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里一傩神”并非传说
闻着淡淡的檀木香火味,踏着古代文明传承的简单三拍子、四拍子的锣鼓声,我走进一片片村庄,在檀木香火的引导下寻找那一座座古老而神奇的傩神庙。
香樟,古庙,是美丽富饶的萍乡农村两个不可缺的象征。藉以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古至今一直相信这二者缺一不可,缺了就不像个有模有样的村子;缺了就少了幽静典雅古色古香的味道;缺了就没了村子的灵魂和主心骨;缺了就不会是个能发财、旺子孙、出人才的风水宝地。
有村必有樟:每个村子每个大屋场,必有一株或多株立如华盖、粗壮遒劲、郁郁苍苍的为村民们遮天蔽日,保风水、护水土,默默奉献一生的大香樟树。我的老家硖石村,20世纪50年代初是个五六百人的小村庄,也有十多株大香樟,尤以肖家屋场那株千年老樟为冠。读小学三年级时我们班去老香樟树下玩,上去12个学生手牵手才把大香樟抱上一圈,老师说它罩着的土地不少于十亩。
有村必有庙:傩神庙、福主庙、土地庙、龙王庙、观音寺……从前的村子里,有多得令你咋舌的庙宇寺院;有令你想象不到的众多的民间神;有令你备感神秘的民间信仰文化。
在这些信仰中,道教创立于东汉;佛教从西汉末东汉初开始正式传人中国。至于福主、二王、牛王、关公、包公等众多的民间信仰神,被民间立为神的时间更在后了。
这其中唯有傩,它源自于远古,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盛行于西周,据史书记载,3000年前的周代,宫廷隆重举行“国傩”,为壮军威,全国上下吼声震天。2500多年前的春秋期间,乡间早已盛行“乡人傩”,《论语·乡党》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之句,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孔子听到大门外乡民的鼓乐声,知是‘乡人傩’即到,速换上朝服,拱手站在门前大堂东面的石级上,迎接‘乡人傩’到来”。
傩庙多是萍乡傩文化的特色。明清时期的萍乡,傩庙遍布,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有趣的是,佛教称寺、庵,道教称庙、观。傩却不理那一套,它的冠名很杂,萍乡的傩神住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称庙,如傩神庙、将军庙等,这是萍乡傩命名的主流;一类称祠,如遵宣一祠、二祠、三祠等;一类称庵,如德化庵、福崇庵、福回庵等。
在明清时期,“民间傩”信仰风俗达到了顶峰,清朝期间萍乡境内共建大小傩神庙近200座。虽然“破四旧”侥幸遗存的古傩庙仅剩下20余座,经1984年以来的重建修复,现有傩神庙已达90余座。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萍乡市现有三县二区,傩神庙分布却很不均匀,如莲花县到目前尚未找到一座以傩命名的庙,好些群众甚至不晓得傩是什么。这其中奥妙在莲花县从前属吉安地区管辖,1984年才划属萍乡,其民风民俗与吉安相近,尤其表现在傩民俗上,没有经过明清时期萍乡傩大发展的机遇,在其境内找不到傩神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湘东区有10个乡、镇,我这次去了8个。据说此8个乡、镇范围内在清末民初原有傩神庙60余座,我见到已经重修、恢复香火的傩神庙现有36座。湘东区面积仅853.4平方公里,按从前的60余座傩神庙计算,正在“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范畴之内了,可见萍乡傩从前的“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我前后10次去芦溪镇南坑镇下村庄调查,得知南坑范围内在清末民初原有傩神庙20座,见到已重建并恢复香火的有15座。从乡镇现有傩神庙数量看,南坑镇暂占全市第一,估计也是目前全国的第一。南坑镇是个半山半丘陵区,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25500亩,人口也只有4万。就按南坑镇现有傩神庙15座计算,也是“十里一傩庙”之内。
萍乡傩有独特的文化特色。首先是萍乡傩神庙不上山:傩神庙,藏匿在村庄之中。傩神不姓佛,也不姓道,而单姓傩。它不像佛教和道教,佛教那闻名国内外的杨歧普通寺建在深山老林里,三国时期葛玄在萍乡武功山修道,把顶庵、中庵和脚庵全建在高山密林之中。傩神不去那些偏远寂静的山林,它扎根于民众,是乡民的朋友和保护神,在村庄之中与乡民毗邻而居,与村子里一代又一代的乡民们永远保持着亲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厚感情。
再是它的完整性:完整性是从前萍乡人做事的风格,好胜心强的萍乡人做什么事都要求完整、完美。在农业方面表现突出的有:犁田耙田要三犁四耙,做到田平如镜;插秧要横直交叉画架子,秧苗要插在画好的十字中心,我去过南方除台湾外的所有省份考察过水稻,还只见到萍乡这么执着;表现在食品方面最突出的是花果,花果也是果脯中的一类,原料是柚子皮、萝卜、莲藕等,要求完整、完美的萍乡人独具匠心,将其雕成各种优美形状的花果,成为全国一绝。而在住房方面,从前的萍乡农村,建栋房屋必须还另配有炊屋、火炉屋、厕屋、猪栏屋、鸡舍鸭舍、放农具杂物的杂间屋、养牛的牛栏屋。
萍乡人也将追求完整、完美表现在对傩的信仰上,信仰傩神即必须让神有个固定住所而花钱建座庙,有了庙还得有正殿、厢房、雨亭、戏台、酒楼、办公房、仓库、炊房、厕间,杂屋,守庙人住房,守庙人解决生活的庙田。总之是一应俱全。从前的傩神庙是这样,现在的傩神庙仍传承了这个特色,其建筑可谓宏伟壮观。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