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心这样教学有问题
分类
作者 童雪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人误区在所难免。《当心这样教学有问题》《当心这样教学有问题》(作者童雪)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

内容推荐

《当心这样教学有问题》(作者童雪)以“传统的教学理论,最新的教学方法”为立足点,把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实践,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人误区在所难免。《当心这样教学有问题》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一反思一再行动一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目录

一、走出教学误区

 不唯标准答案是从

 不要迷信教科书

 跳出课堂看课堂

 不要独霸一堂课

 “贿赂”学生要不得

 不要过早地促进学生“成人化”

 耐心等待,不可拔苗助长

 课堂教学不要过多地“显能”

 创新教育不等于教育猎奇

 不把“听懂”当“学会”

 告别“拖堂”

 讲课时要允许学生“插嘴”

 不可滥用课堂评价

 不要对“优等生”过度表扬

 “严”师出高徒

 家长会不要变成“训话会”

 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家访时不要只走访“后进生”家庭

 不要一有问题就“请家长”

 不可滥用感恩教育

 不要自以为学生早该知道

 不要从个人角度看待学生的言行

 不可无视学生的差别

 课堂不要杂乱无章

 不重视学生的参与

二、改进教学方式

 求快乐,也要注重教育

 要有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集体备课

 自主学习

 正确“减负”

 如何导课

 把握提问时机

 慎用多媒体,不丢基本功

 惩罚重方式

 不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学生

 编排座位要科学

 允许学生“唱反调”

 求同存异

 创新不是故弄玄虚

 不为创新而创新

 追求开放式教学不可淡化教学任务

 不要过于重视课前设计

 赏识教育

 对待早恋要慎重

 慎重对待“小偷小摸”

 批评也要讲艺术

 勇于承认错误

试读章节

有位教师出了几道题:

第一题: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思想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同心协力)

(2)形容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第二题:判断题:

(1)描写梅雨潭的绿,观察点是梅雨潭(打钩)

(2)最后通过想象,把梅雨潭的美提高到了神妙的高度(打钩

在第一题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回答齐心协力,而老师认为学生答错了,应该是同心协力;第二小题,学生回答说栩栩如生,老师认为是错的,应该是惟妙惟肖。第二题中第一、第二小题学生都判断为对,而老师认为都错,因为第一题的标准答案是“描写梅雨潭的绿观察点应是梅雨潭边”,第二题的标准答案是“最后通过想象,把梅雨潭边绿的美提高到了神妙的高度”。请问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同心协力和齐心协力有何本质区别?栩栩如生与惟妙惟肖是否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刻意追求“梅雨潭”和“梅雨潭边”的不同有意义吗?教师貌似严谨的教学风格中,透射出的却是呆板、僵化的教条主义教学观。其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不尊重,对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尊重,对学生发展水平的无知。

在教师这样的无效教学下,学生的思维被严格地束缚在唯一的刻板的答案中,儿童爱想象的特点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更别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还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叫刘军的华人,以前一直在美国教书,1990年他回到中国后,他的孩子也同时回国读小学。然而,麻烦便开始出现了,孩子插班去读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时,满堂红,全部不及格。

刘军先生对此愤愤不平,认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因为那张考卷的标准答案非常死板,完全不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

例如.自然科的考卷中有一道问题:蚯蚓喜欢生活在:(1)沙滩(2)大树下(3)菜园里(4)水沟中。标准答案为(3)菜园里,但事实上任何阴湿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蚯蚓。

刘军的儿子选了(2)大树下,因为他在美国的家的后院有棵水蜜桃树,每年夏天果实累累,常来不及吃就掉下来,在地上积起厚厚一层烂桃子,因此大树下真的有无数的蚯蚓在那里钻动。所以孩子很自然地就选了大树。数学没及格的原因是他做除法的方式与中国老师所教的有一些不同,答案是对的,但是写余数的方式中国与美国的写法不一样,老师全部给他半对,扣去一半的分数。

孩子亦认为老师不应该扣他分,因为他认为只要他会做,得到同样的答案,用什么方式应该是他的自由。

在往后的三年里,孩子的这个想法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苦头。因为他一旦学会一个方法,便会始终用同一种方式去做题,每次都想找捷径,尝试新的方法,对标准答案他也很不能接受,常去找老师争辩,最后的结果是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上学变成很痛苦的事。他开始逃学,发展成身心症,一上学就生病,不上学就好好的,闹了很多年,最后回到美国学校上课才算有了解决。

曾有人评价中国的教育:“小学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

静心想一想,这确实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也是中国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走出来。

如今,早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被人们冠名“知识经济”时代。有学者估计,现在世界知识大约每7年翻一番。有资料表明,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没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队伍、没有一批为教育事业而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教师、没有许许多多具有很强创造欲望、创造能力的学生是不行的。

我们的创造力教育在企盼着诞生、发展,在企盼着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有两个中国青年在美国某一大学的同一个班级学习了一段时间,期末考试的成绩,这两位学生被教授评为“不及格”——因为全班学生中,只有他们俩的试卷答案十分相似,观点和措施也相同,教授视为抄袭行为。这两位学生哭笑不得,他们之间并未作弊。

为什么?可能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标准答案”意识,考试试题包括老师提问都是“死”题目,老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稍有偏颇就打“×”号,学生不敢有“另类”想法。长期以来,他们的思维方式、观念、看法都很相似了,形成了思维定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推进,这种现象有明显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就加强了学生善思、能说、会写等方面的锻炼,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有的答案是学生对此产生联想或其他方式得来的。也许并不正确,我们不能为此而一票否绝。因此,我们应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非标准”答案,找出“非标准”答案中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我在出黑板报时,旁边围着许多学生。我边写边问:“考考你们,雷电同时产生,我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人的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鲍俭未等我问完抢先答道。我一听,怔住了,很惊讶,差点从板凳上掉下来。这种答案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班的“小诸葛”忙争辩道:“不对!因为闪电比雷声传得快,所以先看见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雷声。”这时,鲍俭一脸茫然。我忍不住边笑边解围:“不不,鲍俭反应得真快,她的回答很特别,有她的道理。”是啊,她想对呀,雷电从对面传来,就应该眼睛先感觉到,耳朵后感受到,因为眼睛长在耳朵的前面嘛!当然,有道理归她有道理,不符合物理常识是肯定的(三年级的他们还不懂什么叫物理呢),于是我就略讲了光速比声速快的自然知识。鲍俭听了边思索边点点头,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不过,老师十分欣赏你的思考方式,你很特别。”

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回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这怪不得孩子,老师更正一下即可。P2-4

序言

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校长、一线教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应该使学生获得扎扎实实的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互动性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实际,使读者所学知识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二是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班主任、校长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四是实用性强,重点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五是互动性强,既有利于学生学,又有利于教师教;

六是注重时代性,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学校教学及其教育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以“传统的教学理论,最新的教学方法”为立足点,把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实践,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效率,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系统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有志于做一名教师的教育专业学生,都有必要去学习、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人误区在所难免。本书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一反思一再行动一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希望本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时间、经验的关系,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广大读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人士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1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