮台 第三章 第一次盛马激战滋泥泉盛军大捷 第四章 罗文干来新监誓盛世才剪除异己 第五章 马仲英亡命苏俄沙比提梦碎南疆 第六章 整编全疆军队建立军官学校 第七章 盛氏一步登天独揽省督两府 第八章 实行“六大政策”进行政治投机 第九章 斯瓦尼兹协助制定三年计划 第十章 建立公安机构强化独裁统治 第十一章 贬谪去塔城庆幸离魔窟 第十二章 狱中九百天刑讯受熬煎 第十三章 联共党人在新疆先受重用后被逐 第十四章 中共党人在新疆勤政爱民树楷模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卓有贡献 第十六章 制造“阴谋暴动案”盛世才大兴冤狱 第十七章 宠信家族亲信把持军政大权 第十八章 设计巧取豪夺劫掠新疆资源 第十九章 盛世才被迫下台妄想作最后一搏 第二十章 张治中主政新疆确定新施政纲领 第二十一章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十二章 和平起义前夜扫除进疆障碍 附录: 一、我的回忆 二、难忘老友 三、赛福鼎给赵剑锋的一封信 四、新疆近代史的见证人 五、念故友,忆旧情,情深义重鉴往事,励来者,代代相因 六、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七、新疆各界控诉盛世才罪行的材料 1.迪化地方法院院长刘谔等九十一人控告盛世才文 2.东北抗日军之控诉(摘要) 八、部分遇害及被囚人名录 1.东北抗日义勇军遇难及被囚人员名录 2.被盛世才杀害的新疆当地军官 3.死于盛世才监狱的行政人员 参考书目 赵剑锋生平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934年的春天,盛世才对我父亲说:“现在需要一个做侦察工作的机构,我看由你办一下好吗?”当时我父亲回答说:“我对这项工作根本就不懂,我承担不了,请另选人。”又过了几天,我父亲看见军务处长徐有兴陪同苏联驻新商务经理玻×宁来见盛几次,不久就建立了新疆政治监察管理局,同时接到该局的“通告”说:“政治监察管理局有对各机关各人民团体各族群众进行监察的责任,对有贪污及一切不法行为的有权纠正,特别是对反对六大政策及一切不轨政治活动的有直接逮捕的权利。”我父亲接到该局“通告”后,曾对盛说政治监察管理局的这个“通告”是不对的,这样做恐人心不安,影响太大,请该局将此“通告”收回。盛未说什么。 政治监察管理局局长由盛兼任,副局长是张义吾(湖北人,黄埔军校毕业,曾去苏联,据说犯托派错误被赶出,到了塔城,当了炮兵连的中校连长),顾问包国宁(苏联派的),秘书长王立祥(上海人,苏籍,在苏专做情报工作,特别是专做华侨的工作,精通俄语。1937年回苏休养,再未回来)。该局编制庞大,有秘书室,秘书是刘文选(新疆人,后来死于狱中)。还有12个科,当过科长的有阿宝(哈萨克族,后任公安管理处副处长,以后又被盛世才关押死于狱中)、色以提阿吉(苏联来的维吾尔族,曾在中亚工作多年,当过管理处的副处长,任内回苏,三区革命时也来过)、邢隽藻(河北人,电报业出身,当过科长、局长)、李巍(新疆人,历任科长、局长、县长)、石元甫(满族)。 1934年秋季,政治监察管理局更名为新疆省保安局,张义吾任局长,刘贤臣任副局长(苏籍,后任公安管理处副处长,已回苏),秘书长王立祥,顾问包国宁。保安局在这个时候逮捕了省银行行长苏上达,送至副官处传令队拘留,由副官处供给饮食。副官处不是拘留人的地方,经请准由保安局带走(苏上达据说是世界青年党,盛离新疆后才出狱,后在重庆银行当经理)。 这一年的夏季,盛的二弟盛世英、三弟盛世俊、四弟盛世骐、五弟盛世骥,另外还有其远支叔叔盛宗屏(当过财经监察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盛的亲属郭大鸣、郭松龄的二弟卢桐生(东北人,充公务员消费合作社经理,后去兰州)等陆续来新。1935年夏季,盛世才的岳父邱宗濬带其子邱毓斌来新(邱当过伊犁屯垦使,靠其女婿作威作福,横行霸道,无恶不作,1949年春季在兰州被杀)。汪鸿藻也随其岳父邱宗溶来新(其妻是邱之长女邱毓芬)。 1935年春季,盛世才把我父亲调到新疆军官学校任少将教育长。该校分步、骑、炮三科,另有教导队、学生队。该校有军事顾问三人,军事教官数人(苏籍)。总队长崔荣昌(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在南疆任团长,终被押死在狱中)。教育处长张国祥(东北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当过团长,后被押死在狱中)。总务处长于化龙(东北义勇军军需,在督署副官处当过科长,国民党时期当过贸易公司总经理,后被押,出狱后病故)。步兵队上校队长谢锡钧(东北人,40年代回东北)。骑兵队上校队长杨德祥(当过阿山警备司令,后被押死于狱中)。炮兵队上校队长吴永海(东北讲武堂炮兵科毕业,当过炮兵教官,后任迪化公安局长及阿山警备司令)。上校教官宛凌云。下半年仍将我父亲调回督署副官处,任原职,由汪鸿藻接任教育长职务。后汪鸿藻由军校教育长升任督署中将参谋长,盛世才离新后进关。 1937年3月初旬,盛世才对我父亲说:“公安管理处张义吾、刘贤臣在那里做得很不好,各族各界对他们不满,打算派你去担任处长。”当时我父亲说:“公安工作我不懂,我去不相宜,请另派人最好。”但盛不准他的请求。最后我父亲提出几点要求,如允准他便去,第一,到那里首先清理积案,释放没有犯罪证据的在押人员;第二,各区、县公安局今后不准随便捕人,如确有犯法者事先要报公安管理处批准;第三,现在的工作人员和苏联派来的人员,有不宜留任者调出管理处。这三项要求得到盛的批准。 我父亲到管理处即调省会迪化公安局长甘云为少将副处长(兰州人,在杨增新时代即在公安部门工作,后被盛关押,释放后回兰州),色以提阿吉为上校副处长(苏籍,后回苏),江庆云为上校副处长(当过团长,后被关押),阿宝为上校副处长(哈族,精通汉语,原保安总局科长,后被关押)。管理处办公室,张作规任主任秘书(甘肃临洮人,后回临洮),翻译秘书马云文(喀什人,苏联留学返新后即在管理处工作,国民党时期任警务处副处长),许太和为秘书(呼图壁人,新疆学院毕业,曾在保安局、管理处工作多年)。督察室,聂夫力任督察长(河北人,随东北军来新,在宪警学校当过队长,粮服处当过副处长)。第一科科长井华封(东北人,原在副官处当中校副官),第二科科长邢隽藻(河北人,该科是保安科,受色以提阿吉副处长指挥),第三科科长李×(新疆人,历任科长,区局长,县长,该科专办警察行政工作),第四科科长蒋啸洲(东北人,当过焉耆行政长,已进关),第五科科长罗继惠(东北人,当过县长,该科主管财务)。另有保安队,队长张家镇(河北人,已入关)。保安科领导的有第一监狱、第二监狱及肥皂厂、养病室。司法科领导的有看守所。 1937年的所谓“阴谋暴动案”是盛世才为诛锄杨金余党,强化自己的独裁统治而凭空捏造的。此一案件牵连甚广,大多是一些杨金余党或为盛怀疑的封建官吏。P85-88 序言 我父亲赵剑锋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当戊戌变法之时。青年时代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弃文就武,在东北军中任中级军官,经历了十年戎马生活。“九一八”事变后加入抗日救国军,与日寇浴血奋战。北满抗战失利后,于1932年秋退入苏联,经西伯利亚于次年春季来到新疆。当时正值盛世才和马仲英交战,为盛慰留。新疆局势平定后,在盛世才督署和政府充任高级军政职务多年,国民党时期也任过高级文职官员,亲历了新疆十余年的重要事件。 我父亲是新疆近代史一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见证人。为了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反映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风云变幻,我们夫妻二人和弟弟妹妹,决心不辞劳苦,把我父亲的见闻记述下来。为了搜集资料,我们先后到塔城、喀什、吐鲁番、阜康、哈尔滨、南京、北京、台湾等地寻访老者,到各个地方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查阅资料,行程上万里,披阅数百册。从2010年11月动笔,到2011年4月写完初稿,历时半年。排印初稿后又多次修改,数易其稿。现在总算是实现了我们家人和至爱亲朋的宿愿。 赵挺谨识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后记 撰写这部见闻录,是为了实现我父亲的宿愿,力求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疆的一段历史,其次是为了不辜负曾经给过我欢乐、带给我忧伤、给我留下过回忆,给过我许多见识的这一大片广袤而又美丽的土地。 从2010年11月动笔,到2011年4月写完初稿,历时半年,不舍昼夜,总算没有让大家失望。第一稿完成后,根据江苏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彭晓路先生的意见作了多次修改,彭先生又对此稿作了多次润色,在此谨致最深挚的谢意。对于完成此稿给过我许多帮助的刘健屏社长、余慧洵主任并致崇高的敬意。 此稿曾请新疆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专家纪大椿先生审阅。新疆教育科研所资深研究员陈声远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周泓博士,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王彦华研究员,齐齐哈尔市军分区军志办主任张颖上校,新疆人民出版社前副社长张卫新,新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干部许秉枢,新疆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金正恒,对写作此书都给过热情的帮助。在此,谨致最深挚的谢忱。 由于资料欠缺,口述材料与历史档案未及一一核对,难免有所见不实、所闻不确之处,殷切希望得到诸位专家和朋友的指正。 2013年2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