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有鉴于此,我们在把《新镌全像通俗演义续三国志》(原刻本目录题目如此,文内又题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校点排印出版时,亦简称为《续三国演义》,不刊绣像。书成于明代,作者署名“酉阳野史”,真名无考。该书原目录为一百四十回,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近年出版的一些有关的工具书都称此书一百四十回。其实,这都是失于翻检,因为正文实有一百四十五回。目录与正文的差异还体现在许多回目的文辞上,校点时亦只能择善而从。该书就目前所知,只有一个刻本,且只有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有藏。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有鉴于此,我们在把《新镌全像通俗演义续三国志》(原刻本目录题目如此,文内又题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校点排印出版时,亦简称为《续三国演义》,不刊绣像。书成于明代,作者署名“酉阳野史”,真名无考。该书原目录为一百四十回,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近年出版的一些有关的工具书都称此书一百四十回。其实,这都是失于翻检,因为正文实有一百四十五回。目录与正文的差异还体现在许多回目的文辞上,校点时亦只能择善而从。该书就目前所知,只有一个刻本,且只有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有藏。
我社出版《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收入的的《续三国演义》,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上图本为底本,进行重新标点、整理,力倡“原汁原味品经典,赏心悦目读名著”,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第十二回 张宾被劫访元达
话分两头,再叙蜀功臣子孙。张宾、黄臣、赵染三家,共有十人,走出汉中,到于雍梁界上。途中之人,见汲桑、张实人材凶伟,商不像商,民不像民,每至投宿买饭之所,尽皆疑为歹人,只得尽弃器械,空身乔装而行,历尽艰难,转至河西地面。欲觅住所,并无容留之处。一日时将近晡,行至地名黑莽坡,举头遥望,四下并无人居,但见荒烟迷目,野鸟悲声,颓杨衰柳盈堤,枯草残蒿满地,投无旅店,走失道途,看看红日平川,难辨东西去向。正在呻吟,忽听得一棒锣声响处,柳坡之中,撞出一彪人来,约有百余,皆是狞狰羌汉,犷猛夷徒。为首二人:一个生得黄眉绿眼,巨鼻虬髯,身长八尺有余,背丰肩耸,头裹黄巾,身穿紫裘,束腰扎臂,跣足步行,手持一把开山阔斧,插着两枝贯铁标枪;背后一个,生得身长九尺,黑色短须,方面大耳,巨颡肥躯,头包绛帻,貂裘草履,手执大刀,腰悬弓箭,高声大叫:“来者何人?若有财宝快快留下,以作买路之钱,放你过去,若是半声不肯,必然送命,枉作他乡之鬼。”张宾见势不好,乃善言哀告日:“我等乃汉中客人,买卖折本,身边并无财物,今往秦州府主处求讨文引,主人家处借取盘缠,好还故乡,至此日晚迷路,伏望大王开恩活命,超放吾等。”那寇更不答话,挥起大斧赶近便砍。张敬料躲不及,急扯防身祖遗宝剑抵住,二人一砍一隔,对了半晌。张实恐弟有失,亦抽短刀去助,张宾大叫日:“将军可念异乡窘客,怜而恕之,我等非敢想抗,欲保性命耳!”贼人亦叫日:“我非枉伤性命之人,只有金银,即便饶你。”只管大斧乱砍,那肯住手。黄臣见贼不肯放松,亦抽挑担棍杖从傍挥去相助,那贼亦不为惧,又不肯歇,三人终刀短杖轻,不能退贼。赵染、黄命见日将暝,亦拔腰刀攻入。副贼大怒日:“我见你等说是异乡人,不忍并力伤你,在傍立看,只教你留些买路钱与我众人买酒,你财又不肯舍割,反又与吾抗对,敢此大胆!”乃亦挥刀赶近。赵概、汲桑放下行囊,赵勒俱各去敌贼党,数十人搅做一团,各不肯退。贼部喽罗看见张实一人在担边,乃大喊一声,将衣裳尽行抢去,飞跑而走。张敬等意欲去夺,又被战住,眼睁睁被他拿去。贼首二人乃叫喝贼伙日:“天色已晚,饶他去罢,若是他们再来,我便请他上路。”于是贼中锣响,各皆走散,忽见一贼将赵勒抢抱而去,汲桑看见,随后赶去,时天色昏暗,百步之外,各不见面。黄臣、张敬等心不肯甘,尚与贼人抵死拒住,贼众叫日:“汝等还不退去,道我真不能杀汝也。”张宾自思短刀焉能胜得长械,且众寡不敌,天色已黑,恐有失误,乃叫谓兄弟等日:“彼皆不善之心,既已抢去,必无还理,让他去罢。”于是众皆弃贼而走。贼亦收拾自去,却好撞见汲桑夺得赵勒走到面前,贼伙疑其有财,一齐赶去。汲桑乘暗遁走,遂与众人相失。赵染不见汲桑,高声喊叫,桑听不真,心疑是贼,只管向前逃去。众人见叫不应,只道是隐藏在暗处,又往四下寻而呼之,并无踪隐迹潜之处。赵染兄弟大哭日:“想是被贼所掳矣。”张宾日:“汲桑有万夫之勇,日行四百余里,能负八百,贼人无马,焉能赶得他着,想是顾护勒弟,走之大远,与我等隔远,呼之不能应耳。且自寻觅宿处,明日寻访未迟。”赵染日:“虽然如此,但一时没讨下处,不若就此野住一宵,明日寻见汲桑,一同转到郭胡家内,求些衣被,再作道理。”黄臣日:“岂有至此又转之事。且我等不过被抢衣囊,随身之服,尚不致寒,腰边金银路费广有,又何须愁甚?”正说未了,只见赵藩走到面前日:“我适间去寻汲桑哥并无踪影,见前面有一所大庄院,方才上火,想是人家,何不前去借宿一宵,买些面忭充饥,明日再来此地寻访?”张宾日:“我等不知地面宁险,既有人家,急宜前去。”一行人遂趋黑而行,转弯百数步,遥见灯光隐隐,即望其光而往,径至庄外叩门。其内庄仆人等偷看,见一伙汉子黑夜而至,疑是强人,各执器械奔出赶打。张宾急叫日:“吾等乃是远方客人经过此处,适遇强梁,被劫一空,无处可去,只得斗胆来叩贵宅,借宿一宵,来日自当远去,实非不良之辈也,望乞方便一二,感恩不浅。”内有几个说道:“既是客人,待吾去告家主明白方可。”又有几个说道:“人心难摸,这些凶汉皆非等闲,且身边各带有刀,焉可妄留?倘有失误,罪责不便。”张宾日:“琴剑乃出路人的行头,岂得以此而疑良人为恶客,不亦枉乎?”正在讲闹,只见内面一人启扉而出,生得身材表表,广额长髯,目如点漆,势似熊罴,看见张、黄等八人雄资磊落,性质不凡,并非强梁之相,乃叱众庄客日:“既有远方客人来此投宿,合当报我,何得擅阻冒渎?”宾等急忙向前告罪日:“小子不知进退,因遇强人被掳,特来借宿,衣囊尽失,乏服缺礼,望公恕罪。”庄主谦恭揖逊,延众人内问日:“君等何地遭劫,狼狈至此。小子有失救护,请道其详。”宾对日:“吾等乃汉中人氏,因往山陕收贩马鬃,道经此处二三里外,有一荒坡,不知路径,向前面柳林中,走出一伙强人,约有百余。为首两个,甚是凶狠,故此被他尽行抢去,今进退无路,地理又生,恐再有失,只得暮夜来扣高门,以求安庇,少避凶险,到明日再行计较,伏乞恕容。”庄主人听了,随即吩咐众庄客日:“诸君途中受累,必然饥饿矣,可准备酒饭赶快将来。”黄臣日:“借宿一宵,感恩不浅矣。饮食之事,但先借我,明日奉还。”庄主日:“来此敝地,失护致惊,是某之罪。一饭何云借乎?”张宝日:“小子运蹇,遭此劫数,故不得恩星相救,今得光照亦三生之幸也,敢问大德,尊姓贵表。”庄主日:“小子姓王名伏都,此处原有居民甚众,因是适间尊客遇盗之所,名日黑莽坡。一带柳林深暗,三十余里,强徒哨聚,出没无时,小民不胜其扰,悉奔……
P70-7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有鉴于此,我们在把《新镌全像通俗演义续三国志》(原刻本目录题目如此,文内又题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校点排印出版时,亦简称为《续三国演义》,不刊绣像。书成于明代,作者署名“酉阳野史”,真名无考。该书原目录为一百四十回,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近年出版的一些有关的工具书都称此书一百四十回。其实,这都是失于翻检,因为正文实有一百四十五回。目录与正文的差异还体现在许多回目的文辞上,校点时亦只能择善而从。该书就目前所知,只有一个刻本,且只有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有藏。
我社出版《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收入的《续三国演义》,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上图本为底本,进行重新标点、整理,力倡“原汁原味品经典,赏心悦目读名著”,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至于是书结末云:“此书原本共二十卷,今分作二集而刊……”但如今未见第二集,亦不见有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