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注释(足本原著无障碍阅读)(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代表中国文学成就的一部巨著。经过广泛调查读者的反馈,书中存在大量难以理解的生僻字和词,还有一些作者惯用的方言,这些问题都成为了阅读障碍。针对上述阅读问题,贾太宏译注的这本《三国演义注释(足本原著无障碍阅读)》在组织众多汉语言的专业人士,参考众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给书中大量的生僻字、词、方言,加上了注音和解义。在排版上采用“教科书”格式,即当页原著内容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在当页注解。以期便于读者能顺畅地阅读这部文学巨著。本书以“高质低价”的定价原则,在同类竞品中具备价值、价格的优势。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注释(足本原著无障碍阅读)》是《三国演义》的译注本,由贾太宏译注。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试读章节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时,乃董卓爱将李催。坚曰:“汝来何为?”侄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催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复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催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乃保无虞。”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三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目:“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苟爽为庶民。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宫。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资。李催、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人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侯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目:“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悖、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断后。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悖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催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悖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岗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悖、夏侯渊,引十数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悖。悖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悖刺徐荣于马下,杀散徐兵。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南。

P23-24

序言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三国志演义》。三国,指东汉末年的魏国、蜀国、吴国。演义则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它由史话本发展而来,是根据史传,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又是一个英雄辈出、“武勇智术,瑰伟动人”的时代。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隋唐时代传播益盛,到宋代更是喧腾众口、深入民间。元代刊行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为《三国演义》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罗贯中在吸取前代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写出了这部“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长篇小说。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通俗小说家。有关罗贯中生平的史料极少,据传他“有志图王”,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多才多艺,但主要成就是在小说方面,除《三国演义》外,他还写过《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相传他还参与过《水浒传》的写作。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东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九十六年。小说开篇写东汉末年皇帝软弱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激起了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从此华夏三分。在之几十年三国之间在相持中,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三分天下归于西晋。由于成书过程的复杂性等原因,《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概而言之,小说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分裂的思想。反映了老百姓拥护仁君、反对暴君的愿望。还偏重宣扬了儒家的“忠义”观念。

《三国演义》真实地描写了战乱和分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通过这种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便成为它的一个主要思想。《三国演义》在描写魏、蜀、吴三个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的时候,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情、褒扬刘备的蜀汉集团,批判、贬抑曹魏集团。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王朝思想。在他看来,刘备是汉室宗亲,理所当然要继承大统,当然要歌颂;而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篡夺了刘汉政权,必须反对。这种把天下看成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的观念,无疑是落后的。《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还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原因。小说中的刘备宽仁爱民、知人善任、待士以诚、讲求义气,这一形象实际上成了封建时代贤明君主的化身。曹操则和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虽也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但更多表现的则是他的奸诈残忍,这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暴君。这样,《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愿望。

《三国演义》调和忠义、宣扬忠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所体现的义气,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种“义”,表现了广大人民扶危救困、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它又常以个人恩怨为行为准则,因而具有两面性。像关羽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实际是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整体利益之上,并不足取。《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善于描写战争是它的独特成就。全书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战争。作者不但深悉统治集团的政治矛盾和利害冲突,重视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在战争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也通晓军事艺术,熟知奇谋异策,因而能够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战争场景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之处。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回的赤壁之战,最为精彩。在八回书里,作者不仅巧妙地组织了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等引人人胜的情节,错综复杂地表现了交战双方的斗争和周瑜、孔明之间的内部矛盾,而且在紧张的斗争中,还用抒情的笔调巧插闲曲,点染了孔明草船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情节,从而使一场大战显得更加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此外如官渡之战等战役,都写得十分出色。总之,《三国演义》描绘战争的高超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相当杰出的。

《三国演义》通过记叙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几十个,而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形象最为出色。几百年来,权诈百出、才足欺世的曹操成了奸雄的代表,而诸葛亮则成了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独立支撑局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关羽也是《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等情节都表现了他的神武。小说更多地渲染的是他的“义重如山”,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使关羽成了“义”的化身。

《三国演义》的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小说前前后后写了近百年的历史,全书有四百多个人物,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作者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组织得井井有条。在语言上,《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用的是半文半白的语言,形成了简洁、明快而又通俗的语言特点。

《三国演义》问世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后来的农民起义中,被剥夺了文化的农民常常从这部小说中学习军事政治斗争的策略。太平天国曾把它作为学习军事的教科书。至于桃园结义所体现的“忠义”,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以至“结义”的形式被许多人竞相效仿。

《三国演义》的文学影响也是巨大的。作为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在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坛结束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不过是说书人底本的时代。它的出现,还开创了长篇历史演义的先河。另外,《三国演义》中许多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被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用作进行再创作的题材,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养料。

今天,《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列入文学名著的行列,而且还被译成多种文字,行销许多国家,并被推崇为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编者

2015年10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