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浓浓的爱心。“炸药大王”诺贝尔对各种慈善事业和科学研究捐款十分慷慨,他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林巧稚医生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的病人;梁思成教授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但当日本即将遭到轰炸时,他把做好标记的地图交给盟军,希望保护日本的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被誉为“古都恩人”。
余耀东主编的《科学家的故事》带您走近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您了解科学家成功背后的奥秘,学习他们勤勉刻苦的求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不畏权势的优秀品质。
科学家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科学家的故事》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家的故事》由余耀东主编。
张衡的故事
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张衡出生于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石桥镇(今河南南阳县城北)。少年时期,由于父亲早逝,他家里非常的贫穷。贫穷的生活并没有影响他求知的欲望,反而促使他更加刻苦地学习。
张衡十多岁时,就读了许多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很有名望。一天,一个地方官来找张衡,对他说:“我看你才学出众,想推荐你去做‘孝廉博士子弟’,你看怎么样?”十七岁的张衡拒绝了地方官的推荐。他想:我不能一辈子待在家乡,读那些古文经传,更不能只想着升官发财,我必须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于是,他整理好行装,毅然离开家乡,游览名都大城,四处访师求学。
公元119年2月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酷热难当,电闪雷鸣,不大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道道耀眼的闪光,并且伴有隆隆的响声。接着,大地开始摇晃起来,天旋地转,山崩地裂,有的地方地涌洪水,有的地方房屋倒塌,压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这是当年发生的第一次大地震,京师洛阳和其他四十二个郡国地区,都遭受到了地震的袭击。这年冬天,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地震,地震范围波及八个郡国。
张衡亲眼看到了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于是下定决心研究地震。他认为地震是可以认识可以预测的自然现象,下决心要制造出一种能够用来观测地震的仪器,以预防地震,解除人民的痛苦。
经过六年的刻苦钻研,这位五十五岁的科学家终于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有八尺长,形状像个酒坛子,其表面装饰着各种各样的篆文,还有山、龟、鸟兽等纹饰。顶上有凸起的盖子,周围铸有八个龙头,分别按照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排列。每一个龙嘴里都衔着一粒小铜球,地上蹲着八个铜蛤蟆,昂着头,张着大嘴巴对准龙嘴。仪器内部中间设有都柱(即中枢机械),柱的外边通着八条道,每条道上都有发动机关。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传来了地震的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吐出铜球,落在铜蛤蟆的嘴里,并发出声音。看守的人听到响声,跑去一看,立刻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公元138年3月1日,张衡当时正在喝酒,地动仪上头朝西那条龙嘴里的铜球突然“当啷”一声,落了下来。然而洛阳城却十分平静,丝毫没有地震的感觉,连张衡酒杯里的酒都纹丝没动。
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攻击张衡的好时机,于是他们造谣说地动仪根本不准,张衡是个骗子。可是张衡却信心十足地说:“咱们等事实说话吧。”过了几天,果然有驿官从千里之外的陇西赶到京城,报告说临洮地区发生了地震,这正是张衡的地动仪指示的方向。在铁的事实面前,那些攻击张衡的人哑口无言,都彻底服了!
公元139年,这位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洛阳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P1-3
科学家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人类揭开了大自然的神秘面纱;他们进行各种发明创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科学家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布鲁诺坚持真理,反对“地心说”,受到宗教法庭的迫害,最终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为科学献出了生命;富兰克林为了了解雷电的奥秘,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把雷电从空中引到地上;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不惧威胁和各种阻挠,回到新中国,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在科学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勇往直前,顽强执著的精神。法拉第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书,从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成为大科学家,在化学、电磁学等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做灯丝,爱迪生试验了六千多种不同的材料,最终取得了成功;居里夫妇用了四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提取,终于从几十吨矿石残渣中得到了0.1克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学道路;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几年如一日,在不足六平方米的斗室里不停钻研,光是计算用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在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浓浓的爱心。“炸药大王”诺贝尔对各种慈善事业和科学研究捐款十分慷慨,他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林巧稚医生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的病人;梁思成教授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但当日本即将遭到轰炸时,他把做好标记的地图交给盟军,希望保护日本的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被誉为“古都恩人”。
《科学家的故事》带您走近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您了解科学家成功背后的奥秘,学习他们勤勉刻苦的求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不畏权势的优秀品质。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