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武则天,能称得上刻骨铭心、惊心动魄的,唯此一部。
在清秋子的书里,历史有了血肉,有了温度。他笔下的武则天,一反以往某些文艺作品对武则天的妖魔化描写,写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形象。
这样的书,读起来很痛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秋子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刻画武则天,能称得上刻骨铭心、惊心动魄的,唯此一部。 在清秋子的书里,历史有了血肉,有了温度。他笔下的武则天,一反以往某些文艺作品对武则天的妖魔化描写,写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形象。 这样的书,读起来很痛快。 内容推荐 武则天,这位儒家礼法的最大叛逆者,以其强大,让惯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为之小汗顔。 她是惊涛骇浪,她是千古谜团。男人们看武则天,毁誉并生,难有定评。 冷酷的母亲与爱民的天子,雷霆万钧的手段与虚心纳谏的胸怀,狂热与冷静,残忍与柔情、智慧与固执,一人千面,对于旁人实乃绝无可能,在武则天身上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华夏二百四帝,唯有武则天。她有充分理由排在“帝王排行榜”最前列。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惊心动魄!谋夺后位,成功废后,登基称帝,平定叛乱,遭遇政变…… 目录 【引子】 【花样年华】 1.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 2.父亲投奔“义军”做了后勤部长 3.少女时代骤遇丧父之痛 【才女入宫】 4.归葬之后饱尝世态炎凉 5.好运忽如春风来 【梅开二度】 6.尼姑庵的日子如何熬出头 7.感业寺的上空曙光初露 【入主后宫】 8.由联盟翻为死敌 9.废后暗流遭到了顽强抵制 10.皇后废立之争进入短兵相接 【母仪天下】 11.清除宫中隐患不讲任何温情 12.贞观留下来的牛圈也该打扫一下了 13.把最后一棵老树彻底砍掉 【辅政之初】 14.先革了门阀制度的命再说 15.女子在军事上未必不如男 16.铁腕平息“废后”风波 【天后专权】 17.封泰山仪式上的超级女子秀 18.顺手牵羊干掉了花样年华的情敌 19.风流小生贺兰敏之的终局 20.老将军李勣一路顺风平高丽 21.武则天的改革纲领“建言十二事” 22.大唐东西两边烽烟又起 【铁腕临朝】 23.先后两位太子或死或废的谜案 24.高宗在忧心忡忡中一病不起 25.中宗面对一场政变瞠目结舌 【垂拱而治】 26.功臣之后徐敬业密谋发动叛乱 27.扬州烽火连累宰相裴炎被诛杀 28.徐敬业因一念之差兵败被杀 29.四方来上访者有如过江之鲫 30.李唐宗室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女皇登基】 31.先把“男女之大防”的帘子拿掉 32.“革命”革掉了辉煌的大唐国号 33.辉煌历史必有它阴惨的背面 【驾驭天下】 34.酷吏们尝到了“请君入瓮”的滋味 35.她驾驭群臣的手法高明在哪里 36.最大的功绩是搞好了民生问题 37.圣明的君主也免不了好大喜功 38.大周朝被边境战争折腾得焦头烂额 【女皇暮年】 39.女皇身边有了两个超级美男 40.她为了救情人低三下四向大臣求情 【被迫逊位】 41.这万里江山究竟托付给谁 42.女皇惊起时见到的是满院兵卒 【走向永恒】 43.女皇退场之后“中兴大唐”的乱局 44.千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长孙无忌也确实霸道,因为他有那个资格。他是鲜卑贵族出身,家族原姓拓跋氏,自幼就和太宗是朋友。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力主发难,把太宗推上了帝位。在太宗时期曾一度独揽相权,又是拥立晋王李治为太子的发起人。两代皇帝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都借了他的光,他能不牛吗? 就在柳■被罢相之后不久,高宗曾召集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开会,发感慨道:“贞观时,五品以上论事的,终日不绝。今日怎会无事?众卿为何都不说话?”从中可以看出,五年无人敢于上书言事,这些顾命元老是何等专制了! 这个专制,高宗要打破,武则天要打破,李勤与其他不是贵族出身的官员,也都憋着劲儿要打破! 王皇后这个冤大头,就成了他们发起攻击的突破口。女人争宠,就这样成为严肃的政治问题。 武则天现在的目标已经很清晰:她要扳倒王皇后,取而代之。这倒不完全是野心越来越大,而是倘不如此,“惧不自安”的就该是她自己了——王皇后开门延敌是她愚蠢;我要是做了东郭先生,那就是我愚蠢了。 她知道,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靠什么女人魅力,而是要靠“政治解决”。 参与政事、物色羽翼,就是她在这一时期不动声色地干的两件事。高宗被贞观老臣牵制得太苦,她就鼓励高宗树威。皇帝嘛,就要像个皇帝样! 这是从更深的层次抓住了男人的心。高宗对武则天“亦母亦姊”的依赖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此刻,有一个关键人物浮出了水面,为武则天所瞩目。她要图大事,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郑州刺史许敬宗,上表请求告退。高宗对这份辞职书拿不准主意,就来征求武则天的意见。由此,武则天注意到了这个人。 许敬宗也是士族出身,但他不是关陇一派,而是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祖上是“南渡衣冠”,世代在南朝做官。许敬宗本人是个好笔杆子,太宗未做皇帝时就久闻其名,把他召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与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虞世南这样的大名人共事。贞观初年,任著作郎,参与了修国史。 在太宗时代,许敬宗还是太子李治的侍从——太子右庶子。在太宗征高丽李治监国期间,曾经参与过中枢事宜。 他也算个老臣了,与高宗渊源又很深,是个宰相材料。但是高宗即位后,他受关陇派的排挤,反而地位有所下降,仅仅是礼部尚书,与相位完全无缘。后来又因嫁女给南越部落首领冯盎之子时,收了人家太多的财贿而被弹劾,被贬到了郑州,心灰意懒。 他是高宗的亲信,这个告退的奏章,其实是以退为进,暗示皇帝:是否应该重新起用我啦! 对这个人,武则天主张施以援手。她给高宗提了个建议:将许敬宗调回京,引为左右,但仍然修他的国史,估计朝臣们对此议论就不会太大。 高宗觉得很好,就把许敬宗调了回来,安排得也不太显眼,只是个管理仪仗的官儿,兼管图书和修国史。事情办完,武则天派人跟许敬宗打了个招呼。许敬宗是老官僚,当然明白这是武昭仪在向他要人情。经过考虑,他做了回复,表示可以效忠。 许敬宗走出这一步,就算踏上了武则天的船。后世史家因为他的投靠,对他评价极差,《旧唐书·许敬宗传》说他“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不是个好史官。在他的传里,连他儿子许昂与他小老婆私通的事,都记录进去了。 武则天此时已不是初入宫廷的天真小姑娘了,她对朝中各派的实力、诉求、优劣都了如指掌。抓住许敬宗这个人后,她觉得可以放心利用,就于永徽四年(653年)秘密召见了许。这次密谈,武则天亮出了她的政治诉求,一是争夺后位,二是立自己儿子李弘为太子。 两件事,图谋都甚大。许敬宗毕竟老辣,只是劝武则天勿太心急,目前仍以网罗人才、收罗人心为主,伺机再动。他还特别劝武则天,要多看历代《实录》,知古而鉴今。 此后不久,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与妻子高阳公主谋反事发,长孙无忌在处理这件事上的一系列表现,更坚定了武则天要干预朝政的决心。 房遗爱是贞观宰相房玄龄之子,高阳公主是太宗的第十七女。这两人谋反,高阳公主是主谋,房遗爱是个没头脑的纨绔,跟着跑而已。 P41-42 序言 注意到网络作家清秋子的通俗历史作品,是在去年。感觉他写的书,既风趣幽默,又功底扎实,显然是走了“历史+文学”的路子。在他的书里,历史是经,文学是纬,从而使一般读者认为十分枯燥的历史,有了血肉,有了温度,能够走进人心里。 我是从历史角度迈人文学殿堂的,所以,对这类文风活泼的历史著作,一向很感兴趣。在当代匆忙的生活节奏中,能带给读者一缕历史深处的清风,应该说这种努力是值得嘉许的。 清秋子的作品,吸引我的当然不仅仅是文字的活泼,最重要的还在于他对往古发生的史实有所思。以古人的经验、智慧与挫折、教训,来反观今日之种种,这就使得他的通俗历史作品,有了不亚于学者文章的思想力度。我想,这就是古人所提倡的“文以载道”、“以史为鉴”的准则吧。这种认真态度,就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我很赞同他的写作态度。 清秋子的这部著作,写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一生中主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在洛阳进行的。由于这个缘故,我当然很有兴趣。他笔下的武则天,读来栩栩如生,且一反以往某些文艺作品对武则天的妖魔化描写,写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形象,令我信服。 这样的书,读起来很痛快;因为作为一个当代人,读这样深入浅出的历史,不会感到隔膜,有时候还不免会心一笑。 清秋子先生年富力强,正处于创作旺盛期,写作的势头很猛。我希望他能够保持下去,为弘扬民族文化多做一些扎实工作,让更多的读者能满足“开卷有益”的愿望。 以上一点点感想,权作本书的小序。相信读者在阅读后,也会有一些想法。 2008年3月27日清风徐来可以为鉴 二月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