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是美国总统,更是口才专家。
美国总统是“领导者”,所谓领导者,是众人之首。口拙言呐的人,即使担任了领导职务,也大多不能胜任。反之,口才出众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实现自己成功的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如何说服他人和下属,如何通过批评或鼓励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在演讲谈话时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等等,都需要具有论辩的能力,领会杰出的口才艺术。
每个人都需要一副好口才,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领导能力锦上添花,就能够使自己的事业插上腾飞的双翼。生活呼唤口才,成功需要口才。要练好口才,就必须掌握口才技巧。本书就是为此而撰写的。该书既有经典的口才故事,又有科学的训练过程,能够带给读者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的便利。
本书精心挑选了13位美国总统——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林肯、柯立芝、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克林顿、小布什,把他们的口才故事加以条理化,总结出76招说话技巧。比如华盛顿的预设前提,引君入瓮、糊涂对奸猾,明话含暗意;亚当斯的勇于坚持,为良心鼓掌、冷静对待,以实对虚;杰斐逊的结交高尚人,学习大智慧、用事实说话,用诚心感人;林肯的绕个圈子,直话曲说、自我解嘲,化解尴尬等。美国总统的口才故事,不仅仅是给大家提供欣赏的经典,也是学习口才的教科书。
转化概念,以拙对诈
与林肯竞选总统的主要对手是道格拉斯,此人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道格拉斯立下战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竞选的条件都比林肯优越。众所周知,林肯出身贫苦家庭,从小就经历了人世的艰辛。
林肯参加总统竞选,在总统竞选的辩论会上,林肯和道格拉斯都会拿出看家本领,企图用唇舌将对方打倒在地。
一次,林肯与竞选对手道格拉斯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道格拉斯指控林肯说一套做一套,有两张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林肯回击道:“道格拉斯说我有两张脸,大家说说看,要是我还有另外一副面孔的话,我还会戴着现在这副难看的面孔来参加辩论吗?”
听众大笑,连道格拉斯本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林肯的相貌算不上英俊,他有时会拿自己的脸说事,以此应付对方的攻击和刁难。
林肯的政治对手攻击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这个评语是很不入耳的。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关系到这个政治家的道德和人格问题。
说清楚自己是不是“两面派”,这就要考验应变能力。林肯没有在“两面派”所涉及的道德内涵方面纠缠不休,而是引申开去,说到“两张脸孔”,这就将严肃的道德问题撇到了一边,换了一个日常生活方面的话题,使得辩论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这是因为,自己是不是“两面派”,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并且,即使自己说清楚了,对方会相信吗?听众会相信吗?因此,装装糊涂,换换话题,不失为聪明之举。
如果说林肯仅仅是为了活跃一下辩论现场的气氛,那么,他还算不上一个辩论高手。他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揭露政治对手的污蔑,用辩词来洗刷对方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
林肯通过引申,借题发挥,将听众的注意力引开,也使政治对手的污蔑之词不可能继续占领听众的大脑。
在上面的小故事中,林肯遭到对方的攻击,但他没有就事论事,纠缠在对方所指责的所谓“说一套做一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上,也就是说,林肯不是愤怒地质问对方,要对方拿出凭据来,而是借题发挥,巧妙地把将对方指责自己的“两面派”这一政治概念,换成“两张脸”这一生物学上的概念。
这样一来,林肯不再是对方指责的道德败坏的两面派了,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两张脸孔的“怪物”。林肯没有就此罢休,仍继续引申下去:既然自己有两张脸孔,而且有一张好看的,另一张则是不太好看的,那么,我肯定会“戴”着比较好看的那张“脸孔”参加辩论会,使自己的形象变得好一点。可是,现在他还“戴”着这副难看的面孔。由此推理,道格拉斯的指责是不真实的。
这个故事可以使你得到这样的启示:当你遇到很难辩解清楚的话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借题发挥,用戏谑的方式引申开去,以此来为自己解围。例如故事中所提出的“两面派”这一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并且可能越辩越不明白。遇到这种情况,采用借题发挥的说话技巧,就能够化繁为简,巧妙地把对方的污蔑和责难化为乌有。
是否熟练、巧妙地运用口才技巧,对于一位干大事的人来说,如同手足一样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手足,是难以办成一件事的,而一位干大事的人,缺乏必要的口才技巧,也不会办成大事。
如果一个人仅有伶牙俐齿,还不能足以打倒对手,因为,你的对手也许精心研究了口才技巧,善于看出你话语中的破绽,只用寥寥数语,就能将你驳倒。所以,你必须学会这方面的技巧,及时应对,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人认为,辩论就是刀光剑影、唇枪舌剑,辩论现场充满硝烟,其实真正成功的辩论,应该使对手心服口服。根据对手的话语加以引申,然后巧妙转移,常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林肯灵活应对,技巧娴熟,就连政治对手都被他的幽默话语说“笑”了,可见,林肯的口才魅力之大。
反客为主,化弱为强
拥有优越条件的道格拉斯,从心里轻视林肯,嘲笑林肯的相貌丑陋,出身低贱。他甚至充满“自信”地宣称:总统非他莫属,林肯绝不是他的对手。道格拉斯的做派颇有贵族气:他到各地进行竞选演说,每到一处,都要鸣炮28响。而林肯到各地去演说,却乘坐一辆破旧的马车,显得很寒酸。
在一次竞选演说中,当道格拉斯照例讽刺林肯相貌丑陋、过于寒酸时,林肯面对选民,回答道:
的确,我相貌丑陋,不如道格拉斯那般英俊,道格拉斯先生出身名门,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他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绅士。而我呢,贫穷得一无所有……
我想,从小就衣食无忧的道格拉斯先生,大概不知道什么叫人世间的艰辛。他锦衣玉食,未必了解人民的冷暖疾苦,他高高在上,未必知晓我们这些下层人民之间那种情真意切的感情。
我的确长得丑,也很穷,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但这恰恰是我的优势所在。很难想像一个不知人民生活艰辛的人,能够成为总统,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这次总统大选揭晓后,林肯以获得绝对多数票压倒了道格拉斯,当选为美国总统。
在这个故事里,林肯选择了“反客为主”,有效地把“弱势转化为优势”。这种方法与对比的方法相比,从“面孔”上看颇为相似,但“性格、秉性”却大相迥异,就像一对双胞胎,除了面貌相似,别的方面却颇为不同。
这两种方法虽然都是以事实作为材料,并且,双方的“事实”也都是一正一反,但在技法上,还是有区别的。
对比的方法,双方都是平等的,一般不存在主次之分,而“反客为主”一般却是一主一客,“反客为主”是以“客体”反衬“主体”,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林肯以自己的“衣食简朴、行动亲民”为主体,以道格拉斯的“衣食华贵、行动贵族化”为客体,运用事实进行反衬,使自己的“衣食简朴、行动亲民”这一事实,显得更为突出。
此外,在这个小故事里,还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就是林肯除了运用事实进行反衬以外,还“运用”了“行动”。
这个“行动”就是林肯到各地去演说,却乘坐一辆破旧的马车,显得很寒酸。“行动”加“话语”,论辩的说服力就更强了。
常言道:“人贵直,文贵曲,”口才技巧作为一种文化,也讲究“曲径通幽”。过于直白的话语,除非在真情实感方面下工夫,否则,是很难打动人心的。
如果缺乏运用情感语言的功力,要想使自己的话具有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话,达到一定的目的,那就必须掌握一些口才技巧。林肯曾经在演说和论辩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不但刻苦练习,还对各类口才技巧进行钻研。中国有句俗话:“功到自然成,”林肯的口才经过锻炼,日趋炉火纯青了。
在这篇演说里,林肯反击政治对手道格拉斯,一连运用了三种手法。其一为“先扬后抑”;其二为“对比”;其三为“反衬”。
出身名门的道格拉斯,拥有万贯家私,又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战功。因此,无论社会地位,还是个人名望,或是他所拥有的财富,都比林肯具有绝对优势。但林肯并不因此而自卑,作为政治家,他看出自己的优势在人民中间。因为自己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呼声和要求,比起道格拉斯之辈更清楚。 当林肯看出自己的优势之后,便运用口才技巧,在竞选演说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先说“先扬后抑”:的确,我相貌丑陋,不如道格拉斯那般英俊,道格拉斯先生出身名门,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他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绅士——先“扬”,即“褒赞”。
我想,从小就衣食无忧的道格拉斯先生,大概不知道什么叫人世间的艰辛。他锦衣玉食,未必了解人民的冷暖疾苦;他高高在上,未必知晓我们这些下层人民之间那种情真意切的感情——后“抑”,即“贬低”。
其次说“对比”:道格拉斯那般英俊,出身名门,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他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绅士——道格拉斯的优势。我的确长得丑,也很穷,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林肯的劣势。
从小就衣食无忧的道格拉斯先生,大概不知道什么叫人世间的艰辛……很难想像一个不知人民生活之艰辛的人能够成为总统,而且能够有所作为——道格拉斯的劣势。
知晓我们这些下层人民之间那种情真意切的感情,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但这恰恰是我的优势所在——林肯的优势。
而道格拉斯的弱点,正是林肯的优点,贬低了道格拉斯,其实是突出自己的优势所在。
下面再说“反衬”:(道格拉斯)高高在上,但未必知晓我们这些下层人民之间那种情真意切的感情。我很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但这恰恰是我(林肯)的优势所在。(以道格拉斯富有和高高在上,“反衬”林肯的贫穷和平民身份)。
林肯通过一系列口才技巧的运用,层层剥茧,终于显露出问题的本质。于是,林肯下了结论:“但这恰恰是我的优势所在。”
林肯的这次成功演讲,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善于运用口才技巧。在运用口才技巧的同时,千万不可被“技巧”牵着鼻子走,为技巧而技巧,最终被技巧所误。
运用口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使说话、演说、辩论等获得较好的效果,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运用技巧必须为“主题”服务。
林肯运用一系列口才技巧,始终引导着听众的思路,并逐步将听众的思路引向演说的主题。这个主题,即是“自己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林肯的言外之意,是暗示自己可以领导国家和人民走向强盛、富裕。
这次大选揭晓后,林肯如愿以偿地当选了总统,这也意味着林肯的这篇演讲,得到了民众的赞同。
P72-79
美国总统是通过竞选产生的,只要能够登上总统宝座的人,无论是哪个,不能说都是口若悬河,但至少也是口齿伶俐——不会论辩恐怕不可能当上美国总统!
从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到现任总统,美国已经出现了43位总统,经历55届。美国总统的口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国总统作为竞选的产物,唇枪舌剑的辩论口才必不可少。在争夺总统宝座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厮杀中,他们或是主动进攻,或是积极退却,或是借势发挥,或是寻求共识,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论辩口才特征。
本书中,我们精心挑选了13位美国总统——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林肯、柯立芝、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克林顿、小布什,把他们的口才故事加以条理化,总结出76招说话技巧。比如华盛顿的预设前提,引君入瓮、糊涂对奸猾,明话含暗意;亚当斯的勇于坚持,为良心鼓掌、冷静对待,以实对虚;杰斐逊的结交高尚人,学习大智慧、用事实说话,用诚心感人;林肯的绕个圈子,直话曲说、自我解嘲,化解尴尬等。美国总统的口才故事,不仅仅是给大家提供欣赏的经典,也是学习口才的教科书。
美国总统是“领导者”,所谓领导者,是众人之首。口拙言呐的人,即使担任了领导职务,也大多不能胜任。反之,口才出众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实现自己成功的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如何说服他人和下属,如何通过批评或鼓励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在演讲谈话时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等等,都需要具有论辩的能力,领会杰出的口才艺术。
每个人都需要一副好口才,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领导能力锦上添花,就能够使自己的事业插上腾飞的双翼。生活呼唤口才,成功需要口才。要练好口才,就必须掌握口才技巧。这本《美国总统的76堂口才课》就是为此而撰写的。该书既有经典的口才故事,又有科学的训练过程,能够带给读者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