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共和国风云纪实系列
分类
作者 李涛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宋庆龄:“亲爱的大姐,你好吗?睡眠尚好吧。”

毛泽东与杨开慧:“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毛泽东与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毛泽东还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涛编著的《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以大量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翔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毛泽东与宋庆龄、杨开慧、朱仲丽、曾志、刘英、张文秋、刘思齐、毛泽建、章含之、侯波等十几位女性的交往过程。其间,有超凡脱俗的爱情、荡气回肠的亲情、气冲霄汉的豪情,肝胆相照的友情……充满了传奇色彩,催人泪下,叹为观止。

内容推荐

毛泽东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以大量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记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宋庆龄、朱仲丽、曾志、刘英、张文秋、刘思齐等十几位中华杰出女性的交往过程。其中有超凡脱俗的爱情,荡气回肠的亲情,气冲霄汉的豪情,肝胆相照的友情,再现了一代伟人所独具的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和无与伦比的人际艺术。

《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由李涛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毛泽东与杨开慧

第二章 “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毛泽东与宋庆龄

第三章 “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毛泽东与张文秋

第四章 “我支持你去敌后”——毛泽东与曾志

第五章 “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毛泽东与朱仲丽

第六章 “你是开明娘娘”——毛泽东与刘英

第七章 “不革命就没有别的路可走”——毛泽东与毛泽建

第八章 “你要永葆革命的贞节”——毛泽东与何宝珍

第九章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与丁玲

第十章 “你要正确认识行老”——毛泽东与章含之

第十一章 “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毛泽东与刘思齐

第十二章 “你是吃我们陕北小米长大的”——毛泽东与侯波

试读章节

长沙天鹅塘,意气风发的毛泽东见到了秀外慧中的杨开慧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怀着寻求强国的梦想,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次年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当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腐朽的清王朝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民国依旧没有使中国获得新生。中华民族所期待的独立、民主与共和不仅没有到来,相反,“二十一条”的签订、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复辟、各路军阀混战,这一幕幕丑剧却是愈演愈烈。沉重的失望代替了美好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觉醒的中华儿女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位于湖南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滚滚北上的湘江水,隔江放眼,西岸便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当时,第一师范可谓人才荟萃,不仅拥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而且招收了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在湖南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在这里,毛泽东如饥似渴地汲取新思想,不仅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而且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取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老师。教伦理学的杨昌济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立志要改造中国。1903年留学日本,取名怀中,取意身在异邦,心系中土。1909年赴英国进修。三年后,先后到德国、瑞士考察,逐步建立了进步向上的伦理观和重视实践的人生观。辛亥革命后回国,谢绝湖南都督谭延聘其为教育厅长的邀请,写下了“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表达教育救国志向的对联后,甘愿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教书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

毛泽东非常喜欢杨昌济的课,经常与蔡和森、萧子、陈昌、罗学瓒等同学一起去杨宅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在那里,毛泽东结识了杨开慧。

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在父亲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留学日本时,杨开慧还不满3岁。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杨开慧度过了童年。开慧7岁那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向振熙要让开慧上学读书。于是,杨开慧进入杨公庙小学学习,开创了板仓女孩子上学读书的先河。杨昌济从国外归来后,便把全家从乡下迁到长沙,住在天鹅塘。这时,杨开慧没有再进入学校,而是在父亲的辅导下自学。

杨昌济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好学的青年,特别是毛泽东这位农民出身的学生。两代人之间没有任何隔阂,纵论天下大事,讨论国家形势,其乐融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情感和思想上达到了沟通。

杨昌济对毛泽东非常器重,认为毛泽东和蔡和森是“海内奇才,前程远大”,临终前曾给好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方军政府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写信说:

“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毛泽东的学问品行,同样也深深地吸引着杨开慧。每当毛泽东等人来家向父亲请教时,杨开慧总是搬一条小凳静静地坐在一边,成为一位沉默而热心的忠实听众。一开始,杨开慧只是默默地听,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后来逐渐加入了他们的议论。

杨昌济对这个聪明的女儿很是看重,对她的介入也极为赞许,并不时向毛泽东等学生推荐女儿的学问。时间一长,杨开慧自然成了这批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议论时事,抨击时政,并互相传阅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彼此之间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这批学生中,毛泽东年龄较大,思想也较为激进、深刻,因此他给杨开慧的印象也最深。杨开慧尤其钦佩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深刻见解。

一次,杨开慧在作文中写道:“要救国就要锻炼强健的身体。”这句话正是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所阐述的中心思想。

除了向毛泽东学习一些思想方法外,杨开慧也不断接受他的一些生活方式。如坚持洗冷水浴、行深呼吸、常吃硬食等体育锻炼的方法。

杨开慧秀外慧中,举止温文尔雅,性格坚强,喜沉思,有理想,有追求。通过频繁的接触,毛泽东和杨开慧都情不自禁地萌发了深深的倾心爱慕之情。这时的毛泽东还只是20岁的热血青年,而杨开慧还是刚满12岁的小妹子。毛泽东像兄长一样照顾比自己小8岁的师妹。

客厅里的感情交流逐渐升华,日趋成熟。严肃的杨先生终于发现那种借眉目交流的感情。他没有责难任何一方。他珍爱女儿,也喜欢这位激进、睿智、不修边幅而又抱负非凡的学生。不过,他未提婚嫁之事。毛泽东也不曾提。毛泽东还不具备婚娶的物质条件,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有数。何况,杨先生深知他学生所富有的强烈的自尊心,在吃饭问题尚未解决好的时候,毛泽东是绝不会谈婚嫁之事的。

1913年初夏的一天,毛泽东又走进了天鹅塘杨宅,向老师求教。

客厅里,师生二人开始了热烈的交谈。这时,杨开慧悄悄走进来,默默坐在一角的藤椅里倾听,一双秀丽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毛泽东。

“润之,小女向我推荐了你的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杨昌济稍顿一顿,瞟了女儿一眼。

顿时,杨开慧脸色微红,垂下眼帘摆弄衣襟。

杨昌济把目光转向毛泽东,慢条斯理地道:

“我看了‘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讲得好。促使国家富强的活力蕴藏在每个社会成员身上,只有激励个人的主动性才能进发出来。” 毛泽东谦逊地笑道: “那是去年写的,是受先生的影响,还很幼稚。” “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从《心之力》发展到这一段论断,这是你个人研究经历的成果。”

杨昌济赞许地点点头,略一沉吟,转而问道:

“不过,你说‘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这里的意思,开慧,你是怎么看?”

杨开慧沉默了片刻,轻声细语道:

“人家用枪炮打来了,你不用枪炮对付又怎么办?体不坚实,见兵而畏之……我看这个道理不错。”

毛泽东深深望了杨开慧一眼。那一刻,两人的心相通了。P2-4

序言

2003年北京深秋的一个傍晚,华灯初上,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小聚。

几杯老酒下肚,话题自然转到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上。

“你轻视妇女!”妻突然向我发难。

“何以见得?我可是‘妻管严’呢!”我反诘道。

“那你写了许多关于毛泽东的文章,为何其中偏偏没有他与妇女同志的呢?”

“……”我无言以对。

当我在图书馆里,翻阅毛泽东的资料时,不禁惊呆了:在毛泽东的人际关系世界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故事与妇女同志有关!

毛泽东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毛泽东还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最爱戴、最信赖的领袖。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动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

于是,就有了这本关于毛泽东与中国女性的书。

几年间,我畅游在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翔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毛泽东与宋庆龄、杨开慧、朱仲丽、曾志、刘英、张文秋、刘思齐、毛泽建、章含之、侯波等十几位女性的交往过程,再现了一代伟人所独具的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办,有口皆碑的领袖风范,无与伦比的人际艺术。其间,有超凡脱俗的爱情,荡气回肠的亲情,气冲霄汉的豪情,肝胆相照的友情……,充满了传奇色彩,催人泪下,叹为观止!

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5周年。90年,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我们更加怀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奋斗终生的一代伟人。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女教师陈昕、国防大学研究生院14队邵亮、中国人民解放军61785部队刘丹同志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军事科学院陈伙成、徐占权、包国俊同志,长征出版社陈锡祥、李鹏同志为此书最终付梓作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以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因为资料及篇幅有限,不少与毛泽东交往的女杰在这里就不罗列了,还望读者给予谅解。

作者

2010年12月于京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13:11