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钱钟书讲文学
分类
作者 李莫谦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国第一才子,“钟情于书”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用中西贯通、古今印证的视角讲述文学天地,李莫谦编著的《听钱钟书讲文学》从读书、创作、鉴赏、评论等方面着手,既对钱钟书的文艺思想作了宏观微观的探讨,又就这位超凡圣哲的为人处世之道作了颇有意趣的解析。本书是“钱学”知识的精华浓缩,文学“围城”的独特解读。

内容推荐

李莫谦编著的《听钱钟书讲文学》从读书、创作、鉴赏、评论等方面着手,既对钱钟书的文艺思想作了宏观微观的探讨,又就这位超凡圣哲的为人处世之道作了颇有意趣的解析。《听钱钟书讲文学》所蕴蓄于字里行间者,是作者对一代国学大师之无限钦敬,及对当今学风文风之深沉思虑。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本里的智慧

 热读与冷读

 读书好比吃饭

 诗心、文心和人心

 以书印证人生

第二章 作文与做人

 作文要“刻薄”

 作文与做人的双面性

 文学良心

第三章 读书的精神

 “尽信书不如无书”

 文史不分家

 不尽信“名”

第四章 诗词歌赋的风采

 优秀的画工

 美人之美

 以梦表达心情

 迥异的唐宋诗歌

 南北文学

 宋诗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由心到物的创作

 创作三部曲

 飘起来的思绪——比喻

 能听香的耳朵——通感

 艰辛的寻觅——炼字

第六章 诗文的最高境界

 “圆”的审美

 镜花水月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有别才别趣”

 争奇斗艳的文体

第七章 文学的共鸣

 艺术中的几种悲剧情境

 诗可以怨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第八章 文学里的辩证法

 说文解字

 和而不同

 有无相生

第九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相通

 写意山水和神韵诗

 诗高于画

 中国诗和中国画

第十章 中西方文学比较

 文学中的相互印证

 中西文学中的镜子母题

 神韵诗和浪漫主义

附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钱钟书小传

 挚友相伴——钱钟书与近代学人

 钱钟书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读书,要讲技法。这里将钱先生的读书心得总结为“热读”和“冷读”。热读,就是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快读也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和大意。冷读是逐字逐句地慢读。热读和冷读不是机械的规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宜。这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读书也有技巧,不能平均用力,要掌握灵活的方法。

书籍,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年代里,人们就开始结绳记事或者以图记事。正是这种保留种族经验的强烈愿望,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一个物种。随着文字的诞生,书籍出现了。每当在博物馆走过,看到那些刻满文字的散落的竹简、残破的丝帛和坚固的碑石,我们不得不慨叹祖先们传承人类文明的苦心。

没有书,我们的头脑将是一片空白;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徘徊;没有书,人类的一切创造将会缺乏根基,我们也不会拥有现代生活的一切便利。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读书,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着。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学巨匠,除了天赋和才气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博闻强识,无论诸子百家、文艺小说、哲学理论、国文西文,全在他的阅读之列,古雅如《古文辞类纂》,通俗如侦探小说,钱先生读来都兴致盎然。只要看看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书,便可以发现钱先生读书之多。

但是,读书破万卷谈何容易。有许多人皓首穷经,结果只做了泛黄的书页中的尘埃。前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多少英雄齐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而对于这种感叹,钱先生也许会做拈花微笑状的。

读书,实际上是要讲求技法的,而不是一味地盲读。钱钟书读书的一条捷径就是把读书分为“热读”和“冷读”。虽然前人也曾意识到读书方法有快慢精粗之分,但没有更精微透彻地把握住读书的奥妙所在。例如,朱熹曾说过:“《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并把熟读比作鸡孵蛋。钱先生对此就提出了疑义。同样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为什么对两者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呢?按道理讲,《论语》是孔子的著述,更应当熟读啊!所以,“熟”字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朱熹的本意应理解为:对《论语》要字斟句酌,认真研读,因为这部书微言大义,每一句话都蕴涵着深厚的道理;而文字则简洁平实,所以尤其需要读者细细领会。而《孟子》的行文则以浩大的气势取胜,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围绕着一个论点,作者会打比方,发议论,层层深入,层层展开,直到这个论点被阐发得淋漓尽致,正如潮水叠涌,观潮要观其浩瀚之姿;而读《孟子》也要紧跟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整体上领会全文的意思。因此,钱先生认为这里用“热”字更加恰当。热,更侧重速度,一气呵成,如写草书。熟,只能说明对一本书掌握的程度。

P4-5

序言

相比于那些起起伏伏,随时会消失在人海的有名的或无名的作家来说,钱钟书留给世人的是一份与众不同的、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丰碑。相信所有读过他的书的人都会深深感受到钱先生浩瀚如海的学识,洞达世事的睿智以及那份平淡谦逊的处世态度。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阐释让人为之感叹与折服。“钱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想读懂、读透钱钟书的文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难懂不等于不能读,一枚贝壳可以收藏大海的歌唱,一朵雪莲可以折射雪山的风姿,所以,本书通过详尽地阐述钱先生的文学见解,以带领读者去领略文学世界广阔的天地与无边的海洋,用活泼的生命体验来打通中西古今文化的屏障。

当今中国社会处在剧烈的转型时期,各种文化在不断运动,或融合,或交流,或碰撞,推进着世界的不断前进。但是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保存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加以发扬光大。因此,现在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前人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了解我们可以继承的传统,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利用西方文化资源,进而发掘中国文化的渊博精深。而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的宝藏,发掘得越深,就越能发现其珍奇。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_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对钱先生著作中零星片段的撷取时,能用心去鉴赏、去体悟,不只是要知识,而是要进入一个智者活泼的心灵中去,进入一个生气氤氲的人文世界中去,那么本书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钱钟书先生说过:“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希望读者可以跟随这一要义,安下心来,静听先生讲文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