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益民编写的《古风犹存》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风犹存/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益民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古风犹存》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内容推荐 由陈益民编写的《古风犹存》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古风犹存》中的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目录 北平的风趣 胡同交响乐 北平的饽饽铺 豆汁摊 落子馆——北平社会写真 戏园掇拾 故都寒宵 逛厂甸 故都地摊巡礼 北平与骆驼 姑奶奶——关于北平的一点杂写 旧历新年天津的风俗 闲话天津的年俗 逛逛娘娘宫 天津人的家常饭 天津旧家庭中的普通习惯 天津市的梨园生活 科班的改良与童命 上海人的衣 上海人的食 看虹庙烧香 爆竹 开化底面面观 记海宁 酒 太湖 浣花溪 湖南杂忆 东北风土琐记 故乡的回忆 夜里的荒唐 社戏 北山与庙会 东山庙会 通州清明节的庙会 忆庙市 城隍的厄运与幸运——大水灾中的一段小记事 市声小品烂铜小贩 市声小品乐器脚商 市声小品卖榄人 幽默的叫卖声 北平婚嫁习俗之一斑 山东的婚俗 胜芳的婚姻与教育 云南省猡猡族的婚姻(节选) 农村妇女的创作——“洼疙疸”与“墓生” 我们为什么将米抛在新郎新妇身上呢 婚礼旧俗的考证——撒米与传袋等问题 旧式家庭下我的订婚始末记 旧式家庭下的儿媳妇生活 关于直豫山陕等处妇女实情的报告 蒙化的火树节 山棵 西藏人之食品 过年 狮和龙 祭灶关 台湾人过年 中秋夜话(节选) 放河灯 龙灯马灯 祈雨 赌 马将与骨牌 “赌”教育 瞎子算命 论大出丧 试读章节 在天津很难使人注意节季的变迁,顶多不过棉衣易夹衣,夹衣又易单衫而已;而在北平却不然,北平的胡同是十足的表现着春夏秋冬的不同,一到春天,胡同里最易起小旋风,薄薄的一片土卷着柳絮,非常的富有诗意。下起小雨来,胡同内就不易走人,没有事最好不出门,打几个子儿的烧酒,买一包落花生一吃,坐在家里听门口卖青菜萝卜的吆喝,是另有一种风趣的。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就有卖青杏的,卖樱桃桑葚的,还有卖各种花的,尤其是落过雨之后,花儿更显着鲜艳,再加上卖花的富有艺术味的嗓子,颤颤的一声:“买架竹桃来,石榴花来!”真令人想起放翁的名句:“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到夏天,人们热得四体流汗的时候,正午却有小孩子卖冰核(音胡)的,挑着两块冰,一边喊:“冰核来,冰核来!”一边却飞也似的跑出胡同那头去了,因为卖冰非跑不可,如果像卖花的那样文绉绉的,卖不了几个主顾,冰也就融化完了。这也是一种趣味化的买卖,因为卖冰既赚不了多少钱,而在夏天正午的时候,还要担着冰快跑,在我们看来当然是很受罪的,然而小孩子们却以为跑跑玩玩是够趣味的。 秋天一来,更易落雨,落过几场雨之后,树上的叶子几乎就像随着雨也落完了,憔悴的黄叶零乱的在胡同内滚来滚去,假若有诗人要想“独寻黄叶路”的话,不必到什么郊野的地方去,在北平的胡同内就可以有这种风趣了。黄叶飒飒的一声,跟着卖玉米花,凉炒豆的就来了,还有卖新落花生的,这几种卖东西的声音,无异就是告诉人“预备棉袍子吧”。果然秋天没有多少时候就过去了。我记得仿佛是鲁迅先生说过,北平没有春秋,颇有点道理,假若冬天一延长,夏天一提早,把这春天却无形之中越过去了;冬天提早,夏天延长,秋天也就很短了。虽然是这样,然而北平的卖东西的,对于季候,是一点也错不了的。 北平的冬天更能令人领略出一种特殊的况味。现在差不多的人家大概都装上洋炉子了,在从前却没有,都是小白炉子,如果在彤云欲雪的黄昏,屋中不必点灯,小白炉子内的煤球红红的,可以照见人的须眉,屋内充满了淡红色的光,薄薄的窗纸“席席飒飒”的一响,跟着就是风门子被风吹开,“啷”的一声,又关上了。这种特殊的风趣在当时多不注意,而我们几个朋友却正在围着炉子烤手,有的手里抱着茶壶:作诗,大概谁也没有那种闲散的心情,下一盘围棋,倒可以使人忘了冷,再不然早早的钻进大棉被里去,躺着看书,躺着吸纸烟,这时不晓得外面是否落了雪,也更不注意外面的风,然而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却被风吹来一声“萝一卜来一赛梨”的尖厉的调儿,有时还会同火车的哨子成一个合奏调。这时我们躺在被窝里的心情,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怅惘吧,谈不到;悲哀吧,更不是;喜悦吧,绝没有一点,只是心里空空的,觉得有点迷惘,大概这种情绪是在喜怒哀惧爱恶欲的七情之外的,所以没有法子可以形容当时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再其次的就是我领略出北平胡同的不规则的美,比如一个大红门楼旁边,就许有一个小黑门,小黑门里就许有两棵大枣树,而胡同又都是弯弯曲曲的,比如说狗尾巴胡同,真的弯的像一条狗尾巴,铁狮子胡同,虽然没有铁狮子,然而却有一对石狮子。北平胡同的名字,大概都是名副其实的,而天津却不然,无论大小的里,不以德名,就以义名,比如说崇德里,而这里面的人,未必就真崇德。房子都是一样的形式,排得密密的像鸽子笼,令人见了,便有一种不快之感。P2-4 序言 悲凉时代的芒花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学东渐,让人们有了新思维和新眼界。而一批既具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深受西学熏陶的文化名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用多彩的笔触写就了无数的传世经典。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沈从文……无数散文大家,就像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为时人赞叹,为后世仰止。虽说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思想、立场和观点,但他们在现代散文创作上的贡献,终究是不会轻易淡出世人的视野。 本丛书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总的格调是沉重的,悲凉的主题占据主流,即使间或夹杂幽默闲情一类的文字,也仍不脱对人世嘲讽的风格。阳光灿烂的日子荡起双桨感受迎面吹来和煦的风,类似这样明快而充满幸福感的文字,我们从当时的散文中是难以看到的。而这正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文章表达着作者的心声,折射出他们对人世的切肤感受。刺世的芒花不必带有牡丹的娇艳,它只向世界透着冷峻与悲悯。回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一个动荡变乱的时代?从北洋军阀的横行,到国民政府武力“统一”后的动荡,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最后又是一场刀光剑影的内战,可以说,三十年间国家未曾有过安定的日子,社会黑暗,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真所谓“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无边的苦难弥漫人间,身处这样穷困、无望的国度,作家们又有谁能作出莺歌燕舞式的文章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就让今天的我们,面对这记录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国事、家事和人事的文字,去感悟我们深爱着的祖国,曾经走过怎样的岁月,又该走向何方。 陈益民 2011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