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书。它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纯人”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同时,在历史的叙述中还穿插回顾了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和适应的漫长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发掘自身潜力并努力探求与地球——人类这惟一家园和谐的最终方式。
作者在此书中贯穿了其惯有的行文风格,诙谐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识于无形,使人在轻松愉快之际不仅领略把握了人类厚重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且能在掩卷之际获得不少启发。
房龙对于世界地理的解读,不仅限于讨论地球的自然特征,他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试图寻找到人类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龙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假设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宽、1英尺厚(这要比实际上的人大一些),那么这些人(按最新统计资料,目前大约有20亿人)可以装满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大箱子。这确实令人难以相信,如果你怀疑这种说法,可以自己算一算,你就会发现我的计算是正确的。
假设这个箱子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处低矮的岩壁上,而后让一条被称作小精灵的德国种小猎犬轻轻碰一下这个箱子,箱子滚下石壁,一路上撞击着岩石、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不断传来轰隆声和开裂声,大木箱掉在河堤上,随后落入水中。
于是,一切声音都平静下来。渐渐地,人类被遗忘在死亡之箱中。
而大峡谷和以往的岁月一样,沐浴着风霜雨雪。
地球则在深邃的太空中,循着原来的轨道运行。
毗邻星球上的天文学家,竟不曾发现地球上这一事件。
一个世纪过去了,大木箱被茂密的草木覆盖上,成了一个小土丘。
这就是整个故事。
有一些读者也许不太爱听这个故事,他们不愿接受人类会有如此可悲的下场,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类的数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类的躯体是多么孤单无助。于是,这个故事就有了深远的意义。
在地球上,我们只不过是一群软弱且没有防卫能力的哺乳动物,从我们诞生在这个漫游在茫茫宇宙的行星上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注定用我们脆弱的身体去斗争,为生存而斗争,直到消失在冷漠宇宙的黑暗中,为了生存,我们只有坚持下去。
我们静静地旁观我们的祖先用后肢走路,尽管十分笨拙,却不再依赖树枝或手杖。
经过了几千世纪,人类成为每一块土地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而且现在又有可能把大气层和大海划入自己的财产。而地球上曾有的统治者中,有的以展品形式出现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的以皮毛、蛋和身上的肉来换取人类的欢心,或者为人类劳动;还有的在荒野中四处游荡,因为人类还不想占有它们的那块土地,至少现在还没有这种必要。所有的这一切竟然都是由数亿人实现的。看来,除了理智,人类还拥有比其他生灵更大更多的优势。
我也许有些言过其实,因为严格意义上的高级形式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他们便成了领袖,其他人如何不满,也只能服从。无论人们作出怎样的努力,在每个时代,真正的领袖都只能有一个。
人类前进的道路将通向何处?依过去4000年的经验,我们今后将获得不可限量的成就——除非我们自身的残忍将我们引离正常的发展道路。事实上,这种本性使我们残酷地对待同类,而我们从不曾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过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
人支配着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一旦发现任何未被控制的地方,人就会用他机灵的大脑去谋划它,用先进的武器去占有它。
人类的家园是美好的。它赐予我们丰富的食物;岩石、泥土和森林向人类提供了建筑材料;牧场上的羊群、亚麻和中国桑蚕为人类提供了遮蔽身体的原料,挡住了冬季的寒冷和夏日的曝晒。地球就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它如此慷慨,每个人只需稍作投入就可获得丰富的回报。
地球给予我们恩惠,从不吝啬。它只要求我们适应它的规律,这些规律既是公正的,又是不讲情面的。
在只能承受10万人的地方生活100万人,就会造成拥挤、贫困和痛苦——这只是我们所犯错误之一。在其他方面,我们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更加严重。
在现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才会同类相残;在当今世界上,作好充分准备,随时防备邻国的入侵,成为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这种行为会将我们引向灭亡的绝境。如果人类不能或不愿表明自己是所获得的一切的主人,那么我们的敌人——个由猫、狗、大象或一些有严密组织,严格纪律的昆虫控制的世界,就会比拥有大量军舰和加农炮的星球更具优势。
人类该如何摆脱这种可悲可耻的状态?有没有一条使我们走出迷宫的道路?
本书就是作者寻找人类走出迷宫,找到出路的一种尝试。
我们需要花干百年的时间来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条获救之路。这条路让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伙伴。我们必须了解并认清这个事实:无论怎样,地球都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必须彼此尊重和相互关怀,这样我们就迈出了解决这个可怕问题的第一步,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问题是人类所处困境的根源。
作为同一星球上的伙伴,我们祸福与共、休戚相关!
请记住我的话。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在这样的话里:
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就要共同承担责任,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
P1-4
致读者
十年前,你给我写了信,现在,我将回复你的信。信中你写道(我引用原文):
“……什么是地理学?一种全新的地理学才是我所要的。这种地理学只属于我自己,省略我不想知道的内容,详尽解释我想知道的东西。希望你能为我写出符合这种要求的地理学。我学习过所有国家的概况以及疆界的形成,了解不同城市以及人口,掌握所有高山的名称以及海拔,但是,一学完我就忘得一千二净。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就像一个塞满图片的博物馆,或一个没完没了的音乐会,杂乱无章,这些对我毫无用处。我需要一些地理知识时,不得不查看地图或地图册,翻阅大百科全书或蓝皮书。我想不少人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作为代表,请求你写一本对我们有所帮助的新地理书。在书中,把所有高山、城市、大海全都放在地图里,只告诉我那里居民的情况,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居住在那里,在做什么——将人类关心的故事都写进去,突出那些真正有趣的国家,对那些仅有名称的则惜墨如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它们都牢牢记住。……”
正如从前一样,我立即执行了你的命令。我转过身说:“亲爱的,这就是你想要的!”
房龙地理学——
“历史是地理学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学时间和意义。”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