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古代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话生生的史书”,成为中国古文明的缩影与再现。李楠、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从青铜器的历史渊源开始说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它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分期、冶炼、铸造、鉴定等内容,每章都有与青铜器相关的知识链接,以使读者可以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李楠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古代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话生生的史书”,成为中国古文明的缩影与再现。李楠、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从青铜器的历史渊源开始说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它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分期、冶炼、铸造、鉴定等内容,每章都有与青铜器相关的知识链接,以使读者可以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内容推荐 中国青铜器曾经独步古代艺术世界的舞台,其型制之恢弘,器类之繁多,铸造之精美,纹饰之华丽远非其他地区的青铜器所能比拟,其在等级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之高,作用之重要,也远非一般的日用器所能望及。正是繁复精密的古代礼制,赋予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高雅的生命力,并从富贵阶层走向民间。李楠、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回顾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概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类、分期、铭文、冶铸、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历史的印记-青铜器 第一节 认识青铜器 青铜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的特色 第二节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青铜器 先秦青铜器 秦汉青铜器 三国两晋青铜器 南北朝时期青铜器 宋代到明代的青铜器 清代青铜器 第二章 五彩缤纷的青铜器 第一节 乐器 钟 鼓 铙 钲 第二节 食器 鼎 鬲 赢 第三节 酒器和水器 盘 匝 盂 鉴 缶 盆 第四节 日常生活用具 型 锄 斤 斧 凿 锉 锥 尺 量 权 第三章 独领风骚的青铜器工艺 第一节 认识青铜器工艺 青铜器工艺的崛起 繁荣的青铜器工艺 青铜器工艺的原材料 青铜器铸造过程 第二节 独具魅力的青铜艺术 造型艺术 装饰艺术 金文书法艺术 第四章 举世无双的青铜器纹饰和铭文 第一节 关轮美奂的青铜器纹饰 动物纹 人物画像图案 几何形纹 弦纹 乳丁纹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青铜器铭文 商代青铜器铭文 西周青铜器铭文 东周青铜器铭文 秦汉青铜器铭文 第五章 独具慧眼——青铜器鉴赏 第一节 初识青铜器的鉴赏 青铜器鉴赏的起源 青铜器鉴赏的方法 青铜器的纹饰鉴赏 青铜器的铭文鉴赏 青铜器的保养 第二节 重要时期青铜器辨伪 唐代青铜器辨伪 宋代青铜器辨伪 明代青铜器辨伪 清代青铜器伪作 第三节 著名青铜器欣赏 后母戊鼎 四虎铜镩 鸟纹三戈 双羊尊 晋侯鸟尊 大克鼎 毛公鼎 曾侯乙尊盘 越王勾践剑 秦始皇铜车马 昭明透光镜 勾连云纹敦 永乐大钟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爵等柱状足或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继承二里头文化式样,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觚、尊、瓿、鲁等圈足器皆有0形大孔,相当于二里岗上层的器,蕾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物。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盂,后侧有一大鉴可执。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岗上层尊晷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物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主,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形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犷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晷上的黾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3.西周青铜器 (1)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西周前期的青铜器大体继承了商代后期的风格,两个时期紧紧衔接,虽然是继承的一个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周灭商后,对从商和附属于商的方国俘虏来的手工业奴隶非常重视,比如《尚书·酒诰》说:“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缅于酒,毋庸杀之,姑惟教之。”这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这表明了周人主要利用商手工业奴隶来为自己生产,自然在青铜手工业上也不会例外,这样就改变了周人原来青铜手工业基础薄弱的状态,促使青铜制造业蓬勃发展。当时的青铜手工业仍由奴隶主贵族垄断,作坊内设有工官,管理和监督奴隶工匠劳动。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虽然继承了商代特点,变化不大,但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从总的特点看,与商后期一样,西周前期的器物仍有着厚重庄严的作风。在铜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商代。器物的种类,食器主要有鼎、毁、庸瓦,鬲与豆少见,尤其是后者更稀少,酒器有爵、角、辈,觚、觯、尊、鸟兽尊、卣、壶、方彝、兕觥、勺等,爵、觚、方彝、兕觥等数量较商代大为减少,这可能与商末酗酒、周初禁酒有关;水器主要有盘;杂器有桎禁;钟代替了铙,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和长安张家坡出土有3个一组的编钟,均为甬钟,钲间无铭;兵器有周特有的武器勾戟,非常盛行,剑开始出现;车马器新出现了辖、銮铃、伏兔等;工具有铲。 在组合上,商代的爵、觚的组合,逐渐被爵、觯和鼎的组合所代替。这一时期出现了3个以上大小相次的列鼎组合形式,鼎制的改变,意味着礼制的加强。 在形制上,三足器鼎、觑口沿有二直耳,柱足与兽形足并存;腹稍变浅,最典型的莫过于成王时代的师旅鼎了。成康时代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腹下垂,最大腹径在下部,如康王时代的大盂鼎。鼎下腹的这种特点,在同时期的卣、尊等物的腹上也有表现。有的圆形鼎,例如宝鸡茹家庄出土的,在圜底下面置盘,作为加热燃炭用。还有口呈三角形的鼎,也有带有腹耳的方鼎。二耳或四耳带方座卣,兽耳常常耸出器口,二耳的如利簋,四耳的如大丰卣。还有腹耳平盖鼎、腹外鼓方彝、高领鬲、四足觑、四足盂、方形圆口尊、有錾尊以及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的两件筒形卣、细高形腹微鼓的贯耳壶、盖两侧有长角上翘的卣、有双耳的盘等等,大多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器形。 P14-15 序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广博,风格独特,深深地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光。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规定,加强文化建设。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已提出:“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今年他去山东考察时,又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确可体会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自然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关耦合的关健。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对华夏民族文化进行广阔、全面的检视。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设先决条件。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更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蕴含感情。但当下也有人对具体典籍、历史事实不甚了解,比如说,中国是书法大国,谈起书法,有些人或许只知道些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等等的名字,知道《兰亭集序》是千古书法珍品,仅此而已。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瓷器大国,中国的瓷器令西方人叹为观止,中国也因此而获得了“瓷器之国”(英语china的另一义即为瓷器)的美誉。然而关于瓷器的由来、形制的演变、纹饰的演化、烧制等等瓷器文化的内涵,就知之甚少了。中国还是武术大国,然而国人的武术知识,或许更多地来源于一部部精彩的武侠影视作品,对于真正的武术文化,我们也难以窥其堂奥了。我们还是崇尚玉文化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这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并赋予了这种冰冷的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性格,例如“君子当温润如玉”、女子应“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沽”,等等。今天,熟悉这些玉文化的内涵的国人,也为数不多了。 也许正有鉴于此,有忧于此,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读经热开始风靡海峡两岸,不少孩童乃至成人,开始重拾经典,在故纸旧书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发现古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电视讲坛里一波又一波对古文化的讲述,也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们,重新审视古文化的价值。现在放在读者眼前的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也是这一努力的又一体现。我们现在确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体系庞杂,该如何下手,如何呈现?这套丛书处理得可谓系统性强,别具心思。编者分别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编写,例如在物质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酒具、中国古代农具、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石刻、中国古代木雕、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砖瓦、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器’、中国古代漆器、中国古代桥梁等等。 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篆刻、中国古代家训、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版画等等;在制度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科举、中国古代官制、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军队、中国古代法律等等。 此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中国各行各业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启迪后人,示范来者,对此,这套丛书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名将、中国古代名相、中国古代名帝、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高僧等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或许对古人的生活颇感好奇,他们的吃穿住用如何?他们如何过节?如何安排婚丧嫁娶?如何交通?孩子如何玩耍?等等。这些饶有兴趣的内容,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都有所涉猎,例如中国古代婚姻、中国古代丧葬、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风俗、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饮食、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家具、中国古代玩具、中国古代鞋帽等等,这些书籍介绍的,都是人们深感兴趣,平时却无从知晓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的层面,这套丛书安排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贸易、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车马、中国古代赋税等等内容,足以勾勒出古人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让今人得以窥见自己祖先曾经的经济生活情状。 在物质遗存方面,这套丛书则选择了中国古镇、中国古楼、中国古寺、中国古陵墓、中国古塔、中国古战场、中国古村落、中国古街、中国古代宫殿、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古关等内容。相信读罢这些书,喜欢中国古代物质遗存的读者,已经能大致掌握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知识了。 除了上述内容外,其实还有很多难以归类却饶有兴趣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乞丐这样的社会史内容,也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古代社会底层一民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走出武侠小说家们加诸他们身上的虚幻不实的丐帮色彩,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加深我们对历史真实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不难看出,单就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广度来说,有物质遗产,有非物质遗产,还有国粹。这套丛书无疑当得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了。这套书还邀约了大批相关的专家、教授参与并指导了稿件的编写工作。应当指出的是,这套书在写作中,既钩稽、爬梳大量古代文化文献典籍,又参照近人与今人的研究成果,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在论述、阐释中,既注意重点突出,又着重于论证层次清晰,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文化现象与发展加以考察。这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学史使人明智。历史的回眸,有助于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借历史的明灯,照亮未来的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添砖加瓦。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