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宗教十三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武立波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立波老师的这本《世界宗教十三讲》中尽量避免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的条目性分析和列举,而是把观点和逻辑隐藏起来,融合在叙事的连贯性里,这就使得这本书看起来文学性质比较突出。但是因为结构的需要,我没有办法把每个宗教的教义、仪轨、禁忌、节日、戒律等详细列举,只是在叙事需要时随时抓过来一点。为了弥补这一欠缺,作者在书中附上了宗教知识答问。

和其他同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比较重视对宗教历史沿革和宗教教义的介绍,而且尽力使得复杂的理论看起来容易理解一些,尤其是对基督教和佛教而言。相信读者能够注意到这种努力。

内容推荐

漫天神佛、诸多宗教的来龙去脉如何?宗教现象的背后隐喻着人类怎样的生存境遇?各宗教之间能否存在沟通的可能?有没有一本书既讲述宗教的故事,满足我们对宗教的好奇,又能够揭示宗教语言笼罩下的真相,提供给我们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

和一般宗教学书籍严肃得令人生畏的态度不同,武立波老师的《世界宗教十三讲》这本书整理自课堂讲稿,将学术思辨融入到鲜活、生动的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现实、哲学与神话、文学与学术之间穿梭自如,还穿插着课堂上那种一句话的幽默。《世界宗教十三讲》中随时会荡开一笔,出人意料却又透着智慧和顽皮,幽默而不恶搞,通俗而不媚俗,不但适合对宗教有兴趣的读者收获阅读的快感,也为不同宗教间彼此了解、沟通提供了可能和方便。

目录

第1讲 关于宗教:觉醒的罪恶与救赎

 宗教的定义

 儒教到底是不是宗教

 宗教的结构与分类

 迷信与邪教

 被压抑的人性

 符号语言背后的秘密

 生存危机与自我意识

 宗教引导的人生道路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1:宗教概论常识

第2讲 早期宗教:生命的冲动与限制

 人类的起源

 猿人的情感与可能的火崇拜

 智人的灵魂

 鲜血的力量

 生命的源动力

 图腾中的生殖意味

 崇拜的本质和核心

 控制自然的尝试

 神圣者的源泉

 超值的交易

 人手里的鞭子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2:早期宗教常识

第3讲 神话:生存的希望与勇气

 神话是自我的异化

 神话安顿世界的秩序

 神话为人类提供安全感

 神话提供对未来的应许

 理想人格的投射与完成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

 北欧神话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3:神话常识

第4讲 古埃及宗教:诸神之战与

 复活的木乃伊

 拉神创世

 天地绝恋

 生死恩仇

 太阳崇拜的宗教核心

 鹰神赫鲁斯成为太阳神

 牛神阿图姆融于拉神

 拉神与谷神兼冥神奥西里斯并立

 期待复活的木乃伊

 空气神阿蒙与拉神的结合

 阿蒙神超过拉神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4:古埃及宗教常识

第5讲 犹太教:亚伯拉罕教传统与

 流泪的犹太人

 亚伯拉罕之约

 约柜与圣殿

 犹太复国之路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5:犹太教常识

第6讲 基督教(上):罗马帝国与

 欧洲的秩序

 上帝的私生子

 关于重生和胜利的秘密

 欧洲的秩序

 内容回顾

第7讲 基督教(下):传统的更生与

 新的世界

 拜占庭的黄昏

 悲哀的十字军

 教授的革命

 新帝国的使命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6:基督教常识

第8讲 伊斯兰教:神圣和世俗的统一

 阿拉伯人的命运

 安拉的使臣穆罕默德

 穆斯林的信仰

 从半岛到世界

 宗教超越帝国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7:伊斯兰教常识

第9讲 婆罗门教:禁欲或狂欢的解脱之路

 雅利安人的征服与吠陀时代

 梵天创世

 梵我一如与奥义书时代

 种姓制度与经书时代的开始

 轮回和修行

 性力派

 佛教的挑战

 慧道、业道与虔道

 四种人生态度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8:印度教常识

第10讲 佛教(上):超越虚妄的世界

 佛陀的出身

 四如是我见

 自我否定之道

 求解脱

 说法、省亲和女子出家

 佛陀入灭与薪尽火传

 部派佛教

 阿育王弘佛

 龙树造论中观

 佛教在印度本土的衰落

 内容回顾

第11讲 佛教(下):世俗与哲学的纠缠

 香艳名僧与三论宗

 自学成才的天台宗

 快速成佛的净土宗

 无甚可说的禅宗

 唐僧玄奘与法相唯识宗

 明是辨非看律宗

 法界圆融的华严宗

 向左向右说密宗

 藏传佛教与转世活佛

 朝鲜和日本的佛教流传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9:佛教常识

第12讲 道教:从智慧、谎言和毒药到天尊、

 天师与天子

 华夏宗教的源起

 图腾和鬼神

 女性崇拜和男性崇拜

 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

 宗教实践和宗教理论的分离

 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海外有仙山

 神仙不禁欲

 毒药与春药

 节省粮食的气功

 治病与革命

 捉鬼世家的坎坷路

 天师掌道门

 吕洞宾的徒弟与三教合一

 全真道士,佛教生活

 邱处机的半壁江山

 内容回顾

 常识提要10:道教常识

第13讲 终篇:宗教与科学的整合及其社会化

 内容回顾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但是儒家哲学的信奉者,尤其是现代的儒士并不承认这种说法。孔子为终极问题设置了一个怀疑论的开端:“祭神如神在”,“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生,安知死”,这种假设性的信仰很难引发热烈的宗教热忱。儒家学者更重视创造日常生活的意义,达到个体精神的超越。至高无上的“天”生成但不干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的意志不过是人间的神化,中国人对此的认识过于清楚,因此与宗教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或许人们对祖先的祭祀具有更多的真实感,但是正如康熙对欧洲教会解释的那样,祭祖更多的是对祖先的追思和怀念。诚然,一个面对祖先牌位的人会觉得列祖列宗就在面前,但是他们并不真实地把自己的人生交托给祖先。他们会说祖先有灵,保佑自己如何如何,也会说自己对不起祖先。但是没有人会把祖先的牌位挂在门前辟邪。在某种程度上,祖先才是需要被保护的。

出于感情,人们对祖先履行着各式各样的义务,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祖先与自身的关系无非是共同精神生活的延续,这里并非没有原始宗教的遗留,但是崇拜的色彩已经淡化。这极大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士大夫来到宗教场所,他们看到的不是神灵而是哲学。

儒教这个词并非是现代人的创造,但是在传统上,儒教的“教”是教化的意思,也就是前面所讲的“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关于儒教的性质,人们仍将继续争论。争论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很大程度上,定义不过是一种分类的方式,是我们的视野决定了我们的定义,而不是相反。所以儒教是不是宗教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愿意在讨论宗教的时候讨论它。在儒教的问题上更值得我们讨论的是,同样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儒教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去继承而不仅仅是怀念。考虑到儒教的内容过于庞大,我们暂不将儒教列入本书的讨论范畴。

因为最早研究宗教的学者基本都信仰基督教或者犹太教,其中还不乏神学家,他们往往从一神教的立场来定义宗教,排除多神教和巫术一类的早期宗教。这是狭义的宗教定义。目前仍有极少数人持这种观念。宗教的结构与分类

如果我们按照吕大吉的观点去理解宗教的结构,把宗教分成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体验和宗教组织这样的四个要素,那么:

宗教观念包括崇拜对象和教义。崇拜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人格化的,也可以是非人格化的;按照崇拜对象就可以把宗教分为多神教、一神教和无神教。一些学者就将早期佛教和儒教都归类为无神教。然而,无神教不同于无神论,无神论不是宗教而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它否认任何神的存在,也否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包括灵魂。无神教并不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只是不将其看做是崇拜对象。举早期佛教为例,它持有轮回与地狱观念,但是鬼魂乃至神灵都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人们只有实现自体解脱和空有的圆融,才能获得真正的超越。目前南传佛教仍然比较坚持佛教早期理论,但北传佛教已经引入了对神的崇拜。

教义包括神话、宗教符号等内容。宗教的教义可以是成文的典籍,如道教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也可以是不成文字、但是却被信众广泛接受的思想信条和神话传说等。信奉同一宗教的信众也会根据对教义理解的区别分为不同的派别,所谓歧路亡羊,较大的宗教总是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并产生诸多的派别。

宗教行为包括禁忌、仪礼、祈祷和巫术等。宗教的规范行为规定了宗教节日、祭祀祈祷和庆典中的标准服饰、标准语言、规范动作等;比如古希腊人在黎明后洗手,然后给神灵们浇奠美酒,这就是一种祭礼;再比如基督教的洗礼是入教的仪礼等。因为宗教行为的复杂,我们一般不按照宗教行为划分宗教,但是不同的宗教往往要求不同的宗教行为,而同一宗教中的不同派别在宗教行为上甚至也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

宗教体验表明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形式。真正的信徒必须履践他所信仰的宗教。履践宗教含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宗教规定了信徒的宗教义务,成就他的生活方式,融入到他的日常行为当中,为信徒提供生存的价值、意义,深刻影响到信徒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另一方面,信徒要体验到宗教信仰对象与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对信仰对象与个体之间的联系有着认识程度上的差异,以此可以在同一宗教系统中划分出神秘教派和大众教派。不同的宗教其体验也不一致。P005-006

序言

这本小册子孕育了四年,但也还是一个早产儿。

自从为社会工作专业讲授宗教学这样一门课程,这本小册子就开始构筑,严格来说,它只是一份讲稿。而且由于个人的学养有限和课程的性质,对各个宗教都只是浅浅地进行一般性介绍,开始只想编著一本教材,毕竟这样还容易一些。但是很快这样的教材就逐渐多了起来。

于是我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下决心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讨论,把诸多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框架中的构成部分,在人类的需求和人生境遇中把握宗教的本真力量,进而实现不同语境的跃迁,实现不同宗教体系间的思想沟通。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宗教语言的翻译者。后来又在这个基础上开设了宗教学选修课。因为是选修课,所以更强调趣味性和叙事性。所以就有了这本书的风格,姑且把它称做结构性叙事吧。这样这本书的缺点就变得很明显了。

书中尽量避免一二三四、甲乙丙丁的条目性分析和列举,而是把观点和逻辑隐藏起来,融合在叙事的连贯性里,这就使得这本书看起来文学性质比较突出。但是因为结构的需要,我没有办法把每个宗教的教义、仪轨、禁忌、节日、戒律等详细列举,只是在叙事需要时随时抓过来一点。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我在书中附上了宗教知识答问。

更要命的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离专家的距离还很遥远,所以内容上和学术上的欠缺才最让人忐忑不安。对于自己的既定目标,这本书也只是一个粗略的基础框架,当然这本小书也可以在探索中继续完善,但是生活的压力迫使我早早地交出一份并不完美的答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表现出了一些聊可安慰的特点。

要是我的自信心还没有膨胀成为自大的话,那么从授课时学生的反响来看,这本书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阅读它应该是轻松而又愉快的。对于对宗教感兴趣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还过得去的读物。这也难怪,浅白的东西总是易于理解的。

为了叙述尽量准确,我也曾努力参与和体验过一两个宗教,对于其他的宗教,我也尽可能征询了宗教人士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情。我保证对信仰有着足够的尊重,如果有时在介绍宗教时不够庄严,那也是出于亲切感和调节气氛的需要,希望不会引起极端人士的愤怒,如果有人对此反感,我愿意事先致以诚挚的歉意,请把我看成是自己人好了。

在每学期授课之初我都要强调,宗教学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消灭或者弘扬某一种宗教,一个理想的状态是听完我的课程,信仰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主义的人都能够对自己的信仰理解得更加深入,获得智力上的支持,同时也对他人的信仰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宽容。从课堂的效果看,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最重要的是,和其他同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比较重视对宗教历史沿革和宗教教义的介绍,而且尽力使得复杂的理论看起来容易理解一些,尤其是对基督教和佛教而言。相信读者能够注意到这种努力。

还是那句话,由于水平的限制,这本小册子的问题肯定很多,我真诚地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教,我将会在再版时努力改进,当然,前提是如果还能再版的话。

作者

2011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漫天神佛、诸多宗教的来龙去脉如何?宗教现象的背后隐喻着人类怎样的生存境遇?各宗教之间能否存在沟通的可能?有没有一本书既讲述宗教的故事,满足我们对宗教的好奇,又能够揭示宗教语言笼罩下的真相,提供给我们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

和一般宗教学书籍严肃得令人生畏的态度不同,武立波老师的这本书整理自课堂讲稿,将学术思辨融入到鲜活、生动的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现实、哲学与神话、文学与学术之间穿梭自如,还穿插着课堂上那种一句话的幽默。随时会荡开一笔,出人意料却又透着智慧和顽皮,幽默而不恶搞,通俗而不媚俗,不但适合对宗教有兴趣的读者收获阅读的快感,也为不同宗教间彼此了解、沟通提供了可能和方便。

——本书责编 初景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