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帷幕。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作者吴德广以自己30余年的礼宾生涯中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事件,记录新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交礼宾工作的发展以及改革到今天完善的礼宾制度的建设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外交官看世界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吴德广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帷幕。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作者吴德广以自己30余年的礼宾生涯中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事件,记录新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交礼宾工作的发展以及改革到今天完善的礼宾制度的建设历程。 内容推荐 《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作者吴德广以自己30余年的礼宾生涯中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事件,记录新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交礼宾工作的发展以及改革到今天完善的礼宾制度的建设历程。书稿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既有关于国宾接待中的点滴细节,又有出访工作背后不为人知的礼宾故事,还有多国国旗、国花、国歌、国菜的逸闻趣事,通过作者的这些见闻,读者可以管窥外交工作的艰辛,了解礼宾这个特殊的工作在外交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及作用。书稿全文已经通过外交部审读。 目录 第一篇 国宾风采 周恩来的第一次非洲之旅 礼宾司亚非处办公室墙上的四个大字 面包和盐——国宾欢迎仪式上的美妙角色 哪位美国总统访华最“折腾”? 为什么取消群众夹道迎送国宾的仪式? 新中国国宴的前世今生 国礼的新思维——礼轻情意重 长城上的外交瞬间 接待国宾的“深耕细作” 国家元首签错字后怎么办? 第二篇 出访工作 冀三次复出后首次出访缅甸 邓小平与天皇历史性的会见 江泽民总书记访日时的译员之争 移动的礼仪宫——随杨尚昆主席访问蒙古国 见证中国与印尼恢复中断外交关系 亲历越南“革新开放” 哈萨克坦独立后的“中国商品热” 吉尔吉斯斯坦——一“中亚的瑞士” 土库曼斯坦——阿哈尔捷金马的故乡 乌兹剐克斯坦—一古丝路上的“东方门户” 第三篇 礼仪春秋 国名的风风雨雨 亲历《中华人民:R-和国国旗法》的诞生 了解国旗认识世界 国旗上的那些事 国徽——一个国家的微观历史 国歌故事知多少 国花——文化和民族精神之象征 国鸟——独立自由之标志 国服——个国家的文化名片 外国国宴的“秀色可餐” 舌尖上的国菜 压严的国葬 向纪念碑或陵墓献花讲究多 外交界的?慎酒令从何而来? 被中方拒绝观看的苏联芭蕾舞剧《红罂粟花》 第四篇 东马生涯 首建驻古晋总领事馆 古晋——一座以猫为名的城市 古晋——一座以猫为名的城市 住在沙捞越 食在古晋 胡椒和燕窝的故乡 走近神奇民族——沙捞越土著人 “爱拼才会赢”——遍布南洋的华人社团 追寻郑和足迹 陈香梅和她的驻沙捞越总领事父亲 抗日烈士卓还来 不设防的大纪念馆——马六甲 “神山”“猫城”不了情 后记 试读章节 1964年1月2日,在周总理访问加纳前数天,阿克拉发生了行刺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1月7日,加纳总统府内阁秘书、外交部主任秘书等4人联合接见中国驻加纳大使黄华,表示他们已向恩克鲁玛总统建议:将周总理访加改为非正式、私人性质访问。接待安排重新调整。次日早晨恩克鲁玛总统接见黄华大使时,一再强调局势完全可以控制,安全无问题,希望周总理按原计划如期访问,性质不变,一切安排照旧,他本人去机场迎接周总理。黄华大使报告周总理后,周总理深情地说: “愈是在人家困难的时候愈是要去。”他当即决定派外交部黄镇副部长先期去加纳,同加方商谈。黄镇副部长带去周总理的三点建议:为了两国领导人的安全,一切外交礼仪可以从简,恩克鲁玛总统也可以不去机场迎接;不去首都以外地方参观,可多进行会谈;请加方指定安全保卫官员与使馆联系,具体布置安全工作。 周总理一行于1月11日晨乘专机抵达阿克拉。专机着陆时未鸣礼炮,改以加纳传统的迎宾礼仪,击鼓迎接。在我方建议下,恩克鲁玛总统没去机场,由加方外长等官员迎接。当晚周总理前往总统官邸会见恩克鲁玛总统,总统热情地与周总理和其他随行人员拥抱,并说: “欢迎您,欣赏您能来。”1月13日晚,恩克鲁玛总统在克里斯兴城堡为周总理举行国宴,双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总理与恩克鲁玛总统多次举行会谈,会谈中周总理第一次提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周总理从政治着眼,冒着风险如期访问加纳,在困难的时候支持了恩克鲁玛总统,在礼仪方面强调“客随主便”。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尊重、理解以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厚感情。 1964年1月30日,周总理应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的邀请对埃塞俄比亚进行友好访问。埃塞俄比亚迫于美国施加的压力,把接待和会谈地点安排在远离首都的古都阿斯马拉。周总理体谅埃塞俄比亚方面的困难处境,他说: “没有关系,外国对他们有压力,我们应该体谅他们。”周总理欣然前往阿斯马拉,埃方深为感动,接待规格逐步升高,周总理到处受到群众的夹道欢迎。塞拉西皇帝亲自陪同周总理参观,会谈时表达了发展埃中关系的愿望。 周总理从加强两国人民友谊大局出发,体谅他国困难的这种政治家的风度获得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高度赞扬。周总理此行产生重大影响,1970年10月24日,埃塞俄比亚终于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多年接待国宾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周总理的教导: “主随客便。” “主随客便”就是要尊重来访客人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要求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对客人的安排,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周总理“主随客便”的事例也不胜枚举。1964年10月,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陛下和王后访华,下午抵达北京后,晚上中国领导人为其举行盛大国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都到齐,等候国王和王后一行。但王后在宾馆化装,找不到她喜欢的衣装,迟迟未离开宾馆。周恩来总理得悉后指示: “不要去催促阿方。”等到王后换完她满意的服装随国王抵达宴会厅之时,已是晚上7时45分。对此,国王再三表示歉意。 1970年初,一位外国元首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他访问北京的第二天下午,周总理秘书通知接待办公室,毛泽东主席将在半小时后接见这位元首,让礼宾官马上通知他。这位总统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当时他正在房间做祷告。总统警卫秘书告诉中国礼宾官,总统祷告一般需要20至30分钟。中方礼宾官将此事立即报告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交代礼宾官,不要去打扰惊动总统,等候总统祷告结束才请他。周总理随即动身去毛主席处汇报工作,利用这个机会拖延一下时间,以便等这位总统祷告完毕。事后,元首获悉此事很受感动,见了周总理多次表示歉意和不安。 1970年初有一位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国家领导人访华,他身胖体重,行动缓慢。访问西安时,下榻省政府宾馆。虽事先也派先遣组察看过,但百密也有一疏,宾馆因营运多年,室内和卫生间的设备陈旧,礼宾官没有认真细致检查每件设备,谁也没料到那位领导人一进宾馆就急用卫生问,没有多久,就听到卫生间传来一声巨响,原来抽水马桶被领导人坐塌了,他臀部受了轻伤。这一事故影响了贵宾当天下午的活动。周总理得悉后,严厉批评这件事,并亲自向该领导人表示歉意。 周总理非常重视各国的风俗习惯。他有一句话,我铭刻在心。他说: “尊重一个国家的传统习惯,实际是对这个国家的尊重。”在他的亲切关怀下,礼宾司人员努力做到周到细致,尤其是注意尊重来宾的传统习惯。多年来为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国宾举行的国宴均安排清真全席,宴席上不用酒类,而是用饮料或茶水。在宴会上个别外宾饮食上有某种忌讳的,还做特殊安排。为全体驻华使节举行的招待会,也只安排清真食品。有一次在宴请外宾时,宴席上了包子,周总理询问制定菜单的礼宾人员: “今晚的包子是什么馅的?”礼宾人员回答说:“大概是猪肉的。”周总理很不高兴地说:“什么是大概?如是素食者或穆斯林,那怎么办?” 礼宾人员要尊重来访国的风俗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免伤害对方感情。周总理强调礼宾工作要周到细致,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搜集材料,掌握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因人而异做工作。1968年,某国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访华,周总理亲自出席其答谢宴会。当发现中方仅安排英文译员现场翻译时,他严肃批评说:“人家有本国语言,要尊重和了解人家的语言,为什么不叫懂他们国家语言的同志翻译?”P1-3 序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从此,揭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帷幕。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冷战后,世界进入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中国则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作着贡献。历史进程表明,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变化密不可分。世界大局的演变和走向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国外交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系列丛书《外交官看世界》应运而生,很有意义。 为丛书撰稿的是外交笔会。该笔会成员都是我国资深外交官,是参与过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指挥的外交斗争的老战士。他们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为共和国外交事业付出了青春年华和辛勤劳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离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努力开辟为外交工作服务的新阵地。他们成立外交笔会,十年来,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近百部著作,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好评。 在他们的笔下,有波诡云谲的形势变幻,又有友好往来的明快乐章;有凝重沉静的重大事件回溯,又有信手拈来对异域奇闻的描摹;有对复杂国际问题的析解,又有对尘封已久政治内幕的揭示……林林总总,包罗广博,大多是亲历、亲见、亲闻,内容精彩,情感真切,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希望《丛书》对读者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对世界的认知、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操会有所裨益。 2004年2月1日 后记 我的一生只是做了一件事,就是在礼宾司供职20多年,从事礼宾业务。在驻外使领馆工作时,也是礼宾官。我为此感到庆幸。在外交礼宾工作上我付出的时间、付出的精力、付出的辛劳比别人可能多一些。我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在漫长的从事礼宾工作的岁月里,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完成任务的喜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在礼宾司我感到特别庆幸,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教导和前辈老礼宾官的热情帮助和关心,以及我亲历亲闻新中国礼宾的故事,今天已成为我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我十分珍惜它,退休之后我怀着感恩之心,并在老同事的鼓励下,决心把我心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写出来,让更多的朋友分享。然而,限于我的水平和能力,如果我写的书能作抛砖引玉之用,我将感到很欣慰。当然,如发现书中有误,敬请不吝赐教。 此书的写作得益于方方面面。礼宾司老前辈、同事的指导和提供的宝贵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人员,尤其是本书责任编辑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外交部老干部笔会名誉会长王殊大使、现任外交笔会会长蔡方柏大使以及笔会各位常务理事等的鼓励和帮助;还有我的老伴给我的具体帮助,我十分感激。借此,我均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出身贫寒家庭,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是我奋进的动力之一,她的淳朴、善良和勤劳的天性融在我的血液中,使我终生受益。我谨以此书作为一片心香敬奉给在天堂的母亲。 吴德广 2015年7月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