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分类
作者 冯德才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所有的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很大程度就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本书由冯德才主编。

内容推荐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教育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吼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不明白,零吼叫,才能养出百分百优秀的好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由冯德才主编。

目录

第一章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方法1: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

 方法2:对孩子吼叫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方法3: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方法4:父母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别对孩子恶言恶语

 方法5: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

 方法6:这些字眼轻易不要对孩子说

 方法7:对待爱顶嘴的孩子要说服而不是压服

 方法8:别逼孩子,过高的期望不见得是好事

 方法9:孩子不需要没有尊重的爱

 方法10:不妨对孩子示弱

 方法11:当孩子被人欺负时父母怎么办

 方法12:自己的孩子不要给别人带

 方法13: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情绪

第二章 对孩子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方法14:不要苛求孩子做到完美

 方法15:包容孩子的错误

 方法16:别让孩子放任自流

 方法17:别让关爱变为溺爱

 方法18: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方法19: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方法20:父母应该丢掉虚荣心

 方法21:千万不要与孩子较劲

 方法22:学会欣赏你的孩子

 方法23:不要对孩子抱有成见

 方法24:与孩子分享快乐

 方法25: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

第三章 这样做父母,孩子最喜欢

 方法26:放下做家长的架子

 方法27:自己做错时要敢于向孩子道歉

 方法28:不要不在乎孩子的爱

 方法29:试着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方法30: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方法31:肯定孩子的进步

 方法32:教孩子学会珍惜时间

 方法33:承诺孩子的一定要兑现

 方法34:不要为孩子承担过失

 方法35:小心你的内疚悔恨心理被孩子利用

 方法36: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

 方法37:让孩子带着秘密成长

 方法38: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四章 品格决定孩子的未来

 方法39: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方法40:培养孩子有责任心、敢作敢当的素质

 方法41: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方法42:培养孩子敢于冒险的勇气

 方法43:教孩子分清是非善恶

 方法44: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方法45:教孩子懂得自尊自爱

 方法46:让孩子学着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方法47: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方法48:帮助孩子实现一些最简单的“梦想”

 方法49: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方法50: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第五章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方法51:让孩子懂得基本的文明礼貌

 方法52: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方法53:让孩子懂得交友

 方法54: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方法55: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方法56:教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

 方法57:让孩子懂得拒绝

 方法58:教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方法59:让孩子学会赞美他人

 方法60:教孩子学会倾听

 方法61: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方法62:让孩子学会过集体生活

第六章 助孩子打开智慧之门

 方法63:不要打击孩子的想象力

 方法64: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

 方法65: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方法66:玩耍是打开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

 方法67: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68: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69:教孩子懂得积累

 方法70: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71:教孩子学会质疑和提问

 方法72: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方法73:帮助孩子摆脱思维定势

 方法74: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一切

 方法75: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第七章 如何引导孩子纠正缺点

 方法76: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方法77: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方法78:帮助孩子走出自闭心理

 方法79:帮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方法80:帮助孩子拆除自卑的炸弹

 方法81:如何教育爱发脾气的孩子

 方法82:孩子太过骄傲、目中无人怎么办

 方法83:帮助孩子摆脱脏话的“魔力”

 方法84:教孩子远离嫉妒

 方法85: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方法86:孩子太固执怎么办

 方法87:让孩子远离黄色污染

 方法88:孩子早恋该如何应对

第八章 好习惯,好孩子

 方法89:教孩子凡事从小事做起

 方法90: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91: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

 方法92: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方法93:教孩子有计划的做事

 方法94: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方法95:鼓励孩子勇敢参与竞争

 方法96:让孩子学会守时

 方法97: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方法98: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试读章节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把娃害!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广为流传的一条法则。直到现在,有很多父母仍旧把其当做教育孩子的法宝。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要知道,在孩子心目中最具信服力的家长,并不是那些动辄打骂者——你可以用拳头胁迫他们点头,但却永远无法使他们的心灵为之洞开。你打得越狠、骂得越难听,他们的心门也关得越严,越不信服你,越会反抗顶撞你。只有那些真正讲道理,肯包容的家长才会使孩子信任并且佩服,以己为傲,才会从心底里听从你的话,诚心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教育。

恐惧是最容易把人摧毁的,这是全世界心理学家的共识。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父母能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量直面错误,有胆量改正,有胆量尝试新事物。而所谓的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他断言:“打骂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打骂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出现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2006年,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不满父亲的打骂,用老鼠药毒死了父亲。这名高中生从小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尽管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写得一手好字,但仍逃脱不了父亲三天两头的毒打。一次,他因期中考试未取得父亲规定的成绩,而被父亲用钢条毒打了1个多小时,拇指粗的钢条都被打弯。但第二天早晨,父亲还余怒未消,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菜刀对正在吃早饭的儿子咆哮:“若再拿那么差的成绩单见我,我就杀了你!”17岁的儿子被吓得抓起书包跑出了家门。这一次他从灵魂深处感到了恐惧,并且想到了报复。当天,他就买了一瓶老鼠药藏在床下,想要“警告”一下父亲。正当他犹豫不决该不该实行自己的报复计划时,又一次毒打使他下定了决心。一天晚上,他早早回到家里,为父母做好了饭菜,可父亲只吃了几口就被药倒在饭桌上,母亲也昏迷不醒……最后,母亲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而父亲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儿子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多么惨痛的经历!多么惨痛的教训!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打骂,打骂或许能够纠正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听话顺从,但却是以摧毁孩子的灵魂,破坏他的自信为代价的,这不是教育,而是摧残。

再来看一则事例,《青岛日报》曾经刊登过一位成绩被“打”好的孩子的信。原文如下:

我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学生,虽在十几年求学生涯中一直是拔尖的学生,却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上小学时,父母就规定我的名次不能低于前五名,否则就要挨打。有一次,我考了第八名,回到家里,妈妈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把掌。那天挨的巴掌我至今还记得,想起来就心痛。我是在棍棒下长大的孩子,棍棒下的孩子确实也会有好的成绩,我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我不能理解的是,考了第一名,父母也从来不会由衷地表扬我,总是给我泼冷水,为的是不让我骄傲。我不能次次考第一啊,结果考了第二还要挨打,一年四次考试起码挨三次打,还不算平时的小打。现在我已经上高二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父母几乎天天翻我的书包,说是怕我学坏。每次翻我书包时,我都有小偷在公安局被审查的感觉,可怕极了。

今天又和妈妈吵架了,原因很简单,她要求我先做物理作业,我先做了外语,结果妈妈一边打我的耳光,一边狠狠地骂我。我毕竟是一个17岁的姑娘了,就让她这么一边打一边骂,声音大得整栋楼都听得见。我只有保护我仅有的一点尊严,求她别再骂我了。她却说:“我养你十几年,给你吃给你穿还供你上学,骂你怎么都不行啊?!”妈妈是用皮带打我的,我的手和胳膊都被打肿了,脸上全是巴掌印,我实在忍无可忍最后抢下她的皮带,她又狠狠地踢了我一脚,说了句:“真后悔不该生你这个畜生!”就在她说这句话时,我仿佛突然听见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仅有的一点尊严也被她彻底剥夺了,我当时大声吼了起来:“对,我是畜生,不要你管我好吗?!”她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强烈地反抗她。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决定了:“我要退学!”我不能再让那可恶的成绩压死我,我即使能考上大学,我也不想考了,我要自谋生路。

也许我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我决不后悔,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争回做人最基本的尊严!……

读了这位女高中生的信后,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感到震撼。当她妈妈骂那句“畜生”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听见玻璃破碎的声音呢?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

最痛当是心碎时,当孩子反抗得最强烈的时候,也是心碎的时候。那些被打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等等。P2-4

序言

所有的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成就,做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实现,很大程度就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当然,即使子女已成人,也离不开家长的教导,因为家长毕竟比子女有着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在自己遭遇逆境或者碰到困难时,家长们的教导往往会起着醍醐灌顶的作用。

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呢?方法很多,但在目前的教育方法中,“吼叫”几乎是必备的因素。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不是要逼我发火!”、“是不是要打你,才肯学些啊!”、“我都给你说了多少次,怎么就是不改!”这些都是现实发生在每个孩子教育过程中父母的吼叫案例。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多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对孩子进行吼叫式教育。他断言:“吼叫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父母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吼叫的教育方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吼叫教育倒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所支配,那就是“不骂不成才”。有人在一所小学校里以“你的父母骂过你吗?”为题,请孩子们认真思考后举手表态,几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被父母吼叫过。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教育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吼叫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不明白,零吼叫,才能养出百分百优秀的好孩子!

这是因为,父母在大声吼叫的时候,往往展示的是一种尊严、威严,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味道,没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更没有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心的交流。而轻声细语地批评、嘱咐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了受尊重的位置上,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孩子当然容易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随之而产生的,是对父母由衷的爱。

本书主要通过丰富翔实的教育案例,讲述经过无数父母证实的教养方法,让曾经吼过孩子的父母明白并注意“单纯对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这一客观现实。指导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父母知道如果方式正确,得到的结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2: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