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国领袖毛泽东
分类
作者 高哲//高若千泽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的名字,同他博大如天、精深似海的才学;同他的举天拔地、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气魄;同他的料事如神、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同他的气势磅礴、吟颂世传的诗词;同他的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伦理风范;同他的彪炳千秋、光照后人的功绩紧密相连。他的名字为中外反动派敬而远之,甚至惊畏恐惧,使敌手成为败家;他的名字,也为一些人感到神奇,去了解、追随、预测大势和历史的走向……高哲和高若千泽所著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对于当代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一生具有重大的思想和研究价值。

内容推荐

高哲和高若千泽所著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奠基特定历史环境中领袖人物毛泽东的心路历程、行为轨迹和伟人风采。书中展现的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时的雄才大略,廉洁清明、反贪惩恶的平民意识,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领袖胸襟,在今天具有深壳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解放全中国

 一、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和革命的同盟军问题

 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率先开辟和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在长征中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五、领导抗日战争,实现民族解放

 六、领导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七、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第二章 筹建新中国

 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诚邀天下英杰云集北国

 三、筹备新政协,成立新中国

 四、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开国大典

 六、建立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

第三章 巩固新政权

 一、“宜将剩勇追穷寇”,乘胜解放大西南

 二、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三、抗关援朝,保家卫国

 四、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制度

 五、镇反、清匪、反霸,稳定社会秩序

第四章 创建新制度

 一、建立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二、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三、建立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制度

第五章 建设新中国

 一、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二、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三、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四、国防建设成就辉煌

 五、法制建设成绩显著

 六、共产党的建设卓有成效

 七、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原因

第六章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毛泽东的外交战略

 二、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三、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四、毛泽东晚年的外交成就

第七章 风范与才华

 一、崇高的风范

 二、光辉的人生

 三、完美的人格

 四、超凡的才华

第八章 是非与得失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的重要性

 二、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

 三、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是非与得失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解放全中国

对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功不可没。对此,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作了肯定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他的卓越领导,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①当然,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功劳,但是,如同马克思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提琴手”一样,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一提琴手”,他对新中国的卓绝功勋和伟大贡献,是首屈一指的。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充分表现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和革命的同盟军问题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②这个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几年里,都没有解决。当时党内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右的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他执行共产国际指示,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轻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一种是“左”的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他们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因而革命的成效甚少。这个事关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最终是毛泽东给解决了。

(一)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0世纪上叶的中国,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中国的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掀起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有此要求。因为共产党立以后,虽然组织全国罢工达180多次,但几乎都被军阀镇压下去了,最大的一次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而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真的民主派,可以成为同盟者。与此同时,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他也需要中国共产党为同盟者。所以,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的愿望。

在这种情势下,1923年6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合作”的指示精神,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民主革命联盟。合作的方式,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不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主张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他认为:共产党刚成立,力量弱小,加人国民党,只能居于附属的地位。但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于是,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实行“党内合作”。

1924年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陈独秀不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单独退出国民党,因而,他没有参加这个大会;李大钊、张国焘、毛泽东等2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的政治纲领,选举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执行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形成。

1924年国共合作后,是共产党跟着国民党走,还是国民党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由谁来领导?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到何处去寻找真正的革命同盟军,以壮大革命力量?能否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违心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为了维系苏联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关系,中共要忍让国民党。因而共产党成立后的几年里,革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P1-3

序言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正好两轮花甲。在这个特殊岁月里,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位伟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他和中国共产党扭转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使苦难深重的中国获得新生。本书就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而作。

苦难深重的近代中国

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举世皆知。她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沿着人类社会发展轨道缓慢前进。到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1848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

中国的国门被枪炮打开后,西方列强尾随而至。它们用野蛮的战争打败中国,强迫中国签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在中国掠取了种种特权。

随之,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堕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西方列强和中国的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中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运动:1858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899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由于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和中国封建统治势力的阴谋出卖,两次农民运动都失败了。

西方列强侵人中国后,便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共同统治、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于是,形成了军阀割据,各省各地的军阀各霸一方。军阀们为巩固和扩大他们的反动统治,不断扩大军队,筹集军费,不仅出卖国家主权,还对人民进行疯狂的掠夺。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在西方列强和中国军阀、地主的多重压迫下,国家危亡,民不聊生。于是,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城市工商业者,各少数民族,为救亡图存,纷纷起来同西方列强和封建军阀展开英勇斗争,许多地方还举行了起义。但这些斗争和起义,均被封建军阀和外国列强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摧毁了满洲贵族在中国建立的民族牢笼,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醒。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封建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世界革命风暴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19世纪70至80年代,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从“棉纺时代”进入“钢铁时代”、“蒸汽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并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这就为社会主义政党在欧美各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于是,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和欧洲其他各国,都先后成立了工人阶级的政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后30年,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于是,在各种矛盾汇集地、帝国主义体系薄弱环节的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开辟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极大地鼓舞和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使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汇成一股汹涌壮阔的巨流,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世界革命的高潮。

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科学和民主。可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带来人民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中国在民国初年也尝试过西方的多党制、会议制,但结果民主并没有在中国实现,而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们借以争权夺利的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暴露出来,战争的空前残酷,战后社会的极度混乱,引起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他们第一次从世界范围内感觉到,资本主义制度已丧失其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在思想上的这种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正当他们在苦闷中探索、在黑暗中苦斗的时候,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

于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长、教授李大钊经过深入的探索和缜密的思考,在1918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举起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经过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先热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6月3日以后,各地的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段祺瑞军阀的卖国罪行。从此,五四运动就成了包括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一个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

随着知识分子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随着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便提上日程。于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是世界革命风暴、首先是十月革命风暴,以及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引了中国人民的前进道路,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①20世纪的中国社会时代,就创造了毛泽东这样一个大人物。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领导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中,在领导秋收起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二万五千里万里长征中,都显露出其领袖的卓越才能。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时势造就了毛泽东,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建设,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他亲自组织和主持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组建了中央人民政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他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从此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欺侮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新政权的巩固;对于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创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对于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后记

毛泽东逝世已经30多年了,至今对他和他所经历的那一段历史的评价,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对于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本书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基本肯定,用翔实可靠的事实,来说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了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失误或偏颇,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述。这些评价是否合适,论述是否恰当,还可以研究。欢迎理论界同人提出不同意见共同讨论,求得对毛泽东一个正确的评价。

我们之所以花五年多的时间来写《开国领袖毛泽东》一书,一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这位伟人诞辰120周年,二是想求得对毛泽东有一个公正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求得正确认识与毛泽东紧密联系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如果没有毛泽东,如果没有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如果中国共产党实行着一套强有力的纠错机制,使毛泽东避免晚年的失误……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像一次荒原上的行军,没有路标,没有地图。领军人在人民的簇拥下,试图找到一条通向目标的捷径。然而,每当到达一个宿营地而回首遥望时,人们会发现一路走来的并非都是一条最佳线路;不过在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一选择是合理的。

面对历史,有的人自大,有的人自省;有的人为了未来直面历史,有的人为了眼前曲解历史。此时,历史又宛若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的智力的高下和人品的优劣。

本书写作的思路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历史为线索,以事实为依据;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论证和评述。

本书写作的分工是:由高哲草拟写作大纲,两人共同讨论,然后分工写作:高哲写一至五章、前言和后记;高若千泽写第六至八章。写出初稿后,互相交换,提出意见,然后各自修改。高哲统稿后,高若千泽又通看一遍,作了一些文字修改,最后由高哲修改定稿。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除参阅主要文献外,还参考了书籍、报刊和网络上的有关文章、资料,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