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焦裕禄的生前身后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董来柱//朱恩鹏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来柱、朱恩鹏所著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焦裕禄的生前身后事》是一部生动记述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及其深远影响,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描写了焦裕禄生前的感人事迹以及焦裕禄逝世以后,他的家人、在他影响下的兰考人民和广大基层干部继承焦裕禄遗志,继续艰苦奋斗,改变兰考面貌的事迹。同时以大量罕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描写了他的家庭、婚姻以及同家人、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把一个曾经被政治符号化的人物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内容推荐

董来柱、朱恩鹏所著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焦裕禄的生前身后事》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生动描写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以大量罕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描写了他的家庭、婚姻以及同家人、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把一个曾经被政治符号化的人物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对同类题材作品的新的突破。在描写焦裕禄事迹的同时,还生动讲述了焦裕禄精神对后人的巨大影响,对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目录

引子

一 他从这里出生

二 辍学之后

三 落入虎口

四 参加革命

五 当上副区长以后

六 支援工业建设

七 大连实习

八 回到洛阳

九 重返尉氏支援农业

十 临危受命奔赴兰考

十一 治水的故事

十二 孩子得救了

十三 他是怎样管教子女的

十四 送温暖

十五 一两粮票的故事

十六 回乡探亲

十七 焦守凤报考职员的时候

十八 与病魔作斗争

十九 对女儿说的话

二十 他没有死

二十一 登上天安门城楼

二十二 来兰考的红卫兵

二十三 哥哥妹妹都参了军

二十四 大姐的榜样

二十五 哥哥妹妹的婚事

二十六 守军也参军了

二十七 跃进长大了

二十八 小弟弟个子最高

二十九 焦守风的家事

三十 被记者采访的焦守云

三十一 观后感

三十二 “大蒜”书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他从这里出生

山东省博山城外东南的崮山脚下有个小村,名叫北崮山村。这个村土质薄,乱石多,山顶光秃秃的,树木稀少,一眼望去,从村这头儿到村那头儿,从山坡到山脚,农户们大都住着山洞或茅屋。院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起来的,屋顶是用杂乱的玉米秆和麦秸铺盖后,再压上石板。

北崮山村有个叫肖富堂的富户。肖家院落可大得多了,住的是砖瓦房。家中可以说是骡马成群、猪羊满圈,还雇有长工、短工。

谁也不会想到,20世纪的20年代,就是在这个小山村,竟出了一位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

1922年8月16日的午夜,大部分人家都已入睡,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忽然远处传来了一阵狗叫声,顺声音只见一个中年汉子提着灯笼,一个小脚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跟着走进了一家农院。

院子很小,几棵小树被风吹得哗哗响,粪坑里的沼气在不停地散发着,臭气扑鼻,可谁也不在乎,因为就是靠它种麦子的呀。靠东墙那儿堆了一小堆柴,这是做饭用的。

破茅屋里传出了女人的呻吟声。这座草屋一共三间,坐北朝南。东边是内堂,一个炕就占去了大半间,西边屋里放了些杂乱的东西,中间算是客室吧,还支了一口锅。中年汉子走进屋,对请来的老太太说:“三婶,您老先喝口茶吧!”

“都啥时候了,还喝茶哩!赶快烧水。”老太太说着一拐一拐地进了里屋。

火燃着了,火光照在中年汉子的脸上。还不到40岁他就满脸皱纹,头上长出了不少白发。他叫焦方田,是个地地道道、老老实实的农民。望着跳动的火苗,他心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出生是喜还是忧,料不到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只好走一步说一步了。

水烧开了,里屋传出了哇哇的哭声。三婶从里屋探出头来对焦方田喊着:“生了,生了,是个男孩!”

焦方田抬起头,咧了咧嘴,算是笑吧。他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说:“谢谢,谢谢!”

三婶说:“这孩子一落地就干干净净的,长得多好,将来一准儿有出息。方田啊,给他起个好名字吧。”

焦方田可是作够了养活孩子的难。如今大的才三岁,又多了这么一口子,得吃得穿呀。他忘不了孩子饿时哭得大人心烦意乱的情景,忘不了孩子病时女人抱着孩子流泪的神情。但人们总还是要传宗接代的。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还是有人好。他也像常人一样盼望着时来运转,梦想着能得儿孙的济,享儿孙的福,也就早想出了个名字,对三婶说:“叫裕禄吧。”

“好,好。这个名字好,将来你会大福大贵的。”三婶赞不绝口。

焦方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似乎把一切困难全忘了。

借三婶吉言,焦方田两口子把裕禄视为珍宝,处处呵护着他。每逢下地干活他们总是给大儿子交代了又交代,让他照顾好弟弟。儿时的焦.裕禄天真活泼,脾气可比哥哥犟得多。五岁那年,他跟着哥哥在一起玩,见树上有个鸟窝,对哥哥说:“咱上去掏鸟蛋吧,煮熟了可好吃了。”哥哥说:“树这么高咋上去呀?”焦裕禄说:“爬上去呀!”

“这我可不敢爬,爹娘要是知道了,会打我屁股的。”

“我上去,你可不要跟咱爹咱娘说。”

“不,还是我上吧。”说罢就往树上爬,但刚爬到半树腰身上没劲了,不得不下来。

“看我的。”小裕禄像只小猴子似的很快爬了上去。算他运气好,还真掏了4个鸟蛋。

这时,焦裕禄的爷爷来了。哥哥喊道:“快下来,爷爷来了。”

焦裕禄听说爷爷来了,把鸟蛋放在嘴里,急急忙忙从树上下来。裤子磨烂了,大腿上磨破了皮,血渗了出来。

爷爷见状,又气又心疼,狠狠训了焦裕禄一顿。可焦裕禄一声气也没吭。爷爷问道:“我说的都记住了?”

焦裕禄只是点了点头。

“怎么不说话,是吓着了吧?”爷爷追问着。

焦裕禄从嘴里吐出那4个鸟蛋,两只手捧着送到爷爷跟前:“爷爷,您把它吃了吧。”

爷爷把小裕禄抱在怀里,泪水滴在了裕禄的小脸上。

焦裕禄九岁那年,爷爷对焦方田说:“咱辈辈瞪眼瞎呀,裕禄都恁大了,我看他是个读书的料,送他上学吧。”

焦方田低头不语,心里想,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哪来的钱呀?

爷爷似乎看出了焦方田的心事,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钱:“这是我攒的一点钱,拿去吧。”

P8-11

序言

春风送暖,草长莺飞,兰考大地生机盎然,满眼尽是新绿。在这香飘田野的季节里,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于3月17日至18日来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7日上午10时许,他一下飞机就直奔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这是他时隔五年之后又一次来到这里。在参观纪念馆时,总书记说,再次踏上兰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他看了焦裕禄亲自制定的《干部十不准》后,感慨地说,“十不准”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就拿“看白戏”这条说,除了规定一律不准送戏票之外,还强调不能把前十排的票光卖给机关和干部,这就教育领导干部如何针对身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具体举措。

参观之后,习近平动情地说,五年前我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事迹展,今天来再次深受感动。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在这里,总书记向我们指明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对有些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焦裕禄精神好是好,就是现在不那么管用了”的说法是个有力的回应。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什么?弘扬什么?总书记进行了精准的概括: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上述四点,“情怀、作风、精神、情操”是对焦裕禄精神更为精辟的概括。我们大家都知道,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来兰考时,曾对焦裕禄精神作过科学而精辟的概括,他讲了五点:第一,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第二,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第三,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四,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第五,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习近平指出,第一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第二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第三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第四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第五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习总书记这次来讲的焦裕禄精神的四个方面,同上次讲的五种精神,本质是一样的,这次讲得更为形象和具体,更能人脑入身人心。比如情怀二字,讲的是心境、心情,也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强调的是首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一颗心。

对于焦裕禄精神怎样学习、怎样弘扬的问题,总书记作出了明确指示:“深学、细照、笃行。”深学,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没有触及灵魂。学习要同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相互融通中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改进作风的重点。细照,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笃行,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总书记深刻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17日15时,习近平走进阳光大厦一楼大厅,向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问好,先后来到地税局、财政局等服务窗口,了解工作流程。习近平说,便民服务平台建得好不好,关键看服务实效,服务实效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内在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没有条件也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他指着墙上张贴的“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还没上班,谁叫你来这么早”等“服务忌语”说,跟群众没有感情才会出现这样的忌语,如果把群众看成我们的父母,看成我们的兄弟姐妹,那态度肯定就会不一样。他特别指出,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单位都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不顾奔波劳顿,先后走进东坝头乡张庄村村委会办公室、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学楼1号教室,和兰考乡村部分基层干部、普通共产党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长时间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两场座谈会的会场都布置得简单朴素,没有鲜花,没有横幅,这也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的。大家可能想习近平住的地方一定是很豪华的,其实不然,他就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按照他的要求,房间没有作任何改造和装修,不放鲜花,不摆水果,和其他宿舍没什么不一样的。他吃的是普通饭菜,临行前还专门委托工作人员按照学院的规定标准,交了两天共160元钱的伙食费。由此可见,习总书记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方面给我们带了个好头。

18日上午,总书记参加了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在会上,他多次提到,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多次强调,有规定就要执行,否则规定就成了“稻草人”。

笔者认为下面这几句话更为重要,一个是总书记的提醒——和过去艰苦时代比一比,看一看,要有感恩知足之心,二是总书记的告诫——奢靡享乐是无底洞,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把得严才能防微杜渐;三是总书记的嘱托——兰考是焦裕禄战斗过的地方,在秉承焦裕禄精神、弘扬党的作风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希望继续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中起好带头作用。

17日傍晚,太阳快落的时候,习总书记来到东坝头,走进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并逐字阅读了碑文。他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滔滔河水,不时向有关人员询问黄河的防汛状况。

我们知道,作为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可以说是日理万机,选择一个县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说明中央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视,表明扫除“四风”、端正党风的决心。那么为什么把兰考县作为联系点呢?习总书记说,选择兰考作为我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是因为这里有焦裕禄精神。我们就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出门就看得见焦裕禄当年种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习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查摆和切实解决我们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能够进一步促使党员干部像焦裕禄那样,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习近平说,这次我专程到兰考来,就是想请大家谈一谈,怎么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怎么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搞得更好,怎么更好地转变风气、转变作风,使之更加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谈起学习焦裕禄精神,说到动情处,总书记不由得深情吟读起自己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0年7月15日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读了总书记这篇深情感怀、直抒胸臆、宣示理想之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多年来宣传焦裕禄事迹、研究焦裕禄精神的我,应当坚决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进一步做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遂将多年积累的资料,昼夜进行整理,写成这本书,谨以此书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

读词泪似雨浇,

思君澎湃心潮。

昼夜整理书稿,

追思书记情操。

董来柱

2014年4月

后记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兰考人,初中时期,曾两次见过焦裕禄;高中时期,参加过焦裕禄的葬礼。由于是兰考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所关注。1968年入伍后,入了党,提了干,并就读于国防大学,取得了更高的学历。1989年底作为处级干部转业到兰考县委宣传部工作,正赶上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高潮时期,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1990年初,我被派到山东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等单位作了4场焦裕禄事迹报告,后又到一些驻军和地方单位作巡回演讲20多场,每一次的演讲都使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每一次的演讲都让自己心灵震动和激荡,强烈的使命感促使自己去掌握更多的焦裕禄的事迹,去鼓舞人。

1990年至1991年我又参与了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在兰考的拍摄协助工作。长期在宣传部门的工作使我有机会了解并掌握了有关焦裕禄生平事迹的大量素材,曾与杜玉彬等同志合作编写了《焦裕禄的故事》这本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我参加过多次各级别的焦裕禄精神理论研讨会,撰写发表论文6篇。2009年应邀编撰了《弘扬焦裕禄精神论文集》。理论上的提高,使我对焦裕禄这个典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兰考调研,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焦裕禄精神作了全面、科学、精辟的概括。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启发,引发了又一次创作冲动,想写出一本别开生面的介绍焦裕禄同志的书。为此和朱恩鹏同志共同采访了部分与焦裕禄一起工作过相处过的老同志,采访了焦裕禄工作过的单位,采访了焦裕禄的子女,参考了大量有关焦裕禄的资料,力图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焦裕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焦裕禄,一个勇敢智慧的焦裕禄,一个风趣幽默的焦裕禄。

2014年3月17日至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对弘扬焦裕禄精神提出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焦裕禄事迹,全国各地又一次掀起了学习焦裕禄事迹、做人民好公仆的热潮。  经过一个月认真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原稿进行了补充整理,本书讲述了一些焦裕禄同志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广大读者共飨。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上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听取并采纳了他们的不少建议,同时也参考了已出版的有关焦裕禄书籍中的部分内容。

出版过程中,河南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宋应离教授、袁喜生编审、刘小敏编审、薛巧玲主任、卢志宇编辑对本书的成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董来柱朱恩鹏

2014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