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鑫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裕陵妃园寝的第二位“名人”是第三排宝顶东数第一座宝顶下的墓主人——惇妃汪氏。

在乾隆帝65岁时,惇妃生下了一个公主,排行为十公主,这是乾隆帝的最小的公主。乾隆帝老来得女,自然是格外高兴。爱妃生的这位小公主天资颖慧,妩媚俏丽,被乾隆帝视为掌上明珠。当这位小公主刚6岁时,就被指配给当时的朝中第一宠臣和坤的儿子丰绅殷德为妻,并破例封为固伦和孝公主。按规定只有皇后生的公主才能封为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公主只能封为和硕公主。然而,惇妃之所以能出名并不是因为她是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生母,也不因为她与乾隆帝的年龄相差35岁,而是因为她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一月初七日,不知何故竟然打死了一名宫女,于是在宫廷内部惹起了一场人人自危的轩然大波。当时,乾隆帝对此事十分重视,在案发第二天就把众皇子和军机大臣等召进皇宫,向他们发布了一道长谕。在谕旨中,乾隆帝对皇宫内发生了人命案表示出了极大地震惊:

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儆畏。况满汉大臣官员将家奴不依法决罚,殴责立毙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别议处,重则革职,轻则降调,定例森然,朕岂肯稍存歧视?诸皇子各有福晋、格格,家庭之事当法朕,于宫闱不稍溺爱徇情。

至若纵性滥刑,虐殴奴婢,不但福晋、格格等不宜有,即诸皇子亦当切戒。且如朕为天下主,掌生杀之权,从未尝有任一时之气,将阉竖辈立毙杖下,诸皇子岂不知之?

乾隆帝在谕旨中强调,无论是后宫主位,还是朝中大臣和皇子们,均不能因为其身份地位是主子,而过于狠毒。最后乾隆帝对此命案做了如下处理:将惇妃降为悖嫔,罚银100两;将翊坤宫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革去顶戴,罚钱粮二年;因不能及时劝阻,将翊坤宫总管太监王忠、王承义、郑玉桂、赵德胜各罚钱粮一年。以上太监皆因受惇妃牵连,所以他们被罚的钱粮的一半由惇妃代缴;将罚惇妃的100两银子交给被打死的宫女父母作为埋葬费;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将上述谕旨遍谕宫内诸人。再抄录两份,分别存记于上书房和敬事房。

裕陵妃园寝的第三位“名人”是最后一排东数第二个地宫墓主人——顺贵人钮祜禄氏。

别看她葬在位置最低下的最后一排,其封号又是贵人,在她的人生旅途上可是有过大起大落的坎坷经历,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

顺贵人,比乾隆帝小37岁。她19岁入宫,初封为常贵人,当时乾隆帝已56岁。乾隆四十一年(1776)六月她被诏封为顺妃。当时后宫中没有皇后,也没有皇贵妃和贵妃,妃就是最高的(颖贵妃、婉贵妃都是嘉庆帝即位后晋封的。忻贵妃、循贵妃、愉贵妃都是死后追封的)。正当她的妃的册封礼一切准备就绪,即将举行册封礼之际,未想到皇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薨逝了。在大丧期间是不宜举行册封礼的,所以顺妃的册封礼被推迟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月二十日才举行。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顺妃宠幸有加的时候,乾隆五十三年(1788)新年第9天即正月初九日,总管太监王承义向顺妃传达了皇帝的一道谕旨:“将顺妃降为嫔,其妃份册、印撤出,交内务府大臣。”这对于顺妃来说就像晴天霹雳,五雷轰顶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过半个月,王承义又向顺妃宣布了一道皇帝的谕旨:“将顺嫔降为贵人。其嫔份金册撤出,交内务府大臣。”这接连不断的降级,到底是什么原因?官书中没有记载,档案上也未说。看来只有乾隆帝和顺妃心里最清楚。可是两人都已做古,此事只能是不解之谜了。

由于受到了严重的精神打击,顺贵人整日以泪洗面,夜伴愁眠。在经过两年多的煎熬后,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初带着忧伤离开了人世,终年43岁,于第二年的十二月十八日葬人裕陵妃园寝。

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以上女人的故事都很经典,也都具有美丽和悲哀的特点,但最具传奇色彩的还是要属位于裕陵妃园寝第二排东侧第一位的墓主人——容妃和卓氏。因为她不仅是唯一来自新疆的妃子,而且关于她的故事也是流传最广,身上谜团也是最多的。

据考证,容妃就是民间传说的来自新疆的乾隆帝的“香妃”。P35-37

后记

这个写乾隆帝“香妃”的稿子终于再次写完,这次是在以前稿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纠正,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并更换了一些新的珍贵图片,最主要的是在附录中增加了大量的有关容妃的清宫档案,以使对“香妃”的研究和考证显得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

关于“香妃”的稿子,自从2004年至今,这已经是第四个版本了。而之前的三个版本,都是市场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为此,每次写稿子,我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之前,都要把自己要想表达的和基本上已经公认的结论在大脑里像放电影那样过上几遍,看看构思是否清晰,看看结构是否完整、合理。写作每一本书,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其需要付出的汗水到底有多大,只有那些自己亲身做过的人才知道。而我,对于写过三次的香妃稿子,按理说虽然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但事实上,越是最熟悉的这个历史人物,写起来的难度则越大。为了每次写作都能有新发现、新体会,我不仅要看大量的所有介绍香妃的图书和档案,还要对这些内容和文字进行条理清晰的整理和分析,力图每次写作在文字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在图书的整体质量上也要有最新的进步。

世间本来一切事情都是有真相和内幕的,但最终被外人所知道的和流传记录下来的却是很少。假象总是覆盖在真相上面,这主要看你用怎样的心态看待和现实地面对。这是我对历史的看法,也是我喜欢历史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我想通过写书的方式,将一些与历史人物相关联的新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下来,为的是将来人们不再为一些历史假象而迷茫,也能因此更好地了解那些过去的事情。

此书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并参考了许多学者前辈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学的王其宗教授、北京的岳南先生纪大椿先生、东陵的徐广源先生、遵化的于善浦先生等,以及爱好者朋友、唐山的李宠杰、冯建明、桂林的广林、南京的马云珠、四川的冥想、沧州的崔艳涛、东陵的王志阁、许会军、任国全、苏雪松、兰景涛、胡云飞、杨少君,还有老同学王艳明田宇云、田宝军等。这里,笔者向这些前辈学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书中存在各种毛病、缺点甚至谬误一定很多,恳请诸位前辈、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批评!但愿这本小书像百花园中一棵小草那样,在享受阳光的沐浴的同时,也能禁受得住暴风雨的鞭打。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就知足了,因为这是笔者写作的初衷。

最后,谨以此书的出版,祝贺好友李宏杰先生新婚之喜。

徐鑫

2013年8月

目录

前言

序章 清东陵考古揭开的历史谜团

第一章 裕陵妃园寝里的秘密

 第一节 走进乾隆帝的妃嫔古墓群

 第二节 隐藏在这里的故事

 第三节 意外发现盗洞口

第二章 “香妃”是这样诞生的

 第一节 香妃传说的历史由来

 第二节 故宫画像展览引发“香妃”热

第三章 从新疆到北京

 第一节 乾隆帝平灭新疆回部叛乱

 第二节 容妃作为家属与哥哥进京

第四章 香妃画像与香妃墓

 第一节 四幅“香妃”画像

 第二节 调查真假“香妃”墓

第五章 考古容妃地宫

 第一节 工作者钻进地宫

 第二节 容妃地宫的重要发现

 第三节 送容妃头骨进北京鉴定

第六章 “罗生门”真相

 第一节 纠正“香妃故事”中的错误

 第二节 清宫档案中的容妃

第七章 最后的谜团与遗憾

 第一节 遗留的六个谜团

 第二节 遗憾:忘记清理地宫金井

第八章 历史走入人们生活

 第一节 容妃地宫对外开放

 第二节 “香妃”在网络上复活

尾声

附录 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容妃清宫档案

 附录一 容妃入宫后得到的赏赐

 附录二 容妃所受册封及仪式

 附录三 容妃在宫中所进膳品及座次

 附录四 容妃死后的遗物及处理

 附录五 容妃死前在苏州所定做的织物及所用银两

 附录六 容妃死后的礼仪程序等事项

 附录七 容妃家族人员小传

 附录八 容妃家族所受赏赐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相传,清朝乾隆帝的后宫之中有一个来自新疆并身有异香的妃子,人们称为“香妃”。关于“香妃”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民间说法是“香妃”是新疆回部小和卓霍集占的妃子,被乾隆帝派去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军队俘获,纳入后宫。由于“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顺从乾隆帝,并且几次想刺杀乾隆帝。后来,这件事情被皇太后知道了,于是皇太后就趁乾隆帝单独就宿斋宫之机,命人将“香妃”缢死。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香妃”这个人?“香妃”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她真的是被皇太后赐死的吗?“香妃”的尸骨究竟埋葬在哪里?是新疆的喀什、北京的陶然亭,还是遵化的清东陵?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帝确实有一位来自新疆回部的妃子,但她并不叫“香妃”,她的正式封号是容妃。容妃是乾隆帝众多妃嫔中唯一的维吾尔族妃子,乾隆帝对她情深意长、恩宠有加,不但尊重其民族习惯、宗教信仰,还曾让她多次陪伴皇帝出巡游览。容妃在宫中度一共过了28个春秋,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于北京,享年55岁,死后被葬人清东陵乾隆帝的裕陵右侧的妃园寝内。

那么,乾隆帝的容妃和民间传说的“香妃”是否是同一个人呢?还有,难道真的如很多专家学者考证那样,清宫中默默无闻的容妃就是民间传说很神奇的“香妃”吗?容妃是如何进入皇宫的?容妃身上是否有奇异的香味?容妃有没有留下可供人们观赏的画像?

为了把这些谜团解开,很多专家学者为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许多考证文章,从而证实了传说的“香妃”就是乾隆帝的容妃,但仅凭这些文字的论证,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历史的真相。1979年的10月,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借助一次偶然的机会对容妃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的容妃遗骸和陪葬物品对文献记载中的不足进行了有力的补充证明。

在此基础上,为了真正解开民间传说的“香妃”与历史上乾隆帝的容妃之间的关系,笔者参阅了大量考证“香妃”的文章,又翻阅了大量清宫档案,还采访了一些当年参与过清理容妃地宫的专家、学者,熟悉和掌握了一些关于容妃及容妃墓的第一手材料。根据这些真实、可靠的材料,最终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在内容上,本书真实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披露了一些官方文件以及一些原始的珍贵照片;在手法上,本书将民间传说、清宫档案与地下考古三者的有力结合作为构思框架,利用这个平台提供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论证,使之最终能成为一个解开“香妃”之谜的新途径。

当然由于笔者受知识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性,一些说法或许不被部分人所接受,书中的一些错误也在所难免,但愿与广大读者讨论、学习,得到读者真诚的批评和指正。

内容推荐

《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作者徐鑫以正史、清宫档案和地下考古为依据,介绍了历史上真实的香妃。

在内容上,本书真实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披露了一些官方文件以及一些原始的珍贵照片;在手法上,本书将民间传说、清宫档案与地下考古三者的有力结合作为构思框架,利用这个平台提供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论证,使之最终能成为一个解开“香妃”之谜的新途径。

编辑推荐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香妃”这个人?“香妃”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她真的是被皇太后赐死的吗?“香妃”的尸骨究竟埋葬在哪里?是新疆的喀什、北京的陶然亭,还是遵化的清东陵?

《香妃迷案--清宫档案与考古中的香妃》作者徐鑫在仔细查阅清宫档案和考察陵寝的基础上写成,材料真实可信,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尤其是其中详尽的穿戴、吃食记录,后宫节日宴会的座次记录,给读者以历史如在目前的感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